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818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调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一边进行纳褶(缩进缝合-easing、缩缝)一边进行缝制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而且本发明还涉及给出缝线线张力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知道有一种如日本国专利公告公报平4-66598号或专利公告公报平3-37958号公报所公布的那样的在上袖时等可一边进行所述纳褶一边进行缝制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
这里所说的“进行纳褶”是指例如在缝制西服袖子等的具有立体形状的部分时,通过使进行缝制的2片重叠布料中的外侧布料(上布料)的输送量大于内侧布料(下布料)的输送量,形成使外侧布料具有一定多余量的缝合。
一般来讲,在进行缝制的全体缝制部上不一定是进行均匀的纳褶,例如,在进行上袖缝制时,在袖肩(sleeve cap)部附近纳褶量多,而在袖下部(腋下)进行不纳褶的缝制。
以往的这种可进行纳褶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不管纳褶量的多少,随时以一定的缝线张力进行连续的缝制。
另外,作为缝纫机的调线装置,人们知道有一种具有能够夹持缝线的一对环状调线盘和具有固定压盘部件的驱动杆并能够使压盘部件压住调线盘的驱动机构的缝纫机调线装置。在这样的缝纫机调线装置中,在把压盘部件压在调线盘上时,一般是使压盘部件与调线盘的接触部位形成圆环状的线接触,或形成圆环状的面接触。
实施所述纳褶的缝制,是通过把面线和底线钩连在2片布料之间来进行缝制,但在纳褶量多的情况下,即在其结果形成2片布料的重叠厚度变厚时,如果面线不能把底线使劲拉上来,则不能使面线和底线的相互钩连位置位于上下布料之间的适当的位置上。
即,如果以一定的线张力进行连续的纳褶缝制,则在缝制纳褶量多的部分时,缝线不能收紧(线张力不够),致使在缝制完后展开布料时,可观察到在布料与布料之间形成间隙的现象(俗称“笑口”)。
反之,如果为了防止上述的现象而在袖肩部分收紧缝线(提高线张力),则由于在不实施纳褶的腋下部分用过分的线张力缝制,因此,当这样的衣服被穿在身上抬起胳臂时,腋下的缝线将会被拉断。所以,需要通过随时能够提供最佳线张力的调线装置,给出对应纳褶量的线张力来进行缝制。
另外,所述的现有缝纫机调线装置存在着线张力不稳定的问题。
即,在以往的缝纫机调线装置中,由于由与调线盘对向的压盘部件以把驱动杆的轴心作为法线的平面压在调线盘内孔的棱部上,所以当压盘部件倾斜时,压在调线盘的压盘部件的压力就不均匀。结果造成线张力的不稳定。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连续缝制部上具有不同纳褶量的情况下,也随时能够在最佳的线张力下进行缝制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
另外,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随时得到稳定线张力的缝纫机调线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之1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是具有输送上布料的上布料输送机构和输送下布料的下布料输送机构,并且通过改变两输送机构的输送量之差,来调节对缝制布料实施的纳褶量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由电驱动装置驱动改变线张力的调线装置,和控制所述调线装置使其对应所述纳褶量改变所述线张力的控制机构。
依照本发明之1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通过对应纳褶量对调线装置进行控制,其结果使线张力对应纳褶量而改变。
从而,即使在连续的缝制部上纳褶量不同的情况下,可对应纳褶量的程度控制适当的张力,可随时以最佳的线张力进行缝制。
具体是,在连续的缝制过程中,通过进行在缝制纳褶量多的部分时增强线张力,在进行缝制纳褶量少或不实施纳褶部分的缝制时,减小线张力,这样进行控制,可实现随时以最佳的线张力进行缝制。
本发明之2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具有能够设定对应纳褶量的线张力设定值的设定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对应纳褶量控制所述调线装置,使其通过所述设定机构设定设定值的线张力。
在这里,原则上是,纳褶量由于对每个缝制区间进行预先设定,所以,是所给予的纳褶量。
而且,另外,由于本发明具备了设定机构,所以可对应纳褶量设定线张力的设定值。
另外,控制机构在每个缝制区间对调线装置进行控制,使其给出通过设定机构设定的设定值中的对应纳褶量的设定值的线张力。
依照本发明之2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首先,由于具备了设定机构,所以可在进行缝制之前对应纳褶量设定线张力的设定值。
另外,通过控制机构对调线装置进行控制,可控制线张力使其等于这个被设定的设定值。即,其结果可进行对应纳褶量改变线张力的控制。
即,可对应纳褶量的程度以所需要的线张力进行缝制。
在这里,在往复运动的机针离开被缝制物时(在机针向拉紧缝线的方向移动时),即使由调线装置给出的张力一定,实际的线张力也会增大,所以在进行缝制时,会出现线张力过强或缝线断线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之3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是在本发明之1或2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使机针往复运动的缝纫机主轴旋转位置检测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对应由所述旋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出的旋转位置,控制所述调线装置给出缝线线张力。
依照本发明之3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由于能够对应机针的位置控制调线装置所给出的张力,所以通过对应机针的位置适当设定该给出的张力,可防止断线并且能够以合适的线张力进行缝制。
具体是,当机针远离被缝制物时,减小给出的张力(包括0张力)当机针接近被缝制物时(包括缝纫机针刺入被缝制物的情况)增强给出的张力,这样来进行控制。
依照本发明之4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压盘部件被自由摆头地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杆上。而且,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当使压盘部件压住调线盘时,压住调线盘的压盘部件可自动地对应调线盘的方位改变自身的方位,使压住调线盘的压盘部件的压力保持均衡。因此,可随时得到稳定的线张力。
另外,依照本发明之5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4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中,设置防止所述压盘部件旋转的防转机构。并且,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有效地防止经过一对调线盘相互间的缝线从调线盘之间脱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之6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是在本发明之4或5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中,设置控制在压盘部件不压住调线盘的调线盘开放状态下的压盘部件方位的方位控制机构。并且,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使在调线盘在开放状态下的压盘部件方位一定。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调线装置的结构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调线装置的局部主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调线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调线装置的走线弹簧附近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的调线装置的调线盘附近的局部剖面立体图。
图6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调线装置的缝纫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缝纫机机头附近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缝纫机机头附近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缝纫机机头部分的左斜视角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的主要构成的方框图。
图11是说明对应纳褶量的线张力的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改变缝线张力的缝纫机主轴的角度范围设定画面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对应纳褶量进行缝线张力控制的流程图。
图中1-调线装置,2、2A、2B-调线盘,3-调线棒,4-驱动杆,5-走线弹簧,6-调线棒台,8-防转部件,10-调线盘固定弹簧,13-压盘部件,13b-(作为接触用突起的)爪部,16-方位控制机构,17-防转机构,18-驱动机构,20-电磁螺线管,31-挑线杆,41-装配部,42-托架配置部,43-螺线管支撑部,44-装配座,M-缝纫机,MA-悬臂部,AH-缝纫机机头部,T-面线,101-机针位置检测传感器(构成旋转位置检测机构),102-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构成旋转位置检测机构),103-ROM(构成控制机构),104-RAM(构成设定机构),105-操作面板(构成设定机构),107-CPU(构成控制机构),111-上布料输送驱动电路(构成上布料输送机构),112-上布料输送脉冲电机(构成上布料输送机构),113-下布料输送驱动电路(构成下布料输送机构),114-下布料输送脉冲电机(构成下布料输送机构),115-线张力调整电路(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照图1至图5对本发明的缝纫机调线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调线装置1,具有能够夹持住面线(图2)的一对形成环状的调线盘2(2A,2B)。如图2及图3所示,这些调线盘2被支撑在调线棒3上。如图2及图4所示,这个调线棒3形成4节圆筒状的外周面,各个外周面在图4中的从右至左的顺序分别为防转部件安装部3a、调线盘安装部3b、弹簧安装部3c、以及台安装部3d。而且,调线棒3的外周面在弹簧安装部3c处的直径最大,调线盘安装部3b和防转部件安装部3a的直径依次减小,台安装部3d的直径最小。另外,如图2及图5所示,通过把沿厚度方向贯通各个调线盘2中心部的各个调线盘内孔2a、2b(图3)插入调线棒3的调线盘安装部3b,使被设置在调线盘安装部3b上的调线盘2可在轴方向上自由移动及自由转动。另外,如图2所示,在调线棒3的内孔内支撑有可在轴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杆4。这个驱动杆4如后述的那样,被配置在水平方向上左右贯通缝纫机M机头部AH的两侧壁RW、LW。
在所述调线棒3的弹簧安装部3c上,安装着以往公知的走线弹簧5。如图4所示,这个走线弹簧5整体为扭转螺旋弹簧,在左端形成向内部突出的扣卡5a。这个扣卡5a的前端在走线弹簧5内部向右侧沿着轴方向延伸,形成大致L字状,通过把这个扣卡5a卡在从弹簧安装部3c外周面的左端面沿轴方向形成的扣卡槽3e内,把走线弹簧5固定在弹簧安装部3c的外周面上。另外,在走线弹簧5的右端形成沿直径方向向外侧延伸的挂线部5b,该上端形成可挂住面线T(图2)的大致U字形状。
如图2所示,在所述调线棒3的台安装部3d上装有调线棒台6。这个调线棒台6的整体形成内孔分为2节的圆筒状。而且,小直径部6a被设置在左端,在这个小直径部6a的右侧位置上,形成同轴的可容纳设置在弹簧安装部3c上的走线弹簧5的大直径部6b。另外,如图2及图5所示,通过在调线棒台6的外周面的左侧向小直径部6a拧入的第1紧固螺钉7的前端与台安装部3d的外周面接触,使调线棒3固定在调线棒台6的内侧。另外,如图4所示,在调线棒台6外周面的右侧,沿圆周方向形成规定长度的可被走线弹簧5的挂线部5b插通的在厚度方向形成贯通的弹簧插通孔6c。
所述挂线部5b,在走线弹簧5的弹簧力的作用下,通常被顶在弹簧插通孔6c的在图4中的上方端面上,在施加在挂线部5b的外力(面线T的作用)作用下,在弹簧插通孔6c的范围内能够在圆周方向上移动。这个走线弹簧5压向插通孔6c的端面的压力可通过松开第1紧固螺钉7,相对调线棒台6旋转调线棒3来进行调整。即,当相对调线棒台6在图4中的反时针方向旋转调线棒3时,增加挂线部5b的弹簧力,当顺时针旋转时,减小弹簧力。
所述调线棒台6在图2中的右端面,与调线盘2B的左端面的大致直径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接触,限制调线盘2在调线棒3的调线盘安装部3b上进行轴方向移动时向图2中的左方向至轴方向左侧的最大移动位置。并且,调线棒台6的左端部,如在后面进行详述的那样,被固定在突出设置在缝纫机M机头部AH右侧壁RW上的安装部41的大直径部41ab上。
在所述防转部件安装部3a上,装有大致呈圆筒状的防转部件8。在这个防转部件8的外周面上,如图3所示,设置有从中心互相以相等角度相隔地在轴方向上延伸的3个压爪槽8a。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使拧入压爪槽8a底部的第2紧固螺钉9的前端与防转部件安装部3a的外周面接触,把防转部件8固定在防转部件安装部3a上。另外,在防转部件8的右端面上,形成整体为环状的弹簧装入槽8b,在这个弹簧装入槽8b内,装入用于固定压盘部件13的固定弹簧(压缩弹簧)10。另外,如图2所示,在防转部件8的外周面上,第3紧固螺钉12固定住形成大致呈有底圆筒状的保护罩11的开口侧,罩住防转部件8及设置在防转部件8的右侧部分。
如图2所示,在所述驱动杆4的在调线棒3一侧的端部上,设置有压盘部件13。如图3所示,这个压盘部件13,具有形成为圆环状的基体部13a,形成在这个基体部13a中心部上的内孔13aa被支撑在驱动杆4的外周面上。另外,位于基体部13a的在图2中左侧的左端面上,与固定弹簧10的右端接触,在固定弹簧10的弹簧力作用下,压盘部件13通常被顶向图2中的右侧所示的与调线棒3分离的方向。因此,在驱动杆4上旋入定位螺母14,由此来限制被安装在驱动杆4上的压盘部件13在驱动杆4上向位于图2中右侧的右端面的位移。
本实施例中的定位螺母14,其位于图2中左侧的左端一侧的外周面形成平头的圆锥状,形成左端面的细的环状面,与基体部13a的位于图2中右侧的右端面的内周边缘部形成大致线接触。另外,基体部13a的内孔13aa在被松动地插入在驱动杆4的外周面上的同时,由于压盘部件13相距防转部件8规定的间隔,所以压盘部件13在被支撑在驱动杆4的外周面上的状态下,可以改变其方位。即,被装配在驱动杆4上的压盘部件13可形成自由摆头。
另外,如上所述,固定弹簧10与压盘部件13的基体部13a的外周边缘接触,由于压盘部件13压住定位螺母14,所以压盘部件13在自由状态(压盘部件13的后述的爪部13b与调线盘2a未形成接触的状态)下的方位被控制在其基体部13a的面方向与驱动杆4的轴线垂直的状态。
在所述驱动杆4的右端部上,还旋入有与定位螺母14形成双重螺母的支撑螺母15,与定位螺母14的右端面紧固接触,这样可固定定位螺母在驱动杆4上的安装位置。
另外,作为把压盘部件13可自由摆头地装配在驱动杆4上的结构,在驱动杆4上也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球面滑动轴承组。即,也可以装入球状的内轮,在压盘部件13上安装具有与内轮大致相同直径凹部的外轮。
所述固定弹簧10,构成在本实施例的压盘部件13未压在调线盘2上的调线盘开放状态下控制压盘部件13方位的方位控制机构16。
在所述压盘部件13的基体部13a的外周边缘上,形成作为顶靠突起的3个爪部13b。这些爪部13b形成大致平板状,并且形成从中心互相间隔相等的角度。另外,各个爪部13b相互平行地沿着基体部13a的厚度方向延伸出来,覆盖住固定弹簧10的外周面,通过把各个爪部13b设置在所述防转部件8的压爪槽8a内部,由于与压爪槽8a的侧面接触可防止压盘部件13沿圆周方向旋转。另外,各个爪部13b的长度形成大于防转部件8的厚度,虽然在通常的情况下各个爪部13b的前端部与调线盘2A分离,但当压盘部件13反抗固定弹簧10的弹簧力向防转部件8的方向移动时,各个爪部13b的前端部越过防转部件8的左端面,并与调线盘2A右端面的大致径向中央部分接触。而且,各个爪部13b的外周面位于所述防转部件8外周面的径向内侧。
另外,作为顶靠突起不限于平板状的爪部13b,也可以选择使用剖面为圆、半圆、椭圆、四角和多角等各种形状的柱状突起。而且,作为顶靠突起的数量,也可以设置为3个以上。
通过把所述压盘部件13的各个爪部3b设置在所述防转部件8的压爪槽8a的内部,构成了本实施例的防止压盘部件13旋转的防转机构17。
如图2所示,在所述驱动杆4的左端部设有作为驱动机构18的驱动源的电磁螺线管20。这个电磁螺线管20如后述的那样,被安装在缝纫机M机头部AH左侧壁LW上的电磁螺线管支撑部43上,在轴方向进行进退运动的输出轴20a的前端部,用紧固螺钉22固定着形成平板状板的两端部沿厚度方向向上方弯折形状的螺母托架21在图2左侧的左折曲部21L。另外,螺母托架21的在图2右侧的右折曲部21R由驱动杆4的左端部插通,在从右折曲部21R向左侧突出的驱动杆4的端部上旋入定位螺母23。另外,在电磁螺线管20的输出轴20a与驱动杆4对面的相反一侧端部,用螺钉25(图8、图9)固定着限程环24,可通过限程环24的固定位置来限制输出轴20a的行程。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驱动源的电磁螺线管20,当接入电源时输出轴20a后退,压盘部件13的爪部13b反抗固定弹簧10的弹簧力顶靠到调线盘2A上,把一对调线盘2压向图2中的左侧推动,这样使一对调线盘2的对向面接触,把面线T夹持在一对调线盘2的对向面之间。即,本实施例中的电磁螺线管20是使用只进行拉动作的单动式螺线管。另外,作为电磁螺线管20也可以使用当断开电源时使输出轴20a向前进行押动作的单动式螺线管。在这种情况下,把电磁螺线管20设置在图2中的右侧,使驱动杆4的右端与输出轴20a连接,通过接入电源从右向左驱动驱动杆4。另外,作为驱动源,也可以使用价格稍高的可控制输出轴20a前进、后退的往复式的螺线管。
由所述驱动杆4、压盘部件13及电磁螺线管20构成了本实施例的把压盘部件13压向调线盘2的驱动机构18。
本实施例的定位螺母23形成与所述定位螺母14相同的形状。即,定位螺母23的位于图2中右侧的右端一侧的外周面被形成为平头圆锥状,形成右端面的细的环状面与螺母托架21的右折曲部21R上插通驱动杆4的插通孔21Ra(图3)的圆周边缘部形成大致线接触。而且,形成在右折曲部21R上的由驱动杆4插通的插通孔21Ra被松动地套在驱动杆4的外周面上,以螺母托架21被支撑在驱动杆4外周面上的状态下,能够改变螺母托架21的方位。另外,如果在螺母托架21不能自由摆头的情况下,必须使电磁螺线管20输出轴20a的轴心位于驱动杆4轴心的延长线上来准确地确定装配位置,致使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花很多工夫。但是,本实施例的螺母托架21,由于可自由摆头地装配在驱动杆4上,所以可容易地进行螺母托架21与驱动杆4的装配。
在所述驱动杆4的左端部,为与定位螺母23配合的形成双重螺母的支撑螺母26,被旋在与定位螺母23的左侧端面接触的位置上,可把定位螺母23固定在相对驱动杆4的固定位置上。另外,作为把螺母托架21自由摆头地装配在驱动杆4上的结构,也可以在驱动杆4上使用以往公知的球面滑动轴承组。
下面,参照图8至图9对使用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缝纫机调线装置1的缝纫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具有本实施例调线装置1的缝纫机M的机架MF,被设置在机台部MB的下部,在上部设有与机台部MB平行延伸的悬臂部MA。并且,通过从机台部MB的基端部侧(图8中右侧)直立的悬臂支撑部MC使机台部MB与悬臂部MA构成连结,整体的正面形成コ字状。另外,所述实施例的调线装置1被设置在位于悬臂部MA自由端侧(图8中左侧)的缝纫机机头部AH上,由挑线杆31在面线供给源一侧给出面线T张力。
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调线装置1被设置在挑线杆31的右下方,同时把从调线装置1引出的面线T直接供给挑线杆31。即,被设置在对面线T张力最有影响的部分上。
如图8所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的缝纫机M中,在悬臂部MA上,具体是在缝纫机机头部AH的图8中右侧的右侧壁RW上,形成有安装调线棒台6的安装部41,在左侧壁LW内侧端面上设置有托架设置部42,而且,在外侧端面上设置有螺线管支撑部43。
所述安装部41以中空圆筒状突出设置在缝纫机M的悬臂部MA上,具体是在缝纫机机头部AH右侧壁RW上,这个安装部41的内孔(中空部)41a形成相连的2段。并且,在形成安装部41的图2中左侧端面的缝纫机机头部AH的端面上形成与内孔41a在同一轴线上的小直径部41aa,其中间插入驱动杆4的右端部。另外,安装部41内孔41a的内面是大直径部41ab,装有调线棒台6左侧端部的外周面。并且,通过使从安装部41的外周部旋入未图示的紧固螺钉的前端与调线棒台6的外周面接触,把调线棒台6固定在安装部41的大直径部41ab内部。
如图8及图9所示,所述托架设置部42被设置在缝纫机M的悬臂部MA上,具体是被设置在缝纫机机头部AH左侧壁LW的内面上。如图2中假想线所示,在托架设置部42上,形成插入驱动杆4左端部的呈水平方向延伸的插通孔42a。另外,如图2所示,在托架设置部42的左侧端上,形成有在电磁螺线管20为断电时使向右侧移动位置的螺母托架21的右折曲部21R接触不到的凹状让出部42b。
另外,在同一轴心上形成安装部41的小直径部41aa和托架设置部42的插通孔42a,使驱动杆4可被水平设置。
如图8所示,所述螺线管支撑部43被设置在缝纫机M的悬臂部MA上,具体是被设置在缝纫机机头部AH左侧壁LW的外侧面上,具有安装电磁螺线管20的平板状的安装基板44和夹在安装基板44与左侧壁LW之间的未图示的固定基座。未图示的固定基座通过要求的固定方法固定在左侧壁LW上,利用多个螺钉44a把安装基板44固定在这个固定基座上,而且,在安装基板44上利用多个螺钉45固定着电磁螺线管20。
由于其他的结构与以往的缝纫机M相同,故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所说明的缝纫机M是用于进行上袖、缝制皮包等的立体缝制的袖筒缝纫机,但所述调线装置亦可用在电子循环缝纫机、平缝缝纫机等的现有公知的各种缝纫机中。
在图10中表示的主要方框构成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中,在悬臂部MA左端(图6)设置有通过对应起动踏板106的操作驱动,使设置在悬臂部MA内的缝纫机主轴(未图示)进行旋转的缝纫机电机110。
省略了图示的缝纫机主轴,通过把圆周运动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转换装置(转换机构)与设置在缝纫机机头部AH上的针杆连接,在这个针杆的前端固定有机针。而且,当由缝纫机电机110驱动缝纫机主轴旋转时,机针随着针杆进行上下运动,使穿在机针上的面线T与未图示的底线形成相互钩连,从而可通过后述的上下输送板被输送的缝制布料(后述的上布料及下布料)上形成线迹。
这时,面线T的张力越强,底线越会被面线T拉上来。
并且,上下输送式缝纫机,具有驱动输送上布料的上布料输送板(图示略)的上布料输送脉冲电机112和驱动输送下布料的下布料输送板(图示略)的下布料输送脉冲电机114,在进行缝制时,上布料及下布料分别以规定的速度(规定的输送量)进行输送,由此而构成上布料输送机构及下布料输送机构。
这时,通过使上布料的输送量大于下布料的输送量,可形成上布料的纳褶,另外,通过改变上下布料的输送量的量差,可对纳褶量进行调节。即,上布料的输送量越是大于下布料的输送量,越可获得多的纳褶量。
另外,根据缝制类别及对每个缝制区域可预先设定纳褶量。
上下输送式缝纫机,通过预先输入基于这个设定的纳褶数据,在进行缝制时,自动地对应每个缝制区域改变上下布料的输送量,从而实现可调节纳褶量的缝制。
另外,布料的输送是在机针位于布料上方的时刻进行同步的输送。
上下输送式缝纫机,具有检测机针的规定的上下运动位置的机针位置检测传感器101和检测缝纫机主轴旋转位置(旋转角度)的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例如是用编码器进行角度检测的传感器)102。
在这里,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是把机针的上顶点确定为旋转相位的0度。
而且,在机针位置检测传感器101检测出机针到达规定的机针顶点位置后,由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102检测从该检测出的时刻起缝纫机主轴旋转了多少度(0度~360度),根据这个检测出的角度,在机针位于布料上方(针板上方)时输送布料。即,由机针位置检测传感器101和旋转位置检测传感器102构成旋转位置检测机构。
电磁螺线管20在后述的CPU107的控制下,通过调线调节电路115(将在下面进行说明)控制驱动电流,使驱动杆4以规定量进行移动。
另外,上下输送式缝纫机具有控制该上下输送式缝纫机整体的CPU107(构成控制机构),和储存有这个CPU107的控制程序等的ROM103,和具有保存线张力设定值的存储区域和CPU107操作区域的RAM104。
并且,上下输送式缝纫机,具有作为控制驱动缝纫机电机110的驱动器的缝纫机电机驱动电路109,和作为控制驱动上布料输送脉冲电机112的驱动器的上布料输送驱动电路111,和作为控制驱动下布料输送脉冲电机114的驱动器的下布料输送驱动电路113及作为控制调线装置1(电磁螺线管20)动作的驱动器的线张力调节电路115。
CPU107,当接收到起动踏板106的起动信号后,通过缝纫机电机驱动电路109、上布料输送驱动电路111、下布料输送驱动电路113和线张力调节电路115,对缝纫机电机110、上布料输送脉冲电机112、下布料输送脉冲电机114及调线装置1等的动作进行控制。
另外,上述构成中的ROM103、RAM104、CPU107、缝纫机电机驱动电路109、上布料输送驱动电路111、下布料输送驱动电路113及线张力调节电路115被收容在电路设置箱108内。
上下输送式缝纫机,具有用于对应纳褶等级(纳褶量)设定线张力设定值的操作面板105,CPU107根据设定好的设定值对调线装置1进行控制。
操作面板105,具有未图示的操作部(设有进行输入用的按键等)和显示设定画面的显示部,构成本发明的设定机构。关于设定值的设定,具体是例如依照如图11所示的设定画面G1进行设定。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对应每个纳褶等级(例如0级、1级、2级、3级、…16级)可设定线张力的增加量(例如0%、5%、8%、12%、…35%)。
另外,当对每个纳褶等级输入了线张力的增加量后,即,输入了对应每个纳褶等级的设定值后,这个输入的设定值就被保存到RAM104中。
另外,在这里是纳褶等级从0级开始级数越大纳褶量就越增大。另外,线张力的增加量用与在纳褶等级最小时由调线装置1所给出的张力相比的增加率来表示。
另外,对应纳褶等级控制线张力只限于面线,底线的线张力为恒定。
另外,通过操作面板105,例如,依照图12所示的设定画面G2,可设定由调线装置1给出线张力的角度范围(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范围)。即,具体是能够输入(设定)调线装置1给出线张力的开始角度(线给出张力开始角度)和给出线张力的结束角度(线给出张力结束角度)。该输入值储存在RAM104中。
另外,CPU107在达到设定(输入)的线给出张力开始角度时,控制调线装置1开始给出线张力,在达到线给出张力结束角度时,结束给出线张力。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2表示在本实施例的调线装置1中,在一对调线盘2的对向面之间夹持面线T,并对面线T给出了适当张力的调线盘夹紧的状态。在这个调线盘夹紧的状态下,对电磁螺线管20接通电源,输出轴20a后退使驱动杆4向左侧移动。然后,随着驱动杆4的移动定位螺母14也向左侧移动,使压盘部件13反抗固定弹簧10的弹簧力向左侧移动。通过该压盘部件13的向左侧移动,使压盘部件13顶靠突起的3个爪部13b顶靠在调线盘2A上,把一对调线盘2顶向图2中的左侧,并使其与调线棒台6的右端接触。从而形成在一对调线盘2的对向面之间夹持住面线T,并给出其适当的张力。
这时,依照本实施例的调线装置1,由于压盘部件13自由摆头地安装在驱动机构18的驱动杆4上,所以当把压盘部件13压在调线盘2A上时,压在调线盘2A上的压盘部件13可对应调线盘2的方位自动地改变本身的方位,使压在调线盘2A上的压盘部件13的压力保持均衡。因此,可保持稳定的线张力。
另外,依照本实施例的调线装置1,由于在压盘部件13与调线盘2A对向的部位上,从中心相互相隔相等角度地设置有作为与调线盘2顶靠的顶靠突起的3个爪部13b,与调线盘2A形成必然的3点接触,所以使压在调线盘2A上的压盘部件13的压力在全周上基本保持均衡。因此,可保持稳定的线张力。
另外,依照本实施例的调线装置1,由于设有防止压盘部件13旋转的防转机构17,具体是把压盘部件13的各个爪部13b设置在防转部件8的压爪槽8a的内部,所以调线盘2不会旋转,可保持稳定的线张力,同时可防止因调线盘2的旋转,发生面线T从调线盘2之间脱出的现象。
另一方面,当断开电磁螺线管20的电源时,输出轴20a向前移动,使驱动杆4从图2中的状态向右侧移动。这时,在固定弹簧10的弹簧力的作用下使驱动杆4向右侧移动。即,当输出轴20a向右侧移动时,虽然被固定在其上的螺母托架21也向右侧移动,但由于在螺母托架21的右折曲部21R上驱动杆4形成可移动的插通,所以螺母托架21移动力基本不能传导至驱动杆4。而由于固定弹簧10通过压盘部件13对定位螺母14向右侧施加弹簧力,所以当电磁螺线管20被切断电源后,通过定位螺母14使驱动杆4向右侧移动。通过使该压盘部件13向右侧移动,使压盘部件13的顶靠突起与调线盘2分离,使一对调线盘2的对向面之间形成间隙,从而形成压盘部件13不对调线盘2A施加力的调线盘开放状态。
这时,依照本实施例的调线装置1,由于设有在压盘部件13不对调线盘2施加力的调线盘开放状态下控制压盘部件13方位的方位控制机构16,具体是设有把压盘部件13的基体部13a顶靠在定位螺母14上的固定弹簧10,所以,在调线盘开放状态下可使压盘部件13保持固定的方位。因此,由于在把压盘部件13压在调线盘2上时,可使压盘部件13保持的固定方位,压盘部件13的各个爪部13b几乎同时与调线盘2A接触,所以不会发生因各个爪部13b不能全压在调线盘2上而导致的压力不均,在与调线盘2A形成接触后可给出均匀的压力,可给出面线T长时间稳定的张力。另外,在调线盘开放的状态下,由于爪部13b不与调线盘2A接触,所以在调线盘开放的状态下可确保对面线解除张力。
下面,参照流程图(图13)对本发明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的缝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通过对操作面板105的操作输入上袖的“纳褶数据”。即,对应每个缝制区域输入纳褶等级。于是,这个纳褶数据被保存在RAM104中。
然后,转到步骤S2,通过对操作面板105的操作设定对应每个纳褶等级的线张力的增加量。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如图9所示,对于纳褶等级分为0级、1级、2级、3级、…16级的情况,对应的线张力增加量分别设定为0%、5%、8%、12%、…35%。
在这里,设定线张力的增加量随着纳褶等级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因为在纳褶量多的情况下2片布料的重叠厚度增大,所以必须加强面线的线张力,使面线把底线强力拉上来。
在完成步骤S2后,进入步骤S3,设定给出张力的角度范围。
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2所示的那样,设定给出张力开始角度为50度,给出张力结束角度为270度。也就是说,使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在270度~50度的范围内,即,设定在机针位于上顶点附近的期间,调线装置1不给出面线T张力。即使调线装置1不给出张力,由于在上顶点附近机针远离被缝制的布料,面线也被拉紧,因此,通过设定在上顶点不给出张力,可防止在上顶点附近的线张力增大。
然后,在步骤S4中,在判断出被踩动起动踏板106之前,使缝纫机电机110处于驱动待机状态,当判断出被踩动时进入步骤S5,对应起动踏板106的踏入量对缝纫机电机进行驱动控制。
然后在步骤S6中,读出在步骤S1设定的纳褶数据的纳褶等级,进入步骤S7,在步骤S7开始进行缝制。
在这个步骤S7进行缝制时,依照开始在步骤S1输入的纳褶数据的纳褶等级(纳褶量)对上下输送脉冲电机112、114进行驱动控制。
接着在步骤S8中,判断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是否到达给出张力开始角度,即在本实施例中为50度,当判断为达到给出张力开始角度时,进入步骤S9。
在步骤S9中,通过控制调线装置1,对应纳褶等级给出线张力。即,如果纳褶等级为1级,则控制取线张力的增加量为5%。
从而,对应纳褶等级,即对应纳褶量按预先设定的线张力进行控制。
在完成步骤S9之后,或在步骤S8中被判断为还未达到给出张力开始角度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判断是否到达给出张力结束角度,即在本实施例中为270度,当判断为到达给出张力结束角度时,进入步骤S11,通过调线装置1结束给出张力。
在步骤S11之后,或当在步骤S10判断为还未达到给出张力结束角度时,进入步骤S12,判断起动踏板是否被踩动。
在步骤S12判断为被踩动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5以下的处理,在判断为未被踩动的情况下,结束缝制。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通过对应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来控制调线装置1的电磁螺线管20,由于可对预先与每个缝制区域对应设定的纳褶等级控制线张力进行缝制,所以可随时保持最佳的线张力地进行缝制。
从而,即使在连续的缝制部上的纳褶量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应纳褶量的程度,随时控制以适当的线张力进行缝制。
具体是,对应各个纳褶等级按预先设定好的设定值控制线张力。
而且,由于可设定由调线装置1给出线张力时的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所以通过避开在上顶点附近给出线张力的设定,可防止在机针远离被缝制布料时的线张力的过度增加。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对先检测出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角度(旋转相位),根据旋转角度控制调线装置所给出的线张力的实例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分开上下布料的缝制区域,例如在进行上袖的时候,分开袖肩、袖肩附近、腋下的缝制区域,对各个缝制区域要设定的纳褶量和线张力进行设定,对向布料输送电机输入的脉冲进行计数,并对应该脉冲数检测出缝制区域,通过对应各个缝制区域的纳褶量,控制调线装置的驱动装置(电磁螺线管)来增减线张力。
另外,虽然采取了以百分比的形式设定线张力的增减量,也可以采取线张力值(克)的形式进行设定。
另外,说明了用电磁螺线管作为驱动源的调线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油缸、音圈电机、步进电机等作为驱动源的调线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是用脉冲电机来驱动上布料输送装置及下布料输送装置,对应脉冲电机驱动量的差改变调线装置给出的线张力,但也可适用于具有以机械方式进行各个输送装置的输送量设定的公知装置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即,也可以设置与机械式输送量设定装置连动的可变电阻器,根据该可变电阻器的阻抗值检测出各个输送装置的输送量,对应该检测量之差改变调线装置给出的线张力。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当通过旋转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出主轴旋转位置(旋转相位)到达规定位置时,由调线装置开始或结束给出张力,但也可以对应于旋转位置分段增减和给出线张力。
另外,对应布料的厚度控制线张力的构成也可以获得与本发明相同的效果。
另外,由于布料在缝边的部分容易被拉长,所以即使上下输送脉冲电机112、114的输送量之差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对缝边部分之外的部分进行缝制的情况相比更容易进行纳褶(纳褶量变多)。因此,如果在布料的缝边部分进行增加线张力的控制,则可对缝边部分进行合适线张力的缝制。
依照本发明之1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能够对应纳褶量控制线张力。从而,即使在连续的缝制部上纳褶量不同的情况下,可对应纳褶量的程度控制适当的张力,可随时保持最佳线张力进行缝制。
依照本发明之2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由于具有设定机构,所以,能够在缝制前对应预定的纳褶量设定线张力的设定值。而且,可通过控制机构依照这个被设定的设定值对调线装置的线张力进行控制。
依照本发明之3的上下输送式缝纫机,由于能够对应缝纫机针的位置控制线张力,因此,通过对应机针的位置设定适当的线张力,可防止断线并且可形成适当的缝纫针距。
而且,依照本发明之4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当压盘部件压住调线盘时,压住调线盘的压盘部件可对应调线盘的方位自动改变本身的方位,使压住调线盘的压盘部件压力保持均衡。从而可获得随时保持稳定的线张力等极好的效果。
而且,依照本发明之5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可获得能够可靠防止从一对调线盘互相间通过的缝线从调线盘脱出等极好的效果。
而且,依照本发明之6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可获得在调线盘开放状态下能够使压盘部件的方位保持一定等的极好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调线装置,具有一对能够夹持住缝线的调线盘,和压盘部件,和包括安装所述压盘部件的驱动杆的能够使所述压盘部件压住所述调线盘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部件,可自由摆头地安装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防止所述压盘部件旋转的防转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缝纫机的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控制在所述压盘部件不压住所述调线盘的调线盘开放状态下的所述压盘部件方位的方位控制机构。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的调线装置,具有一对能够夹持住缝线的调线盘,和压盘部件,和包括安装所述压盘部件的驱动杆的能够使所述压盘部件压住所述调线盘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盘部件,可自由摆头地安装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杆上。
文档编号D05B47/00GK101063258SQ20071010098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日
发明者镰仓新治, 石桥次郎, 野村绍雄, 佐藤正彦 申请人:重机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