飞盘弹射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5747发布日期:2021-01-01 13:4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飞盘弹射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飞盘弹射玩具。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售卖的飞盘可以通过手动抛掷,也可以通过飞盘弹射装置弹射;依靠手掷对于方向的把握不是很准,容易偏离,不适合儿童的玩耍;相比之下,飞盘弹射玩具弹射出的飞盘具有漂亮的抛物线,通过简单操作就可以将飞盘发射,从而受到儿童的喜爱。

常见的飞盘弹射玩具主要有电动弹射、机械弹射和遥控弹射三大类别,其中,机械弹射因为利用纯机械方式进行弹射,无需电池或外接电源而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是目前大多数弹射装置存在结构过于复杂,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的问题。

公开号为cn108094252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飞盘弹射机器人,是由支架、轴承固定器、轴承杆、电机固定装置、飞盘加速机构、激光发射器、下底、飞盘储存器固定槽、上盖、步进电机保护盖、飞盘支撑架和飞盘储存器等构件组成的,所述的支架上的两杆分别与轴承固定器固定连接,轴承杆通过轴承固定器内的轴承与轴承固定器径向连接,所述飞盘加速机构固定于下底上面的槽的一侧,所述的橡胶加速轮位于下底上面的槽的另一侧,所述上盖与下底固定连接,飞盘吸拾机构固定在上盖上表面,所述飞盘支撑架的一端与轴承杆固定连接。具体地说是利用高速直流电机和橡胶轮进行加速、依靠激光定位的飞盘弹射机器人,属于宠物训练用具领域。该专利文献公开的飞盘弹射机器人结构庞大且复杂,不方便携带,适用于宠物的训练,不适用于儿童的玩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飞盘弹射玩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盘弹射玩具,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飞盘、触发装置、弹射装置以及锁定装置;

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后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弹射装置、锁定装置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部,触发装置一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部,触发装置另一部分穿过第二壳体延伸到容纳空间外部;触发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并连接锁定装置,锁定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并连接弹射装置;弹射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上并能够在第二壳体上滑动;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飞盘能够通过开口安装到容纳空间内部;触发装置能够调整锁定装置与飞盘之间的位置;

所述飞盘具有锁定和发射两个状态;弹射装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处于锁定状态时,飞盘连接锁定装置被锁定在容纳空间内部,弹射装置被飞盘推动到第二位置处,在第二位置处,弹射装置处于蓄能状态;

当处于发射状态时,飞盘在触发装置的作用下脱离锁定装置,弹射装置释放蓄能滑动到第一位置处并将飞盘弹射出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飞盘包括如下任一种结构:

-所述飞盘周向上设置有高出端面的凸缘,所述凸缘能够卡接连接锁定装置;

-所述飞盘周向上设置有高出端面的凸缘,所述凸缘能够卡接连接锁定装置;所述飞盘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能够连接弹射装置并与弹射装置相互作用。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包括紧固端、活动端、卡件以及连接件,紧固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活动端,紧固端紧固连接第二壳体,活动端上设置有卡件;

所述连接件与第二壳体之间具有夹角,活动端与紧固端之间具有高度差;活动端能够连接触发装置并在触发装置的作用下活动,卡件能够卡接连接飞盘的凸缘。

优选地,所述卡件设置在活动端上靠近连接件的位置;所述紧固端、活动端、卡件以及连接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弹射装置包括助推支架、弹簧;所述助推支架通过弹簧连接第二壳体并在弹簧的作用下沿着第二壳体滑动;

所述助推支架包括上板、下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上板、第一侧板、下板、第二侧板首尾一次连接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形成飞盘安装位置;

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端部设置有弹簧固定件,弹簧的一端通过弹簧固定件连接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壳体上设置的弹簧座。

优选地,所述助推支架包括如下任一种或任多种结构: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朝向飞盘安装位置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能够与飞盘相互作用;

-所述上板和/或下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飞盘上的凸块形状匹配并能够与飞盘上的凸块相互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滑轨,所述助推支架的上板和/或下板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轨匹配连接;所述滑轨的方向沿着飞盘的运动方向;

所述上板、下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按键、固定部以及自由端,所述固定部连接自由端,触发按键设置在固定部与自由端之间,所述固定部紧固连接第一壳体,所述自由端在触发按键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部摆动,所述自由端能够与锁定装置的活动端相互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通孔,触发按键通过通孔从容纳装置内部延伸到第一壳体表面;所述触发按键、固定部以及自由端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积木公头或者积木母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方便携带,操作简便,弹射过程连贯有趣,极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飞盘的时候对弹射装置进行蓄能,安装后的飞盘及被锁定装置锁定,通过触发装置使飞盘与锁定装置脱离,同时也释放了弹射装置,弹射装置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将飞盘弹射出去,整个过程连贯有序。

3、本实用新型利用纯机械结构的方式实现弹射,无需电池或外接电源,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4、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壳体上的积木公头或积木母头与其他积木玩具一同使用,有助于开发儿童智力,训练儿童手眼协调能力。

5、本实用新型弹射飞盘具有竞技性,几个儿童可以组合在一起,就各自弹射的准确性进行比赛,其互动性高也可使儿童长期保持一定兴趣。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锁定状态的立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发射状态的去除第一壳体的立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锁定状态的去除第一壳体的立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发射状态的去除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锁定状态的去除第一壳体、触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助推支架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锁定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锁定状态的立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发射状态的去除第一壳体的立体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锁定状态的去除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发射状态的去除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飞盘处于锁定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飞盘1触发装置5

锁定装置2第一壳体6

助推支架3第二壳体7

弹簧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盘弹射玩具,如图1-12所示,包括第一壳体6、第二壳体7、飞盘1、触发装置5、弹射装置以及锁定装置2;所述第一壳体6与第二壳体7连接后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弹射装置、锁定装置2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部,触发装置5一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部,触发装置5另一部分穿过第二壳体6延伸到容纳空间外部;触发装置5设置在第一壳体6上并连接锁定装置2,锁定装置2设置在第二壳体7上并连接弹射装置;弹射装置设置在第二壳体7上并能够在第二壳体7上滑动;所述第一壳体6上设置有开口,所述飞盘1能够通过开口安装到容纳空间内部;触发装置5能够调整锁定装置2与飞盘1之间的位置;所述飞盘1具有锁定和发射两个状态;弹射装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处于锁定状态时,飞盘1连接锁定装置2被锁定在容纳空间内部,弹射装置被飞盘1推动到第二位置处,在第二位置处,弹射装置处于蓄能状态;当处于发射状态时,飞盘1在触发装置5的作用下脱离锁定装置2,弹射装置释放蓄能滑动到第一位置处并将飞盘1弹射出容纳空间。

如图1-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飞盘1周向上设置有高出端面的凸缘,所述凸缘能够卡接连接锁定装置2。优选地,所述飞盘1的周向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凸缘,如图1-5所示,所述凸缘高出飞盘1的两个端面,环形凸缘的边缘侧面为弧形。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壳体7上开口的形状与飞盘的形状匹配。

如图8-11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飞盘1周向上设置有高出端面的凸缘,所述凸缘能够卡接连接锁定装置2;所述飞盘1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能够连接弹射装置并与弹射装置相互作用。优选地,所述飞盘1的周向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凸缘,如图8-11所示,所述凸缘高出飞盘1的两个端面,环形凸缘的边缘侧面为弧形,飞盘两个端面中部位置沿着飞盘运动方向上均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的长度小于飞盘1的直径,所述凸块的高度高于凸缘凸出于飞盘1端面的高度。所述第二壳体7上开口的形状与飞盘的形状匹配,在一个优选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壳体7上开口的形状为“十”字形,“十”字形的两条臂不等长,图示中“十”字形横臂的长度大于等于飞盘1的直径,横臂的高度大于等于凸缘的高度,图示中“十”字形竖臂的高度大于等于飞盘1的厚度加上飞盘1两个端面上凸块的高度,开口“十”字形的设计好处在于形成导向口,使得飞盘1沿着“十”字形竖臂所在位置直线安装或发射出去。

如图1-3、8-9所示,所述锁定装置2包括紧固端、活动端、卡件以及连接件,紧固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活动端,紧固端紧固连接第二壳体7,活动端上设置有卡件;所述连接件与第二壳体之间具有夹角,活动端与紧固端之间具有高度差;活动端能够连接触发装置5并在触发装置5的作用下活动,卡件能够卡接连接飞盘1的凸缘。所述卡件设置在活动端上靠近连接件的位置;所述紧固端、活动端、卡件以及连接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锁定装置2设置在飞盘1的运动方向上,紧固端、连接件、活动端依次远离开口设置,由于连接件倾斜设置,活动端所在的位置高于紧固端所在的位置;所述卡件设置在连接件与活动端的连接处,如图1-3、8-9所示,卡件为一个凸起,所述凸起朝向开口的一面为斜面,凸起背向开口的一面为竖直面,所述斜面由开口到容纳空间内部的方向向上倾斜,使得飞盘1安装到容纳空间内部时,飞盘1凸缘的弧形侧面能够与越过斜面卡装到竖直面上,从而被锁定,此过程中飞盘1凸缘的弧形侧面与卡件斜面接触,飞盘1继续向容纳空间内部运动,对卡件斜面施加压力,使得卡件斜向下运动,飞盘1凸缘的弧形侧面逐渐运动到卡件斜面顶端,接着越过卡件斜面顶端,越过卡件斜面顶端后,卡件不再受到飞盘1施加的压力从而回复到原位卡接在飞盘1凸缘朝向飞盘1中心的一侧,从而将飞盘1锁定。如图1-3所示,所述活动端未与连接件连接的一侧向上翘起形成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对触发装置5的自由端进行限位,使得触发装置5准确作用在锁定装置2的活动端上;所述活动端在触发装置5的作用下能够绕着紧固端与连接件的连接处上下摆动,从而使卡件卡接或脱离飞盘1的凸缘,当触发装置5给活动端一个向下的力,活动端向下运动,使得卡件脱离飞盘1的凸缘,从而将飞盘1由锁定状态释放,当触发装置5的作用力去除后,活动端回到原位。所述锁定装置2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如图2-6、8-11所示,所述弹射装置包括助推支架3、弹簧4;所述助推支架3通过弹簧4连接第二壳体7并在弹簧4的作用下沿着第二壳体7滑动。所述助推支架3包括上板、下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上板、第一侧板、下板、第二侧板首尾一次连接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形成飞盘1安装位置;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端部设置有弹簧固定件,弹簧4的一端通过弹簧固定件连接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弹簧4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壳体7上设置的弹簧座。所述第一壳体6和/或第二壳体7上设置有滑轨,所述助推支架3的上板和/或下板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轨匹配连接;所述滑轨的方向沿着飞盘1的运动方向;所述上板、下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助推支架3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背向开口的一端上设置有弹簧固定件,如图2-5、9-11所示,所述弹簧固定件为长条形,弹簧固定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飞盘1的运动方向,所述弹簧固定件位于弹簧4的内部起到对弹簧4的导向作用,使得弹簧4的运动方向与飞盘1的运动方向平行,避免弹簧运动方向的不确定性;所述弹簧固定件的长度小于等于与弹射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的背向开口的一端到第二壳体7上弹簧座的距离。所述助推支架3的上板、下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飞盘1上凸缘的高度,并且小于飞盘1上凸块的高度。所述第一壳体6和/或第二壳体7上设置的滑轨与上板和/或下板上设置的滑块形成滑动副即可,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滑轨为一条或多条凸出的导轨,所述上板和/或下板上设置与凸出导轨匹配的凹陷形成滑块。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朝向飞盘1安装位置的侧面上均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能够与飞盘1相互作用,将飞盘1从开口向飞盘1安装位置安装时,飞盘1从开口向容纳空间内部方向运动,飞盘1的边缘与卡块相互作用,从而推动助推支架3由开口向容纳空间内部的方向一起运动,使得弹簧4压缩蓄能。

如图8-11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板和/或下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与飞盘1上的凸块形状匹配并能够与飞盘1上的凸块相互作用,所述飞盘1上的凸块能够卡装在凹槽内,所述凹槽的设计一方面能够对飞盘1安装时进行导向,另一方面能够防止飞盘1在容纳空间内部旋转,尤其是在发射时的旋转,能够减少弹簧蓄能的损耗,将弹簧蓄能集中用于飞盘1的发射(将弹簧蓄能用于使飞盘1在容纳空间内部旋转的能量损耗利用起来用于飞盘1发射),从而使飞盘1发射更远。

如图1-4、8-12所示,所述触发装置5包括触发按键、固定部以及自由端,所述固定部连接自由端,触发按键设置在固定部与自由端之间,所述固定部紧固连接第一壳体6,所述自由端在触发按键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部摆动,所述自由端能够与锁定装置的活动端相互作用。所述第一壳体6上设置有通孔,触发按键通过通孔从容纳装置内部延伸到第一壳体表面;所述触发按键、固定部以及自由端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壳体6和/或第二壳体7上设置有积木公头或者积木母头。

优选地,所述自由端与固定部具有夹角,如图1-4、8-11所示,所述夹角优选为90度,使得自由端能够避开容纳装置内部的弹射装置和飞盘1与锁定装置2的活动端作用,所述触发按键设置在靠近固定部所在的夹角方向上,向下按压触发按键使得自由端向下运动,按压取消后,自由端回复到原来位置,所述触发装置5采用弹性材料制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把飞盘1从第一壳体6的开口处装入第一壳体6与第二壳体7形成的容纳空间内部的飞盘安装位置,装入过程中,飞盘1与助推支架3上的卡块相互作用将助推支架3从第一位置推动到第二位置,助推支架3上连接的弹簧4从自由状态变到压缩状态蓄能,飞盘1从开口向容纳空间内部运动的过程中,飞盘1的凸缘逐渐接近锁定装置2上的卡件,当助推支架3运动到第二位置时,飞盘1的凸缘越过卡件的斜面与卡件卡接,从而被锁定。

发射时,按压触发按键,使得触发装置5的自由端向下运动,锁定装置2的活动端在触发装置5自由端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得锁定装置2的卡件脱离飞盘1的凸缘,从而将飞盘1释放,此时弹射装置的弹簧4的蓄能被释放,弹簧4伸长将助推支架3弹射到第一位置,飞盘1在助推支架3上卡块的作用下弹出容纳空间内部,完成发射。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把飞盘1从第一壳体6的开口处装入第一壳体6与第二壳体7形成的容纳空间内部的飞盘安装位置,装入过程中,飞盘1通过凸块与助推支架3上的凹槽相互作用将助推支架3从第一位置推动到第二位置,助推支架3上连接的弹簧4从自由状态变到压缩状态蓄能,飞盘1从开口向容纳空间内部运动的过程中,飞盘1的凸缘逐渐接近锁定装置2上的卡件,当助推支架3运动到第二位置时,飞盘1的凸缘越过卡件的斜面与卡件卡接,从而被锁定。

发射时,按压触发按键,使得触发装置5的自由端向下运动,锁定装置2的活动端在触发装置5自由端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使得锁定装置2的卡件脱离飞盘1的凸缘,从而将飞盘1释放,此时弹射装置的弹簧4的蓄能被释放,弹簧4伸长将助推支架3弹射到第一位置,飞盘1在助推支架3的作用下弹出容纳空间内部,完成发射。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