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30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是用植物粉末压制成复合材料的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植物粉末压制成复合材料的机械设备,通常都是一副模具出一个产品,或者在产品尺寸较小时一副模具出多个产品。产品的尺寸因此受到模具尺寸的局限,特别是条形产品的长度受到模具的局限。如条形复合板的长度市场上最长的标准大约为2.4米,如果在宽度不变的情况下,生产4.8米长的条形复合板就要将设备和模具也增加一倍,这样就造成机械设备的生产成本的大大提高,同时对复合板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的场地面积也要相应的提高,因此大大受到制约。为了美观起见,复合板都还要进行表面粘纸,而这通常都需要将压制好的复合板再拿到另外一套裱糊设备完成,还没有复合材料压制设备能连贯完成压制和表面粘纸两个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压制生产不间断的复合板型材的设备,并且能连贯完成表面粘纸工序,然后根据所需自由裁断成任意长度的复合板型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具体方案是: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按工作顺序依次设置有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装料部位、压机成型部位和下模具取模部位;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装料部位、压机成型部位和下模具取模部位均连通设置有下模具输送层,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上设置有下模具。所述的下模具取模部位尾部还依次设置有型材烘干部位、表面贴纸部位、贴纸烘干部位和裁切部位。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装料部位、压机成型部位和下模具取模部位均连通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形成模具在取模部位被取出后,能自动回位到装模部位的装置。所述的下模具至少为2副,至少2副模具的循环使用,能让设备不间断的工作。所述的下模具的一端设置有凹形接口,另一端设置有凸出的接头。所述的凹形接口的下方为喇叭形开口,凸出的接头的大小与凹形接口的喇叭口的小口相匹配,这样使两副模具不管在套接或分开时都能顺利进行。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包括有下模具输送层,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上设置有下模具输送辊、下模具输送辊下方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下模具循环层上设置有下模具循环输送辊,在下模具循环输送辊两侧设置有引向柱。所述的下模具输送辊为左右两组,所述下模具输送辊至少为两个,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外侧各自还装有左右平移装置,能使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向左右分开或向当中聚拢。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下方装有升降装置,使下模具循环输送辊向上将下模具推到装模具位置。[0013]所述的装料部位包括有下模具输送层,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上设置有下模具输送辊、下模具输送辊下方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下模具循环层上设置有下模具循环输送辊,在下模具循环输送辊上方设置有料桶。所述的料桶内设置有物料搅拌器。所述的料桶的下模具进口方向设置有止漏挡块。所述的料桶的下模具出口方向设置有物料厚度调节板。所述的压机成型部位包括有下模具输送层,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上设置有下模具输送辊、下模具输送辊下方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下模具循环层上设置有下模具循环输送辊,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上设置有上模具,所述的上模具上方设置有上模具下压装置。所述的上模具在装料部位方向为斜面。所述的下模具取模部位包括有下模具输送层,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上设置有下模具输送辊、下模具输送辊下方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下模具循环层上设置有下模具循环输送辊,在下模具循环输送辊两侧设置有引向柱。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上方设置有下模具推出装置,将下模具和压制成型的复合板型材分离。所述的下模具输送辊为左右两组,所述下模具输送辊至少为两个,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外侧各自还装有左右平移装置,能使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向左右分开或向当中聚拢。所述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下方装有升降装置,使下模具循环输送辊向上将取下的下模具接到下模具循环层。所述的表面贴纸部位按工作次序由放纸辊、上胶辊、防粘换向辊、换向辊、粘纸上轮和粘纸下轮构成。所述的粘纸上轮和粘纸下轮与换向辊之间还设置有粘纸过度托轮,可以对有角度的复合板型材表面贴纸时对纸张进行预折,使粘贴时更顺利,使纸张与复合板型材粘合的
更平整。所述的表面贴纸部位在复合型材通过的上半部按工作次序有上贴纸放纸辊、上贴纸上胶辊、上贴纸防粘换向辊、上贴纸换向辊、上粘纸过度托轮、上贴纸粘纸上轮和上贴纸粘纸下轮;下半部按工作次序有下贴纸放纸辊、下贴纸上胶辊、下贴纸防粘换向辊、下贴纸换向辊、下粘纸过度托轮、下贴纸粘纸上轮和下贴纸粘纸下轮构成;这样就可以对压制成型好的复合板型材的上下表面都进行贴纸装饰。所述的表面贴纸部位按工作次序在粘纸上轮和粘纸下轮后还设置有折边毛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可以压制生产不间断的复合板型材,并且能连贯完成表面粘纸工序,然后根据所需自由裁断成任意长度,并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速度,对于机器的占地面积也相对减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视图。图3为图1中B-B向视图。[0031]图4为图1中C-C向视图。图5为图1中E-E向视图。图6为图1中F-F向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模自动装模部位,2装料部位,3压机成型部位,4下模取模部位,5型材烘干部位,6表面贴纸部位,7贴纸烘干部位,8下模循环层,9下模具,10下模输送辊,11下模循环输送辊,12引向柱,13左右平移装置,14升降装置,15料桶,16物料搅拌器,17止漏挡块,18物料厚度调节板,19上模具,20上模具下压装置,21下模推出装置,22放纸辊,23上胶辊,25防粘换向辊,26换向辊,27粘纸上轮,28粘纸下轮,29粘纸过度托轮,30折边毛刷,31凹形接口,32凸出的接头,33下模具输送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按工作顺序依次设置有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
1、装料部位2、压机成型部位3、下模具取模部位4、型材烘干部位5、表面贴纸部位6、贴纸烘干部位7和裁切部位。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1、装料部位2、压机成型部位3和下模具取模部位4均连通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8和下模具输送层33,下模具输送层33上设置有下模具9。所述的下模具9为6副循环使用。所述的下模具9的一端设置有凹形接口 31,另一端设置有凸出的接头32。所述的凹形接口 31的下方为喇叭形开口,凸出的接头32的大小与凹形接口 31的喇叭口的小口相匹配。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I由左右两组,每组六个下模具输送辊10、下模具循环层8、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和引向柱12构成。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10各自还装有左右平移装置13。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I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下方装有升降装置14。所述的装料部位2由料桶15、下模具输送辊10、下模具循环层8、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构成;料桶15内设置有物料搅拌器16。所述料桶15的模具进口方向设置有止漏挡块17。所述料桶15的模具出口方向设置有物料厚度调节板18。所述的压机成型部位3由上模具19、上模具下压装置20、下模具输送辊10、下模具循环层8、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构成。所述的上模具19在装料部位方向为斜面。所述的下模具取模部位4由左右两组,每组六个下模具输送辊10、下模具循环层
8、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和引向柱12构成。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各自还装有左右平移装置13。所述的下模具取模部位4上的下模具输送层33上方还设置有下模具推出装置21。所述的下模具取模部位4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下方装有升降装置14。所述的表面贴纸部位在复合型材通过的上半部按工作次序有上贴纸放纸辊22、上贴纸上胶辊23、上贴纸防粘换向辊25、上贴纸换向辊26、上粘纸过度托轮29、上贴纸粘纸上轮27和上贴纸粘纸下轮28 ;下半部按工作次序有下贴纸放纸辊22、下贴纸上胶辊23、下贴纸防粘换向辊25、下贴纸换向辊26、下粘纸过度托轮29、下贴纸粘纸上轮27和下贴纸粘纸下轮28、折边毛刷一、折边毛刷二构成。下面以6副下模具为例说明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一副下模具9在压机成型部位3与上模具19压制复合板型材时,第二副下模具9在装料部位2上装料。这时,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I的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向左右分开,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将第三副下模具9沿导向柱12向上推送,直到第三副下模具9上的凸出的接头32与第二副下模具9的凹形接口 31相咬合时,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向当中聚拢并接住第三副下模具9,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向下并回位到下模具循环层8上。然后装料部位2上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将第四副下模具9传送到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I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上,等待装模,同时压机成型部位3上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将第五副下模具9传送到装料部位2上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0上,此时下模具取模部位4上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上升,接住第六副下模具9,下模具取模部位4上的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向左右分开,下模具取模部位4上的下模具推出装置21将第六副下模具9向下推离压制完成的复合板型材,同时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接着第六副下模具9并向下回位,向下回位后,将第六副下模具9传送到压机成型部位3上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上。按以上过程不断的循环工作,使压制成型的复合板型材不断的被送入型材烘干部位5。烘干后又送入表面贴纸部位6,这时下贴纸放纸辊22启动送纸,下贴纸通过下贴纸上胶辊23上胶,由下贴纸防粘换向辊25、下贴纸换向辊26传送到下粘纸过度托轮29进行与复合板型材形状匹配过度后再向前,由下贴纸粘纸上轮27和下贴纸粘纸下轮28粘到复合板型材的下表面,然后通过折边毛刷30使大于复合板型材宽度的边折如到复合板型材的上表面,粘好下表面贴纸的复合板型材再往前到达上贴纸粘纸上轮27和上贴纸粘纸下轮28,上贴纸粘纸上轮27和上贴纸粘纸下轮28将已经上胶、换向、预定型过度的上表面贴纸粘贴在复合板型材的上表面,完成上下表面贴纸粘贴的复合板型材继续被输送入贴纸烘干部位7,烘干输出的复合板型材成品进入裁切部位被裁切成所需长度的复合板型材产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若有相似的修改也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按工作顺序依次设置有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I)、装料部位(2)、压机成型部位(3)和下模具取模部位(4);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I)、装料部位(2)、压机成型部位(3)和下模具取模部位(4)均连通设置有下模具输送层(33),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33)上设置有下模具(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取模部(4)位尾部还依次设置有型材烘干部位(5)、表面贴纸部位¢)、贴纸烘干部位(7)和裁切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I)、装料部位(2)、压机成型部位(3)和下模具取模部位(4)均连通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9)至少为2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9)的一端设置有凹形接口(31),另一端设置有凸出的接头(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形接口(31)的下方为喇叭形开口,凸出的接头(32)的大小与凹形接口的喇叭口的小口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I)包括有下模具输送层(33),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33)上设置有下模具输送辊(10)、下模具输送辊(10)下方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8)、下模具循环层(8)上设置有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在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两侧设置有引向柱(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输送辊(10)为左右两组,所述下模具输送辊(10)至少为两个,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外侧各自还装有左右平移装置(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下方装有升降装置(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料部位(2)包括有下模具输送层(33),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33)上设置有下模具输送辊(10)、下模具输送辊(10)下方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8)、下模具循环层(8)上设置有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在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上方设置有料桶(1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桶(15)内设置有物料搅拌器(16)。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桶(15)的下模具进口方向设置有止漏挡块(17)。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桶(15)的下模具出口方向设置有物料厚度调节板(18)。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机成型部位(3)包括有下模具输送层(33),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33)上设置有下模具输送辊(10)、下模具输送辊(10) 下方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8)、下模具循环层(8)上设置有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33)上设置有上模具(19),所述的上模具(19)上方设置有上模具下压装置(20)。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具(19)在装料部位方向为斜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取模部位(4)包括有下模具输送层(33),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33)上设置有下模具输送辊(10)、下模具输送辊(10)下方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8)、下模具循环层(8)上设置有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在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两侧设置有引向柱(12)。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33)上方设置有下模具推出装置(21)。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输送辊(10)为左右两组,所述下模具输送辊(10)至少为两个,左右两组下模具输送辊外侧各自还装有左右平移装置(13)。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具循环输送辊(11)下方装有升降装置(14)。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贴纸部位(6)按工作次序由放纸辊(22)、上胶辊(23)、防粘换向辊(25)、换向辊(26)、粘纸上轮(27)和粘纸下轮(28)构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纸上轮(27)和粘纸下轮(28)与换向辊(26)之间还设置有粘纸过度托轮(29)。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贴纸部位(6)在复合型材通过的上半部按工作次序有上贴纸放纸辊(22)、上贴纸上胶辊(23)、上贴纸防粘换向辊(25)、上贴纸换向辊(26)、上粘纸过度托轮(29)、上贴纸粘纸上轮(27)和上贴纸粘纸下轮(28);下半部按工作次序有下贴纸放纸辊(22)、下贴纸上胶辊(23)、下贴纸防粘换向辊(25)、下贴纸换向辊(26)、下粘纸过度托轮(29)、下贴纸粘纸上轮(27)和下贴纸粘纸下轮(28)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0或22所述的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贴纸部位(6) 按工作次序在粘纸上轮(27)和粘纸下轮(28)后还设置有折边毛刷(3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板型材的生产与成型设备,按工作顺序依次设置有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装料部位、压机成型部位和下模具取模部位;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装料部位、压机成型部位和下模具取模部位均连通设置有下模具输送层,所述的下模具输送层上设置有下模具;所述的下模具取模部位尾部还依次设置有型材烘干部位、表面贴纸部位、贴纸烘干部位和裁切部位;所述的下模具自动装模部位、装料部位、压机成型部位和下模具取模部位均连通设置有下模具循环层;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可以压制生产不间断的复合板型材,并且能连贯完成表面粘纸工序,然后根据所需自由裁断成任意长度,并且降低成本,提高生产速度,对于机器的占地面积也相对减少。
文档编号B27N3/08GK203004024SQ20122071986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陈建人 申请人:温州市正玖机器人研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