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

文档序号:1703278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工程领域中的传统环锭纺纱,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麻纺分长麻线和短麻线,短麻线多为长麻线落麻。因为麻纤维长度长、细度粗、纤维硬、无卷曲、抱合力差,传统工艺加工支数偏低,一般在20英支以下。而且传统麻纺设备机台多、流程长;大型设备多,占地多,投资较大。麻棉混纺生产中,因车间生活难做,麻纤维单独难以成网成条,对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少、麻纺支数高、含麻量高、疵点少的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
(二)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精干麻预处理;开清棉;梳棉;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
其中,所述精干麻预处理包括步骤1)切段为适应棉纺设备生产,将麻纤维切段为短麻,切段前将精干麻分把整理,减少弯钩,缠结纤维;2)给油加湿采用油在水中型油剂,添加量为精干麻的5-9%,保证精干麻回潮率在12-14%,使麻纤维松软便于加工;3)堆仓短麻给油加湿后在封闭环境下,养生3-5天,使油剂充分吸收;4)预开松一般用针齿开松,拉断部分超长纤维,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并排除包括短绒、并丝,硬条的杂质。
其中,所述开清棉包括步骤(1)短麻预处理后重新打包,在抓棉机处混和,麻、棉包之间纵向分散分布,横向错开分布,抓棉机勤抓少抓;(2)打断部分超长纤维;(3)为减少破卷、粘卷、破网,棉卷定量比纺棉增加10%左右达420-460克/米。
其中,所述梳棉还包括步骤1)麻纤维长,梳理力大,给棉罗拉比纺棉加压适当增大,为49N/Cm;2)刺辊转速一般在900-1100转/分,锡林速度在280-360转/分,刺辊、锡林线速比一般在1.4-1.9,过小时不利于纤维伸直平行,且转移不顺,刺辊易返花,盖板速度适当提高,达200毫米/左右,斩刀花有所增加,麻纤维抱合力差,易破网,所以道夫速度适当降低为16-18转/分;3)麻纤维较长粗硬,各部隔距比纺棉时适当加大。锡林-刺辊0.23毫米,刺辊-小漏底9.5-1.5毫米,锡林-盖板0.38、0.35、0.35、0.35、0.38毫米,锡林-道夫0.125毫米;4)麻纤维抱合力差,棉条定量在20-30克/米,棉网张力1.1-1.3左右,比纺棉时小。
其中,所述精梳工序还包括步骤(1)条卷、并卷喂入张力宜小,单量适当大一些,为55-60克/米。条卷欠伸不超过1.5,避免欠伸过程中断条。
(2)精梳各部分张力宜小,尤其车面张力对条干有影响。
(3)精梳梳理隔距0.4毫米,落棉隔距8,顶梳进出1.5毫米,高低0.25毫米,分离接合刻度适当提前。
其中,所述并条工序还包括步骤1)精梳后过两道并条,均为六根喂入,六倍欠伸,后区欠伸倍数头并为1.7-1.8,二并为1.35-1.4;2)导条张力宜小,减少机后断头,前罗拉-大压辊张力稍大于1;
3)罗拉隔距前区为平均长度加8-14,后区为平均长度加8-24;4)喇叭口在不堵塞情况下适当偏小,使纱条紧密光滑,减少后工序断头,车速控制在140米/分以下,单量一般在20-25克/5米。
其中,所述粗纱工序还包括步骤1)总欠伸在10倍以下,后区欠伸1.2-1.5,单量4-5克/10米;2)罗拉隔距前区为皮圈架长度加16-20,后区为平均长度加14-18,钳口4.5-5.0;3)加压比纺纯棉大20%,尤其是前罗拉;4)捻系数比纺纯棉大20%,张力偏小控制,伸长率在2%以内;5)减小导条张力,车速适当降低,减少断头。
其中,所述细纱工序还包括步骤1)罗拉隔距,前区45-55毫米,后区50-60毫米,浮游区控制在12-15毫米,隔距适当放大,减少橡皮纱的产生;2)加压比纯棉大1 5-20%,尤其前罗拉选用最高一档;3)捻系数比纺纯棉大20%,可达450;4)锭速不宜太高,在10000转/分在左右,钢丝圈不宜太重,减少断头。
其中,所述络筒工序还包括步骤电清放至最宽,高支纱不用张力片,保证筒子正常卷绕。
(三)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以上方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麻纺纱支数高,可达60英支至80英支单纱,含麻量达55-80%,且产品条干较麻纺纱有大幅提高,疵点大大减少,完全不同于传统麻纺纱的风格,可用来加工内衣,床上用品等高档织物;2、本发明的麻棉混纺在现有棉纺设备上进行生产,大大节省了固定资产的投入。
3、本发明麻棉混纺纱效益较高,且顺应了人们返朴归真接近大自然的潮流。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将麻纤维处理至3000-5000公支,和棉混纺增加抱合力,又将麻纤维切到一定长度,利用棉纺设备,可加工麻/棉55/4570支等高支纱,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一)精干麻预处理精干麻预处理分切段,给油加湿、预开松,堆仓几个工序。给加湿后纤维松软制成率高,但切段长度整齐度差,含大量超长纤维,故一般选择先切断后给油。麻纤维直接开松纤维损伤多、落麻多,所以预处理流程一般为切段→给油加湿→堆仓→预开松。
1、切段为适应棉纺设备生产,将麻纤维切段为40毫米左右短麻。切段前将精干麻分把整理,减少弯钩,缠结纤维。
2、给油加湿采用油在水中型油剂,添加量为精干麻的5-9%,保证精干麻回潮率在12-14%,使麻纤维松软便于加工。
3、堆仓短麻给油加湿后在封闭环境下,养生3-5天,使油剂充分吸收。
4、预开松一般用针齿开松,拉断部分超长纤维,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并排除一定数量的短绒、并丝,硬条等杂质。
(二)开清棉工艺原则好混和,重加压,强打击,重定量。
1、短麻预处理后重新打包,在抓棉机处混和。麻、棉包之间纵向分散分布,横向错开分布,抓棉机勤抓少抓。
2、打断部分超长纤维(1)给棉罗拉,天平罗拉加压比纺棉增加10%左右。
(2)豪猪打手转速在550-600转/分,综合打手转速850-1000转/分。
(3)最好采用梳针打手。
3、为减少破卷、粘卷、破网,棉卷定量比纺棉增加10%左右达420-460克/米。
(三)梳棉1、麻纤维长,梳理力大,给棉罗拉比纺棉加压适当增大,为49N/Cm。
2、刺辊转速一般在900-1100转/分,锡林速度在280-360转/分,刺辊、锡林线速比一般在1.4-1.9,过小时不利于纤维伸直平行,且转移不顺,刺辊易返花,盖板速度适当提高,达200毫米/左右,斩刀花有所增加。麻纤维抱合力差,易破网,所以道夫速度适当降低为16-18转/分。
3、麻纤维较长粗硬,各部隔距比纺棉时适当加大。锡林-刺辊0.23毫米,刺辊-小漏底9.5-1.5毫米,锡林-盖板0.38、0.35、0.35、0.35、0.38毫米,锡林-道夫0.125毫米。麻纤维抱合力差,棉条定量在20-30克/米,棉网张力1.1-1.3左右,比纺棉时小。
(四)精梳工序1、条卷、并卷喂入张力宜小,单量适当大一些,为55-60克/米。条卷欠伸不超过1.5,避免欠伸过程中断条。
2、精梳各部分张力宜小,尤其车面张力对条干有影响。
3、精梳梳理隔距0.4毫米,落棉隔距8毫米,顶梳进出1.5毫米,高低0.25毫米,分离接合刻度适当提前。
(五)并条工序1、精梳后过两道并条,均为六根喂入,六倍欠伸。后区欠伸倍数头并为1.7-1.8,二并为1.35-1.4。
2、导条张力宜小,减少机后断头,前罗拉-大压辊张力稍大于1。
3、罗拉隔距前区为平均长度加(8-14),后区为平均长度加(8-24)。
4、喇叭口在不堵塞情况下适当偏小,使纱条紧密光滑,减少后工序断头。车速控制在140米/分以下,单量一般在20-25克/5米。
(六)粗纱工序1、总欠伸在10倍以下,后区欠伸1.2-1.5,单量4-5克/10米。
2、罗拉隔距前区为皮圈架长度加(16-20),后区为平均长度加(14-18),钳口4.5-5.0。
3、加压比纯棉大20%,尤其是前罗拉。
4、捻系数比纯棉大20%,张力偏小控制,伸长率在2%以内。
5、减小导条张力,车速适当降低,减少断头。
(七)细纱工序1、罗拉隔距,前区45-55毫米后区50-60毫米,浮游区控制在12-15毫米。隔距适当放大,减少橡皮纱的产生。
2、加压比纯棉大15-20%,尤其前罗拉选用最高一档。捻系数比纯棉大20%,可达450。
3、锭速不宜太高,在10000转/分在左右,钢丝圈不宜太重,减少断头。
(八)络筒工序麻棉混纺纱强力低、疵点多,电清放松,张力减小,车速降低,适当提高效率。1332M车型钱速度控制在400-450米/分,电清放至最宽,高支纱可不用张力片,保证筒子正常卷绕即可。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的比较和实施注意事项本发明的麻棉混纺工艺总的原则是大隔距,重加压,大单量,慢车速,大捻度,小张力。
麻棉混纺相比涤棉混纺,在生产流称及工艺配置上有较大区别,现就以下几点做以比较1、涤棉混纺中,涤纶和原棉单独开松,梳理,然后在并条机后进行条混,以保证混比。麻棉混纺中由于麻纤维较粗硬,抱合力差,难以单独成网、成条,故多采用纤混方式。
2、麻纤维长度整齐度差,有大量超长纤维存在。在主体长度与涤纶纤维接近的情况下,要时适当加大牵伸隔距,加大加压,防止出硬头及橡皮纱现象。
3、由于麻纤维抱合力差,机后断条,机前断头多,生活困难。增加半成品单量,减小导条张力,可适当减少断条,大到降抵车速,适当增加捻系数,以减少断头,提高效率。
以上分析具体数据比较见表1
表1

麻棉混纺对精干麻的预处理要求很高,一定要充分给油加湿,排除部分残疵、并丝,增加麻纤维的可纺性,提高后工序生产效率。
麻纤维在生产中落率高于纯棉,所以纤混时麻纤维配棉要高3-5%,如麻/棉55/45纱,配棉比例为麻/棉(58-60)%/(40-42)%。
麻棉混纺对温湿度要求极高。精干麻堆仓后回潮率为12-14%,半成品回潮率在7-8%。回潮率过低,麻纤维易损伤,易产生静电,回潮过高,易损伤针布,绕皮辊,使落麻增加。麻棉纱在纺纱过程中基本处于放湿过程,由于麻纤维吸放湿快,因此车间温湿度(尤其湿度)必须正确控制,一般湿度比棉高5-10%。
麻棉混纺生活较难做,生产效率低,看台面低,必须加强职工技术培训,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减小纺纱张力,减少断头。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精干麻预处理;开清棉;梳棉;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干麻预处理包括步骤1)切段为适应棉纺设备生产,将麻纤维切段为短麻,切段前将精干麻分把整理,减少弯钩,缠结纤维;2)给油加湿采用油在水中型油剂,添加量为精干麻的5-9%,保证精干麻回潮率在12-14%,使麻纤维松软便于加工;3)堆仓短麻给油加湿后在封闭环境下,养生3-5天,使油剂充分吸收;4)预开松一般用针齿开松,拉断部分超长纤维,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并排除包括短绒、并丝,硬条的杂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清棉包括步骤(1)短麻预处理后重新打包,在抓棉机处混和,麻、棉包之间纵向分散分布,横向错开分布,抓棉机勤抓少抓;(2)打断部分超长纤维;(3)为减少破卷、粘卷、破网,棉卷定量比纺棉增加10%左右达420-460克/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棉还包括步骤1)麻纤维长,梳理力大,给棉罗拉比纺棉加压适当增大,为49N/Cm;2)刺辊转速一般在900-1100转/分,锡林速度在280-360转/分,刺辊、锡林线速比一般在1.4-1.9,过小时不利于纤维伸直平行,且转移不顺,刺辊易返花,盖板速度适当提高,达200毫米/左右,斩刀花有所增加,麻纤维抱合力差,易破网,所以道夫速度适当降低为16-18转/分;3)麻纤维较长粗硬,各部隔距比纺棉时适当加大。锡林-刺辊0.23毫米,刺辊-小漏底9.5-1.5毫米,锡林-盖板0.38、0.35、0.35、0.35、0.38毫米,锡林-道夫0.125毫米;4)麻纤维抱合力差,棉条定量在20-30克/米,棉网张力1.1-1.3左右,比纺棉时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梳工序还包括步骤(1)条卷、并卷喂入张力宜小,单量适当大一些,为55-60克/米。条卷欠伸不超过1.5,避免欠伸过程中断条。(2)精梳各部分张力宜小,尤其车面张力对条干有影响。(3)精梳梳理隔距0.4毫米,落棉隔距8,顶梳进出1.5毫米,高低0.25毫米,分离接合刻度适当提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条工序还包括步骤1)精梳后过两道并条,均为六根喂入,六倍欠伸,后区欠伸倍数头并为1.7-1.8,二并为1.35-1.4;2)导条张力宜小,减少机后断头,前罗拉-大压辊张力稍大于1;3)罗拉隔距前区为平均长度加8-14,后区为平均长度加8-24;4)喇叭口在不堵塞情况下适当偏小,使纱条紧密光滑,减少后工序断头,车速控制在140米/分以下,单量一般在20-25克/5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工序还包括步骤1)总欠伸在10倍以下,后区欠伸1.2-1.5,单量4-5克/10米;2)罗拉隔距前区为皮圈架长度加16-20,后区为平均长度加14-18,钳口4.5-5.0;3)加压比纺纯棉大20%,尤其是前罗拉;4)捻系数比纺纯棉大20%,张力偏小控制,伸长率在2%以内;5)减小导条张力,车速适当降低,减少断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工序还包括步骤1)罗拉隔距,前区45-55毫米,后区50-60毫米,浮游区控制在12-15毫米,隔距适当放大,减少橡皮纱的产生;2)加压比纯棉大15-20%,尤其前罗拉选用最高一档;3)捻系数比纺纯棉大20%,可达450;4)锭速不宜太高,在10000转/分在左右,钢丝圈不宜太重,减少断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络筒工序还包括步骤电清放至最宽,高支纱不用张力片,保证筒子正常卷绕。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棉纺设备生产麻棉混纺纱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精干麻预处理;开清棉;梳棉;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络筒工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麻纺纱支数高,可达60英支至80英支单纱,含麻量达55-80%,且产品条干较传统麻纺纱有大幅提高,疵点大大减少,完全不同于传统麻纺纱的风格,可用来加工内衣,床上用品等高档织物;在现有棉纺设备上进行生产,大大节省了固定资产的投入。本发明麻棉混纺纱效益较高,且顺应了人们返朴归真接近大自然的潮流。
文档编号D01H7/00GK101092775SQ20071006232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18日
发明者张学锋 申请人:石家庄常山赵州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