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及其调整方法

文档序号:174257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及其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及其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缝纫机水平旋梭,被配置在针板的下方,在捕捉穿过机针的面线的同时形成线环,并具有将底线穿过该面线线环而接结这些缝线的功能。
该水平旋梭具有在其外圆周上具有捕捉面线的尖角并且以垂直方向为中心被旋转驱动的外旋梭、和被支撑于该外旋梭上部并且装有供给底线的线轴的中旋梭。
并且,外旋梭,在其底部,通过被垂直配置的旋梭轴相对于缝纫机主轴以二倍速旋转驱动,利用尖角捕捉面线线环并且能使其钻入中旋梭。
另一方面,在中旋梭上,在其上部设有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中旋梭凸起,中旋梭位于中旋梭凸起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位置且被嵌插于设在针板下面侧的两个制止凸起之间,以防止中旋梭随着外旋梭而旋转。
在该水平旋梭上,由于中旋梭随着外旋梭的旋转而受到旋转力,所以中旋梭凸起处于与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制止凸起靠接的状态。但是,当维持该状态时,钻进中旋梭的面线难于通过中旋梭凸起与下游侧限制凸起之间,不能圆滑地将底线穿过面线线环。因此,在缝纫机上,在外旋梭的规定的旋转相位,将能使中旋梭凸起与下游侧限制凸起离开的分离器并列设置在水平旋梭上。
该分离器具有通过偏心凸轮而被支撑于旋梭轴上的摆动臂部件、被支撑于摆动臂部件的摆动端部并且与内旋梭外圆周凸起卡合的卡合爪部件、一端部被连接于摆动臂部件中间并且另一端部与缝纫机机架连结的用于摆动臂部件保持姿态的连杆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分离器,其摆动臂部件,由偏心凸轮给予其根端部回转运动,并在其中间部由连杆体限制了沿以该连杆体为半径的圆弧轨迹的移动,其结果是,在该摆动端部,给予卡合爪部件以椭圆运动。并且,只有在卡合爪部件的椭圆运动的短轴方向的移动变位时使内梭旋转,以根据该旋转在中旋梭凸起与下游侧限制凸起之间产生的间隙,能使面线圆滑地通过。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14264号公报但是,为了修正由于机械的维修保养、或为了对应面线的粗细、或因各零件的加工精度及组装精度的差异而需要调整在中旋梭凸起与下游侧限制凸起之间产生的间隙量。作为该调整方法,是在中旋梭凸起与下游侧限制凸起之间插入塞尺来进行调整。
但是,在被配置于针板内侧狭小空间内的中旋梭凸起与下游侧限制凸起之间插入塞尺则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容易地进行中旋梭凸起与下游侧限制凸起间隙量的调整。
本发明之1的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采用了以下结构在中旋梭凸起与限制用靠接部之间,与外旋梭的旋转同步地形成间隙,所述中旋梭凸起,设于缝纫机水平旋梭的中旋梭上并用来限制与外旋梭连动旋转;所述限制用靠接部,被设在从连动旋转方向下游侧与中旋梭凸起靠接的缝纫机机架侧;该分离器具有操作机构,其被设在缝纫机机架外部,并能以手动而对旋转驱动外旋梭的驱动轴进行旋转操作;和卡合部件,其对应于驱动轴旋转相位,前端部以规定的轨迹移动,并且在该轨迹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前端部与被设在中旋梭上的被卡合部卡合,将中旋梭向与外旋梭的旋转方向的反转方向牵引;和传递机构,其从驱动轴、通过凸轮使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按照轨迹移动,并且能沿规定方向移动调整并保持卡合部件;和标识机构,其使驱动轴的旋转相位与卡合部件的前端部通过卡合部而形成作为目标宽度间隙的卡合开始相位相一致,表示由操作机构所操作的操作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使驱动轴与对应于期望打开量的相位相一致,在将中旋梭凸起靠接于限制用靠接部的状态下使卡合部件与卡合部靠接。以此,能以对应于与驱动轴相一致的相位的打开量使中旋梭旋转。
并且,当与上述驱动轴相位相一致时,利用操作机构旋转操作驱动轴。在该操作时,一边参照标识机构表示的操作位置一边进行驱动轴相位一致调整。
本发明之2的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具有与本发明之1相同的结构,并且,标识机构,对应于作为目标的多个宽度而分别地表示出操作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从多个宽度中选择任意的宽度,一边参照标识机构表示的操作位置一边进行驱动轴的相位一致调整。
本发明之3的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的调整方法,是对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调整间隙宽度的调整方法,该平旋梭的分离器,在中旋梭凸起与限制用靠接部之间,与外旋梭的旋转同步地形成间隙,所述中旋梭凸起,设于缝纫机水平旋梭的中旋梭上并用来限制与外旋梭连动旋转;所述限制用靠接部,被设在从连动旋转方向下游侧与中旋梭凸起靠接的缝纫机机架侧;所述分离器具有卡合部件,其对应于旋转驱动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外旋梭的驱动轴的旋转相位,前端部以规定的轨迹移动,并且在该轨迹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前端部与被设在中旋梭上的被卡合部卡合,将中旋梭向与外旋梭的旋转方向的反转方向牵引;和传递机构,其从向外旋梭给予旋转驱动力的驱动轴、通过凸轮使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按照规定的轨迹移动,并且能沿规定方向移动调整并保持卡合部件;针对上述分离器,实行相位设定步骤,在该步骤中,使驱动轴的旋转相位与卡合部件的前端部通过被卡合部而形成作为目标宽度间隙的卡合开始相位相一致,和中旋梭定位步骤,该步骤,在相位设定步骤前后,使中旋梭凸起与外旋梭旋转方向的限制用靠接部靠接;和卡合部件位置调整步骤,该步骤,在各步骤之后,将卡合部件移动调整并固定保持于与被卡合部的卡合开始位置。
上述分离器,利用使中旋梭向外旋梭旋转的相反方向稍微转动而使中旋梭凸起从限制用靠接部离开而形成间隙。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进行使中旋梭凸起从限制用靠接部离开并形成间隙的过程称为「打开中旋梭凸起」,将间隙的宽度称为「打开量」。
在上述结构中,传动机构从旋转驱动外旋梭的驱动轴、利用凸轮在卡合部件上进行打开中旋梭凸起的动作,以与外旋梭的旋转同步并进行打开动作。另外,此时所谓的「驱动轴」,除了直接与外旋梭连接并旋转驱动该外旋梭的旋梭轴以外,还包括与旋梭轴同步并旋转驱动的轴。另外,所谓「同步旋转」,除了以相同速度旋转以外,也包括以整倍数的旋转、整数的倒数倍(1/2、1/3、…)的旋转。
并且,由于卡合部件的前端部与驱动轴的旋转同步,并利用传递机构描绘规定移动轨迹而进行移动,所以利用驱动轴的相位,能在规定的轨迹上指定卡合部件的前端部处于任何位置。
并且,例如,可以根据传递机构的各结构尺寸、位置关系等求出规定的轨迹,若是已知的轨迹,则指定在该轨迹上的卡合部件的前端部的位置,并从该前端部的位置按照规定轨迹移动,能求出可以通过被卡合部将中旋梭拉开某种程度的距离。
总之,可以从驱动轴的相位指定规定轨迹上的卡合部件的前端部的位置,并能求出以卡合部件的前端部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时的中旋梭凸起的打开量。
如上所述,当指定了卡合部件的前端部的初始位置的相位时,则能指定打开量。
从该观点出发,将驱动轴的相位与对应于所希望打开量的初始位置的相位相一致,并在使中旋梭凸起与位于外旋梭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限制用靠接部靠接的状态,将打开量作为0并在该状态下将卡合部件移动调整到与被卡合部件的卡合开始位置,并相对于传递机构固定。
因此,由于将卡合部件的前端部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并从对应于规定相位的规定轨迹上的规定位置,使卡合部件的前端部开始按照轨迹的移动,所以能以对应于预先设定于驱动轴上的相位的打开量,将中旋梭凸起从限制用靠接部打开。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之1,将驱动轴与只以所希望的打开量使中旋梭旋转的相位相一致,并在中旋梭凸起与限制用靠接部靠接的状态下调整卡合部件的位置,使得卡合部件的前端部能与被卡合部接触,以此可以不用塞尺等能容易且迅速地调整中旋梭凸起,使其以所希望的打开量打开。
并且,由于在将驱动轴与规定相位相一致时,标识机构,表示用于将驱动轴与所希望打开量的相位相一致的、操作机构的操作位置,所以,能容易且迅速地调整中旋梭凸起,使其能以所希望的打开量打开。
根据本发明之2,标识机构能根据作为目标的多个宽度分别地表示操作位置,所以能选择多个宽度(打开量)并能容易且迅速地调整各宽度,以打开中旋梭凸起而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之3,能根据驱动轴相位的变化,利用传递机构使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描绘规定轨迹地移动,所以能使驱动轴只以所希望的打开量与中旋梭旋转的卡合开始相位相一致,并在中旋梭凸起与外旋梭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限制用靠接部靠接的状态下调整卡合部件的位置,以使卡合部件的前端部与被卡合部接触,以此可以不用塞尺等能容易且迅速地调整中旋梭凸起,使其以所希望的打开量打开。
另外,由于根据上述调整方法能进行调整而使卡合部件的前端部与被卡合部靠接,所以,即使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加工精度或组装精度上产生了误差、而在被卡合部产生位置偏移误差时,也能通过位于产生了偏移的位置的被卡合部,给予中旋梭规定量的旋转,可进行调整,以便能抑制加工精度或组装精度误差的影响,同时以所希望的打开量打开中旋梭凸起。


图1是缝纫机水平旋梭及分离器的俯视图,其表示中旋梭凸起与针板凸起靠接的状态。
图2是缝纫机水平旋梭及分离器的俯视图,其表示中旋梭凸起与针板凸起离开的状态。
图3是缝纫机水平旋梭及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卡合部前端移动轨迹的椭圆轨迹说明图。
图5是安装了分离器的缝纫机立体图。
图6是表示打开量对产生了位置误差的卡合凸起的影响的说明图。
图中10-分离器,11-旋轮(操作机构),30-传递机构,31-偏心凸轮,32-臂部件,40-骑缝印表示部(标识机构),50-缝纫机水平旋梭,60-中旋梭,61-中旋梭凸起,62-卡合凸起(被卡合部),70-外旋梭,71-尖角,72-旋梭轴(驱动轴),80-针板,81-针板凸起(限制用靠接部),82-针板凸起。D-椭圆轨迹(规定轨迹)具体实施方式
(缝纫机的水平旋梭)参照图1~图6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缝纫机水平旋梭50的分离器10。图1及图2是缝纫机水平旋梭50及分离器10的俯视图,图3是缝纫机水平旋梭50及分离器10的主视图。
上述缝纫机水平旋梭50,被设在缝纫机针板80的下方,具有在进行缝制时从插入针板80针孔中的机针捕捉面线而形成线环并使底线钻入面线线环的功能。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功能,上述缝纫机水平旋梭50,如图1~图3所示,具有装有缝纫机缝制时将底线供给线轴(省略图示)的中旋梭60、被驱动相对于中旋梭60旋转且利用外圆周所具备的尖角71使中旋梭60钻入面线线环的外旋梭70。
此时,在缝纫机处于被设置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以使外旋梭70的旋转中心线沿上下垂直方向的方式将上述缝纫机水平旋梭50安装在缝纫机内部。
外旋梭70的整体形状略呈圆筒状,并以该圆筒状的中心线为轴被旋转驱动。即,外旋梭70,其底部侧被堵塞并且在该底面上固定连结着以同心旋转驱动外旋梭70的旋梭轴72。该旋梭轴72,是在将缝纫机设置于水平面的状态下能垂直地被支撑于缝纫机机架内且由众所周知的传递机构传递来自作为使机针上下运动的驱动轴的缝纫机主轴的旋转驱动力。该传递机构,相对于缝纫机主轴转数以两倍的转数驱动旋梭轴72旋转。即,外旋梭70能以机针上下运动频率两倍的转速被旋转驱动。
并且,在外旋梭70的外圆周面上,向圆周方向稍微朝外侧延伸设置了尖角71,该尖角71前端部的轨迹被设定为能稍微脱离并通过机针的落针位置。因此,通过外旋梭70的旋转能由尖角71从机针捕捉到面线。
另外,能对外旋梭70朝向尖角71的延伸方向(图1及图2上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
中旋梭60,以从外旋梭70开放的上部露出中旋梭60上部的状态被装入外旋梭70内部。该中旋梭60,以能相对于外旋梭70旋转的状态被装入,并在其上部设有朝向中旋梭60半径方向外侧且与外旋梭70连动的旋转限制用的中旋梭凸起61。对此,在针板80的下面侧设有一对作为限制用靠接部的针板凸起81、82,中旋梭凸起61,被游动嵌装于两个针板凸起81、82之间。以比中旋梭凸起61宽度宽的间隔设置了两个针板凸起81、82,一方的针板凸起81,相对于中旋梭凸起61位于外旋梭70旋转方向下游侧,另一方的针板凸起82,相对于中旋梭凸起61位于外旋梭70旋转方向上游侧。即,中旋梭60的中旋梭凸起61处于被游动嵌装于一对针板凸起81、82之间的状态,并仅仅在该间隙部分摆动。
另外,在旋转驱动外旋梭70时,为了从外旋梭70对中旋梭60传递旋转驱动力,中旋梭凸起61被维持于与针板凸起81靠接的状态(图1的状态)。
(分离器的整体结构)分离器10,是在上述缝纫机水平旋梭50的中旋梭凸起61、和从连动旋转方向下游侧与中旋梭凸起61靠接的针板凸起81之间,与外旋梭70的旋转同步且用于形成间隙的装置。
该分离器10,具有作为操作机构旋轮11,该旋轮11被设在缝纫机机架外部,用于手动旋转操作通过旋梭轴72旋转驱动外旋梭70的缝纫机主轴;和卡合部件20,该卡合部件20,对应于缝纫机主轴的旋转相位,其前端部以规定轨迹移动并且在该轨迹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其前端部与设在中旋梭60上、作为被卡合部的卡合凸起62卡合并向通过外旋梭70进行连动旋转的相反方向牵引中旋梭60;和传递机构30,该传递机构30,从与缝纫机主轴连动的旋梭轴72,通过偏心凸轮31使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按照椭圆轨迹D移动,并且以沿规定方向可移动调整的方式保持卡合部件20;和骑缝印表示部40,该骑缝印表示部40,作为标识机构并用旋轮11来表示操作位置,该骑缝印表示部40,通过与卡合部件20前端部卡合的卡合凸起62而使缝纫机主轴的旋转相位与用于形成作为目标宽度间隙的卡合开始相位相一致。
(传递机构)传递机构30具有被固定安装在旋梭轴72上部的偏心凸轮31、以一端部通过偏心凸轮31与旋梭轴72连结并且用另一端部支撑卡合部件20根端部的臂部件32、和一端部可转动地支撑于缝纫机机架上并且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结在臂部件32中间位置的连杆部件33。
由于臂部件32的一端部通过偏心凸轮31与旋梭轴72连结,所以该一端部,以与外旋梭70相同的速度进行对应于偏心凸轮31偏心量的圆周运动。并且,由于臂部件32在其长度方向中间位置与连杆部件33连结,所以臂部件32上的、与连杆部件33连结的连结点受到限制,只能沿着以该连杆部件33的缝纫机机架侧端部为中心的圆弧状轨迹进行运动。
这样,臂部件32在一点上进行沿圆周的旋转运动,在另一点上进行沿圆弧的移动,其结果是被支撑于臂部件32上的卡合部件20前端部21,描绘椭圆轨迹D进行旋转运动。图4是卡合部件20前端部21移动轨迹的椭圆轨迹说明图。
该卡合部件20前端部,由于从偏心凸轮31对臂部件32给予旋转运动,所以其进行与外旋梭70相同的、向图1及图2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椭圆旋转运动。
另外,该卡合部件20前端部21的圆弧运动的短轴方向S,大致沿连杆部件32的长度方向,且为了使中旋梭凸起61从针板凸起81离开而使卡合部件20与移动卡合凸起62的方向大概一致。另外,椭圆轨迹D的长轴方向L,大致沿着卡合凸起62上的卡合部件20前端部21所靠接的面62a。
因此,卡合部件20,根据椭圆轨迹的短轴方向S对中旋梭60给予微小的变位,能使中旋梭凸起61从针板凸起81只离开微小距离并且能按照沿长轴方向L的长移动轨迹将卡合部件20前端部21与卡合凸起62的靠接面62a靠接,以便能使中旋梭凸起61和针板凸起81长时间地离开。
(卡合部件)卡合部件20,在其根端部形成有长孔22,通过穿过长孔22的固定螺钉23的紧固而被固定在臂部件32的前端部。并且,卡合部件20,能相对于臂部件32沿长孔22的长度方向进行位置调节。另外,卡合部件20被支撑为使其长孔22的长度方向大致沿由传递机构30给予的旋转运动的椭圆轨迹D上的短轴方向S。
由于卡合部件20被这样地以能沿长孔22移动调节的方式支撑于臂部件32上,所以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21的椭圆轨迹D也能将短轴方向S及长轴方向L维持在一定方向上而沿长孔22的长度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卡合部件20前端部21,位于椭圆轨迹D上的任意一点,是由旋梭轴72以及缝纫机主轴的旋转相位所决定。
例如,如图4所示,在缝纫机主轴处于规定的、相位为0°的情况下,当缝纫机主轴的相位为θ°时,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21在椭圆轨迹D上总是处于图示的位置。并且,在图示的位置上,当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21开始与卡合凸起62靠接时,在外旋梭70的一转中,卡合部件20只使中旋梭60的卡合凸起62移动且离开距离H。即,若决定了卡合部件20开始与卡合凸起62靠接的缝纫机主轴相位θ,则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决定给予中旋梭60的旋转量。即,利用调节卡合部件20与卡合凸起62开始靠接的缝纫机主轴的相位θ,则可以设定调节中旋梭凸起61从针板凸起81离开的距离(以下,称为打开量)。
(旋轮)图5是安装了分离器10的缝纫机立体图。
对旋转驱动上述外旋梭70的旋梭轴72施加旋转驱动力的缝纫机主轴,在缝纫机纵机身部与设在缝纫机机架外部的旋轮(操作机构)11连结。缝纫机主轴,被缝纫机马达驱动旋转,但在缝纫机马达的非驱动时,可利用旋轮11输入手动旋转操作。即,利用旋轮11可以将缝纫机主轴对准于任意相位。
(骑缝印表示部及打开量调整方法)如上所述,通过调节卡合部件20与卡合凸起62开始靠接的缝纫机主轴的相位θ,可以设定并调节中旋梭凸起61与针板凸起81的打开量。
此时,为了进行打开量的调整,首先,利用旋轮11将缝纫机主轴对准中旋梭凸起61与针板凸起81的目标打开量所对应的相位(相位设定步骤)。
然后,使中旋梭凸起61与针板凸起81靠接(图1的状态中旋梭定位步骤)。另外,该中旋梭定位步骤,也可以在相位设定步骤之前或同时进行。
然后,在预先松开固定螺钉23的状态下,将卡合部件20定位于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21能与卡合凸起62靠接的位置并用固定螺钉23将其固定在臂部件32的前端部(卡合部件位置调整步骤)。
利用上述各步骤调整卡合部件20的位置,以便在缝纫机马达驱动时,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21以与外旋梭70的相同转速描绘规定的椭圆轨迹D,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21在规定的相位与卡合凸起62靠接,并使中旋梭60向与外旋梭70相反方向转动,以形成作为目标的打开量。
另外,也可以将刻度设在缝纫机机架上、将基准箭头设在旋轮上。
骑缝印表示部(标识机构)40是刻在旋轮圆周面上的表示,其由刻度41和基准箭头42构成,其中,刻度41,用于将缝纫机主轴对准将在上述的相位设定步骤中从0到最大打开量(椭圆轨迹D的短轴长度)之间刻成分别对应于多个单位距离的各相位;基准箭头42,被刻在缝纫机表面上,表示应将刻度41对正位置。
即,转动操作旋轮11而使对应于目标打开量的刻度41对准基准箭头42的位置,由此可容易地进行卡合部件位置调整步骤。
另外,可以根据传递机构30各结构的尺寸、相对的位置关系、距离,预先用数值算而求出刻度41的、用于决定各打开量的相位或椭圆轨迹D的大小等。
(水平旋梭及分离器的动作说明)上述水平旋梭50,在缝制时与缝纫机机针的上下运动同步且外旋梭70以与缝纫机主轴的成倍的速度作旋转运动。以此,外旋梭70旋转,并且其尖角71从下降的机针捕捉面线。被捕捉且形成了线环的面线,由旋转移动的尖角71通过中旋梭60的下方并钻过该中旋梭60。
并且,分离器10利用传递机构30的臂部件32运动使卡合部件20前端部21描绘椭圆轨迹D并向与外旋梭70相同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移动,在规定相位与卡合凸起62靠接,将中旋梭凸起61只相对于针板凸起81打开预先设定调整的打开量,面线则通过其间。另外,当卡合部件20前端部21进一步移动时,则释放与卡合凸起62的卡合状态,面线则通过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21与卡合凸起62之间。以此,面线完全钻过中旋梭60并结束了该过程,处于将底线穿过该线环的状态。
并且,在每次机针上下运动时重复上述捯线,进行缝制。
(实施例的效果)如上所述,由于分离器10能根据缝纫机主轴相位的变化而使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描绘椭圆轨迹D并由传递机构30驱动移动,所以能使缝纫机主轴与以所希望的打开量旋转中旋梭60的相位一致,并能在中旋梭凸起61与针板凸起81卡接的状态下调整卡合部件20的位置,以使卡合部件20的前端部21与卡合凸起62靠接,因此,不用塞尺等就能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将中旋梭凸起61打开所希望的打开量的调整。
并且,在将缝纫机主轴与规定的相位一致时,由于骑缝印表示部40表示了用于将缝纫机主轴与所希望打开量相位一致的旋轮11的操作位置,所以能更容易且迅速地进行以所希望打开量打开中旋梭凸起的调整。
另外,由于骑缝印表示部40对应于多个打开量分别地表示操作位置,所以能选择任意的打开量,并能对每个打开量可容易且迅速地进行将中旋梭凸起61打开所希望的打开量的调整。
由于主要将主轴相位对准规定的相位即可,所以可将骑缝印表示部设在缝纫机主轴本身或缝纫机皮带罩等各种部位。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在中旋梭凸起与限制用靠接部之间,与外旋梭的旋转同步地形成间隙,所述中旋梭凸起,设于缝纫机水平旋梭的中旋梭上并用来限制与外旋梭连动旋转;所述限制用靠接部,被设在从连动旋转方向下游侧与所述中旋梭凸起靠接的缝纫机机架侧;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机构,其被设在缝纫机机架外部,并能以手动而对旋转驱动所述外旋梭的驱动轴进行旋转操作,和卡合部件,其对应于所述驱动轴旋转相位,前端部以规定的轨迹移动,并且在该轨迹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所述前端部与被设在所述中旋梭上的被卡合部卡合,将所述中旋梭向与所述外旋梭的旋转方向的反转方向牵引,和传递机构,其从所述驱动轴、通过凸轮使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按照所述轨迹移动,并且能沿规定方向移动调整并保持所述卡合部件,和标识机构,其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相位与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部通过所述卡合部而形成作为目标宽度间隙的卡合开始相位相一致,表示由所述操作机构所操作的操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水平旋梭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机构,对应于作为目标的多个宽度而分别地表示出操作位置。
3.一种缝纫机水平旋梭分离器的调整方法,是对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调整间隙宽度的调整方法,该平旋梭的分离器,在中旋梭凸起与限制用靠接部之间,与外旋梭的旋转同步地形成间隙,所述中旋梭凸起,设于缝纫机水平旋梭的中旋梭上并用来限制与外旋梭连动旋转;所述限制用靠接部,被设在从连动旋转方向下游侧与所述中旋梭凸起靠接的缝纫机机架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具有卡合部件,其对应于旋转驱动所述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外旋梭的驱动轴的旋转相位,前端部以规定的轨迹移动,并且在该轨迹的至少一部分范围内,所述前端部与被设在所述中旋梭上的被卡合部卡合,将所述中旋梭向与所述外旋梭的旋转方向的反转方向牵引,和传递机构,其从向所述外旋梭给予旋转驱动力的所述驱动轴、通过凸轮使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按照所述轨迹移动,并且能沿规定方向移动调整并保持所述卡合部件;针对上述分离器,实行相位设定步骤,在该步骤中,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相位与所述卡合部件的前端部通过所述被卡合部而形成作为目标宽度间隙的卡合开始相位相一致,和中旋梭定位步骤,该步骤,在所述相位设定步骤前后,使所述中旋梭凸起与外旋梭旋转方向的所述限制用靠接部靠接,和卡合部件位置调整步骤,该步骤,在所述各步骤之后,将所述卡合部件移动调整并固定保持于与所述被卡合部的卡合开始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水平旋梭的分离器及其调整方法,分离器(10)具有卡合部件(20),其对应于旋转驱动缝纫机水平旋梭(50)的外旋梭(70)的驱动轴旋转相位,前端部按规定轨迹移动,通过被卡合部(62)向外旋梭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牵引中旋梭(60);和传递机构(30),其由使外旋梭旋转的驱动轴的驱动,使卡合部件的前端部按照轨迹移动,可移动调整并保持卡合部件;针对上述分离器,进行相位设定步骤,使驱动轴旋转相位与卡合部件的前端部通过被卡合部以目标宽度形成间隙的卡合开始相位相一致;和中旋梭定位步骤,将中旋梭凸起与限制用靠接部靠接;和卡合部件位置调整步骤,将卡合部件移动调整并固定在与被卡合部件的卡合开始位置。
文档编号D05B57/10GK1707008SQ20051007613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8日
发明者秋山辰仁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