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板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一个具有几 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文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年代久远, 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是很多文物在出土后受所处微环境的影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坏,其中不乏很多价值连城,不可复制的珍贵文物,一旦损坏就无法恢复。对文物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照、空气污染、微生物等,其中湿度是博物馆环境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质量指标。无论是金属(铜、铁,金除外),还是非金属 (壁画、古代玻璃、出土陶器、纺染织品、纸张、木器等无机有机物质)都会受其影响,湿度控制不当会给文物带来巨大的灾难相对湿度过高会造成霉菌的活跃和金属的腐蚀;相对湿度如较低则会造成含水材质的脆化,如木器的收缩、开裂,纸张的断裂等;染料在相对湿度较高时比在相对湿度较低时褪色更加迅速;而相对湿度的交替变化则会加速材料疲劳,使其变形加剧,纵是陶瓷、石刻也难于幸免。因此相对湿度的控制对于文物的保存具有重要的
眉、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自动调节周围环境湿度,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成本低的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所述的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钠、硅藻土、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勻后再与中空纤维混合,再搅拌至中空纤维分散均勻,其中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用量的0. 6-0. 8倍,聚丙烯酸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 0. 3—0. 5倍,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0. 2—0. 4倍,硅藻土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6-1. 0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6—7倍;
B)将A)中搅拌均勻后的产物压平,制备得到光滑、厚度适中的纤维板,并放入80— 90°C的干燥箱中烘干;
C)将碳酸钾和氯化钠按1.5-2:1 (氯化钠为1)的质量比配置浓度为8% (w/v)的盐溶液,将B)步骤烘干后的纤维板冷却至室温后在盐溶液中浸渍15—25min,取出后在80— 90°C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调湿纤维板;其中盐溶液的量为纤维板用量的25-30倍。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优选的方案是
A)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用量的0. 7倍,聚丙烯酸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4倍,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0.3倍,硅藻土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8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6. 5倍;B)干燥箱中烘干温度在85°C;
C)将碳酸钾和氯化钠按1.7:1 (氯化钠为1)的质量比配置浓度为8% (w/v)的盐溶液, 将B)步骤烘干后的纤维板冷却至室温后在盐溶液中浸渍20min,取出后在85°C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调湿纤维板;其中盐溶液的量为纤维板用量的28倍。本发明所选用的中空纤维为长度为Imm左右的短纤维。与现有调湿板相比,它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1)湿度响应速度快,湿含量高;2)可以根据无机盐的比例制备不同目标湿度的调湿纤维板;3)制备简单,成本低,效果好;4)对环境无毒、无害、无污染,符合环保发展的趋势;5)中空纤维的存在是调湿纤维板在具有自动调湿的同时具有保温的功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本发明所述的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钠、硅藻土、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勻后再与中空纤维混合,再搅拌至中空纤维分散均勻,其中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用量的0. 6-0. 8倍,聚丙烯酸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 0. 3—0. 5倍,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0. 2—0. 4倍,硅藻土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6-1. 0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6—7倍;
B)将A)中搅拌均勻后的产物压平,制备得到光滑、厚度适中的纤维板,并放入80— 90°C的干燥箱中烘干;
C)将碳酸钾和氯化钠按1.5-2:1 (氯化钠为1)的质量比配置浓度为8% (w/v)的盐溶液,将B)步骤烘干后的纤维板冷却至室温后在盐溶液中浸渍15—25min,取出后在80— 90°C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调湿纤维板;其中盐溶液的量为纤维板用量的25-30倍。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定在以下几个实施例公开的具体数值,而包括在上述数值范围内进行任意组合所获得的任一实施方案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钠、硅藻土、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勻后再与中空纤维混合,再搅拌至中空纤维分散均勻,其中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用量的0. 7倍,聚丙烯酸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4 倍,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0. 3倍,硅藻土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8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6. 5倍;
B)将A)中搅拌均勻后的产物压平,制备得到光滑、厚度适中的纤维板,并放入85°C的干燥箱中烘干;
C)将碳酸钾和氯化钠按1.7:1 (氯化钠为1)的质量比配置浓度为8% (w/v)的盐溶液, 将B)步骤烘干后的纤维板冷却至室温后在盐溶液中浸渍20min,取出后在85°C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调湿纤维板;其中盐溶液的量为纤维板用量的28倍。本发明所选用的中空纤维为长度为Imm左右的短纤维。实施例2本发明 所述的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钠、硅藻土、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勻后再与中空纤维混合,再搅拌至中空纤维分散均勻,其中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用量的0. 6倍,聚丙烯酸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3 倍,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0. 2倍,硅藻土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6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6倍;
B)将A)中搅拌均勻后的产物压平,制备得到光滑、厚度适中的纤维板,并放入80°C的干燥箱中烘干;
C)将碳酸钾和氯化钠按1.5:1 (氯化钠为1)的质量比配置浓度为8% (w/v)的盐溶液, 将B)步骤烘干后的纤维板冷却至室温后在盐溶液中浸渍15min,取出后在80°C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调湿纤维板;其中盐溶液的量为纤维板用量的25倍。 实施例3
所述的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
A)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钠、硅藻土、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勻后再与中空纤维混合,再搅拌至中空纤维分散均勻,其中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用量的0. 8倍,聚丙烯酸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5 倍,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0. 4倍,硅藻土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1. 0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7倍;
B)将A)中搅拌均勻后的产物压平,制备得到光滑、厚度适中的纤维板,并放入90°C的干燥箱中烘干;
C)将碳酸钾和氯化钠按2:1(氯化钠为1)的质量比配置浓度为8% (w/v)的盐溶液, 将B)步骤烘干后的纤维板冷却至室温后在盐溶液中浸渍25min,取出后在90°C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调湿纤维板;其中盐溶液的量为纤维板用量的30倍。
权利要求
1.一种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A)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钠、硅藻土、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按一定的质量比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勻后再与中空纤维混合,再搅拌至中空纤维分散均勻,其中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用量的0. 6-0. 8倍,聚丙烯酸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 0. 3—0. 5倍,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0. 2—0. 4倍,硅藻土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6-1. 0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6—7倍;B)将A)中搅拌均勻后的产物压平,制备得到光滑、厚度适中的纤维板,并放入80— 90°C的干燥箱中烘干;C)将碳酸钾和氯化钠按1.5-2:1 (氯化钠为1)的质量比配置浓度为8% (w/v)的盐溶液,将B)步骤烘干后的纤维板冷却至室温后在盐溶液中浸渍15—25min,取出后在80— 90°C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调湿纤维板;其中盐溶液的量为纤维板用量的25-30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中A)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用量的0.7倍,聚丙烯酸钠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4倍,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的0.3倍,硅藻土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0. 8倍,去离子水的用量为中空纤维用量的6. 5倍;B)干燥箱中烘干温度在85°C;C)将碳酸钾和氯化钠按1.7:1 (氯化钠为1)的质量比配置浓度为8% (w/v)的盐溶液, 将B)步骤烘干后的纤维板冷却至室温后在盐溶液中浸渍20min,取出后在85°C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调湿纤维板;其中盐溶液的量为纤维板用量的28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用的中空纤维为长度为Imm左右的短纤维。
全文摘要
一种调湿纤维板的制备方法,它采用如下步骤A)将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钠、硅藻土、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乙醚和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中空纤维,继续搅拌均匀;B)将A)中制备的混合物压制成板后烘干;C)将干燥后的纤维板放在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浸渍一段时间后干燥,制得调湿纤维板;与现有的调湿板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湿度响应速度快,湿含量高;2)可以根据无机盐的不同比例制备不同目标湿度的调湿纤维板;3)制备简单,成本低,效果好;4)对环境无毒、无害、无污染,符合环保发展的趋势;5)在具有自动调湿的同时具有保温的功能。
文档编号B27K1/00GK102284988SQ20111024847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何俊, 胡智文, 覃崬益, 黄盾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