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工板自动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6348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工板自动涂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木工板自动涂胶装置。



背景技术:

木工板是由两片单板中间胶压拼接木板而成,中间木板是由优质天然的木板方经热处理(即烘干室烘干)以后,加工成一定规格的木条,由拼板机拼接而成,拼接后的木板两面各覆盖两层优质单板,再经冷、热压机胶压后制成,在拼板机拼木条时,需要在木条与木条之间的接触面上涂敷胶,现有涂胶方法为人工手动涂敷,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木工板自动涂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木工板自动涂胶装置,来解决手动涂胶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木工板自动涂胶装置,包括机架、送料台、控制器、数量为2件的涂胶机构、挡胶板,所述的送料台位于机架内侧,所述的送料台与机架螺纹相连,所述的控制器位于送料台外侧,所述的控制器与送料台螺纹相连,所述的涂胶机构平行布置于机架且位于送料台上端,所述的涂胶机构与机架螺纹相连且与送料台活动相连,所述挡胶板位于涂胶机构上端,所述的挡胶板与涂胶机构活动相连;所述的涂胶机构还包括电机、转轴、内滚筒、外胶套、挡环,所述的电机位于机架外侧,所述的电机与机架螺纹相连,所述的转轴贯穿机架且位于电机右侧,所述的转轴与机架转动相连且与电机紧配相连,所述的内滚筒位于转轴外侧,所述的内滚筒与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外胶套位于滚筒外侧,所述的外胶套与滚筒紧配相连,所述的挡环位于内滚筒外侧,所述的挡环与内滚筒螺纹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环数量为2件,对称布置于内滚筒。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环直径大于内滚筒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送料台还设有定位条,所述的位于送料台上端,所述的定位条与送料台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条数量为2件,对称布置于送料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木工板自动涂胶装置,工作时,将膏状胶放置于两平行布置的涂胶机构之间,控制器控制电机膏状,电机通过转轴带动内滚筒转动,从而带动外胶套转动,膏状胶连续涂敷在外胶套外侧,将拼接木工板的木条放置于送料台上并与定位条靠齐,从动送进,外胶套将木条连续传送,在传送的过程中,外胶套的膏状胶即可附着在木条上,完成涂胶,插装在挡环与外胶套之间的挡胶板用于挡胶,防止胶外泄。该装置结构简单,采用手动送料,自动涂胶,极大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涂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涂胶机构主视图

机架 1 送料台 2

控制器 3 涂胶机构 4

挡胶板 5 定位条 201

电机 401 转轴 402

内滚筒 403 外胶套 404

挡环 40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木工板自动涂胶装置,包括机架1、送料台2、控制器3、数量为2件的涂胶机构4、挡胶板5,所述的送料台2位于机架1内侧,所述的送料台2与机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控制器3位于送料台2外侧,所述的控制器3与送料台2螺纹相连,所述的涂胶机构4平行布置于机架1且位于送料台2上端,所述的涂胶机构4与机架1螺纹相连且与送料台2活动相连,所述挡胶板5位于涂胶机构4上端,所述的挡胶板5与涂胶机构4活动相连;所述的涂胶机构4还包括电机401、转轴402、内滚筒403、外胶套404、挡环405,所述的电机401位于机架1外侧,所述的电机401与机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转轴402贯穿机架1且位于电机401右侧,所述的转轴402与机架1转动相连且与电机401紧配相连,所述的内滚筒403位于转轴402外侧,所述的内滚筒403与转轴402紧配相连,所述的外胶套404位于滚筒外侧,所述的外胶套404与滚筒紧配相连,所述的挡环405位于内滚筒403外侧,所述的挡环405与内滚筒403螺纹相连,所述的挡环405数量为2件,对称布置于内滚筒403,所述的挡环405直径大于内滚筒403直径,所述的送料台2还设有定位条201,所述的位于送料台2上端,所述的定位条201与送料台2螺纹相连,所述的定位条201数量为2件,对称布置于送料台2,该木工板自动涂胶装置,工作时,将膏状胶放置于两平行布置的涂胶机构4之间,控制器3控制电机401膏状,电机401通过转轴402带动内滚筒403转动,从而带动外胶套404转动,膏状胶连续涂敷在外胶套404外侧,将拼接木工板的木条放置于送料台2上并与定位条201靠齐,从动送进,外胶套404将木条连续传送,在传送的过程中,外胶套404的膏状胶即可附着在木条上,完成涂胶,插装在挡环405与外胶套404之间的挡胶板用于挡胶,防止胶外泄。该装置结构简单,采用手动送料,自动涂胶,极大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涂胶效率。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