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26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器械,特别是一种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
健身强体的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煅练,而煅练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散步,尤其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行走这一方式已被科学证明是不适合作剧烈活动的中老年者的一种适当有益的运动方式,但由于气候、居住环境及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人无法坚持到室外去完成这一运动,因此,目前出现了一种能替代室外行走煅练的步行机,该步行机由一个支架和一个类似平皮带输送带组成,平皮带呈环形并套于摩擦滚轮的外周,平皮带有被动转动和主动转动两种方式,被动转动是通过人在其上的走动而托动皮带转动,而人在转动的皮带上逆向行走,以产生步行煅练的效果。但是这种步行机不会产生按摩的效果。
而按摩这一具有久远历史和实际保健健身效果的保健方法以被人们所接受,各种按摩器械层出不穷,而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足部按摩器械,它们有踏垫、踏轮、月球车足部按摩器等,它们的作用原理都是通过凹凸不平的凸粒或滚动体对人的脚底部穴位实施触压刺激,以达流通经络、消除疲劳的效果,而其关键是必须通过人的自身重量及双腿的抬落蹬踏而触压或触滚按摩器械,因此,是在原地进行的。但是其却达不到行走煅练的效果。而实践证明,如能在行走过程中实施按摩其效果更佳。但是目前上述两种器械的作用是各自独立的,一个属于体育健身器械,另一种属于医用保健产品。如要满足上述要求则需购置两种器材,不仅增加了费用,又无形中增加了占用空间。
另外,现有的一些按摩器材的适应范围较窄,例如,足部按摩器只适用足底部,绳鞭式按摩器只适用于背部,腰腿的后部,而月球车在自身使用时适应于四肢及身体前部。如要自身完成或满足全身的各种按摩要求,则要制备数套不同功能、种类的按摩器械才行。使购置成本增加。而且,它们只是被动式的,即必须自己施力或由它人实施按摩,对一些年老体弱者及某些病患者来说实施自我按摩比较困难,而且由于气力较小而效果欠佳。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具备行走煅练作用,又可以在行走同时实施足部的反射区按摩,还可以对身体其它部位实施省力的自动拉转按摩的一机多用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有一鞭式按摩器和一行走支架,其特征在于在行走支架的与地面支放的横向支架上设置由按摩轮组构成的行走按摩带,在行走支架的竖向支架的外侧滑杆上套设有一滑移箱,在滑移箱前侧连接有一驱转器,驱转器内设有驱动机构,驱转机构中的环形皮带的两侧各连接有一外延伸的拉转带,拉转带的的两端与鞭式按摩器的两端相套连接构成一与人身相兜套的环状,滑移箱可沿滑杆轴向移动并定位以达到按摩换位的需要,在驱转器壳体上设有控制其内电机正反向转动的开关。人站在按摩带上行走可达行走煅练和健身按摩效果,当人套兜在鞭式按摩器内部时则可对身体各部分实施自动按摩。
由上可见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如下第1由于凹凸不平的按摩轮组所组成的凹凸不平的按摩面既是一个可行走的承靠面,又是一个可在行走同时起到触压足底部并具按摩效果的按摩面,因此,具有保健按摩,行走健身的综合功效,特别是对足部反射区的触压按摩更有助于人体全身的保健。
第2只要将可进行往复转拉的鞭绳按摩器套兜在人体需按摩的部位,再开启驱转器的启动钮,鞭绳式按摩器即可在驱转器内部环形带及牵拉带带动下往复转动一定弧度,以实施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自动的定位式按摩。
第3如需进行人体肩、背部或后半身的大面积按摩,则只需开启滑移箱内传动机构使丝杠转动并拖带驱转器作纵向往复移动,即可对人体后部进行由上至下和由下向上的大面积按摩。
第4如在纵向往复移动中需对某一部位进行深度的持续性按摩或需换位按摩时,只需使按摩驱转器停止纵向移动或升降到某一纵向位置停住即可,而驱转器的定位或移位,是通过滑移箱内的电机的启停或外部定位机构实现的,因而,既方便、又实用。
第5在实施按摩时,因无需人手牵拉施力,故不仅省力,而且人的双手还可作一些辅助性工作。
第6由于在一台装置上具有多个健身工位,而每个健身工位又具有不同健身运动效果,因而,可在一台器械上同时容供多人使用,且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行走按摩轮的第二种结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按摩轮的第三种结构。
图4是图1中行走按摩轮组的另一种分布形式。
图5是图1中驱转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图4的A-A剖面图。
图7是图1中滑动箱的内部结构图之一。
图8是图1中滑动箱的内部结构图之二。
图9是图1中滑动箱的第三种固定结构图。
图10是驱转器的电路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10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有一鞭绳式按摩器4和一个行走支架1,其特征在于在行走支架1的与地面相支放的横向支架11上设置有由按摩轮组61构成的行走按摩面6,在行走支架1的纵向支架14的一侧的纵向滑架12上套装有一滑移箱5,滑移箱5通过连接板13与其外侧的驱转器2相连接,滑移箱5内部设有与滑架12定位的调位机构51,驱转器2的内部设有传动机构22,传动机构22中的环形带226的外侧各与一延伸于壳体21外部的牵拉带2相连,两对称的牵拉带3的自由端与鞭绳式按摩器4的纵向两端相套连。参见图1、图2、图5及图7。
本发明的结构特征还在于L形的行走支架1是由横向支架11和与横向支架11前端相固定连接的纵向支架14构成的,在纵向支架14的外侧是与滑移箱5相套插的由平行滑杆构成的滑架12,滑架12上下段与支行走支架1的对应处相固定,扁盒状的滑移箱5的前侧与驱转器2的扁盒状壳体21的后部通过V形的连接板13相连并同步沿滑架12的纵向调整或往复移动,设置在横向支架11上部框体113上的各按摩轮组61是一外周面带有按摩凸棱611的整体式棒状结构或是由一个个单独的按摩轮612串套起来的组合式结构,由按摩轮组61穿套组成的行走按摩面6是一个由低渐高的倾斜坡状或一个波浪状曲面结构。参见图1、图4。
鞭绳式按摩器4的纵向两端与牵拉带3的外露段套环31相套连,驱转器2的壳体21呈两半扣合状构成的扁盒状壳体,在壳体21内的传动机构22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前半部的电机221,由电机轴头上的齿轮驱转的齿轮付222、与齿轮付222中的大齿轮同轴的是一与环形皮带226相套兜的转带牙轮223,在壳体21内的四拐角处各装有一均与环形皮带226的内环侧相套撑接触并自由转动的导轮225,在转带牙轮223的周侧相邻处设有一与环形皮带226外环侧相套兜的张紧轮224,壳体21上外延伸有与外配电源插座相插拨的电源导线25,在壳体21内设有与环形皮带226上触块2261相碰触的微动开关227,壳体21上表面设有控制其内电机启停及正反向的控制开关24。参见图1、图5和图6。
在壳体21的左右两侧壁上开有环形皮带226导出的导出槽口213,位于壳体21四角处的四个导轮225呈前宽后窄的梯形状设置,前部的两导轮225设置在壳体两侧的靠向前壁板处的导出槽口213处,并呈左右对称外凸状,在外凸的两前导轮225和两内藏的后导轮225之间的壳体左右两侧壁214呈前宽后窄的向内倾斜状,环形皮带226位于两倾斜状侧壁214的外侧,两柔质的牵拉带3连接在环形皮带226的后半周上并顺倾斜状的侧壁214外侧的环形皮带226外侧向壳体21前外侧延伸。参见图5和图6。
L形的行走支架1的横向支架11是由一个与地面承靠的F形的下框架111和一个固定在其上部的上部框架113组成的,与各按摩轮组61的支承轴62相穿装的上部框架113是通过支承板112及下框架111两端上弯段114实现悬支固定的,在横向支架11前端连接固定的纵向支架14呈冂形,在冂形的纵向支架14的内侧固定有两侧扶杆115,两平行的滑架12下端与上部框架113前端相固定,两平行的滑架12的上端穿过冂形纵向支架14上部的横向连接板141。参见图1。
按摩轮组61的各支承轴62与上部框架113的两横向穿支板的斜面穿孔或波浪状穿孔1131相穿固并形成由后向前的曲面倾斜状或波浪状分布的按摩面6,按摩轮组61与支承轴62间套设有轴承。
按摩轮组61沿其轴向为等直径状或直径大小不同的变直径状分布,在按摩轮组61是由多个独立轮体串接时其每一个独立轮体612上开设有嵌设金属或石质块体的沟槽6121。参见图2和图3。
扁盒状的滑移箱5中的调位机构51是由固定在箱壳52内的传动机构53及与滑杆12上齿条121相啮合的齿轮531构成,传动机构53包括电机532,减速机构533,换向齿轮534及齿轮531构成,与带有齿条121的滑杆12相对称的另一滑杆的两侧设有摩擦轮54,两滑杆12从滑移箱5上的对称孔洞55中穿过,电机532由外延接至驱转器2的壳体21上的控制开关24相连接的导线56控制并作正反向转动。参见图7。
扁盒状的滑移箱5中的调位机构51是由固定在箱壳52内的传动机构53及与构成滑架12的两丝杠相啮合的丝母57构成,丝母57由箱壳52内的托板571托夹并由齿轮531驱动作周向转动,丝母57的外周设有与齿轮531相啮合的外齿572,减速机构533的对称输出轴上各设置一组换向齿轮534及齿轮531。参见图8。
扁盒状的滑移箱5中的调位机构51是由箱壳52上的穿孔55处延凸的滑套551及拧设在滑套551内的紧固螺栓58构成。参见图9。
本发明中的驱转器2的控制电路及滑移箱5中的调位机构51中的控制电路采用现有的一般控制电机正反向转动的电路,参见图10,即通过行程开关与电机及壳体上控制开关24的相互动作,可通过电机的正反向转动来实现驱转器环形皮带226的正反向往复转动或移动箱5的上下往复移动,当然,也可在某一纵向移动过程中实现定位,即通过另一开关使滑移箱中的电机532停止。便能使驱转器21固定在某一高度,从而实现对人体某一部位的往复式定位按摩。控制电路也可采用现有洗衣机中的往复转动电路。
当两套传动机构同时启动时,滑移箱内的传动机构53则会拖带滑移箱5沿滑架12纵向往复移动并同带动驱转器2也同步纵向移动,以达换位按摩及大面积按摩的效果,而在此同时,驱转器2内的传动机构22则使环形皮带226带动鞭绳按摩器4作往复的周向摆转。参见图7和图6。
图1是本发明底座中横轴的设置走向分布即横轴沿底座纵向由低逐渐向高分布并形成自然弧形坡度,这样,在穿设按摩轮体612后也就自然形成如图1所示的带弧形坡度的按摩带,以强化走步效果。
弧形坡度的形成可通过上部框体113的两纵向侧杆或侧板的弯曲度形成,即如图1所示,也可采用稍宽些的侧板而利用打孔位置的高低不同而实现横轴的支承带的弧形坡度。
图4是支承横轴62的沿底座纵向的另一种分布形式,即呈波浪状,其目的是为了使最后形成的按摩面呈波浪状,以增强按摩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参见图1和图6。
当把按摩驱转器2固定在滑架的某一部位时,再开动驱转器2的电机221,该传动机构22则带动环形皮带226作一定弧长段内的往复转动,在环形皮带226转动时,与其两侧段长外侧面相连的牵拉带3也随其转拉移动并同时牵拉套兜在人体被按摩部位上的鞭绳式按摩器4也往复转动,以达到对人体某一部位定位按摩效果,而往复转动量是由设在壳体21内的两个行程触动开关227和固定在皮带226上的外凸触块2261实现的。
在按摩时,人体是套于鞭绳式按摩器4与壳体21之间的,通过站立的人体的略后倾程度来增加接触施力的程度。当人的脸部朝向驱转器2一侧时,进行的是人体后部的按摩,当人体脸部背向驱转器2时,进行的是腹部及前身的按摩,同理,也可将下肢同时或单独置于其中进行腿部按摩。
按摩轮体612周向的沟槽6121内可嵌设的铁制体或石制体可是磁体块或环、石制体可是玉石块体,通过它们的作用,可增加按摩时疏经活血、清凉通穴的效果。
图1所示按摩轮组61采用的是整体棒状结构,即在按摩轮外周设有间隔沟槽和凸棱,而沟槽和凸棱长度可沿轴向全长贯通或只开设在某一段长内,形成有平滑圆滚段组成的行走带和由带凸棱段组成的按摩带6。
图2所示是按摩轮组61的另一种构成方式,即它是由若干个单独的按摩轮612串接成的。但其沿每一根横轴62的轴向是等直径的。
图3所示是按摩轮组61不是等直径的,这样,组装后形成的按摩带6不仅沿纵向呈倾斜变化,而且沿其横向形成凸凹不平的按摩带。
权利要求
1.多功能滚动式按摩装置,有一鞭绳式按摩器(4)和一个行走支架(1),其特征在于在行走支架(1)的与地面相支放的横向支架(11)上设置有由按摩轮组(61)构成的行走按摩面(6),在行走支架(1)的纵向支架(14)的一侧的纵向滑架(12)上套装有一滑移箱(5),滑移箱(5)通过连接板(13)与其外侧的驱转器(2)相连接,滑移箱(5)内部设有与滑架(12)定位的调位机构(51),驱转器(2)的内部设有传动机构(22),传动机构(22)中的环形带(226)的外侧各与一延伸于壳体(21)外部的牵拉带(2)相连,两对称的牵拉带(3)的自由端与鞭绳式按摩器(4)的纵向两端相套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L形的行走支架(1)是由横向支架(11)和与横向支架(11)前端相固定连接的纵向支架(14)构成的,在纵向支架(14)的外侧是与滑移箱(5)相套插的由平行滑杆构成的滑架(12),滑架(12)上下段与支行走支架(1)的对应处相固定,扁盒状的滑移箱(5)的前侧与驱转器(2)的扁盒状壳体(21)的后部通过V形的连接板(13)相连并同步沿滑架(12)的纵向调整或往复移动,设置在横向支架(11)上部框体(113)上的各按摩轮组(61)是一外周面带有按摩凸棱(611)的整体式棒状结构或是由一个个单独的按摩轮(612)串套起来的组合式结构,由按摩轮组(61)穿套组成的行走按摩面(6)是一个由低渐高的倾斜坡状或一个波浪状曲面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鞭绳式按摩器(4)的纵向两端与牵拉带(3)的外露段套环(31)相套连,驱转器(2)的壳体(21)呈两半扣合状构成的扁盒状壳体,在壳体(21)内的传动机构(22)包括设置在壳体内前半部的电机(221),由电机轴头上的齿轮驱转的齿轮付(222)、与齿轮付(222)中的大齿轮同轴的是一与环形皮带(226)相套兜的转带牙轮(223),在壳体(21)内的四拐角处各装有一均与环形皮带(226)的内环侧相套撑接触并自由转动的导轮(225),在转带牙轮(223)的周侧相邻处设有一与环形皮带(226)外环侧相套兜的张紧轮(224),壳体(21)上外延伸有与外配电源插座相插拨的电源导线(25),在壳体(21)内设有与环形皮带(226)上触块(2261)相碰触的微动开关(227),壳体(21)上表面设有控制其内电机启停及正反向的控制开关(24)。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1)的左右两侧壁上开有环形皮带(226)导出的导出槽口(213),位于壳体(21)四角处的四个导轮(225)呈前宽后窄的梯形状设置,前部的两导轮(225)设置在壳体两侧的靠向前壁板处的导出槽口(213)处,并呈左右对称外凸状,在外凸的两前导轮(225)和两内藏的后导轮(225)之间的壳体左右两侧壁(214)呈前宽后窄的向内倾斜状,环形皮带(226)位于两倾斜状侧壁(214)的外侧,两柔质的牵拉带(3)连接在环形皮带(226)的后半周上并顺倾斜状的侧壁(214)外侧的环形皮带(226)外侧向壳体(21)前外侧延伸。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L形的行走支架(1)的横向支架(11)是由一个与地面承靠的F形的下框架(111)和一个固定在其上部的上部框架(113)组成的,与各按摩轮组(61)的支承轴(62)相穿装的上部框架(113)是通过支承板(112)及下框架(111)两端上弯段(114)实现悬支固定的,在横向支架(11)前端连接固定的纵向支架(14)呈冂形,在冂形的纵向支架(14)的内侧固定有两侧扶杆(115),两平行的滑架(12)下端与上部框架(113)前端相固定,两平行的滑架(12)的上端穿过冂形纵向支架(14)上部的横向连接板(141)。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按摩轮组(61)的各支承轴(62)与上部框架(113)的两横向穿支板的斜面穿孔或波浪状穿孔(1131)相穿固并形成由后向前的曲面倾斜状或波浪状分布的按摩面(6),按摩轮组(61)与支承轴(62)间套设有轴承。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按摩轮组(61)沿其轴向为等直径状或直径大小不同的变直径状分布,在按摩轮组(61)是由多个独立轮体串接时其每一个独立轮体(612)上开设有嵌设金属或石质块体的沟槽(6121)。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扁盒状的滑移箱(5)中的调位机构(51)是由固定在箱壳(52)内的传动机构(53)及与滑杆(12)上齿条(121)相啮合的齿轮(531)构成,传动机构(53)包括电机(532),减速机构(533),换向齿轮(534)及齿轮(531)构成,与带有齿条(121)的滑杆(12)相对称的另一滑杆的两侧设有摩擦轮(54),两滑杆(12)从滑移箱(5)上的对称孔洞(55)中穿过,电机(532)由外延接至驱转器(2)的壳体(21)上的控制开关24相连接的导线56控制并作正反向转动。
9.按照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扁盒状的滑移箱(5)中的调位机构(51)是由固定在箱壳(52)内的传动机构(53)及与构成滑架(12)的两丝杠相啮合的丝母(57)构成,丝母(57)由箱壳(52)内的托板(571)托夹并由齿轮(531)驱动作周向转动,丝母(57)的外周设有与齿轮(531)相啮合的外齿(572),减速机构(533)的对称输出轴上各设置一组换向齿轮(534)及齿轮(531)。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扁盒状的滑移箱(5)中的调位机构(51)是由箱壳(52)上的穿孔(55)处延凸的滑套(551)及拧设在滑套(551)内的紧固螺栓(58)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滚动轮式按摩装置,有一鞭式按摩器和一行走支架,其特征在于在行走支架的与地面支放的横向支架上设置由按摩轮组构成的行走按摩带,在行走支架的竖向支架的外侧滑杆上套设有一滑移箱,在滑移箱前侧连接有一驱转器,驱转器内设有驱动机构,驱转机构中的环形皮带的两侧各连接有一外延伸的拉转带,拉转带的两端与鞭式按摩器的两端相套连接构成一与人身相兜套的环状,滑移箱可沿滑杆轴向移动并定位以达到按摩换位的需要,在驱转器壳体上设有控制其内电机正反向转动的开关。
文档编号A63B22/20GK1137886SQ96106610
公开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18日
发明者张力, 马芳 申请人:张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