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43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控制装置,它配有一个夹纱机构和一个支承型材件,夹纱机构就安置在该支承型材件上,其中该支承型材件至少部分地围成一个内腔。
背景技术
在纺织工业中,需要经轴或经纱辊,在其上卷绕着许多并列的纱线。在编织或针织时从这种经轴上退绕所谓的经纱。
由于在形成经轴时必须输送大量的纱线,所以相应需要许许多多的筒子。这一点也仅在下述条件下才适合经纱的总宽度不是一次产生的,而是将在多道次中的经纱组合。为此,将筒子安置在一个筒子架上。通常是将许多筒子上下叠置,从而一个接一个地形成许多这种筒子组。
这样一种筒子架的结构是由一个所谓的V-筒子架形成的。在这里,这些筒子是按照一个具有V-形的布置图安装的。在这样一种V-筒子架上,通常没有确定的经过调定的单纱张力。所有的纱线都共同地经过一个管系绕进行预张紧,然后单独地由一个纱线控制装置加以引导。该纱线控制装置具有一个夹纱机构,在故障情况下、例如在通往整经机或通往经轴的途中一根纱线出现断头时,该夹纱机构便将这根纱线夹住。在许多情况下,在这样一种纱线控制装置上还有一个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确定纱线的存在。当若干个筒子上下叠置时,则亦有相应数目的纱线控制装置上下叠置。为了支承目的,在此使用一种支承型材件,该支承型材件例如在横断面上具有一种矩形或U-形。这样一种轮廓形状与例如扁平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固定性。夹纱机构被安置在该支承型材件上。
上述筒子架的结构固然已原则上证明是合适的,但往往发觉,在这样一种筒子架上会出现故障,例如由于纱线缠绕而造成的故障,这些故障会导致筒子架的一些部分被切入或被切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使筒子架减少发生故障的倾向。
上述任务是在文首述及的那种纱线控制装置上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的将所述夹纱机构安置在内腔中。
利用这种结构设计可达到如下目的,即纱线控制装置受到支承型材件的保护。因此,该装置对脏物就不那么敏感了。在纱线控制装置旁边的操作人员受伤的危险可保持较小。实际上不再可能发生围绕夹纱机构的纱线缠绕现象。即使在一个筒子有毛病或是空筒子时需要更换个别筒子的情况下,夹纱机构也不再有故障。支承型材件上的内腔也就有了一种辅助功能。它不仅用来给予支承型材件一种形状使之获得更高的刚性,而且还可用于夹纱机构的定位,从而使支承型材件为夹纱机构提供一种保护。
支承型材件在其横断面上最好具有一个基底和两个从此基底伸出的翼缘,其中在夹纱机构的范围内设置了一个贯穿该基底的槽缝,该槽缝经过一个预定的长度而在至少一个翼缘中延续。该槽缝便于使纱线引入或穿入到纱线控制装置中。不再需要辅助工具、例如一个线柱上的环圈-首先须将此环圈引导通过夹纱机构,然后将纱线放入,再将环圈拉回。可以将纱线以一个预定长度直接引导通过上述基底中的槽缝,再将该纱线放入到夹纱机构中。由于所述槽缝至少在一个翼缘上延续、但通常也有在两个翼缘上延续的,所以当夹纱机构被安置在支承型材件的居中部位时,便可毫无问题地抵达夹纱机构。这样一种槽缝是如此设计其尺寸的该槽缝不至于过分地减弱所述支承型材件,也就是说,所述翼缘的剩余的部位仍足以支承被安装在支承型材件上的夹纱机构。
该夹纱机构最好具有一个固定在支承型材件上的固定式的第一夹持元件,以及一个固定在一个至少部分地遮盖着内腔的保护盖上的、活动的第二夹持元件。于是,夹纱机构就能够通过这两个夹持元件的位移而产生一个作用于纱线上的夹持力,或者将之松开。将第二夹持元件固定在其上的保护盖于是具有两个功能。它一方面遮盖着内腔,使得污染内腔的危险保持很小;另一方面,它还用来支承该夹持元件。也就是说,保护盖还附带有一种保持功能。从而使得夹纱机构的装配较容易完成。可以将第一夹持元件固定在支承型材件上,将第二夹持元件固定在保护盖上。由于保护盖安装在支承型材件上,所以同时也就把夹纱机构组装在一起了。
保护盖最好可相对于支承型材件移动。这样,保护盖就有了一种第三功能。它可用来相对于第一夹持元件移动第二夹持元件。通过这样一种移动,便可变更夹纱机构对纱线的作用。当这两个夹持元件一起开动时,则纱线便被夹持。而当这两个夹持元件彼此分开行动时,则纱线被释放。如果在一个支承型材件上安置多个夹纱机构,那么,所有夹纱机构的第二夹持元件都可安置在同一个保护盖上,从而可以借助一次性移动以启动或止动全部夹纱机构。
所述两个夹持元件中最好至少有一个具有一个被弹性支承的夹持面。在此情况下,不仅能够接通和关断夹纱机构的夹持力,而且能够有目的地调节纱线的张力。当将这两个夹持元件彼此略微移开一点,也就是使它们在弹力条件下仍然彼此贴靠着,这时便可减小作用于纱线的夹持力,而不致于完全松放它们。这样,在开始卷绕过程之后便可防止纱线张力的一种冲击式的断裂,这种断裂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直到达到正常的工作速度、从而达到较高的张力为止。夹持力可以缓慢地减小。
所述夹持元件中最好至少有一个设计为弹簧元件、例如设计为板簧。但也不局限于只是弹性地设计该夹持元件的支承。更确切地说,将整个的夹持元件设计得有弹性。一个板簧是一个简单的元件,该元件可以用弹簧钢制成。在采用一个板簧时,可很廉价地设计出夹纱机构。
保护盖最好具有一个可控制的移位驱动机构。经过该移位驱动机构便可控制夹纱机构。在采用一种弹性地支承的夹持元件时,不仅可接通或关断夹纱机构,而且经过可控制的移位驱动机构还可调节纱线张力。
移位驱动机构最好具有一个可逆性传动机构,借助于该可逆性传动机构使移位驱动机构作用到保护盖上。不能将移位驱动机构安置在保护盖的延续范围之内,而只能将之与保护盖错开安置在一旁。这一措施的用意在于不加大筒子架的结构高度。
保护盖最好在支承型材件中引导。支承型材件也能做到使保护盖总是有一个预定的取向。利用这一取向就能使夹纱机构的这两个夹持元件可以按所希望的方式配合起作用。
最好在纱线行进方向中在夹纱机构的前面和/或后面安置一个导纱环圈。这种导纱环圈例如可用陶瓷做成。导纱环圈的作用在于纱线在通过夹纱机构时总能沿着一个预定的路径被引导,从而防止夹纱机构的磨损。为此考虑到,纱线不会切入到夹纱机构的任何一个面中。
最好在夹纱机构的范围内安置一个纱线传感器。该纱线传感器可以获得一条纱线的情况,而且例如当确定纱线张力在夹纱机构的输出口处已经松弛了的时候便可触发夹纱机构。
最好将支承型材件固定在筒子架框架上,其中支承型材件的基底与筒子架框架的一个纵向方向构成一个预定的锐角。筒子架框架的用意在于可以使用许多支承型材件,其中每个支承型材件又可以承载多个夹纱机构。各支承型材件通过筒子架框架而彼此相对地被保持在一个预定的位置上。当将支承型材件的基底不是平行于筒子架而是旋转一些角度加以布置的话,那么,相关的纱线就分别可更好地经过型材件棱边而被引入到基底中的前述槽隙中。


下面将参照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说明。附图表示图1筒子架装置的一个俯视图,图2纱线控制装置的一个局部剖开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一种设计为V-形筒子架的筒子架装置1。该筒子架装置1的用途是支承许多筒子2,从筒子2退绕纱线3并将之送往一个整经设备或经纱装置4。在俯视图中,筒子2沿着一个V-形的翼缘加以布置。在每个位置上,可在图1中看到一个筒子2,都可以上下布置多个筒子2。
为每一个筒子配置了一个纱线控制装置5,将参照图2对其做详细说明。纱线控制装置5首先具有一个支承型材件6,该支承型材件在横断面中具有一种U-形状。支承型材件6具有一个基底7,从该基底分出两个翼缘8、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翼缘8、9是按与基底7成直角地布置的。但这并不是绝对必要的。
支承型材件6在三个侧面上围成一个内腔10。在与基底7相对置的一侧上,该内腔10由一个保护盖11加以封盖。保护盖11不仅如图所示在支承型材件6的长度的一部分上延伸,而且在其整个长度上延伸。
保护盖11在侧面有突出的凸缘12,这些凸缘被引入到翼缘8、9的导槽13中。导槽13在此都与U-形的开着的一边相邻。
保护盖11可以沿双箭头14的方向相对于支承型材件6移动。为此配置了一个肘杆15,该肘杆以一个杠杆臂16嵌入到保护盖11的一个开口17中。当肘杆15围绕一个轴18旋转时,保护盖11便可实现升降。为了使肘杆15围绕轴18的旋转,配置了一个第二杠杆臂19,该杠杆臂可以沿一个双箭头20的方向、即垂直于基底7运动。为了使杠杆臂19运动,配置了一个在图中未详细示出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例如可设计为活塞缸机构。
纱线控制装置具有一个夹纱机构21,该夹纱机构安置在由支承型材件6和保护盖11所围成的空腔10中。夹纱机构21具有一个第一夹持元件22,该夹持元件固定在支承型材件6上。第一夹持元件22也是固定地安置的。该夹持元件通过一种弯曲的板簧构成。
夹纱机构21具有一个第二夹持元件23,该夹持元件固定在保护盖11上,例如利用一个在图中只示意地示出的固定臂24加以固定。也就是说,当保护盖11沿双箭头14所示方向移动时,第二夹持元件23亦沿双箭头25所示方向移动。第二夹持元件23也是作为板簧设计的。
这两个夹持元件22、23设计为板簧的优点在于将纱线3保持在这两个夹持元件22、23之间的夹持力可以在一定限度内加以调节。当这两个夹持元件22、23对向地运动时,夹持力随着保护盖11向下不断运动而升高。同样地,当保护盖11连同第二夹持元件23向上移动,则可逐渐松开所述夹持力。这样,就可避免下述现象发生在整经设备或经纱装置4起动的一瞬间,纱线张力冲击式地破坏。更确切地说,可以逐渐地降解纱线张力,直到整经设备或经纱装置4达到所希望的运行速度。
沿纱线行进方向、在夹纱机构21的前后都安置了导纱环圈26、27,该导纱环圈是用陶瓷制成的。因此,导纱环圈26、27受到的磨损很小,甚至没有磨损。在打开的夹纱机构21的情况下,导纱环圈使纱线3保持离开这两个夹持元件22、23。
沿纱线行进方向,在夹纱机构21的后面布置了一个纱线传感器28,该传感器会通报是否有纱线丢失(断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出现纱线的张力松弛现象,便可激活夹纱机构21,也就是说,第二夹持元件23对着第一夹持元件22移动并夹持该纱线。
为了能将纱线3引入到导纱器26、27中和夹纱机构21中,不仅导纱器26、27具有一个槽隙29,支承型材件6的基底7也有一个槽隙30,该槽隙经过一个小的路段也延续到所述两个翼缘8、9中。该槽隙在这两个翼缘8、9中也可过渡成一个圆孔,该圆孔于是同导纱器26、27的孔相一致或者较大一些。
如从图1的局部放大图看出的,纱线控制装置5是如此布置的,使得它的基底7与一个筒子架框架31的纵向不是成直角而是成锐角地加以安置的。这一点便于使纱线经过型材件6的棱边引入到槽隙30中。
在整经设备或经纱装置4上开始卷绕之前,纱线3从筒子2出发通过槽隙30而导入到导纱器26、27中和纱线传感器28中。其中纱线自动地进入到夹纱机构21中,该机构为了纱线3的引入而打开,或者仅以很小的应力作用于纱线。纱线3然后被固定在整经设备或经纱装置4中,例如固定在一个整经机大滚筒上。在开始整经过程时,夹纱机构21一起动作,使得它们对纱线3施加一个相对大的夹持力。随着整经设备或经纱装置4的速度不断提高,施加在纱线3上的夹持力便逐渐回落,纱线张力亦随之下降。这一点可以简单地经过对保护盖11的位置的控制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
1.具有一个夹纱机构(21)和一个支承型材件(6)的纱线控制装置(5),夹纱机构(21)安置在该支承型材件上,其中支承型材件(6)至少局部地围成一个内腔(10),其特征在于,夹纱机构(21)被安置在内腔(10)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型材件(6)在横断面中具有一个基底(7)和两个从此基底出发的翼缘(8,9),其中在夹纱机构(21)的范围内设置了一个贯穿基底(7)的槽隙(30),该槽隙经过一个预定长度而在至少一个翼缘(8,9)中延续。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夹纱机构(21)具有一个固定在支承型材件(6)上的固定式的第一夹持元件(22)和一个固定在一个至少部分地遮盖着内腔(10)的保护盖(11)上的活动的第二夹持元件(23)。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盖(11)可以相对于支承型材件(6)移位。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元件(22,23)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一个有弹性地被支承的夹持面。
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夹持元件(22,23)中的至少一个构成为弹簧元件。
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纱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盖(11)具有一个可控制的移位驱动机构(19,20)。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移位驱动机构(19,20)具有一个可逆性传动机构(15),利用该可逆性传动机构使所述移位驱动机构作用到保护盖(11)上。
9.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盖(11)在支承型材件(6)中被导引。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线纱行进方向在夹纱机构(21)的前面和/或后面布置一个导纱环圈(26,27)。
11.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型材件(6)被固定在一个筒子架框架(31)上,其中支承型材件(6)的基底(7)与筒子架框架(31)的一个纵向方向形成一个预定的锐角。
全文摘要
提出一种纱线控制装置(5),该纱线控制装置具有一个夹纱机构(21)和一个支承型材件(6),夹纱机构(21)被安置在该支承型材件上,其中支承型材件(6)至少部分地围成一个内腔(10)。可使筒子架减少产生故障的可能性。为此还规定夹纱机构(21)安置在所述内腔(10)中。
文档编号D02H13/26GK1683621SQ20051006579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6日
发明者P·舒穆克, M·富尔 申请人: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