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903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更详细地说,是能够引导底线稳定持续地从梭芯绕出来供应给缝制区域的梭芯套。
通常,在绣花、家用或工业用缝纫机上都设有如

图1所示的供应底线的旋梭装置。此旋梭装置包括,安装在与动力装置连接的、可旋转的驱动轴1上的梭床2,安装在梭床2里面的梭架3,安装在梭架3里的缠绕线的梭芯4,以及为固定梭芯而设的梭芯套5。此外,还有以下结构的梭芯,为了绕更多或大量的底线,在圆筒形绕线轴的两端各设有断壁4a、4b,该两个断壁4a、4b之间设有弯曲形外周的分隔壁4c。根据这样的旋梭装置结构,工作时,在梭床2和梭架3相对旋转的同时,梭芯4上的底线被绕出后经由梭芯套5、再通过梭床2供应到缝料的下面,与供应给缝料上部的面线交织而进行缝制。这时,梭芯套5起这样的作用把从梭芯绕出的底线引导到梭床2或缝制区域。
梭芯套5如图2所示,它包括,为排出从梭芯4绕出的底线而设有排出孔6的主体7,和为引导通过主体7的排出孔6排出的底线或防止底线脱离而设有弹簧片状的引导附件8。主体7上设有在排出孔6以外的圆形连通孔7a、长方形支持孔7b、固定孔7c及调节孔7d。与其相对应,引导附件8的前端设有可插入上述主体7的连通孔7a的第一支持片8a,以及可插入主体7的支持孔7b的第二支持片8b;而引导附件8的后端设有为了把引导附件8固定在主体7上的装订孔8c,以及在该装订孔8c附近的、为调节引导附件8的弹力而设的调节孔8d。同时,如上所述的每个支持片的形成使每个支持片之间形成一个实际上引导底线的引导叉口8e。当然,引导附件8通过固定螺钉9a穿过装订孔8c和固定孔7c而固定在主体7上,调节螺钉9b穿过调节孔8d和调节孔7d并通过将其拧紧或拧松来适当调节引导附件8的弹力。当然,如果是刺绣机用的梭芯的话,主体7的位置上实际上可形成一个使底线穿出主体7的出口。并且主体7的排出孔6上设有为把底线引导到排出孔6内的T字型缺口6a。
根据这样的梭芯套结构,从梭芯绕出的底线从主体7的排出孔穿出来滑过主体7的侧面和引导附件8之间,拉出主体7外或通过其主体上形成的出口供应到梭床上。这时,底线实际上是通过引导附件8的第一支持片8a和第二支持片8b之间的引导叉口8e穿出到出口7e。
但是,这种结构的梭芯套存在多种问题,首先,从主体的排出孔穿出去的底线仍在其主体内高速旋转的梭芯的分隔壁范围内,从而存在底线被分隔壁损伤、严重时还会断线的问题。
还有,因为引导附件的每个支持体之间所形成的引导叉口的实际引线区域较宽,所以造成底线的移动及摇动范围增大而不能正确稳定地向主体的出口供应的问题。
而且,由于如上所述的问题,底线不能以适当的张力穿出去,也不用说发生底线供应的断线现象,而断线缝制出的产品性能差。
另外,为了把底线嵌入排出孔而设的缺口是弯曲形的,而当把梭芯安装在梭芯套时底线的嵌入有难度。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它能防止从梭芯通过主体穿出去的底线受损伤及断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使穿出主体排出孔的底线能够超出在主体内旋转的梭芯的分隔壁范围。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使底线在最佳范围内、以最佳的张力从引导附件中穿出来。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使供应给梭床的底线能够一直均匀地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使缠绕在梭芯上的底线的线头能够很容易地嵌入到排出孔。
这些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其主体包括一顶面和由顶面的一侧弯曲向下延伸形成的一侧面;侧面被分界部区分成有固定孔和调节孔的厚部、和设有第一支持孔及第二支持孔、下端边上设有引导或支持底线用的支持片的薄部;上述分界部设有从梭芯绕出的底线由侧面的内部往外排出的排出孔;另外,还包括引导底线用的引导附件,此附件上设有与上述主体的固定孔和调节孔相对应、并供固定螺钉及调节螺钉通过的装订孔及调节孔,附件的另一端上设有能插进上述主体侧面上形成的第一支持孔及第二支持孔里、起固定作用的第一固定片及第二固定片,其中第二固定片与上述主体侧面上的支持片一起形成一个引导底线穿出去的通道。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缝纫机用梭芯套,当其梭芯上缠绕的底线穿出来时,可完全避免接触到梭芯分隔壁,从而能够防止底线的损伤或断线。而且底线是从限定范围的引导附件的固定片和主体的支持片之间的限定通道穿出去,故有一直以最佳的方向及张力供应底线的效果。
以下是本发明的可行的实施例,参照示意图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般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零件分解图;图2是图1中的旋梭装置的梭芯套的零件分解图;图3是本发明的梭芯套的零件分解图;图4是图3中的梭芯套主体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5a-5b是本发明的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在安装的状态下其底线排出时的放大图;图6是另一种实施例的梭芯套的排出孔的侧面图。
首先,参看图3,本发明的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基本上包括,由梭芯可旋转地内置的主体10,以及为引导从该主体10内的梭芯绕出的底线而设引导附件12。
主体10具有可扳起的梭门盖14,一侧被切断的、大体上圆形的顶面16,和在该顶面16的一侧以一定尺寸向下方延伸而成的侧面18。侧面18由于其加工性与强度需要而被分成厚部18a和薄部18b,厚度18a与薄部18b用分界部18c来区分。分界部18c根据厚部18a和薄部18b的厚度或高度的差异形成段或凹部。同时,图中虽没有标出,但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理解,作为刺绣用梭芯套时,其也能形成底线通过主体的出口。
侧面18的厚部18a上形成有,为把引导附件12用固定螺钉20固定起来而设的固定孔22,和为了调节引导附件12的弹力而安装调节螺钉24的调节孔26。同时,侧面18的薄部18b上形成有为支持引导附件12端部上的固定片而设的第一支持孔28及第二支持孔29。此外,在侧面18的薄部18b的一端上还有为了支持和引导底线而设的支持片30。支持片30起引导或支持底线的作用,它能够让从梭芯里绕出来的底线通过引导附件12和侧面18之间正确地穿出到希望的缝制位置上。而且,支持片是把薄部18b的一端在平行及垂直方向切割后、将其弯折而形成的。从而,如后述,引导附件12的第二固定片45和主体10的侧面18薄部18b上形成的支持片30之间形成或限定底线的通道。当然,把支持片30的两侧部位处理的圆滑一点,以便能够让底线平滑地通过是可取的。
同时,侧面18的分界部18c上具有从梭芯绕出的底线由侧面18的内部往外排出的排出孔32。尤其,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主体10的侧面18的分界部18c上所形成的排出孔32为了不损伤或弄断从梭芯绕出来的底线而形成为两个排出口。即,排出孔32的两侧形成了能够随着从梭芯绕出的底线的位置底线选择性地、必需地通过的第一排出叉口34,和与第一排出叉口相对称的第二排出叉口36。为了能够与引导附件12保持间距而在分界部18或与分界部临近的薄部18b上设置排出叉口34、36是可取的。
此外,直接排出底线的每个排出叉口34、36能够设在超出内置在主体10的梭芯4的分隔壁4c旋转范围是可取的,这是为了防止通过排出叉口34、36的底线接触到旋转中的梭芯4分隔壁4c,这最终是为了防止底线由于梭芯分隔壁而受损伤或断线。并且,为了使底线轻松、平滑地排出而使排出叉口34、36成为圆滑形或曲线形是可取的。
同时,设置一与排出孔32连通、以便把从梭芯绕出的底线的线头嵌入到排出孔32中的引导缺口38。为了使底线能容易地、迅速地通过引导缺口38嵌入到排出孔32,让其形成对角线形或斜线形是可取的。
在本实施例中,各排出叉口是以相互分开的方式形成的,但是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都能理解,各排出叉口只要超出梭芯分隔壁的旋转范围,无论什么形状都可采用。例如,假如是梭芯中部无分隔壁的一般梭芯的话,如图6所示,排出孔32可形成为直线形或长孔形。
同时,再参看图3,引导附件12上设有与上述主体10的固定孔22及调节孔26相对应的、供固定螺钉20及调节螺钉24可拆卸地连通的装订孔40及调节孔42。引导附件12的前端部位上形成有可插入到主体10的侧面18所形成的第一支持孔28里、并固定住的第一固定片44,以及可插入到第二支持孔29的第二固定片45,从而能够防止引导附件12从主体10中脱离。并且,固定片44和主体10上形成的支持片30一起能够限制底线穿出的范围或其范围的一部分。
以下是对本发明的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的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说明。
例如,操作者驱动缝纫机开始缝制工作时,从旋梭装置的梭芯4绕出来的底线通过主体10的排出孔32排出。这时,经过排出孔32的底线,随着从梭芯4绕出来的位置而通过第一排出叉口34或第二排出叉口36排出。由此,底线能够超出梭芯4分隔壁4c的旋转范围而完成防止与分隔壁4c接触,从而完全防止底线的损伤或断线。
具体地说,在底线从梭芯4的相对大的绕线区域里排出的情况下,底线T只通过排出孔32的第一排出叉口34穿出,如图5a所示;相反,在底线从相对小的绕线区域里排出的情况下,底线T只通过排出孔32的第二排出叉口36穿出,如图5b所示。
而且,从排出孔32中的一个排出叉口排出的底线滑过主体10的侧面18上的薄部18b和引导附件12之间,再通过引导附件12的第二固定片45和在主体10的侧面18上的薄部18b上形成的支持片30之间形成的底线通道穿出去。这时,底线只在排出孔32的范围内、并在受限于固定片和支持片的底线通道范围内穿出去。所以向缝制区域以直线(实线)方式或形成最佳倾斜角穿出去。因此,底线T能够一直以一定张力供应。当然,底线的张力可利用调节螺钉24调节引导附件12的弹力来适当设定。
因此,从梭芯绕出的底线不会受损伤或断线,通过梭芯套以最佳的方向及张力穿出来供应到缝制区域而能够顺利进行缝制工作。
如上述,本发明虽然只对可行的实施例做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只要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在不离开发明的范畴和构思的情况下实施多种的变形及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其特征是其主体(1)包括一顶面(16)和由顶面(16)的一侧弯曲向下延伸形成的一侧面(18);侧面(18)被分界部(18c)区分成有固定孔(22)和调节孔(26)的厚部(18a)、和设有第一支持孔(28)及第二支持孔(29)、下端边上设有引导或支持底线用的支持片(30)的薄部(18b) 上述分界部(18c)设有从梭芯绕出的底线由侧面(18)的内部往外排出的排出孔(32);另外,还包括引导底线用的引导附件(12),此附件(12)上设有与上述主体(10)的固定孔(22)和调节孔(26)相对应、并供固定螺钉(20)及调节螺钉(24)通过的装订孔(40)及调节孔(42),附件(12)的另一端上设有能插进上述主体(10)侧面(18)上形成的第一支持孔(28)及第二支持孔(29)里、起固定作用的第一固定片(44)及第二固定片(45),其中第二固定片(45)与上述主体(10)侧面(18)上的支持片(30)一起形成一个引导底线穿出去的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其特征是,上述排出孔(32)具备随着从梭芯绕出的底线的位置、能够选择性地通过的第一排出叉口(34)及第二排出叉口(3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其特征是,上述排出孔(32)的两个排出叉口(34,36)为了能够与引导附件(12)保持间隔而设在上述侧面(18)的分界部(18c)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其特征是,在具有分隔壁(4c)的梭芯(4)的情况下,两个排出叉(34,36)位于超出上述分隔壁(4c)的旋转范围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其特征是,自厚部(18a)的侧边向排出孔(32)的中心形成对角线方向的引导缺口(3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其特征是,上述排出孔(32)为长孔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用旋梭装置的梭芯套,它能够引导底线稳定、持续地从梭芯绕出来供应给缝制区域。其梭芯套主体的结构包括顶面(16)和侧面(18);侧面由分界部(18c)区分成厚部(18a)和薄部(18b)。上述分界部上设有排出孔(32)。另外,还包括附件(12),附件上设有装订孔(40)及调节孔(42),附件的另一端上设第一固定片(44)与第二固定片(45)。其中第二固定片与上述主体侧面上的支持片(30)形成一个引底线出来的通道。
文档编号D05B57/00GK1367285SQ0110331
公开日2002年9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31日
发明者李相哲, 李圣一 申请人:李氏商贸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