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29001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具有至少一个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刺绣机,其包括至少一个刺绣头,该刺绣头设有用于刺绣缝迹的针迹形成的针迹形成工具,这些针迹形成工具具有设置为用于引导面线的针以及为了形成刺绣缝迹而与针共同作用的环绕的片梭,该片梭设有用于设置底线储备的容纳部并且在针迹形成循环期间围绕它的旋转轴优选环绕两次以上,以及设置有用于实施在针与刺绣物料之间的进给相对运动(Vorschubrelativbewegung)的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刺绣机中,如它们特别是用于纺织品工业生产那样,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双锁式针迹片梭(Doppelsteppstich-Greifer),如它们原则上也应用在缝纟刃机中那样。在刺绣机中这样的双锁式针迹片梭在每个针迹形成周期中执行两个完整的旋转。在DE 10 2010013 016 A1中提出:双锁式针迹片梭在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还执行两个以上的完整的旋转。一个这样的也可以称为针迹形成循环的针迹形成周期的出众之处在于:驱动针杆和针的机器主轴执行一个360°的完整的旋转。
[0003]由于一方面缝制的线缝(“缝制线缝”)的任务和另一方面刺绣的线缝(“刺绣缝迹”)的任务不同,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由对缝纫机或对刺绣机的要求引起的。缝制线缝基本上构成连接线缝或紧固线缝,利用它通常将两个或更多个部分相互固定连接,而刺绣的线缝则构成加在刺绣底布上的装饰(装饰线缝),该装饰绝对不必传递力并且该装饰在完成状态中不受载。
[0004]在此,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紧固线缝的强度,即从片梭上脱落的线套由挑线杆以比较大的力拉向缝纽物料(Naehgut)的上侧,针线与片梭线的编结由此位于需缝合的材料层之间的中心处。还与此相应地确定片梭线的线力。
[0005]形成刺绣的线缝的情况完全不同。由于在此针线(=刺绣线)为了实现装饰效果应该仅仅整洁地处在刺绣物料的上侧面上,所以在刺绣过程中尽可能小地保持线张力,使得刺绣线虽然根据位置充分固定在刺绣底布上,然而不产生松动的线部分,并且在针线与片梭线之间的编结始终位于刺绣底布的下侧面上。
[0006]由DE 10 2010 013 016 A1的发明作为对在具有双锁式针迹旋梭的刺绣机中最低线张力非期待地高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使旋梭在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环绕至少三圈。如已经证实的那样,通过这个改变的运动学可以防止如下的局面,该局面导致在片梭两次环绕时由系统决定的过高的线张力。尽管因此具有典型的缝纫机运动学的片梭刺绣机可以适应刺绣机的特殊要求。然而现在还证实的是:通过这种措施首先在平针针迹中在每个针迹中,底线长度大致相当于面线长度。具有锯齿形的线缝走向的平针针迹首先用于塑造表面图案。利用平针针迹制作的线缝典型地在每个针迹之后具有面线定向的方向变化。底线在刺绣底布的下侧面上从刺绣底布中的各一个针的穿孔到针的后续的穿孔延伸。于是底线从一个相应直接设置在穿孔下方的面线套(Oberfadenschlinge)向下一个面线套延伸,该下一个面线套同样直接设置在刺绣底布中的针的穿孔下方。
[0007]类似于在双锁边针迹缝纫机中,在这样的刺绣机中底线也缠绕在梭心上,这些梭心通常嵌入片梭种,使得片梭尖围绕梭心旋转。如前面已经阐述的那样,特别是在具有三次或更多次环绕的片梭的刺绣机中已经证实:这些梭心上的线很快耗尽并且因此必须经常更换。不得不比在由针引导的面线中明显频繁地实施这个更换,这是因为在用于面线的梭心的情况中不存在限制梭心大小的片梭。因此面线梭心通常明显大于底线锁芯。频繁地更换梭心、特别是底线的梭心,由于更换的持续时间意味着刺绣机非生产性的停机和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加以避免。

【发明内容】

[0008]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措施,通过该措施可以在文首述及类型的刺绣机中延长用于底线梭心的更换间隔。
[0009]根据本发明,这个目的在文首述及类型的刺绣机中通过刺绣机的用于使针迹形成过程的至少一个参数可调节地变化的机构得以实现,通过所述机构至少在刺绣缝迹的大量针迹形成周期之一期间、优选在大量针迹形成周期中的每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获得参数的不同的数值,以便由此根据刺绣缝迹在刺绣物料上的上侧面和下侧面上的针迹的底线和面线的位置和长度在刺绣物料上产生面线和底线的非全等的布局。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同样的有独创性的主题思想的观点,所述目的还通过用于在针迹形成循环的能够事先确定的时刻降低刺绣机的面线的线张力的机构得以实现。此外,所述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刺绣方法以及通过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刺绣物料得以实现。
[0010]本发明超越了与片梭刺绣机相关地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即只有它们的运动特别是在平针针迹中确定底线量。摒弃这些观点,作为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特征的结果根据本发明规定:在执行刺绣方法期间、特别是在每个针迹形成循环期间基于刺绣机的至少一个控制过程来改变该刺绣方法的至少一个可由刺绣机施加影响的参数。应该以事先确定的方式实施这个改变,其由机器自身实施,例如基于之前在刺绣机上实施的设定或基于相应的程序。同样可以考虑:基于和根据至少一个参数的实际值的由机器确定的探测结果对所述设定进行控制或调节。刺绣方法的在一个针迹形成循环期间有针对性地变化的参数可以有益地是线张力或刺绣方法的影响线张力的其它影响因素。如已经证实的那样,在片梭刺绣机的不变化的运动中已经单独通过在时间上和在数量上有针对性地实施的、刺绣方法参数的瞬时数值的大小的变化可以缩短配置给一个确定的针迹长度的底线长度。这特别是可以通过在针迹形成周期的一个阶段期间与该相同的针迹形成周期的在这个阶段之前发生的阶段的相应参数的数值相比降低至少一个参数的数值来实现。通过对各个参数在其在一个针迹形成周期期间的变化中的不同数值的调节可能的是:实现配置给一个针迹长度的底线区段的有针对性不同的长度。尽管优选在形成一个线缝时始终以相同的方式完成至少一个参数的变化。但是原则上也可能的是:为了线缝的不同针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至少一个参数的变动并且特别是为了确定的针迹也可以放弃变化。
[0011]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机构以下速方式起作用,通过该方式最晚在相应针迹形成结束后,将容纳底线的面线套与配置给相应面线套的、面线的穿过刺绣物料的实施位置间隔开距离地设置在刺绣底布的下侧面上。根据本发明,在利用环绕两次以上的片梭形成的成品平针针迹刺绣缝迹的情况中,面线连同它的套不应该再直接设置在针在刺绣物料中的相应穿刺位置的下方。更确切地说规定:面线套最晚在针迹形成或者线缝形成(Nahtbildung)完成之后设置在各两个依次的穿刺位置之间。因此可以明显减少在每个线缝中为了线缝形成所需的底线长度。在平针针迹的情况中,底线不再从穿刺位置向穿刺位置延伸,而是从一个被拉入刺绣底布下的两个穿刺位置之间的面线套向按照针迹次序的下一个面线套延伸,该下一个面线套同样以原则上相同的方式在刺绣底布下被拉入两个穿刺位置之间。底线由此在两个按照针在刺绣底布中的穿刺次序依次的穿刺位置之间选择一条路径,该路径比两个依次的穿刺位置之间的距离(针迹长度)小,以便尽管如此配置给每个穿刺位置的面线套也被穿过。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导致:在刺绣布的下侧面上的两个按照针迹次序直接相继的面线套之间延伸的平针针迹刺绣缝迹的相应底线区段与刺绣布的上侧面上的相应的面线区段不全等。如已经证实的那样,本发明出于不同的原因也可以有利于减少底线使用量,即使在直线延伸的线缝的情况下和具有每个针迹形成循环仅仅环绕两次的片梭的情况下。
[0012]根据本发明设置的措施在平针针迹的情况中导致所需底线量的减少。然而作为对此的补偿它导致面线量的增大。然而后者由于明显较大和实际上任意大的用于面线的梭心的原因在用于线梭心的必要的更换间隔的长度方面是无关紧要的。通常的面线梭心允许在刺绣机上储存的面线的量明显大于这在底线梭心上的可能性。本发明除了在平针针迹中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