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台纺纱机上集聚一根纤维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28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一台纺纱机上集聚一根纤维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一台纺纱机上集聚一根纤维条的装置,它包括一个牵伸装置的由一个下罗拉和一个上罗拉组成的前罗拉对,包括一个安置在前罗拉对下游的集聚区,包括一条透气的输送带用于输送纤维条通过集聚区,包括一个固定的吸风管道来引导输送带的滑行,包括一条起始于前罗拉对的附近、设置在吸风管道内的吸气缝,该吸气缝被输送带覆盖以及包括一个位于集聚区终端握持纤维条的输出装置。
上述这种类型的装置,在牵伸装置下游有一个集聚区的现有技术由DE 198 46 268 A1公开。从牵伸装置的前钳口线出来的已牵伸纤维条至吸气缝的路程上几乎不转向,但是在该区域内当纤维条到达透气输送带之前,仍必须有一个较长距离的无支持路段。纤维条从牵伸装置的前罗拉对到输送带的过渡区域已显示出非常重要。改动吸气缝与牵伸装置前钳口线的相对位置能够导致纱质量的明显下降。为此曾致力设计抽风管道尽可能远的伸到前罗拉对的楔形间隙。但最后结论要求在吸风管道上的转向边处的半径较小。但是这样的一个小半径被取消,因为输送带在吸风管道上导向滑行应尽可能平滑移动。
此任务的解决方法是,吸气缝是按输送带的运动方向首先沿着至少30°的圆周角为一个起始区域并以一定间距大致跟随上罗拉的部分圆周。
借助这种技术方案,纤维条可以在离开牵伸装置的前钳口线后就到达输送带的附近,对于吸风管道来说,不要求在前罗拉对的楔形空隙内存在不允许的小半径。此外,纤维条引导进入该临界区比以往更明确,这里进入吸气缝的气流依据本发明的吸气缝结构对从前钳口线输出的纤维条起到正面影响。接着在一个较大区域上偏转至少90°,首先是对环锭细纱机上标准纱线几何学的承认。
有利的是吸气缝在其起始区域内最好与输送带有一个间距,这表明在该起始区域有一定的空间介于抽风管道的滑行面和面向滑行面的输送带下面之间。这样输送带在这个临界区域中的摩擦能够明显减小,同时将这个区域产生的飞花能更好的抽吸掉。
此外,如果输送带贴靠着上罗拉的圆周则更有利。这样纤维条在该区域受到轻的握持,它有助于纤维条在输送带形成有序的排列。
最后优选的是,输送带也贴靠着下罗拉的圆周上。因为输送带和下罗拉的运动方向在此区域内是相反方向,因而输送带上可能附着的飞花就被排除。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可从下列几个实施例的说明得知。
一个牵伸装置2布置在依据本发明的装置中,至少其前罗拉对3是由一个被驱动的下罗拉4和一个靠弹性压在下罗拉上的上罗拉5组成,只绘示了皮圈副6,7安置在前罗拉对3的上游,而牵伸装置2的其余组件都没有绘示。
一根纤维条或粗纱8在牵伸装置2内按牵伸方向A被牵伸至所要求的细度。牵伸装置2的牵伸区是终止在前罗拉对3的前钳口线。
由于前面已谈到的理由,集聚区10是跟随于前罗拉对3的下游。该集聚区包含一条透气的、最好输送带11设计成薄而带细网眼的机织带,输送带按运动方向B输送纤维条1通过集聚区。输送带11滑行在一根延伸经过许多纺纱锭位固定安置的吸风管道12。吸风管道12通过一根真空连接管13对许多个纺纱锭位都同图上未表示的一个真空源相连接。
每个纺纱锭位都设置一个带吸气缝14的吸风管道12,吸气缝在后文中还要作详细说明。每条吸气缝14都被输送带11覆盖着,并起始于前罗拉对3的前钳口线9附近。
集聚区10在输出侧被一个输出装置15界定,输出装置15有一用于止捻的握持辊16。握持辊16在一个输出钳口线17处将纤维条1握持在输送带11上,输送带靠在吸风管道12的滑动面,从而使紧接着已形成纱19后面的待分配捻度不再返回到集聚区10。握持辊16驱动输送带11,而输送带本身又受到上罗拉5上一条齿带18的传动。
生产的纱19在输出钳口线17下游获得纺纱加捻。为此纱19按输出方向C进入图上未绘示的加捻装置,比如一个环锭。
输送带11只是部分地通过吸风管道12,并借助一张力元件20与吸风管道保持一定间距地张紧。
如上面已经谈到的,纤维条1从前钳口线19到输送带11的无支持过渡是特别重要的。吸风管道12的转向引导,一方面应设计尽可能宽地进到前罗拉对3的楔形间隙内,而另一方面在该区域内不应有输送带11的锐角偏转装置,因为输送带11要求平滑运行。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些缺点应当已消除。
依据本发明,吸气缝14是按输送带11的运动方向B,以一个开始区域21经过至少30°圆周角首选以一定间距大致跟随上罗拉5的圆周。然后吸气缝14以明显的弯曲,至少90°的偏转直至其缝端,从而使输出到图上未绘示的加捻装置的纱19又适合正常的纺纱几何学。特别是从图2看出,所谓的起始区域21是以一个宽三角形开始,使在前钳口线9上通常横向于运动方向B的纤维条1,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达到吸气缝14的区域。
基于吸气缝14的这种结构,纤维条1特别适合进到输送带11上以及输送带进入吸风管12的滑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吸气缝14所产生的气流,能对从前钳口线9出来的纤维条1起到正面影响。
特别如

图1示,吸气缝14在其起始区域21与输送带11有一定的间距,从而在两个转向点区域间产生一定的空间22,该空间一是有利于输送带11和吸风管之间的摩擦比,二是有利于输送带保持清洁。
从图1还可看到,输送带11接触下罗拉4。由于输送带11和下罗拉4在此区域内是相反运行,因此输送带11的表面上可能附着的飞花被清洁掉。
下面描述的图4展示了对图1设计稍许改动的一个吸风管道412实施例剖面图。与上述相同的元件,也应用相同标号,因而各元件名称省略了再次说明。
图4中的结构包含一条吸气缝414,它的起始区域421设计成图1至图3的相同结构。有所差异的是,根据图4的结构,输送带11的导向是贴靠着上罗拉5的圆周。这样,纤维条1在该区域受到附加地握持,从而改善了纤维条1在输送带11上的有序的排列。
此外,从图4看出,在输送带11和吸气缝414之间也有一个空间422。
权利要求
1.在一台纺纱机上集聚一根纤维条的装置,它包括一个牵伸装置的由一个下罗拉和一个上罗拉组成的前罗拉对,包括一个安置在前罗拉对下游的集聚区,包括一条透气的输送带用于输送纤维条通过集聚区,包括一个固定的吸风管道来引导输送带的滑行,包括一条起始于前罗拉对附近的、设置在吸风管道内被输送带覆盖的吸气缝以及包括一个位于集聚区终端握持纤维的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气缝(14;414)按输送带(11)的运动方向(B)以一个起始区域(21;421)沿着至少30°的圆周角以一定间距大致跟随上罗拉(5)的圆周,然后以明显的弯曲至少90°的偏转直至其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气缝(14;414)在其起始区域(21,421)到输送带(11)有一个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带(11)贴靠在上罗拉(5)的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输送带(11)贴靠着下罗拉(4)的圆周上。
全文摘要
在一台纺纱机上集聚一根纤维条的装置,它包括一个牵伸装置的由一个下罗拉和一个上罗拉组成的前罗拉对,包括一个安置在前罗拉对下游的集聚区,包括一条透气的输送带用于输送纤维条通过集聚区,包括一个固定的吸风管道来引导输送带的滑行,包括一条起始于前罗拉对附近的、设置在吸风管道内被输送带覆盖的吸气缝以及包括一个位于集聚区终端握持纤维的输出装置,吸气缝按输送带的运动方向(B)以一个起始区域沿着至少30°的圆周角以一定间距大致跟随上罗拉的圆周,然后以明显的弯曲至少90°的偏转直至其终端。
文档编号D01H5/26GK1453404SQ03128470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3日
发明者G·施塔莱克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