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14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缝纫机底板内具备贮存用于对缝纫机上的各种滑动部供给的润滑油的油槽的缝纫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在缝纫机底板内,配置了使缝纫机的规定的驱动机构部(例如,切线机构部)动作的驱动器(例如,切线螺线管)。此外,驱动器为了进行规定的驱动机构部的动作调整,例如,通过长孔固定在缝纫机机架上,以便能移动调整其配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11062号公报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下产生如下问题若在移动调整驱动器的配置的方向上具备油槽,则为了避免该驱动器与油槽接触等,其移动受到限制,从而无法进行规定的驱动机构部的动作调整。
此外,为了不限制驱动器的移动,对油槽的配置位置或油槽的形状加以限制时,有时不得不缩小油槽,结果限制了油槽的容量。此外,当油槽的容量小时,随着润滑油的损失减少向油槽内注满润滑油的频率增高,所以产生增加了用户进行维修保养等繁杂工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减少油槽的容量,并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器(驱动机构)的移动调整的缝纫机。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简化油槽和驱动器(驱动机构)的支承构造并能够容易地组装。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是一种缝纫机,具备由缝纫机机架支承的支承构件30;贮存槽10,其贮存用于向规定的动作部位供给的润滑油并固定于所述支承构件;和与规定的驱动机构部连结的驱动机构20,所述支承构件为了进行驱动机构部的动作调整,能够沿为移动所述驱动机构的方向移动调节向该缝纫机机架的支承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1,在缝纫机上,为了进行规定的驱动机构部的动作调整而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时,通过将安装了驱动机构的支承构件,沿为了进行该驱动机构部的动作调整而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变更其配置位置,能够调整该驱动机构的配置位置。
特别是由于在支承构件上安装有贮存槽和驱动机构,所以贮存槽能够与驱动机构一体地移动其配置。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贮存槽具有第一贮存部11,其配置在不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和第二贮存部12,其配置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2,能够起到与技术方案1同样的作用,并且缝纫机的贮存槽具有配置在不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一贮存部、及配置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二贮存部。
即,在缝纫机上,由于贮存槽和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承构件上,所以在通过移动支承构件来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时,驱动机构与贮存槽的配置位置关系、距离关系不会变化,所以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在只移动了驱动机构时阻碍该驱动机构的移动的位置,也能够配置第二贮存部。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所述贮存槽具有第一贮存部,其配置在不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第二贮存部,其配置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和第三贮存部13,其夹着驱动机构配置在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的位置。
根据技术方案3,能够起到与技术方案1同样的作用,并且缝纫机的贮存槽具有配置在不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一贮存部、配置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二贮存部、及夹着驱动机构配置在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的位置的第三贮存部。
即,在缝纫机上,由于贮存槽和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承构件上,所以在通过移动支承构件来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时,驱动机构与贮存槽的配置位置关系、距离关系不会变化,所以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在只移动了驱动机构时阻碍该驱动机构的移动的位置,也能够配置第二贮存部。
此外,能够通过第二贮存部,在夹着驱动机构的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配置第三贮存部。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缝纫机,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支承构件是覆盖贮存槽的盖。
根据技术方案4,能够起到与技术方案1同样的作用,并且由于支承构件是覆盖贮存槽的盖,所以能够保护贮存槽。
此外,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还在于,在支承构件上形成有能够观察贮存槽的窗部35。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起到与技术方案4同样的作用,并且由于在支承构件上形成有能够观察贮存槽的窗部,所以透过窗部能够观察贮存于贮存槽的润滑油。即,在缝纫机上,能够透过窗部观察贮存于贮存槽的润滑油,从而能够确认润滑油的贮存量。
根据技术方案1,在缝纫机上,为了进行规定的驱动机构部的动作调整而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时,通过将安装了驱动机构的支承构件,沿为了进行该驱动机构部的动作调整而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变更其配置位置,能够调整该驱动机构的配置位置。
特别是由于在支承构件上安装有贮存槽和驱动机构,所以贮存槽能够与驱动机构一体地移动其配置。因此,不会产生随着驱动机构的配置移动,驱动机构接近或远离贮存槽等驱动机构与贮存槽的配置位置关系、距离关系的变化。
因此,在为了进行规定的驱动机构部的动作调整而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时,没有设置用于避免驱动机构与贮存槽接触等的限制,所以在缝纫机上,没有较小地限制贮存槽(例如,油槽)的容量,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机构(例如,螺线管等驱动器)的移动调整。
此外,由于可形成简单的结构,所以组装简单,并提高制造效率。
根据技术方案2,贮存槽具有配置在不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一贮存部、及配置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二贮存部。
即,在缝纫机上,由于贮存槽和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承构件上,所以在通过移动支承构件来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时,驱动机构与贮存槽的配置位置关系、距离关系不会变化,所以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在只移动了驱动机构时阻碍该驱动机构的移动的位置,也能够配置第二贮存部。
因此,该缝纫机能够不阻碍驱动机构的移动地增加贮存槽的容量。
根据技术方案3,缝纫机的贮存槽具有配置在不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一贮存部、配置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二贮存部、及夹着驱动机构配置在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的位置的第三贮存部。
即,在缝纫机上,由于贮存槽和驱动机构安装在支承构件上,所以在通过移动支承构件来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时,驱动机构与贮存槽的配置位置关系、距离关系不会变化,所以在与移动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在只移动了驱动机构时阻碍该驱动机构的移动的位置,也能够配置第二贮存部。
此外,能够通过第二贮存部,在夹着驱动机构的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配置第三贮存部。
因此,该缝纫机能够不阻碍驱动机构的移动地增加贮存槽的容量。
根据技术方案4,由于支承构件是覆盖贮存槽的盖,所以能够保护贮存槽。
因此,在缝纫机上,能够减少因支承构件造成的贮存槽的破损。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缝纫机上配置油槽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槽盖板上安装了油槽和螺线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油槽和螺线管及槽盖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槽盖板上安装了油槽和螺线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槽盖板上安装了油槽和螺线管的状态的立体图,表示缝纫机横臂部倾倒而打开缝纫机底板部时的油槽等的配置(朝向)。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缝纫机上,放倒缝纫机横臂部地打开缝纫机底板部的状态的缝纫机的立体图。
图中1—缝纫机,2—缝纫机机架,2a—缝纫机横臂部,2b—缝纫机底板部,3—齿轮箱(齿轮箱部),4—针杆,4a—机针,5—油泵,10—油槽(贮存槽),11—第一贮存部,12—第二贮存部,13—第三贮存部,20—螺线管(驱动机构),21—驱动块,21a—槽部,30—油槽盖板(支承构件),31—盖部,32—螺线管安装部,33—机架安装部,33a—长孔,34—机架安装部,34a—长孔,35—窗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实施例。
再有,将后述的机针4a进行上下运动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上下方向),将与其垂直的一个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将与Z轴方向和X轴方向两方向均垂直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缝纫机1具备外形从侧面观察呈近似コ字状的缝纫机机架2。该缝纫机机架2具有构成缝纫机1的上部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缝纫机横臂部2a、构成缝纫机1的下部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缝纫机底板部2b、连结缝纫机横臂部2a和缝纫机底板部2b的纵机身部2c。
该缝纫机1在缝纫机机架2内配有动力传动机构,并具有转动自如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上轴及未图示的下轴。上轴(省略图示)配置在缝纫机横臂部2a的内部,下轴(省略图示)配置在缝纫机底板部2b的内部。
上轴(省略图示)与缝纫机马达(省略图示)连接,并由该缝纫机马达赋予转动力。此外,下轴(省略图示)通过传递缝纫机马达的动力的齿轮箱3与上轴连结,当上轴转动时,上轴的动力通过齿轮箱3向下轴侧传递,以使下轴转动。
在上轴(省略图示)的前端,连接了利用上轴的转动沿Z轴方向上下运动的针杆4,在该针杆4的下端,可更换地设有机针4a。此外,在下轴(省略图示)的前端,设有旋梭(省略图示)。
而且,当下轴与上轴一起转动时,利用机针4a与旋梭的协同动作来形成线迹。
再有,由于缝纫机马达(省略图示)、上轴(省略图示)、针杆4、机针4a、下轴(省略图示)、旋梭(省略图示)等的连接构造及动作等与以往公知的一样,所以在此不再详述。
此外,如图1所示,缝纫机1在缝纫机底板部2b内具备将缝纫机马达(省略图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缝纫机1的各部分的齿轮箱3、贮存作为供给缝纫机1的各部分处进行滑动的规定部位的润滑油的润滑油的作为贮存槽的油槽10、吸取贮存于油槽10的润滑油以供给缝纫机1的规定部位即滑动位置(例如,随着机针或旋梭的动作而滑动的部位)的油泵5、使作为缝纫机1的规定的驱动机构部的未图示的切线机构部动作的作为驱动机构(驱动器)的切线螺线管20。
此外,如图2~图5所示,油槽10和螺线管20安装在作为支承构件的油槽盖板30上。并且,油槽盖板30在缝纫机底板部2b内配置在缝纫机机架2上,由此,油槽10和螺线管20配置在缝纫机底板部2b内的规定的配置位置。
油槽盖板30具备覆盖油槽10的底面并且安装油槽10的盖部31、安装螺线管20的螺线管安装部32、用于将油槽盖板30安装到缝纫机机架2上的机架安装部33、34、为了能够观察油槽10而形成的窗部35。
再有,油槽盖板30是通过使金属板起模·冲裁而一体成形的构件。
盖部31具有对应于油槽10的底面形状的形状,通过覆盖油槽10的底面,防止油槽10的底面破损。
此外,在盖部31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油槽10的螺纹孔31a。
此外,在盖部31上形成有长孔状的窗部35,如图5所示,透过该窗部35,能够观察被盖部31覆盖的油槽10。
再有,如图6所示,缝纫机1通过放倒缝纫机横臂部2a而打开缝纫机底板部2b,由此能够进行缝纫机底板部2b内的缝纫机各部分的维修保养等。并且,在打开缝纫机底板部2b之际,缝纫机横臂部2a倾倒的同时,油槽盖板30及油槽10等立起,如图5所示,油槽盖板30(盖部31)上的窗部35的长孔的长度方向成为上下方向。在达到该图5所示的油槽10(油槽盖板30)的朝向的状态下(例如,在进行缝纫机底板部2b内的缝纫机各部分的维修保养之际),能够从窗部35观察并确认油槽10内的润滑油量。
螺线管安装部32从盖部31向上方(图1的缝纫机1的配置中的Z轴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用于安装螺线管20的螺纹孔32a。
机架安装部33、机架安装部34从盖部31向上方(图1的缝纫机1的配置中的Z轴方向)延伸,并且其前端侧被弯曲成与盖部31的面(油槽10的底面)大致平行的截面观察近似L字形状。
机架安装部33以沿后述的油槽10的第一贮存部11的侧面的方式从盖部31直立设置,另外,机架安装部34以沿后述的油槽10的第三贮存部13的侧面的方式从盖部31直立设置。
此外,在机架安装部33、机架安装部34的前端部,分别形成有沿后述的螺线管20的驱动块21移动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的长孔33a、34a。通过使螺栓与该长孔33a、34a紧固连结,能够将油槽盖板30安装并固定到缝纫机机架2上。
再有,长孔33a、34a的宽度比螺栓的粗细稍宽,从而螺栓能够沿长孔33a、34a移动。即,在稍稍松开螺栓的状态下,能够使油槽盖板30沿长孔33a、34a在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
螺线管20通过使驱动块21沿Y轴方向前后移动,而使卡入到该驱动块21的槽部21a的未图示的切线机构部的臂部L(图2)动作,利用螺线管20的驱动使该臂部L移动,由此使切线机构部执行规定的切线动作。
再有,对于螺线管安装部32的螺纹孔32a,利用螺栓及螺母等,将螺线管20安装到螺线管安装部32上。
而且,螺线管20为了进行切线机构部的切线动作的调整,在驱动块21的移动方向即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进行移动螺线管20的配置的调整。即,通过移动并切换缝纫机1上的螺线管20的配置,切换螺线管20的驱动块21动作并移动的行程量,并切换作用于未图示的切线机构部的臂部的驱动量·动作量,进行切线机构部(省略图示)的动作调整。
由于本发明的缝纫机1的螺线管20安装在油槽盖板30的螺线管安装部32上,所以通过使油槽盖板30沿机架安装部33、34的长孔33a、34a相对于缝纫机1在其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由此切换螺线管20的配置位置。
油槽10具备配置在不与螺线管20的配置移动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一贮存部11、配置在与螺线管20的配置移动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的第二贮存部12、夹着螺线管20配置在第一贮存部11的相反侧的位置的第三贮存部13。具体而言,第一贮存部11配置在螺线管20的一个侧部侧,第三贮存部13配置在螺线管20的另一个侧部侧,即,配置在即使为了进行切线机构部(省略图示)的切线动作的调整,螺线管20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移动其配置,第一贮存部11和第三贮存部13也不与螺线管20接触的位置。此外,第二贮存部12与第一贮存部11和第三贮存部13连结地配置,在只有螺线管20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移动其配置时,第二贮存部12配置在与螺线管20接触的位置,但是如后述,由于螺线管20与油槽盖板30一起移动,所以螺线管20与第二贮存部12不会接触。
此外,在油槽10上形成有用于将油槽10安装在油槽盖板30上的螺纹孔10a。
再有,油槽10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成形,由于能够观察贮存于其内部的润滑油,所以可通过窗部35确认润滑油量。
第一贮存部11呈近似长方体形状,是以其长度方向沿螺线管20的驱动块21移动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的方式配置在螺线管20的一个侧部侧的贮存部,具有与以往的缝纫机所具备的油槽容量大致相同程度的容量。
该第一贮存部11具有用于通过油泵5吸取贮存于油槽10的润滑油的供油口11a、用于将从油槽10过度地吸取的润滑油等返回到油槽10的回流口11b、用于向油槽10补充供给润滑油的注油口11c。
再有,省略了由连接供油口11a或回流口11b、油泵5或缝纫机1的规定的滑动位置的用于供给润滑油的软管或导管构成的油供给路的图示。
第三贮存部13是与第一贮存部11夹着螺线管20配置在另一个侧部侧的贮存部。
第二贮存部12是架设在第一贮存部11和第三贮存部13之间,配置在与螺线管20的驱动块21移动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交叉的位置的贮存部。
而且,油槽10形成连通第一贮存部11和第二贮存部12及第三贮存部13而构成的一室的贮存槽,平面观察呈近似コ字形状。
而且,通过使盖部31的螺纹孔31a、与油槽10的螺纹孔10a对位,并使螺栓B与该螺纹孔紧固连结,由此将油槽10安装在油槽盖板30上。
再有,在缝纫机1的缝纫机底板部2b上,在齿轮箱3与油泵5之间,能够确保适于配置油槽10的比较宽阔的空间,所以在该齿轮箱3与油泵5之间的空间内,能够将支承油槽10和螺线管20的油槽盖板30以移动调整其配置位置的方式安装在缝纫机机架2上,由此将油槽10和螺线管20配置在缝纫机1上。
下面,对于在本发明的缝纫机1上,为了进行切线机构部(省略图示)的切线动作的调整,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移动缝纫机1上的螺线管20配置的调整进行说明。
由于螺线管20安装在螺线管安装部32上,与油槽盖板30组装成一体,所以通过使螺线管20移动时,移动油槽盖板30安装在缝纫机机架2上的位置,能够一起移动油槽盖板30和螺线管20在缝纫机1上的配置。
而且,通过使油槽盖板30沿机架安装部33、34的长孔33a、34a,相对于缝纫机1在其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切换油槽盖板30和螺线管20的配置位置。
再有,由于在油槽盖板30上,油槽10也与螺线管20组装成一体,所以根据油槽盖板30的移动,螺线管20和油槽10能够维持相对的位置关系,且一体地切换缝纫机1上的配置位置。即,在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调整螺线管20的配置时,可不考虑螺线管20是否与油槽10接触等油槽10的配置,来使螺线管20移动。
而且,以螺线管20达到期望的配置的方式移动调整油槽盖板30之后,通过使长孔33a、34a的螺栓与缝纫机机架2紧固连结,由此结束螺线管20的配置位置的调整。
如此,在本发明的缝纫机1上,在为了进行切线机构部(省略图示)的切线动作的调整,而使螺线管20的配置沿前后方向(Y轴方向)移动时,通过使油槽盖板30沿机架安装部33、34的长孔33a、34a,相对于缝纫机1在其前后方向(Y轴方向)上移动,能够将螺线管20的配置切换到期望的位置。
特别是在缝纫机1中,由于在油槽盖板30上安装有油槽10及螺线管20,通过移动调整螺线管20的配置时移动油槽盖板30,油槽10也和螺线管20一体地移动,所以没有设置随着螺线管20的移动,与油槽10接触等有关的限制。
因此,在缝纫机1上,能够容易地进行螺线管20的移动调整。
此外,由于在缝纫机1上,没有设置随着螺线管20的移动,与油槽10接触等有关的限制,所以在以往的缝纫机上不能配置油槽的、与移动螺线管20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也能够作为第二贮存部12配置油槽10,从而能够增加油槽10的容量。
因此,缝纫机1可谓是不减少油槽的容量,并能够容易地进行螺线管20的移动调整的缝纫机。
进而,由于缝纫机1能够通过第二贮存部12,在夹着螺线管20的第一贮存部11的相反侧配置第三贮存部13,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加油槽10的容量。
此外,由于油槽盖板30的盖部31覆盖了油槽10的底面,所以能够减少油槽10的破损。
特别是在缝纫机1的维修保养结束后,以从图6所示的缝纫机1的状态达到图1所示的缝纫机1的状态的方式,将缝纫机横臂部2a抬起以关闭缝纫机底板部2b时,在缝纫机底板部2b内残留了维修保养所使用的工具或零件时,能够防止该工具或零件损伤油槽10的底面的情况。
此外,由于金属制的油槽盖板30的盖部31覆盖了油槽10的底面,所以通过贮存于油槽的润滑油的热传导给盖部31,并通过油槽盖板30散热(油槽盖板30的散热效果),还能够获得降低润滑油的温度的效果。
此外,即使油槽盖板30的盖部31覆盖了油槽10的底面,由于在盖部31上形成有窗部35,所以如图5、图6所示,也能够观察并确认油槽10中的润滑油的贮存量。
再有,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作为缝纫机1的规定的驱动机构部的切线机构部,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任意的驱动机构部。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机构举例说明了螺线管,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驱动机构也可以是自动后退螺线管或气缸等驱动器。
此外,油泵5可以是柱塞泵等任意的油泵,此外,也可以是通过采用了油芯的自然供油方式(毛细管现象)向缝纫机各部分供给润滑油的供油机构。
此外,对其他、具体的细微部分的构造当然也可适当地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由缝纫机机架支承的支承构件(30);贮存槽(10),其贮存用于向规定的动作部位供给的润滑油并固定于所述支承构件;和与规定的驱动机构部连结的驱动机构(20),所述支承构件为了进行驱动机构部的动作调整,能够沿为移动所述驱动机构的方向移动调节向该缝纫机机架的支承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槽具有第一贮存部,其配置在不与移动所述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和第二贮存部,其配置在与移动所述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贮存槽具有第一贮存部,其配置在不与移动所述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第二贮存部,其配置在与移动所述驱动机构的配置的方向交叉的位置;和第三贮存部,其夹着所述驱动机构配置在所述第一贮存部的相反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是覆盖所述贮存槽的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支承构件上形成有能够观察贮存槽的窗部(35)。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1),在为了进行切线机构部的切线动作的调整而将螺线管(20)的配置沿前后方向移动时,通过使安装了螺线管(20)的油槽盖板(30)相对于缝纫机(1)沿其前后方向移动,能够将螺线管(20)的配置切换到期望的位置。特别是由于在该油槽盖板(30)上安装有油槽(10)和螺线管(20),所以,通过在移动调整螺线管(20)的配置时移动油槽盖板(30),油槽(10)也与螺线管(20)一体地移动,所以没有设置随着螺线管(20)的移动、与油槽(10)接触等有关的限制。由此,实现不减少油槽的容量,并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器的移动调整的缝纫机。
文档编号D05B71/00GK1958917SQ20061014283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31日
发明者绪方孝宏, 岩田寿之, 佐佐木义行, 武田育子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