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45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竹木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木复合板,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集装箱用的竹木复合板。
背景技术
由于承重的需要,集装箱用地板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长期以来,传统的集装箱地板大多采用东南亚、非洲等地的热带阔叶木作为原材料,生产成本极高。此外,集装箱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对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已经导致原木资源濒临枯竭, 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采用可再生速生材资源取代原始森林资源用于地板生产势在必然。目前广泛使用的人工林速生材主要有桉木、松木、杨木、竹木等。其中,桉木、松木和杨木生长周期短,在我国有大量种植,因此适合批量生产,然而由于木质疏松的先天不足,用这些速生木质材料生产出来的木地板强度难以满足集装箱承重的要求。竹材具有密度大、强度好的特点,目前出现的竹木地板有纯竹木地板、竹木复合地板等。工艺上一般都是先将竹材破成竹片,将烘干后的竹片编制成纵横交错的竹片单板,或者将竹片平铺排列,再通过胶线连接成竹片单板。有的工艺中竹片单板需要预先经过浸胶处理后再组坯使用,成本较高,工艺比较复杂;也有的工艺中竹片单板不通过浸胶而直接用于组坯,但由于竹片在烘干后容易变形,变形后的竹片编成的竹帘成型较差,在组坯时整理工作量较大,组坯效率低下,而且还容易形成离/叠芯的情况,生产出来的地板质量极不稳定,因此无法形成批量生产。上述原因严重制约了速生林材料在集装箱地板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木复合板,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可满足集装箱用地板的要求,可大批量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竹木复合板包括面层、上加强层、芯层、下加强层、底层,所述的面层、上加强层、芯层、下加强层、底层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所述的竹木复合板由面层、上加强层、芯层、 下加强层、底层胶合热压而成,所述的面层为木单板层,包括一层木长中板和一层木短中板,所述的木长中板位于木短中板的上方,所述的上加强层和下加强层为竹木混合层,包括若干层木长中板和竹条单板,所述的竹条单板设置于相邻的木长中板之间,所述的竹条单板由竹条按顺纹方向排列编成,所述的芯层为木单板层,包括多层木单板,所述的底层为木单板层,包括一层木长中板和一层木短中板,所述的木长中板位于木短中板的下方。其中,所述木长中板的顺纹方向与所述竹木复合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木短中板的顺纹方向与所述竹木复合板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竹条长中板的顺纹方向与所述竹木复合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竹条短中板的顺纹方向与所述竹木复合板的长度方向垂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强化层主要是通过增加竹条单板起到强化作用。按照一种优选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竹条单板包括竹条长中板和竹条短中板,所述靠近面板或底板一侧的竹条单板为竹条长中板。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靠近芯板一侧的连续两块木长中板之间为竹条短中板或木短中板。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芯层包括5层或7层木单板。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竹条单板由竹条按顺纹方向排列用胶线编成。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竹条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圆形竹条的直径为1.5mm 5mm ο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竹条的截面为方形,所述方形竹条的边长为1.5mm 5mm ο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竹条的截面为等边多边形,所述等边多边形竹条的对角线长度为1· 5mm 5mmο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由竹条编成的竹条单板易于编织、成型好,而且竹条单板和木板的顺纹方向强度高。因此,由纵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各个板所组成的复合板的抗弯性能较好, 可以有效地加强整个复合板的抗弯强度,满足集装箱用地板的承重要求,可大批量生产。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竹条长中板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竹条短中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的实施例,包括面层11、 上加强层12、芯层13、下加强层14、底层15,面层11、上加强层12、芯层13、下加强层14、底层15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竹木复合板由面层11、上加强层12、芯层13、下加强层14、底层15 胶合热压而成;面层11为木单板层,包括一层木长中板111和一层木短中板112,木长中板 111位于木短中板112的上方;上加强层12和下加强层14为竹木混合层,包括若干层木长中板121、123、125、141、143、145和竹条单板122、124、142、144,竹条单板设置于相邻的木长中板之间,竹条单板由竹条按顺纹方向排列编成;芯层13为木单板层,包括5层木单板131 ;底层15为木单板层,包括一层木长中板151和一层木短中板152,长板151位于短板 152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上加强层12和下加强层14中的木长中板121、123、125、141、 143、145各为3层,竹条单板122、124、142、144各为2层,实际使用时也可以是其他层数,芯层13也可以是由7层或其它多层木单板组成。其中,由竹条编成的竹条单板易于编织、成型好,生产时组坯方便、胶水渗透好、适合批量生产,而且竹条单板顺纹方向强度高,因此由纵向和横向交错排列的各个板所组成的复合板的抗弯性能较好,所生产的竹木复合板的强度将大提高,可以满足集装箱用地板的承重要求,由于生产工艺简单合理,质量稳定,使得竹木复合板具备了大批量生产可行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抗弯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竹条单板包括竹条长中板和竹条短中板,靠近面板11或底板15 —侧的竹条单板122、142为竹条长中板,靠近芯层13 —侧的竹条单板124、144为竹条短中板,实际使用时竹条单板124、144也可以由木短中板代替,竹条单板可以任意组合。为了提高竹条单板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竹条单板由竹条按顺纹方向排列用胶线编成。在本实施例中,竹条的截面选择为圆形,圆形竹条的直径为1. 5mm 5mm。实际使用时,竹条的截面也可以是方形,方形竹条的边长为1.5mm 5mm;竹条的截面还可以是等边多边形,等边多边形竹条的对角线长度为1. 5mm 5mm。由于加工竹条对竹材的种类和口径基本没有特别要求,各种竹材均可以采用,增加了竹材的选材范围,更有利于批量生产;此外,各种短板的使用可以增加材料的利用率, 有效降低成本。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
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竹木复合板包括面层、上加强层、芯层、下加强层、底层,所述的面层、上加强层、 芯层、下加强层、底层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所述的竹木复合板由面层、上加强层、芯层、下加强层、底层胶合热压而成,所述的面层为木单板层,包括一层木长中板和一层木短中板,所述的木长中板位于木短中板的上方,所述的上加强层和下加强层为竹木混合层,包括若干层木长中板和竹条单板,所述的竹条单板设置于相邻的木长中板之间,所述的竹条单板由竹条按顺纹方向排列编成,所述的芯层为木单板层,包括多层木单板,所述的底层为木单板层,包括一层木长中板和一层木短中板,所述的木长中板位于木短中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竹条单板包括竹条长中板和竹条短中板,所述靠近面板或底板一侧的竹条单板为竹条长中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靠近芯板一侧的连续两块木长中板之间为竹条短中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靠近芯板一侧的连续两块木长中板之间为木短中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的芯层包括5层木单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的芯层包括7层木单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竹条单板由竹条按顺纹方向排列用胶线编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竹条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圆形竹条的直径为1. 5mm 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竹条的截面为方形,所述方形竹条的边长为1. 5mm 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复合板,其特征是所述竹条的截面为等边多边形,所述等边多边形竹条的对角线长度为1. 5mm 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木复合板,竹木复合板包括面层、上加强层、芯层、下加强层、底层,面层、上加强层、芯层、下加强层、底层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竹木复合板由面层、上加强层、芯层、下加强层、底层胶合热压而成,面层为木单板层,包括一层木长中板和一层木短中板,木长中板位于木短中板的上方,上加强层和下加强层为竹木混合层,包括若干层木长中板和竹条单板,竹条单板设置于相邻的木长中板之间,竹条单板由竹条按顺纹方向排列编成,芯层为木单板层,包括多层木单板,底层为木单板层,包括一层木长中板和一层木短中板,木长中板位于木短中板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可满足集装箱用地板的要求,可大批量生产。
文档编号B27D1/00GK202106432SQ20102051443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2日
发明者陈志航 申请人:广州市国田集装箱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