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纱输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24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弹性纱输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机械中的输纱装置,特别是弹性纱线的输纱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ZL92242464公开了一种用于针织机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结构主要是由支架、箱体、箱盖和支承辊四部分组成。整个装置通过支架固定在针织机的钢环上,动力由针织机输入,通过安装在支架上的传动带轮传递给齿轮传动装置,最终传至两组支承辊,并使其同步旋转,从而带动放置于送线辊上的纱筒同步旋转以实现输纱的目的。其中,该装置中两组支承辊的安装结构如图7所示,安装支承辊的两组轴承36-36′,37-37′和安装齿轮传动装置的另一组轴承38-38′分别位于箱体39和箱盖40的轴承孔中,在这种安装结构中,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孔必须采用过盈配合。另外,由于箱体39和箱盖40采用机械切削加工,在加工过程中箱体39的轴承孔的中心距(A、B、C)与箱盖40的轴承孔的中心距(A′、B′、C′)无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机械加工误差。这样,在整机装配后使安装支承辊和齿轮传动装置的每组轴承不同轴,使轴承受力不均匀,由于输纱装置使用时长期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因而这种结构严重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每组轴承之间不同轴,支承辊安装后跳动很大,使安置在两组支承辊上的供纱筒不能均匀输纱而影响布面质量。
中国专利ZL96105672则公开了另一种弹性纱输纱装置,详见图8和图9。该输纱装置有一分为两部分的外壳,其上可转动地支承着平行分开的支承辊。外壳有内腔室,以容纳齿轮装置,用于传动支承辊。齿轮装置将力传递给支承辊。支承辊由滚珠轴承支承,滚珠轴承由设置在外壳内的相应的支承座保持。支承轴凹入在各自整体成型的壳部内。壳部相互为界的分割线延伸通过全部支承座,滚珠轴承保留在壳部之间,将壳部相互紧固,也就同时固紧滚珠轴承。这种结构的装置虽然免除了繁复的机械切削加工,但是由于安装轴承的支承座分别由两个壳部组合而成,因此支承座就存在较大的不圆度,在安装支承辊和齿轮传动装置的轴承时,也产生各组之间不同轴的现象,不但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而且同样也影响到支承辊的输纱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它不但制造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使安装支承辊和传动机构的每组轴承之间保持良好的同轴度,不但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而且使轴承和支承辊之间具有精确的平行度,从而使输纱平稳,张力均匀,最大程度地提高布面质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弹性纱输纱装置,它具有一个外壳、一个用于将外壳挂接到针织机钢环上的挂接机构、至少一组伸出所述外壳的用于输纱的支承辊及一个可驱动一组支承辊中至少一根支承辊转动的传动机构,每组支承辊由至少两根相互平行隔开的支承辊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被至少两条分割线分成一个上盖、至少一个腔体和一个下盖,所述腔体由左侧板和右侧板拼合而成,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一体成型有成对的轴承支承座,轴承支承座内装配有滚珠轴承,滚珠轴承的轴承孔内紧配有转轴,所述支承辊通过与所述转轴紧固连接而形成能绕其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外壳上。支承辊一般为两组,且支承辊设计成互相平行地分开,它们圆周表面之间的最小间距小于供纱筒管的线圈管的外径,在供纱时,从其退绕出弹力纱的供纱筒安置在同一方向上转动的支承辊上。
所述轴承支承座的圆周壁上成型有凹口,凹口内装有用来支撑所述滚珠轴承外壁的弹性垫片。
所述分割线所处的平面分别与所述支承辊平行。
所述上盖、腔体及下盖通过压扣式紧固装置紧密地装配成一体。
所述上盖、腔体及下盖通过螺丝紧固装置紧密地装配成一体。
所述挂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头部的挂接槽和与之相配合的紧固螺钉。
所述传动机构为一齿轮传动装置,它包括离合器、传动带轮、传动轴、传动主轴、传动带及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齿形轮,传动轴伸出所述上盖,上端安装传动带轮及离合器,下端永久地连接一个主动伞形齿轮,传动主轴安装在位于所述腔体的轴承支承座内的滚珠轴承的轴承孔中,且和所述支承辊互相平行,主动伞形齿轮与借助紧定螺钉可移动地固定在传动主轴上的被动伞形齿轮啮合,传动主轴和第一支承辊即接近传动主轴的支承辊之间的力传递由一根传动带、安装在传动主轴上的齿形轮及安装在所述转轴上的齿形轮来完成,第一支承辊和第二支承辊)之间的力传递由另一根传动带以同样的方式来完成。至于传动带,可以是齿形皮带、圆形皮带和平带之类。
所述传动主轴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的被动伞形齿轮,以便灵活地改变传动主轴的旋转方向。
该弹性纱输纱装置还具有用于安装断纱自停装置的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由用于接触主机电源的触针、导电线和一根嵌有金属片的导电板组成,触针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上盖中,导电板紧固在所述外壳的下盖中,触针和导电板则用导电线连接,断纱自停装置挂接在导电板上,形成电气回路。
该弹性纱输纱装置还包括挡线杆,挡线杆安装在一根平行于所述支承辊的导轨上。挡线杆通常被安装在上面提及的导电板上设置的轨道上,轨道供挡线杆来回滑移,以适应固定不同大小的筒子纱之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外壳可采用注塑成型,无需机械加工。外壳自上而下形成二条分割线,将外壳分成三个外壳部件,即上盖、腔体和下盖三个部分,其中腔体由左右两块侧板合成,安装齿轮传动主轴和两组支承辊的轴承支承座各三个分布在两块侧板内,因而拆装方便。轴承支承座随侧板注塑成型,由于它为一体成型,因此把产生不圆度的风险率降低到最小,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轴承的安装精度,确保了齿轮传动主轴和两组支承辊的同轴度,既保证了输纱质量,又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在轴承支承座内设有凹口,凹口内装有弹性垫块,以支撑轴承外圈,一为防止外圈与轴承座之间发生松动,二是由于轴承与支承座为弹性配合,因此可以抵消轴承各零件产生的热涨现象,使轴承的游隙长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极大地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发明的外形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打开外壳后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一个外壳分成三部分;图3为图2的进一步展开图;图4为图3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5为轴承支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外形仰视图;图7为现有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8为另一种现有技术的局部示意图;图9为图8的局部外壳立体图,带有一个由外壳安装的滚珠轴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意,为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本实施例包括有外壳1、设置在外壳1上的传动带轮7、离合器8、设置在外壳1壳体中间的支承辊22、22′及支承辊23、23′和设置在外壳1壳体下方的导电板9及挡线杆(25、26);外壳1被分割线2和分割线3分割成上盖4、腔体5和下盖6,腔体5由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组合而成。上盖4、腔体5和下盖6之间可用压扣式紧固装置或螺丝紧固装置连成一体,本实施例中用螺钉紧固连成一体。
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上一体注塑成型有成对的轴承支承座28a、28b、28c、28d、28e、28f,各轴承支承座28a、28b、28c、28d、28e、28f内分别装有一只滚珠轴承35,各轴承支承轴座28a、28b、28c、28d、28e、28f的圆周壁上均匀成型有四个凹口34,每个凹口内装有弹性垫块24,一为防止轴承外圈松动,二为抵消轴承各零件之间的热涨现象,延长轴承使用寿命。参见图4、图5;轴承支承座28a、28b用来支承传动主轴12,传动主轴12上安装有被动伞形齿轮27和被动伞形齿轮15及主动齿形轮16;轴承支承座28c、28d用来支承被动齿形轮轴13,被动齿形轮轴13上装有被动齿形轮19,一组支承辊22、22′分别由其两端插入到底,并用紧固螺钉紧固;轴承支承座28e、28f用来支承被动齿形轮轴14,被动齿形轮轴14上装有被动齿形轮21,另一组支承辊23、23′也分别由其两端插入到底,并用紧固螺钉紧固。传动带17和传动带18分别连接主动齿形轮16和被动齿形轮19及被动齿形轮21。传动带轮7借助传动轴29可转动地支承着,该传动轴29下端还用螺丝紧固着一个可与被动伞形齿轮27或被动伞形齿轮15啮合的主动伞形齿轮30,传动轴29在使用时是直立的。整个输纱装置的工作由这样的路线来完成针织机传动带(图中未示出)→传动带轮7→离合器8→传动轴29→主动伞形齿轮30→被动伞形齿轮15或27→传动主轴12→主动齿形轮16→传动带17、18→两被动齿形轮19、21→两被动齿形轮轴13、14→两组支承辊22、22′、23、23′→供纱筒(图中未示出)。参见图1、图3;电路装置由触针31、导线32和导电板9组成,触针与主机电源(图中未示出)连通,断纱自停装置(图中未示出)挂接在导电板9的轨道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电气回路。挡线杆25和26也挂接在导电板9的轨道上,它可沿着导电板9来回移动,以调节和固定各种规格的筒子纱(图中未示出)。参见图1、图6;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上盖4头部的凹槽33挂接在针织机的钢环(图中未示出)上,并用紧固螺钉20紧固。
权利要求
1.一种弹性纱输纱装置,它具有一个外壳(1)、一个用于将外壳(1)挂接到针织机钢环上的挂接机构(20,33)、至少一组伸出所述外壳(1)的用于输纱的支承辊(22,23;22′,23′)及一个可驱动一组支承辊(22,23;22′,23′)中至少一根支承辊(22,23;22′,23′)转动的传动机构,每组支承辊(22,23;22′,23′)由至少两根相互平行隔开的支承辊(22,23;22′,2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被至少两条分割线(2,3)分成一个上盖(4)、至少一个腔体(5)和一个下盖(6),所述腔体(5)由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拼合而成,所述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上一体成型有成对的轴承支承座(28a,28b;28c,28d;28e,28f),轴承支承座(28a,28b;28c,28d;28e,28f)内装配有滚珠轴承(35),滚珠轴承(35)的轴承孔内紧配有转轴(13,14),所述支承辊(22,23;22′,23′)通过与所述转轴(13,14)紧固连接而形成能绕其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外壳(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支承座(28a,28b;28c,28d;28e,28f)的圆周壁上成型有凹口(34),凹口(34)内装有用来支撑所述滚珠轴承(35)外壁的弹性垫片(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线(2,3)所处的平面分别与所述支承辊(22,23;22′,23′)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腔体(5)及下盖(6)通过压扣式紧固装置紧密地装配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腔体(5)及下盖(6)通过螺丝紧固装置紧密地装配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机构(20,33)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盖(4)头部的挂接槽(33)和与之相配合的紧固螺钉(2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一齿轮传动装置,它包括离合器(8)、传动带轮(7)、传动轴(29)、传动主轴(12)、传动带(17,18)及安装在所述转轴(13,14)上的齿形轮(19,21),传动轴(29)伸出所述上盖(4),上端安装传动带轮(7)及离合器(8),下端永久地连接一个主动伞形齿轮(30),传动主轴(12)安装在位于所述腔体(5)的轴承支承座(28a,28b)内的滚珠轴承(35)的轴承孔中,且和所述支承辊(22,23;22′,23′)互相平行,主动伞形齿轮(30)与借助紧定螺钉可移动地固定在传动主轴(12)上的被动伞形齿轮(15)啮合,传动主轴(12)和第一支承辊(22,22′)即接近传动主轴(12)的支承辊之间的力传递由一根传动带(17)、安装在传动主轴(12)上的齿形轮(16)及安装在所述转轴(13)上的齿形轮(19)来完成,第一支承辊(22,22′)和第二支承辊(23,23′)之间的力传递由另一根传动带(18)以同样的方式来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主轴(12)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的被动伞形齿轮(15,27),以便灵活地改变传动主轴(12)的旋转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用于安装断纱自停装置的电路装置,该电路装置由用于接触主机电源的触针(31)、导电线(32)和一根嵌有金属片的导电板(9)组成,触针(31)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上盖(4)中,导电板(9)紧固在所述外壳(1)的下盖(6)中,触针(31)和导电板(9)则用导电线(32)连接,断纱自停装置挂接在导电板(9)上,形成电气回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性纱输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线杆(25,26),挡线杆(25,26)安装在一根平行于所述支承辊(22,23;22′,23′)的导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纱输纱装置,它具有外壳、支承辊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被至少两条分割线分成上盖、至少一个腔体和下盖,腔体由左侧板和右侧板拼合而成,左侧板和右侧板上一体成型有成对的轴承支承座,轴承支承座内装配有滚珠轴承,滚珠轴承的轴承孔内紧配有转轴,支承辊通过与转轴紧固连接而形成能绕其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外壳上。轴承支承座的圆周壁上设有凹口,凹口内装有弹性垫片。由于轴承支承座随侧板一体成型,因此产生不圆度的风险率小,保证了轴承的安装精度及轴承与支承辊之间的同轴度;凹口及弹性垫块结构,既可防止轴承外圈与轴承座之间发生松动,又可抵消轴承等产生的热胀现象,从而极大地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D04B35/14GK1619036SQ20041006797
公开日2005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5日
发明者马信棣 申请人:慈溪市太阳纺织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