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纹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097阅读:8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纹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提花机选针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纹板。
传统的机械提花机,控制提花机选针的装置是由花筒、翻花机构与纹板构成的。制造控制横针用的纹板要消耗大量的纸板,而且这种纹板的保存、管理、修改都是很困难的,从纸板到做成纹板需要经过冲孔、穿板等一系列的过程,此过程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采用纹板的提花机,由于翻花机构、花筒等机械部件不能适应高速的原因,严重的限制了提花织机的车速,一般传统的提花织机不能超过每分钟150梭;这些都是传统提花织造成本比较高、效率比较低的原因。
在中国专利01239450.5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电子花板。其原理是为每根横针设置了一双线圈电磁铁,电磁铁上的工作线圈用于吸引动铁心向上移动形成电子花板“有孔”状态,电磁铁上的复位线圈用于吸引动铁心向下移动形成电子花板“无孔”状态及使横针复位。经分析可知,其电磁铁是螺管式电磁铁,这种类型的电磁铁的缺点是剩磁大,因而反应速度低,而为了提高其动铁心的反应速度,一方面不仅要增大工作线圈的电流,另一方面还需要额外设置一复位线圈使动铁心快速复位。这使电磁铁结构变得复杂,实际工作时,电磁铁的温升高,而工作温度高会严重影响电磁铁的使用寿命;在另一方面,其所有的电磁铁都是固定在一个同一个底盘上的,起推动作用的横杆也是置放在同一块复位板上的,如此之多的电磁铁、横杆密密麻麻的固定在一起,这在实际电子花板的生产、调试、安装、维护都是困难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纹板,它在织造过程中,选针系统能迅速稳定的实现“有孔”“无孔”这两个状态,从而真正可以用电子纹板代替纸质纹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提花织造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子纹板,包括机架1,横针2,往复杆,设原提花机在竖直方向上的一排或者若干排横针为一列横针,为这列横针设一电磁阀板,若干张电磁阀板叠放构成的电子纹板对应原提花机上的全部横针。电磁阀板由复位板4、基板5、推针6、若干成阶梯状分布的双稳态选针电磁阀3、柔性电路7构成;所说的双稳态选针电磁阀(下面简称电磁阀)是一种音圈电机式的电磁阀,其结构由电磁阀座、线圈骨架8、线圈8a、铁心9、永久磁铁10构成;电磁阀座上开有横向的导向孔3a与竖向的异形槽3b,线圈骨架8的一端有挡块8b、一端有接线端8c、中间有一通孔8d,铁心9放置在线圈骨架8的的通孔8d中,永久磁铁10紧贴在铁心9两个相对的面上,相对于同一个铁心,与之相贴的永久磁铁的磁极性是相同的,铁心9与永久磁铁10组成的励磁系统固定在电磁阀座的竖向的异形槽3b中;线圈骨架8相对于铁心9可上下自由移动,柔性电路7的一端固定在线圈骨架8的接线端8c上,一端固定在基板5上与计算机输出的控制电路连接,线圈8a绕在线圈骨架8上,其引线与柔性电路7在接线端8c的一端连接;复位板4上开有与横针2相对应的通孔4a,复位板固定在机架1上;推针6由一头部6a与针身6b构成,头部6a大于复位板上的通孔4a,且头部6a与横针2的端部相靠或者相靠近,推针的尾部穿过复位板上的通孔,插在电磁阀座的导向孔3a中;叠放的电磁阀板阵列通过一壳体固定在作左右往复运动的往复杆上。设现往复杆在右边的极限位置,给线圈通一正电流,可动的线圈骨架与线圈向上移动,线圈骨架的挡块8b不挡住推针的尾部,随着往复杆相左移动,带动电磁阀向左移动,推针的尾部深插入电磁阀座的导向孔3a中,其头部6a不推动横针,相应的经线被提起形成梭口,这是电磁阀的“有孔”状态;给线圈通一负电流,可动的线圈骨架与线圈向下移动,线圈骨架的挡块8b挡住推针的尾部,随着往复杆相左移动,带动电磁阀向左移动,其头部6a推动横针,相应的经线沉下,这是电磁阀的“无孔”状态;当往复杆再次向右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所有的推针、横针复位,电磁阀在计算机信号的控制驱动下进入工作状态,为即将到来的下一梭做好“有孔”“无孔”的准备。
这里所说的基板,采用电路板,而且在上面还设置了与计算机输出相连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通过由FPC或者软的导线做成的柔性电路与线圈连接。
这里所说的励磁系统,最好是(1)由两枚长条形铁心与四粒永久磁铁构成的复合励磁系统,与同一枚铁心相贴的永久磁铁的磁极性是相同的;也可以是(2)由单枚长条形铁心与两粒永久磁铁构成的励磁系统,与这枚铁心相贴的永久磁铁的磁极性是相同的;还可以是(3)由单根圆柱形铁心与两粒永久磁铁构成的励磁系统,贴在铁心两个圆面上的磁极性是相同的。
这里所说的阶梯状分布的电磁阀,最好是以基板的横向中心线对称,上下两排作阶梯状分布,也可以是单侧阶梯状分布。
这里所说的推针,其头部是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做成的圆柱体、长方体或者一薄片形状,其长度与阶梯状分布的电磁阀相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电子纹板,可以废弃纹板,这不仅节省大量的纸板,而且还可以加快花形的更新速度,有利于提高厂家的综合竞争力;(2)采用电子纹板可以提高织机车速的20%以上,在实际的测试中,电磁阀在300梭的高速下,仍然能保持稳定性,这给以后通过织机的技术改造来提高提花织造的整体效率创造了充分的余地,其带来的效益是可观的;(3)电子纹板的核心是电磁阀,其线圈的通电电流在实际测试中,不超过12mA,这大大的降低了电子纹板的温升,不仅节省大量的电能,而且使电子纹板的使用寿命更长,性能更稳定;(4)电子纹板采用模块式的电磁阀板,具有制造简单,安装、调试、维护方便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双稳态选针电磁阀与推针结合的示意图。
图3为双稳态选针电磁阀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电磁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线圈及线圈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复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推针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两枚铁心与四粒永久磁铁构成的复合励磁系统的示意图。
图9为单枚铁心与两粒永久磁铁构成的励磁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单根圆柱形铁心与两粒永久磁铁构成的励磁系统的示意图。
一个实施例一种电子纹板,总针数为1216针,用38张电磁阀板构成,每张电磁阀板阶梯状分布16只电磁阀,采用复合励磁系统,每个电磁阀设置两个线圈、两个线圈骨架、两枚长条形铁心、四粒永久磁铁、两根推针,每张电磁阀板对应32根横针,针与针的距离为4mm,电磁阀板彼此叠放,电磁阀基板5是电路板,其规格是18×17cm,上面有连接计算机的驱动电路与连接线圈8a的柔性电路7,每张电磁阀板上共有16根柔性电路,柔性电路7的一端固定在基板上,一端固定在线圈骨架上的接线端8c上;电磁阀座上开有横向的导向孔3a与竖向的异形槽3b,线圈骨架8的一端有挡块8b,一端有接线端8c,中间有一通孔8d,它们是一起注塑成型的,绕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8a是2400匝,线圈的通电电流是12mA,铁心9置放在线圈骨架的通孔8d中,相对于铁心,线圈骨架可上下自由移动,铁心的长度为32mm,宽度为5mm,厚度为1mm,永久磁铁的长度为5mm,宽度为5mm,厚度为3mm,永久磁铁贴在32×5大小的两个面上,在与同一枚铁心相贴的永久磁铁的磁极性是相同的,铁心与永久磁铁构成的复合励磁系统固定在电磁阀座的竖向的异形槽3b中,复位板4上开有32个通孔4a,推针的头部6a用一塑料做成圆柱形,头部外形大于通孔,且头部与横针2的端部相靠,推针尾部穿过复位板上的通孔4a,插在电磁阀座的导向孔3a中,一张电磁阀板共有32根推针,其长度与阶梯状分布的电磁阀相应,电子纹板用一壳体固定在往复杆上作左右往复运动,往复杆的位移幅度为25mm。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纹板,包括机架(1),横针(2),往复杆,其特征是该电子纹板含有若干张电磁阀板且每张电磁阀板由复位板(4)、基板(5)、推针(6)、若干成阶梯状分布的双稳态选针电磁阀(3)、柔性电路(7)构成,所说的双稳态选针电磁阀(3)是由电磁阀座、线圈骨架(8)、线圈(8a)、铁心(9)、永久磁铁(10)构成,电磁阀座上开有横向的导向孔(3a)与竖向的异形槽(3b),线圈骨架(8)的一端有挡块(8b),一端有接线端(8c),中间有一通孔(8d),铁心(9)放置在线圈骨架(8)的通孔(8d)中,永久磁铁(10)设在铁心(9)上,铁心(9)与永久磁铁(10)构成的励磁系统固定在电磁阀座竖向的异形槽(3b)中,绕有线圈(8a)的线圈骨架(8)相对于铁心(9)可上下自由移动,柔性电路(7)的一端固定在线圈骨架的接线端(8c)上并且与线圈(8a)的引线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基板(5)上,复位板(4)上开有与横针(2)相对应的通孔(4a),推针(6)由一头部(6a)和针身(6b)构成,其头部(6a)大于复位板上的通孔(4a),推针(6)的尾部穿过复位板上的通孔(4a)插在电磁阀座的导向孔(3a)中,其头部(6a)与横针(2)的端部相靠或者相靠近。
2.根据权利1所说的电子纹板,其特征在于基板(5)的材料是电路板。
3.根据权利1所说的电子纹板,其特征在于柔性电路(7)是FPC或者软的导线。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纹板,是一种控制提花机选针的装置,用于替代纹板,提高织造的效率,并降低织造的成本。其工作原理是用双稳态选针电磁阀3来达到电子纹板的“有孔”“无孔”这两个状态,双稳态选针电磁阀上设有可动的线圈8a及线圈骨架8,线圈骨架上有一挡块8b,铁心9与设在铁心上的永久磁铁10构成的励磁系统固定在电磁阀座竖向的异形槽3b中。给线圈通一正电流,可动的线圈与线圈骨架向上移动,挡块8b不挡住推针6,形成电子纹板的“有孔”状态,相应的经线被提起;给线圈通一负电流,可动的线圈与线圈骨架向下移动,挡块8b挡住推针6,形成电子纹板的“无孔”状态,相应的经线沉下。
文档编号D03C15/00GK2639326SQ03205880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8日
发明者郑小军, 王慧 申请人:郑小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