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竹胶合地板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竹胶合地板修复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步伐的加快,各种各样的新型用具都涌现出来,针对于家庭地板的铺设,人们开始创新思维,寻求出一种能够经久耐用,能够冬暖夏凉的新型地板,目前已经出现了竹地板,木地板,竹木地板,竹胶合地板,针对于竹胶合地板而言,其胶和能力强,虽经久耐用,但易受季节性影响,其胶的附和力会随着温度与湿度出现膨胀与疏松的毛病,随着时间的增长,会随着风化程度加剧,直接影响地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胶合地板修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胶合地板修复机,包括底部主体箱和加压主体,所述底部主体箱左右两端上部分别安装有探测仪护板,所述探测仪护板下端安装有探测仪,且探测仪护板与探测仪对称分布,所述底部主体箱左上端安装有修复调节控制器,所述修复调节控制器上端安装有温度加压器,所述温度加压器上端安装有水汽加压器,所述温度加压器与水汽加压器左端安装有表层保护管,所述表层保护管内部安装有气压管,所述水汽加压器右端安装有中心顶柱,所述中心顶柱上端安装有活动式铰链,所述活动式铰链内部安装有信号交接器,所述信号交接器表面安装有信号传输管,所述中心顶柱右端安装有PLC电控单元,所述加压主体上端安装有活塞管道,所述活塞管道顶端安装有活塞式支柱,所述活塞式支柱下端安装有活塞,所述活塞下端安装有升降杆,所述活塞管道下端安 装有加压板,所述加压板内部中端安装有加压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底部主体箱下端安装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底部主体箱内部安装有动力装置。
优选的,所述气压管底端安装有针孔式钻头。
优选的,所述信号传输管外部安装有横梁。
优选的,所述加压控制器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板压感应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竹胶合地板修复机解决了现有地板出现的胀包疏松等问题,能够根据其胀包疏松的状况针对性的对地板出现的情况进行温度与湿度等各方面进行加压修复,解决因其季节性的变化导致的胀包疏松僵硬等问题,使其恢复原有的状况,焕然一新,增强使用寿命,减少家用的竹胶合地板成本,增强了竹胶合地板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竹胶合地板修复机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竹胶合地板修复机加压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压管、2表层保护管、3针孔式钻头、4底部主体箱、5探测仪护板、6修复调节控制器、7温度加压器、8水汽加压器、9中心顶柱、10PLC电控单元、11探测仪、12动力装置、13滚轮、14加压主体、15信号传输管、16信号交接器、17活动式铰链、18横梁、19加压控制器、20板压感应装置、21加压板、22升降杆、23活塞式支柱、24活塞、25活塞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竹胶合地板修复机,包括底部主体箱4和加压主体14,底部主体箱4下端安装有滚轮13,底部主体箱4内部安装有动力装置12,底部主体箱4左右两端上部分别安装有探测仪护板5,探测仪护板5下端安装有探测仪11,且探测仪护板5与探测仪11对称分布,底部主体箱4左上端安装有修复调节控制器6,修复调节控制器6上端安装有温度加压器7,温度加压器7上端安装有水汽加压器8,温度加压器7与水汽加压器8左端安装有表层保护管2,表层保护管2内部安装有气压管1,气压管1底端安装有针孔式钻头3,水汽加压器8右端安装有中心顶柱9,中心顶柱9上端安装有活动式铰链17,活动式铰链17内部安装有信号交接器16,信号交接器16表面安装有信号传输管15,信号传输管15外部安装有横梁18,中心顶柱9右端安装有PLC电控单元10,加压主体14上端安装有活塞管道25,活塞管道25顶端安装有活塞式支柱23,活塞式支柱23下端安装有活塞24,活塞24下端安装有升降杆22,活塞管道25下端安装有加压板21,加压板21内部中端安装有加压控制器19,加压控制器19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板压感应装置20。
工作原理:使用者可以主观根据上对家用的竹胶合地板出现的情况进行判断,然后用其探测仪11对竹胶合地板进行深层次检验,将探得到的信息传输到PLC电控单元10,经PLC电控单元10判断处理,将其针孔式钻头3伸入到竹胶合地板出现的问题端,根据修复调节控制器6对温度加压器7与水汽加压器8控制调节,再通过对气压管1传递,让其补充水分与湿度,再经信号交接器16对信号传递处理,将指令传到加压主体14,然后经加压主体14进行加压,完善竹胶合地板的问题,使其恢复如初。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 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