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向纬编针织物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42227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轴向纬编针织物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对角向纱线作为纬向部分直接衬入升起的织针背部而用在纵向、横向和对角方向上延伸的纱线生产多轴向纬编针织物的方法。由于由该方法生产的纺织品结构在各方向上的高稳定性和强度,故使用该纺织品作为复合材料中的加固物,例如用在汽车构造、轨道车辆构造和航空工业中。
背景技术
通过结合加固纱线作为纬纱、经纱和对角向纱线的多轴向经编针织物的生产已经是公知的。DE-A 33 04 345描述了例如这样的经编针织物,其具有正常的经编针织物作为底布,而加固纱线衬垫到底布中,其中纬纱彼此平行并且任何情形下都排列在两个连续线圈横列的线圈头部之间,此外,设置有两组对角向纱线,对角向纱线在任何情形下都在编织方向上的彼此连续的线圈横列的线圈头部之间交替运行。这样,在经向、纬向和对角方向有不被织针刺穿的加固纱线。所有加固纱线彼此设置成45°角度,然而,该方法的结果这一角度是不可以改变的。
用于加工多轴向结构的专用经编机也是公知的,其中最高可达七个纱线层悬浮在传输链中(90°/±对角/90°/-对角/90°/+对角/90°),并且利用经编针织编织在编织点的区域中加固。0°纱线系统可以作为最后的纱线层直接放置在交叉点的前面。然而,针织操作必须刺穿紧密叠置的纱线层,因此导致纱线位移。其结果是织物强度下降以及不均匀的不合格结构密度(《Melliand纺织报告》11/86,第804页至806页)。
利用Nalimo型的缝编机,采用多轴向衬纬,生产多轴向针织物是可行的,例如在角度偏差1°至5°的情况下采用0°/-90°/45°/-90°/±45°的纱线层组合,就是说纬纱不是精确平行的(《经编针织实践》2/94,第15至17页)。
在右/右平针织机上生产工业纺织品的多轴向针织技术中,多轴向纱线衬垫是利用在0°/90°/±45°方向上的纱线组合进行的(《ITB无纺织物》1/95,第44至45页)。该针织物的特殊特征是纱线在每两行后在织物的前侧和后侧上对角和竖直地(0°)交替运行。作为经纱和对角向纱线从片状结构的前侧和后侧运行的纱线通过喂入件的附加驱动器而完成,一个驱动器用于控制交叉运动而另一个驱动器用于以回转方式进行控制移针运动。这种结经技术主要用于防止复合材料情况中的分层。
双轴向针织技术和双轴向加固的多层针织物在DE 44 19 985 A1中是公知的。总共五个纬纱系统可以以直角在右/右平针织机上交叉(90°/0°/90°/0°/90°)衬垫。由于纱线层的配置(0°/90°),生产多轴线针织物是不可能的。此外,0°纱线层由浮现出来的织针刺穿,因此导致和特殊经编机相同的缺点。
此外,几个专利说明书(DD 268 720、DD268 721、DD 268 722、DD 268723、DD 268 724、DD 256 885)公开了多轴向装置生产的变型。特别是缝编机,利用缝编机可获得由于从纱线储存支架上输入有限的纱线区而在降低机械成本和可变的构造的情况下使多轴向片状结构质量提高。
在给出的纱线组基础上作用的技术中,该原理的结果是0°纱线层总是形成覆盖层,结果是复合结构的各向同性在将要得到的多层结构中被削弱了。一些公知的多轴向结构具有直角交叉的纱线系统,其不能满足对纤维角度(不大于45°)的要求。公知的用于将纱线组衬垫进传输链的装置使得在一定限度之内变化对角向纱线的导向角是可行的,但在机器运行时则不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权利要求1中说明的问题是开发多个可变多轴向纱线生产针织加固结构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作为所需的力作用线的函数的纱线角度可以随着机器运行在对角向纱线和90°纱线的区域中改变。同时,可以避免纱线层的刺穿或纱线的刺穿,从而在保证成本效益的前提下生产。
该问题利用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来解决。本发明这种方法的有利的发展是每个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利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右/右经编机,可以进行与线圈横列一致的纬向衬垫,而由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对角向纱线的同时相反的衬垫,用于每个完整线圈横列的四个对角向纱线系统可以在低成本情况下结合。另一个优点在于0°纱线输入并在相反移动的纬纱之间打结。在该过程中纱线刺穿是不可能的,从而与多轴向针织织物相比可以更好的利用原料。由于直接纬纱衬垫,所以不需要事先生产织物(纱线组以一定角度悬浮插入传输链中),从而直接控制纬纱在编织区中的移针距离。因此可以根据力作用线改变对角向纱线的导向角。90°纱线按照需要可以同样变成0°位置,结果是在变化次序中可以产生有区别的层片厚度。
此外,利用粗糙的立体右/右经编针织结构的接结件,多轴向叠层纱线基本上在Z向加固并因此对于分层的抵抗力也大大提高。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文详细描述。附图中图1示出了用于完成本发明方法的右/右经编机的编织点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右/右经编针织物的剖面图;图3示出了图2右/右经编针织物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图1所示的部分,右/右经编机的编织点由具有织针、具有相关脱圈边沿2和2′和导纱器的前针床1和后针床1′形成。导纱器包括至少一个摆动地纱导轨3,其对前针床1和后针床1′上的线圈成形物3和3′进行衬垫;以及至少一个摆动纬向导轨4和5,分配给前针床1和后针床1′,附加0°纬纱(4′,5′)经由摆动纬纱导轨喂入,摆动纬向导轨在需要的时候可横向移动。此外,导纱器包括非摆动导纱器6-13。导纱器6分配给前针床1并且衬入90°纱线系统6′,90°纱线系统6′在前针床1的区域中由利用导轨3的地纱3′是可以避免的。导纱器6还可以是不连续的或者可以只跨过部分距离而导纱,这取决于力的作用线。导纱器7和9设置成用于衬垫对角向纱线7′和9′,并且设计为例如小导管并设置在摆动或旋转驱动装置上,在整个工作宽度上处于织针区的间距中。在已经到达每个布边时,导纱器7移动到导纱器9的位置,而导纱器7移动到导纱器9的位置。在该情况下,每个线圈横列的横移长度取决于对角向纱线7′、9′所需的衬垫角度。如果需要的话,对角向纱线7′、9′还可以根据图案是断续的并且作为0°纱线。
刚性排列的导纱器8设置用于在针织物的对角向纱线7′和9′之间喂入0°纱线8′。导纱器10至13分配给后针床1′。后部对角向纱线10′和12′由导纱器10和12衬垫,衬垫原理和导纱器7和9的一致。
后部0°纱线11′由刚性排列的导纱器11以与纱线8′相同的方法衬垫到对角向纱线10′和12′之间。导纱器13衬垫后部90°纱线系统13′,如同导纱器6的情况,断续或只跨过部分距离衬垫也是可以发生的。
根据图2,本发明的方法产生了针织物中的纱线层的下述排列90°;-对角;0°;+对角;0°,根据图案移针;-对角;0°;+对角;90°。对角向纱线7′和9′或10′和12′的衬垫角度可以通过加长或缩短每个线圈横列的衬垫长度而变化。
图3示出了在前针床1上四个纱线系统6′、7′、8′和9′的交叉点。因而,90°纱线6′位于对角向纱线7′和9′的前面,而0°纱线8′在对角向纱线7′和9′之间运行。
90°纱线、对角向纱线和0°纱线以相同的方式排列在具有纱线系统10′、11′、12′和13′的后针床1上,前纱线系统和后纱线系统的交叉点设置成根据右/右针织物结构彼此偏移。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所有方向上具有特殊力作用线的多轴向结构可以最佳地生产,以用于多个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多轴向纬编针织物的方法,作为将对角向纱线作为纬纱部分直接衬垫到针床(1,1′)升起的织针背部的结果,用在纵向、横向和对角方向延伸的纱线生产多轴向纬编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对角向纱线系统(7′、9′;10′、12′)作为右/右经编机的各针床(1;1′)的部分纬纱同时相反衬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0°纱线(8′,11′)作为直立纱线衬入在对角向纱线系统(7′,9′;10′,12′)之间。
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90°纱线(6′;13′)作为与线圈横列一致的直通纬纱同时衬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90°纱线(6′;13′)部分地断续或连续以起到部分纬纱的作用。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喂入彼此间隔一定距离横向移针的0°纱线(4′,5′)。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角向纱线(7′,9′;10′,12′)根据图案是断续的并且作为0°纱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在纵向、横向和对角方向延伸的纱线将对角向纱线(7′,9′,10′,12′)作为纬纱部分直接衬垫到针床的升起的织针背部生产多轴向纬编针织物的方法,由此生产具有多层、可变化、多轴向纱线横列的针织加固结构,因此可以根据在对角向纱线和90°纱线区域中所需的力作用线而在机器运转中改变纱线角度。该工作通过如下方法完成:将至少两个对角向纱线系统同时以相反方式作为部分纬纱衬垫给右/右经编机的每对织针;将0°纱线(8′,11′)作为直立纬纱衬垫在对角向纱线系统之间;以及同时将90°纱线(6′,13′)作为与线圈横列一致的直通纬纱衬垫。该可以生产在所有方向具有特殊力作用线的多轴向结构。
文档编号D04B23/00GK1339075SQ00803208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3日
发明者罗尔夫·阿诺德, 埃维林·赫夫内格尔, 詹斯·斯托普, 弗朗哥·普菲, 帕特里齐奥·斯弗雷戈拉 申请人:泰克斯蒂尔玛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