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9918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人造的一种秸秆复合板。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秸秆产量十分巨大,近几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平均每年为6.56亿t,其中玉米秸秆2.09亿t,占秸秆总量的31.78%。由于缺乏清洁化、高效化的加工技术,对这些秸秆的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长期以来难以利用,农民多通过焚烧对其处理,既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利用资源。秸秆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浸提物及灰分等组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秸秆资源,制成复合板材,不但能够缓解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危机,食物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为人类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有效利用废弃秸秆,制成抗冲击、环保的人造复合板材,既节约了木材,保护了环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木材供应不足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秸秆复合板,包括木材框架、竖直支撑杆、填充单元、胶黏剂层、保护层,所述木材框架内设有竖直支撑杆、填充单元、胶黏剂层,所述竖直支撑杆垂直于木材框架内的上、下表面;所述木材框架与竖直支撑杆之间设有填充单元,所述填充单元包括竖直秸秆压缩单元、水平秸秆压缩单元,所述竖直秸秆压缩单元之间设有水平秸秆压缩单元,所述竖直秸秆压缩单元、水平秸秆压缩单元互为垂直;所述填充单元之间设有胶黏剂层;所述木材框架上、下表面设有保护层。

进一步地,所述木材框架是木质的长方体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支撑杆是木质的实心长方体或实心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竖直支撑杆至少有1根,并且竖直支撑杆均匀的分布在木材框架内的上、下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单元内设有2个竖直秸秆压缩单元和1个水平秸秆压缩单元;所述竖直秸秆压缩单元由垂直于木材框架上表面、相同长度的秸秆压缩而成,所述水平秸秆压缩单元由垂直于木材框架左表面、相同长度的秸秆压缩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胶黏剂层是环氧树脂胶黏剂或聚氨酯胶黏剂或丙烯酸酯胶黏剂。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是高密度岩棉或樟子松防腐木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木材框架与竖直支撑杆之间填充竖直秸秆压缩单元、水平秸秆压缩单元,可以在保证复合板强度的情况下,发挥秸秆自身的作用,在同等重量情况下,使复合板具有更大的强度,具有质轻高强的优点,并且保护层具有防虫效果。秸秆复合板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板,在国内建筑、家具等领域逐渐有了应用,充分利用秸秆对于节约木材和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秸秆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木材框架;2、竖直支撑杆;3、胶黏剂层;4、保护层;

5、竖直秸秆压缩单元;6、水平秸秆压缩单元;7、填充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秸秆复合板,包括木材框架1、竖直支撑杆2、填充单元7、胶黏剂层3、保护层4,所述木材框架1内设有竖直支撑杆2、填充单元7、胶黏剂层3,所述竖直支撑杆2垂直于木材框架1内的上、下表面;所述木材框架1与竖直支撑杆2之间设有填充单元7,所述填充单元7包括竖直秸秆压缩单元5、水平秸秆压缩单元6,所述竖直秸秆压缩单元5 之间设有水平秸秆压缩单元6,所述竖直秸秆压缩单元5、水平秸秆压缩单元6互为垂直;所述填充单元7之间设有胶黏剂层3;所述木材框架1上、下表面设有保护层4。

进一步地,所述木材框架1是木质的长方体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支撑杆2是木质的实心长方体或实心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竖直支撑杆2至少有1根,并且竖直支撑杆2均匀的分布在木材框架1内的上、下表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单元7内设有2个竖直秸秆压缩单元5和1个水平秸秆压缩单元 6;所述竖直秸秆压缩单元5由垂直于木材框架1上表面、相同长度的秸秆压缩而成,所述水平秸秆压缩单元6由垂直于木材框架1左表面、相同长度的秸秆压缩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胶黏剂层3是环氧树脂胶黏剂或聚氨酯胶黏剂或丙烯酸酯胶黏剂。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4是高密度岩棉或樟子松防腐木材料。

本实用新型采用木材框架1与竖直支撑杆2之间填充竖直秸秆压缩单元5、水平秸秆压缩单元6,在保证复合板强度的情况下,发挥秸秆自身的作用,在同等重量情况下,使复合板具有更大的强度,具有质轻高强的优点;

保护层4具有防虫效果。

秸秆复合板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板,在国内建筑、家具等领域逐渐有了应用,充分利用秸秆对于节约木材和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