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6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纺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织物。
背景技术
过去,无纺织物用于紙尿布或卫生巾等卫生用品、擦拭器等清扫 用品、口罩等医疗用品等广泛的领域。这样,无纺织物在各种各样的 不同的领域中使用,但是实际上,在用于各个领域的制品的情况下, 有必要以适合于各种制品的用途的性质或结构的方式进行制造。
无纺织物,例如,通过利用干式法或湿式法等形成纤维层(纤维 网),通过利用化学粘合法、热粘合法等将构成纤维层的纤维彼此结合 来制造。作为使构成纤维层的纤维结合的方法,也存在着将多个针反 复刺入该纤维层的方法、或喷射水流的方法等从外部向纤维层施加物 理的力的方法。
但是,这些方法,终究只是将纤维相互交织,并没有调整纤维层 中的纤维的取向或配置、以及纤维层的形状等。即,利用这些方法制 造的只不过是片状的无纺织物。
另外,例如,在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等的无纺织物中,在带 来排泄物等规定的液体的情况下,为了保持皮肤的触感或者使触感良
好,具有凹凸的无纺织物是优选的。例如,在特许第3587831号公报 (下面称为专利文献l)中揭示了将热收缩性不同的纤维构成的多个纤 维层层叠并使之热粘合等,利用规定的层的热收缩在表面形成凹凸的 无纺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如上所述的无纺织物,在形成凹凸时,将多个纤维层叠层,通过 将各个纤维层热粘结一体化。从而,热粘结的多个区域纤维密度变高, 液体的透过性降低。进而,该区域有时会薄膜化。在热粘结的区域薄 膜化的情况下,液体更难以向下方迅速透过。

发明内容
这里,专利文献1揭示的无纺织物,在含有热收缩的热收缩性纤 维的第一纤维层的一面或者两面上,层叠由非热收缩性纤维构成的第 二纤维层,第一纤维层及第二纤维层通过多个热粘结部被一体化,在 热粘结部,通过第一纤维层的热收缩,第二纤维层突出,形成多个凸 部。
即,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无纺织物或者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所示, 过去,为了凹凸地形成纤维网,需要具有不同性质的多个纤维层,所 以,制造工艺烦杂。另外,在热收缩时,当笫一纤维层和笫二纤维层 剥离时,笫二纤维层不能形成凸部,所以,必须使第一纤维层和第二 纤维层的多个热粘结部可靠地粘结。因此,存在热粘结部的纤维密度 变高,进而薄膜化的情况,存在着该热粘结的区域难以迅速地使排泄 物等规定的液体透过的课题。这些都是本发明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容易使排泄物等液体透 过、并且具有凹凸的无纺织物。
本发明者等人发现,通过从上面侧向利用规定的通气性支承构件 从下面侧支承的纤维网上喷射气体,使构成该纤维网的纤维移动,可 以制造容易使液体透过、并且具有凹凸的无纺织物,完成了本发明。
(1) 一种无纺织物,是将纤维重叠结合成三维结构的无纺织物,
包括在一面侧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多个槽部;在前述一 面侧与前述多个槽部的每一个邻接、以沿前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 成的多个凸状部。
(2) 如第(1)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个槽部的每一个在厚度 方向上的高度为前迷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的 90%以下。
(3) 如第(1)或(2)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个凸状部中的 规定的凸状部与相邻的凸状部在前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不同。
(4) 如第(1)至(3)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个 凸状部的每一个的顶部为大致扁平状。(5) 如第(1)至(4)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在作为与 该无纺织物的前述一面侧相反侧的面的另一面侧,形成向与前述凸状 部的突出方向相反侧突出的多个区域。
(6) 如第(1)至(5)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在前述笫 一方向上具有波浪状的起伏。
(7) 如第(1)至(4)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作为与该 无纺织物的前述一面侧相反侧的面的另一面是大致平坦的。
(8) 如第(1)至(7)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个 槽部的每一个配备有以规定的间隔形成的多个凹部、和作为除前述多 个凹部之外的多个突出部。
(9) 如第(8)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个突出部的每一个比前 述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在前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低。
(10) 如第(8)或(9)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个凹部的每一 个为前述多个突出部的每一个在前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的90%以下。
(11) 如第(8)至(10)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
个突起部的每一个的前述一面侧及另一面侧是大致平坦的。
(12) 如第(8)至(11)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 个突出部的每一个在前述笫一方向上的长度为O.lmm至30mm。
(13) 如第(8)至(12)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 个凹部的每一个在前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O.lmm至30mm。
(14) 如第(8)至(13)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 个突出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比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的 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低,前述多个凹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比
前述多个突起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低。
(15) 如第(8)至(14)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 个突起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5至200g/m2,前述多个凹 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0至100g/m2。
(16) 如第(1)至(15)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 个槽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低于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
(17) 如第(1)至(16)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 个槽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密度在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密度以下。
(18) 如第(1)至(17)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紡织物,前述多 个槽部的每一个中在垂直于前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取向的纤维的
含有率比在前述第一方向上取向的纤维的含有率高。
(19) 如第(1)至(18)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前述多 个凸状部的每一个中的多个侧部的每一个,在前述第一方向上取向的 纤维的含有率比在前述第二方向上取向的纤维的含有率高。
(20) 如第(1)至(19)项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构成该 无纺织物的纤维含有憎水性的纤维。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至少形成槽部及凸状部、容易透过排 泄物等规定的液体的无纺织物。


图l是纤维网的透视图。
图2A是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平面图。 图2B是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底面图。 图3是图2A及图2B中的区域X的放大透视图。 图4A是网状支承构件的平面图。 图4B是网状支承构件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纤维网被图4A及图4B的网状支承构件支承 下面侧的状态下,将气体喷射到上面侧、制造图2A及图2B的第一种 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状态的图示。
图6是说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说明图6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的平面图。
图8是图6中的区域Z的放大透视图。
图9是图8中的喷出部的底面图。
图IO是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放大透视图。
8图ll是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网状支承构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12是第三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放大透视图。 图13是第四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放大透视图。 图14是第五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放大透视图。 图15是制造图14的无纺织物的支承构件的放大平面图。
的透视剖视图。
图17是将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用于尿布的表面片的情况下的 透视图。
图18是将本发明的无纺织物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中间片使用的情 况下的透视剖视图。
图19是将根据发明的无纺织物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外部背面(7々 夕-戶少夕)使用的情况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图l是纤维网的透视图。图2A是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 平面图。图2B是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底面图。图3是图2A 及图2B中的区域X的放大透视图。图4A是网状支承构件的平面图。 图4B是网状支承构件的透视图。图5是表示在图1的纤维网被图4A 及图4B的网状支承构件支承下面侧的状态下,将气体喷射到上面侧、 制造图2A及图2B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状态的图示。图6 是说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的侧视图。图7是说明图 6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的平面图。图8是图6中的区域Z的放大透视 图。图9是图8中的喷出部的底面图。图IO是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无纺 织物的放大透视图。图11是笫二种实施形式的网状支承构件的放大透 视图。图12是笫三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放大透视图。图13是第 四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的放大透视图。图14是第五种实施形式的无 纺织物的放大透视图。图15是制造图14的无纺织物的支承构件的放 大平面图。图16是将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用于卫生巾的表面片的情况下的透视剖视图。图17是将根据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用于尿布的表面 片的情况下的透视图。图18是将本发明的无纺织物作为吸收性物品的 中间片使用的情况下的透视剖视图。图19是将根据发明的无纺织物作 为吸收性物品的外部背面使用的情况下的透视图。 1.无纺织物的第一种实施形式
下面利用图2A至图5对于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第一种实施形式 进行说明。
1-1.形状
如图2A、图2B及图3所示,本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0,在该 无纺织物100的一面侧沿着第一方向(下面称为纵向方向或者长度方 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并列地形成多个槽部1。这里,在本实施形式 中,多个槽部1分别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并列地形成,但是,本发明并 不局限于此,相邻的槽部l彼此的间隔也可以分别不同。另外,也可 以不并列地、以使槽部1彼此的间隔变化的方式形成。
另外,在相邻的两个槽部l、 l之间分别形成凸状部2。多个凸状 部2、 2和槽部1一样,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并列地形成。本实施形式中 的无纺织物110的凸状部2的高度(厚度方向)大致均等,但是,相 互邻接的凸状部2的高度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形成。作为以凸状部2 的高度不同的方式形成方法,例如,如后面所述,通过调整喷出主要 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喷出口 913的间隔,可以调整凸状部2的高度。 通过缩小相邻的喷出口 913的间隔,可以降低凸状部2的高度,反之, 通过扩大相邻的喷出口 913的间隔,可以增高凸状部2的高度。进而, 通过以窄的间隔和宽的间隔交替的方式形成相邻的喷出口 913的间 隔,可以交替地形成高度不同的凸状部2。另外,这样,如果凸状部2 的高度部分地变化,则由于和皮肤接触的面积减小,所以具有可以减 轻对皮肤的负担的优点。
另外,作为本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0的凸状部2的厚度方向上 的距离的高度,为0.3至15mm,优选为0.5至5mm的高度。另外, 凸状部2的每一个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下面称之为横向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的长度可以列举为0.5至30mm,优选为l.Omm至 10mm。另外,相邻的凸状部2、 2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列举为0.5 至30mm,优选为3至10mm。
另外,形成槽部1的区域的无纺织物110的高度(厚度方向的距 离)可以列举出为凸状部2的高度的0%至90%,优选为1%至50%, 更优选为5%至20%。槽部1的宽度可以列举为0.1至30mm,优选 为0.5至10mm。夹着凸状部2相邻的槽部1彼此之间短距离(节距) 可以列举为0.5至20mm,优选为3至10mm。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槽部1及凸部2,本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0, 例如,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使用的情况下,即使排泄出大量的 规定的液体,也不会大范围地在表面上浸润。另外,由于即使在施加 过大的外部压力时凸状部2被压溃的状态下,也容易保持由槽部1形 成的空间,所以,即使在施加外部压力状态下排泄规定的液体的情况 下,也不容易在表面上大范围地浸润。进而,即使在一度吸收到吸收 体等内的规定的液体在外部压力下返回的情况下,由于在该无纺织物 110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无纺织物110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小,难以 再次大范围地附着到皮肤上。
这里,槽部1或者凸状部2的高度、节距、宽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面所述。例如,将无纺织物110在未加压的状态下载置在工作台上, 利用显微镜由无纺织物110的截面照片或者截面映象进行测定。另外, 将成为样品的无纺织物110以通过凸状部2及槽部1的方式切断。
在测定高度(厚度方向的距离)时,从无纺织物110的最下部位 置(即,工作台表面)到朝向上方的凸状部2及槽部l各自的最高位 置作为高度进行测定。
另外,测定节距时,测定邻接的凸状部2的顶点之间的距离,同 样地测定槽部1。
在测定宽度时,测定从无纺织物110的最下位置(即,工作台表 面)到朝向上方的凸状部2的底面的最大宽度,同样地测定槽部1的 底面的最大宽度。这里,对凸状部2的形状没有特定的限制。例如,可以列举出拱 顶状、梯形、三角形、Q形状、四角形等。为了使无纺织物110触及 皮肤的感觉良好,凸状部2的顶面附近及侧面优选为曲面。另外,为 了在外部压力下凸状部2被压溃时,也能够保持由槽部1形成的空间, 优选使凸状部2的宽度从底面到顶面使变窄。作为凸状部2的优选形 状,可以列举出大致拱顶状等曲线(曲面)。
1-2.纤维取向
如图2A、图2B及图3所示,在该无纺织物110中,形成该无纺 织物110的构成纤维101沿第一方向(在无纺织物的规定的纵向方向) 取向的纤维(下面称之为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各个不同的区域。 所谓各个不同的区域,例如,可以列举出槽部1、构成凸状部2的侧 部8及中央部9。
这里,所谓纤维101沿第一方向(纵向方向)取向,指的是纤维 101相对于第一方向、在此为相对于作为经由制造无纺织物的机械将 无纺织物或者纤维网送出的方向(MD方向)的规定的纵向方向,在 从+ 45度至-45度的范围内的取向,另外,将沿第一方向取向的纤维 称为纵向取向纤维。另外,所谓纤维101沿第二方向(在无纺织物的 规定的横向方向)取向,指的是纤维101相对于第二方向、在此为相 对于作为与MD方向正交的方向(CD方向)的无纺织物的规定的宽 度方向,在从+ 45度至-45度的范围内取向,另外,将沿第二方向取 向的纤维称为横向取向纤维。
无纺织物110的侧部8是位于凸状部2的两侧部的区域,在该侧 部8处的纤维101以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中央部9 (在凸状部中 夹着侧部8的区域)中的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高的方式形成。例如, 在侧部8中的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可以列举为55%至100%,更优 选为60%至100%。在侧部8处的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小于55%的 情况下,存在由于线张力会将该侧部8拉长的情况。进而,通过侧部 8被拉长,存在槽部1或后面所述的中央部9也会被线张力拉长的情 况。中央部9是在凸状部2中夹在被成为两侧部的侧部8中的区域, 是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侧部8低的区域。对于该中央部9,优选 将纵向取向纤维和横向取向纤维适度地混合。
例如,在中央部9处的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侧部8处的纵向 取向纤维的含有率低10%以上,比后面描述的槽部1的底部处的纵向 取向纤维的含有率高10%以上。具体地说,在中央部9处的纵向取向 纤维的含有率优选在40%至80%的范围内。
如前面所述,由于槽部l是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例如,热风) 直接喷射的区域,所以,槽部1处的纵向取向纤维被喷吹向侧部8。 并且,在槽部1上残留横向取向纤维。因此,在槽部1中,横向取向 纤维的含有率比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高。
例如,可以列举出在槽部1处的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中央部 处的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低10%以上。从而,在无纺织物110中, 槽部1是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最低、横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最高的 区域。具体地说,横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为55%至100%、优选为60% 至100%。在横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低于55%的情况下,如后面所述, 由于槽部1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低,所以,无纺织物向宽度方向的强 度难以提高。这样,例如,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使用该无纺织 物110的情况下,在使用该吸收性物品的过程中,由于与身体的摩擦 会沿宽度方向产生经綷滑动或者产生破损的危险性。
纤维取向的测定利用株式会社祍 一 工;/义制造的f ,;;夕》7 4夕 口久3—y VHX-100,用以下的测定方法进行。(l)将样品以其长度 方向在观察台上处于正确的方向的方式设置。(2)将不规则地出现在 面前的纤维除去,使样品的最靠近前的纤维与透镜的焦点相一致。(3) 设定摄影深度(纵深),在PC的画面上制成样品的3D图像。其次, (4)将3D图像转换成2D图像,(5)在测定的范围内,在画面上画出 将长度方向恰当地等分的多个平行线。(6)在画出平行线而细分化的 各个单元中,观察纤维取向是第一方向(长度方向)还是第二方向(宽 度方向),测定朝向各个方向的纤维条数。然后,(7)通过计算相对于在设定范围内的全部纤维数而言,朝向第一方向(长度方向)的纤维 取向的纤维条数的比例和朝向第二方向(宽度方向)的纤维取向的纤 维条数的比例,可以测定、计算出纤维取向。
1-3.纤维疏密
如图3所示,调整槽部l使之与凸状部2相比纤维密度低。另夕卜, 槽部1的纤维密度可以借助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例如,热风)的 量或张力等各种条件进行任意调整。另外,凸状部2的纤维密度形成 得高于槽部1的纤维密度。
具体地说,该槽部1的底部的纤维密度可以在0.18g/cii^以下,优 选为0.002至0.18g/cm3,特别优选为0.005至0.05g/cm3。在槽部1的 底部的纤维密度小于0.002g/cn^的情况下,例如,在将该无纺织物110 作为吸收性物品等使用的情况下,有时该无纺织物110容易破损。另 外,在该槽部1的底部的纤维密度大于0.18g/ci^的情况下,液体难以 向下方移动,滞留在该槽部l内,有时会给予使用者以潮湿的感觉。
以纤维密度比槽部1高的方式调整凸状部2。另外,凸状部2的 纤维密度可以利用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例如热风)的量或张力等 各种条件任意进行调整。
凸状部2的中央部9的纤维密度,例如,可以为0至0.20g/cm3, 优选为0.005至0.20g/cm3,更优选为0.007至0.07g/cm3。在该中央部 9的纤维密度低于0.005g/cm3的情况下,不仅由于包含在该中央部9 内的液体的自重或外部压力,中央部9容易被压溃,而且,存在一度 吸收的液体在加压的情况下容易返回的情况。另外,在中央部9的纤 维密度高于0.20g/ci^的情况下,该中央部9带来的液体难以向下方移 动,液体会滞留在该中央部9中,存在给予使用者以潮湿的感觉的情 况。
进而,该凸状部2的侧部8的纤维密度可以借助主要由气体构成 的流体(例如,热风)的量或张力等各种条件任意调整。具体地说, 该側部8的纤维密度可以列举为0至0.4g/cm3,优选为0.007至 0.25g/cm3,更优选为0.10至0.20g/cm3。在该侧部8的纤维密度低于0.007g/ci^的情况下,存在由于线张力使得侧部8被拉长的情况。另 外,在该侧部8的纤维密度高于0.40g/cm3的情况下,有时,在该侧部 8中带来的液体难以向下方移动,液体会滞留在侧部8处,给予使用 者潮湿的感觉。
"4.纤维单位面积重量
无纺织物110整体的纤维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例如,可以列举 为10至200g/m2,优选为20至200g/m2。例如,在将该无纺织物110 用于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的情况下,当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低于10g/m2 的情况下,存在该表面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损的情况。另外,在该 无紡织物110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高于200g/ri^的情况下,有时液体 难以向下方移动。
如图3所示,调整槽部1,使得纤维101的单位面积重量比凸状 部2低。另外,调整槽部l底部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使之低于包含 槽部1的底部和凸状部2在内的无纺织物整体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 具体地说,槽部1的底部处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可以列举为3至 150g/m2,优选为5至80g/m2。在该槽部1的底部处的纤维单位面积 重量低于3g/n^的情况下,例如,在将该无纺织物110作为吸收性物 品的表面片使用的情况下,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的过程中,存在表面 片容易破损的情况。另外,在该槽部1的底部处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 高于150g/n^的情况下,有时在该槽部1带来的液体难以向下方移动,
滞留在槽部l,会给予使用者潮湿的感觉。
调整凸状部2,使之与槽部1相比纤维101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 高。凸状部2处的中央部9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例如可以是15至 250g/m2,优选为20至120g/m2。在该中央部9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 低于15g/n^的情况下,不仅由于含在该中央部9中的液体的自身重量 及外部压力而容易被压溃,而且, 一度吸收的液体在加压情况下有时 容易返回。另外,在中央部9处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高于250g/n^的 情况下,带来的液体难以向下方移动,有时液体滞留在该中央部9, 给予使用者潮湿的感觉。进而,该凸状部2处的侧部8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可以利用主要 由气体构成的流体(例如,热风)的量或张力等各种条件任意调整。 具体地"i兌,该侧部8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可以列举为20至280g/m2, 优选为25至150g/m2。在该侧部8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低于20g/m2 的情况下,有时会由于张力使侧部8被拉长。另外,在该侧部8的纤 维单位面积重量高于280g/m"的情况下,该側部8带来的液体难以向 下方移动,滞留在侧部8,有时会给予使用者潮湿的感觉。
另外,调整槽部1的底部处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使之低于由侧 部8和中央部9构成的凸状部2整体的纤维中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 例如,槽部1的底部处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凸状部2的平均单 位面积重量在90。/。以下,优选在3至90%,特别优选在3至70%。 在槽部1的底部处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凸状部2的平均单位面 积重量高于90%的情况下,落入槽部1的液体向无纺织物110的下方 移动时的阻力变高,有时液体会从槽部l溢出。另外,在槽部l的底 部处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于凸状部2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低于 3%的情况下,例如,在将该无纺织物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使用的 情况下,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中,有时表面片容易破损。
1-5.其它
本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例如,在为了吸收规定的液体或者使规 定的液体透过而使用的情况下,槽部l容易使液体透过,凸状部2具 有多孔的结构,难以保持液体。
槽部1的底部与其它的区域相比,纤维101的纤维密度低,单位 面积重量小,所以,适合于使液体透过。进而,由于在槽部l的底部 处的纤维101沿宽度方向取向,所以,可以防止液体在槽部1中过分 向无纺织物110的长度方向流动、大范围地扩展。由于纤维101沿着 该槽部l的宽度方向取向(CD取向),所以,尽管比其它区域单位面 积重量低,但是,向无纺织物的宽度方向的强度(CD强度)增高。
对凸状部2进行调整,使得与其它区域相比其纤维单位面积重量 高,但是,由于借此增多纤维的条数,所以增大粘结点数,保持其多孔结构。
另外,槽部1的底部的横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中央部9高,侧 部8的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比中央部9高。另外,中央部9含有比 比槽部1或侧部8多的沿厚度方向取向的纤维101。借此,在中央部9, 例如,即使通过施加厚度方向的负荷减小凸状部2的厚度,在负荷被 释放的情况下,利用沿其厚度方向取向的纤维101的刚性,容易恢复 原来的高度。即,可以说是压缩恢复性高的无纺织物。
1-6.制造方法
如图4A至图9所示,下面,说明制造本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0 的方法。首先,将纤维网IOO载置在作为通气性支承构件的网状支承 构件210的上面侧。换句话说,将纤维网IOO从下侧支承在网状支承 构件210上。
而且,如图5所示,使处于支承该纤维网100的状态下的网状支 承构件210向规定方向移动,通过从该移动的纤维网100的上面纤维 连续地喷射气体,可以制造本实施形式中的无纺织物110。
这里,网状支承构件210通过织入作为不通气部的规定粗度的多 个金属丝211形成。通过隔开规定的间隔织入多个金属丝211,获得 形成多个作为通气部的孔部213的网状支承构件。
图4A、图4B所示的网状支承构件210是形成多个孔径小的孔部 213的构件,从纤维网100的上面侧喷射的气体不被该网状支承构件 210阻挡,向下方通气。该网状支承构件210不会对喷射的气体的气 流进行大改变,另外,不使构成纤维网100的纤维101向该网状支承 构件210的下方移动。
因此,构成纤维网100的纤维101被主要从上面侧喷射的气体向 规定的方向移动。具体地说,由于向网状支承构件210的下方侧的移 动受到限制,所以,纤维101在沿着该网状支承构件210的表面的方 向上移动。
例如,被气体喷射的区域处的纤维101,从该区域向其周围的不 被气体喷射的区域移动。并且,由于被气体喷射的区域向规定的方向移动,所以形成向纤维网IOO上沿规定方向连续的被气体喷射的区域。 结果,纤维101向该连续的区域中的侧方的区域移动。
从而,在形成槽部l的同时,槽部1的纤维101以沿着宽度方向 取向的方式移动。另外,在邻接的两个槽部l、 l之间形成凸状部2, 在该凸状部2处的侧方部的纤维密度变高,纤维101沿着长度方向取 向。
这里,制造本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0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 如图6至图9所示,包括通气性支承构件200和由喷出部910及图中 未示出的送气部构成的喷射机构。通气性支承构件200以从一面侧支 承作为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网100的方式构成。喷出部910以从该纤维 网IOO的另一面侧向纤维网100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方式构 成。送气部以将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送入喷出部910的方式构成。
这里,在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中,无纺织物110—边^皮移动机构 依次移动一边纟皮形成。该移动才几构佳j皮通气性支承构件200从一面侧 支承的状态下的纤维网100向规定的方向移动。具体地说,使主要由 气体构成的流体喷射的状态下的纤维网100沿规定的方向F移动。作 为移动机构,例如,可以列举出图6、图7所示的输送器930。输送器 930包括通气性的通气性带部939,所述通气性带部939形成载置通 气性支承构件200的横向长的环状;旋转部931、933,所述旋转部931、 933在通气性带部939的内侧配置于长度方向的两端、使该通气性带 部939沿规定的方向4t转。
通气性支承构件200根据所制造的无纺织物可以适当地更换。例 如,在制造本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IIO的情况下,作为通气性支承构 件200,可以使用上述的网状支承构件210。下面,对于作为通气性支 承构件200使用上述网状支承构件210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输送器930使处于从下面侧支承纤维网IOO的状态下 的网状支承构件210沿规定方向F移动。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使 纤维网100以通过喷出部910的下侧的方式移动。进而,4吏纤维网100 以通过作为加热机构的两侧面开口的加热器部950的内部的方式移动。
喷射机构包括图中未示出的送气部及喷出部910。图中未示出的 送气部经由送气管920连接到喷出部910上。送气管920能够通气地 连接到喷出部910的上侧。如图9所示,在喷出部910以规定的间隔 形成多个喷出口 913。
从图中未示出的送气部经由送气管920送到喷出部910的气体, 从多个喷出口 913喷出。从多个喷出口 913喷出的气体被连续地喷射 到纤维网100的上面侧。具体地说,从多个喷出口 913喷出的气体被 连续地喷射到处于被输送器930沿规定方向F移动的状态下的纤维网 100的上面侧。
在喷出部910的下方配置于网状支承构件210的下侧的吸气部 915,对于从喷出部910喷出、对网状支承构件210通气的气体等进行 吸气。这里,通过利用吸气部915进行吸气,可以将纤维网100以贴 紧到网状支承构件210上的方式进行定位。
借助吸气部915进行的吸引,达到被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喷射 的区域的纤维101被推压到网状支承构件210上的程度的强度即可。 通过该吸气部915对被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进行吸引(吸 气),可以防止碰到通气性支承构件200的不通气部(网状支承构件 210的金属丝211)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弹回而弄乱纤维网100 的形状。另外,可以在进一步保持由空气流成形的槽部(凹凸)等形 状的状态下,在加热器部950内进行输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 利用吸气部915进行的吸引, 一直进行到将纤维网IOO输送到加热器 部950为止。
进而,由于通过从网状支承构件210的下侧引入主要由气体构成 的流体,被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喷射的区域的纤维一边被推压到网 状支承构件210侧一边被移动,所以,纤维集中到网状支承构件210 側。另外,在凸状部2,通过被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碰到通 气性支承构件200的不通气部(网状支承构件210的金属丝211 )被 弹回,成为纤维IOI部分地朝向厚度方向的状态。从喷出口 913的每一个喷出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温度可以 是常温,不过,例如为了使槽部(凹凸)等的成形性良好,可以将该 温度调整到构成纤维集合体的至少热塑性纤维的软化点以上,优选调 整到在软化点以上且在熔点的+ 5 0 °C至-5 0 °C的范围的温度。由于纤维 软化时,作为纤维本身的反弹力降低,所以,容易利用空气流等保持 纤维被再排列的形状,当进一步提高温度时,由于纤维彼此开始热粘 结,所以,更加容易保持槽部(凹凸)等的形状。从而,在保持槽部 (凹凸)等的形状的状态下,容易输送到加热器部950内。
另外,通过调整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风量或温度、引 入量、网状支承构件210的通气性、纤维网100的单位面积重量等, 可以使凸状部2的形状变化。例如,在被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 体的量和吸引(吸气)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量几乎均等、或者 吸引(吸气)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量的多的情况下,无纺织物 115 (无纺织物110)中的凸状部2的背面侧按照网状支承构件210的 形状形成。从而,在网状支承构件210是平坦的情况下,该无纺织物 115 (无纺织物110)中的背面侧是大致平坦的。
另外,为了在进一步保持利用空气流等成形的槽部(凹凸)等形 状的状态下向加热器部950输送,可以在利用空气流等将槽部(凹凸) 等刚刚成形之后或者与之同时,向加热器部950内输送,或者,在利 用热风(规定温度的空气流)将槽部(凹凸)等刚刚成形之后,利用 冷风等冷却,之后向加热器部950输送。
作为加热才几构的加热器部950在规定方向F上的两端i殳有开口。 从而,载置在被输送器930移动的网状支承构件200上的纤维网100 (无纺织物110),以规定的滞留时间连续地在形成于加热器部950内 部的加热空间中移动。例如,在构成纤维网100 (无纺织物110)的纤 维101中含有热塑性纤维的情况下,可以获得通过在该加热器部950 中加热将纤维101相互结合的无纺织物115 (无纺织物110)。
2.其它实施形式
下面,对于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另外一种实施形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另外的实施形式中,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与无纺织物的 第一种实施形式一样,在附图中的标号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的情况 下,赋予相同的标号。
下面利用图10至图15,对于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第二种实施形
式至第五种实施形式进行说明。第二种实施形式与第 一种实施形式相
比,是无纺织物整体的形状不同的实施形式。第三种实施形式与第一
种实施形式相比,是与形成凸状部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形状不同的实施
形式。第四种实施形式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相比,是凸状部的形状不同
的实施形式。第五种实施形式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相比,是在槽部设置 有开口这一点上不同的实施形式。
2-1.笫二种实施形式
下面,利用图10及图11说明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第二种实施形式。
2-1-1.无纺织物
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6在该无纺 织物116的整体呈波浪状起伏这一点上与第一种实施形式不同。下面 以和第 一种实施形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i兌明。
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6,以该无纺织物116的全体以相 对于槽部l及凸状部2延伸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具有波浪状起伏的 方式形成。
2-1-2.制造方法
对于制造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6的方法,与第一种实施 形式相同,但是,作为通气性支承构件的网状支承构件260的形态不 同。第二种实施形式的网状支承构件260以将作为不通气部的规定粗 度的多个金属丝261织入的方式形成。通过将多个金属丝261隔开规 定的间隔织入,获得形成多个作为通气部的孔部263的网状支承构件 260。
进而,该网状支承构件260在第二种实施形式中,例如,如图11 所示,以沿着平行于轴Y的方向交替地具有波浪状起伏的方式形成。即,网状支承构件260是沿着与该网状支承构件260的长度方向或者 短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平行的方向具有波浪状的起伏的支承构件。
图11中的网状支承构件260是形成有多个孔径小的孔部263的构 件,从纤维网100的上面侧喷射送气体不被该网状支承构件260阻挡, 而向下方通气。该网状支承构件260对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 的流动不会造成大的改变,另外,不使纤维101向该网状支承构件260 的下方方向移动。
进而,由于该网状支承构件260本身具有波浪状的起伏,所以, 借助从纤维网IOO的上面侧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纤维网100 形成具有按照该网状支承构件260的形状的起伏的形状。
通过一边向载置在网状支承构件260的上面的纤维网100上喷射 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 一边使该纤维网100沿着轴X的方向移动, 可以形成该无纺织物116。
对于网状支承构件260上的起伏的形态,可以任意设定。例如, 如图11所示的向轴X方向的起伏的顶部之间的节距可以列举为1至 30mm,优选为3至10mm。另外,该网状支承构件260的起伏的顶部 和底部的高低差例如可以列举为0.5至20mm,优选为3至10mm。进 而,该网状支承构件260的轴X方向的截面形状如图11所示,并不 局限于波浪状,也可以是以起伏的顶部和底部各自的顶点形成锐角的 方式将大致三角形连接起来的形状,或者以起伏的顶部和底部各自的 顶点大致平坦的方式将大致四角形的凹凸连接起来的形状等。
第二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6可以利用上述无纺织物制造装置 90制造。在该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中的无纺织物116的制造方法等 可以参考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10的制造方法及无纺织物制造 装置90的说明。
2-2.第三种实施形式
下面,利用图12说明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第三种实施形式。 如图12所示,对于第三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40,在无纺织物140中与形成了凸状部2的面相反侧的面上的形态与第一种实施形式 不同。下面,以和笫一种实施形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2-2-1.无纺织物
第三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40,在其一面侧交替地并列形成槽 部1及凸状部2。而且,在无纺织物140的另一个面侧,位于凸状部2 底部的区域以向该凸状部2突出的一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换句话说, 无纺织物140在该无纺织物140的另一面侧,位于该一面侧中的凸状 部2的底面上的区域凹入,形成凹部。另外,位于一面侧的槽部1的 底面的另一面侧的区域,向和一面侧的凸状部相反的方向突出,形成 凸状部。
2-2-2.制造方法
在笫三种实施形式中,将纤维网100载置在网状支承构件210上, 一边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 一边沿着规定方向使该纤维网100 移动,同时,从网状支承构件210的下方吸引(吸气)喷射的主要由 气体构成的流体。另外,使吸引(吸气)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 量比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量少。在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 的流体比吸引(吸气)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量多的情况下,通 过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弹回一些,可以按照向与凸状部2的 上面侧的凸状部2相同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凸状部2的下面侧(底 面侧)。
第三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40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第一种实施形 式所述相同。另外,在制造该无纺织物140时使用的支承构件,可以 使用和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网状支承构件210相同的支承构件。
2-3.第四种实施形式
下面,利用图13说明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第四种实施形式。 如图13所示,第四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50,在该无纺织物150 的一面侧形成高度不同的凸状部2及第二凸状部22,在这一点上,与 第一种实施形式不同。下面,以和第一种实施形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 行说明。2-3-1.无纺织物
第四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50是在该无纺织物150的一面侧并 列地形成多个槽部1的无纺织物。另外,在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的 多个槽部1的每一个之间形成多个凸状部2。另外,在夹着多个槽部1 相邻的多个凸状部2的每一个之间,夹着多个槽部1交替地分别形成 多个第二凸状部22。换句话说,夹着多个槽部1交替地并列形成凸状 部2及第二凸状部22。
凸状部2及第二凸状部22是纤维网100上不被喷射主要由气体构 成的流体的区域,通过形成槽部l,成为相对地向上面侧突出的区域。 该第二凸状部22,例如,与凸状部2相比,在该无纺织物150的厚度 方向的高度低,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形成得窄,但是,该第二凸状部 22上的纤维疏密、纤维取向及单位面积重量等与凸状部2 —样。
无纺织物150的凸状部2及第二凸状部22形成在并列地形成的多 个槽部l的每一个之间。而且,凸状部2以夹着槽部1与第二凸状部 22邻接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二凸状部22以夹着槽部1与凸状部2 邻接的方式形成。即,凸状部2和第二凸状部22夹着槽部1交替地形 成。具体地说,以凸状部2、槽部l、第二凸状部22、槽部l、凸状部 2的顺序,重复这种配置图样地形成。另外,凸状部2及第二凸状部 22的位置关系并不局限于此,至少无纺织物150的一部分可以按照夹 着槽部1多个凸状部2分别相邻的方式形成。另外,多个第二凸状部 22也可以按照夹着槽部1分别相邻的方式形成。
2-3-2.制造方法
第四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50的制造方法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 无纺织物的制造方法相比,在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的喷出口 913的形 态上不同。
第四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50通过一边向栽置在网状支承构件 210的上面的纤维网100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一边使之向规定 的方向移动来形成。在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时,形成槽部1、 凸状部2及第二凸状部22,不过,它们的形成可以借助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中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喷出口 913的形态任意地改变。 图13所示的该无纺织物150,可以利用调整了喷出口 913的间隔 的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制造。例如,通过使喷出口 913的间隔比第一 种实施形式的喷出口 913的间隔窄,可以形成厚度方向的高度比凸状 部2低的第二凸状部22。另外,通过使喷出口 913的间隔比笫一种实 施形式的喷出口 913的间隔宽,可以形成厚度方向的高度比凸状部2 高的凸状部。另外,在形成喷出口 913的间隔中,通过以窄的间隔和 宽的间隔交替的方式配置,可以形成凸状部2和第二凸状部22夹着槽 部1交替地并列配置的该无纺织物150。该喷出口 913的间隔并不局 限于此,可以根据所要形成的无纺织物的凸状部的高度及第二凸状部 22的排列,任意地形成。
第四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50,如上所述,可以利用无纺织物 制造装置90制造,但是,在利用这种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进行的无 纺织物150的制造方法中的其它部分,可以参考第一种实施形式的无 纺织物110的制造方法及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的说明中的记栽。 2-4,第五种实施形式
利用图14及图15说明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第五种实施形式。 如图14及图15所示,第五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70,在形成 在该无纺织物170的一面侧的槽部1中,在形成凹入部3A及突出部 4A这一点上与第一种实施形式不同。下面,以和第一种实施形式的不 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2-4-1.无纺织物
如图14所示,第五种实施形式的无纺织物170,在该无纺织物170 的一面侧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形并列地形成多个槽部1。另外,在多个 槽部1的各个之间分别形成多个凸状部2。进而,在槽部1中,沿着 该槽部1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多个凹入部3A,在各个所述多个凹入 部3A之间分别形成多个突出部4A。
在笫五种实施形式中,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凹入部3A,但是, 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以不同的间隔形成。在图14中,该凹入部3A显示出开口,但是,也可以因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量或强 度、以及引入的量等各种条件而异。
凹入部3A处的该无纺织物170的厚度方向的高度可以列举为突 出部4A在该无纺织物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的90%以下,优选为0% 至50%,更优选为0%至20%。这里,所谓高度为0%,指的是凹入 部3A是开口。
另外,凹入部3A的每一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及宽度方向的长度 可以列举为均为0.1至30mm,优选为0.5至lOinm。另外,夹着突出 部4A相互邻接的凹入部3A的节距可以列举为0.5至30mm,优选为 1至10mm。
突出部4A在无纺织物170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例如可以与凸状 部2在无纺织物17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相同或者在该厚度以下,优 选为该厚度的20%至100%,更优选为40%至70%。
另外,该突出部4A的每一个在该无纺织物170的长度方向上的 长度及宽度方向上长度可以列举为0.1至30mm,优选为0.5至10mm。 另外,夹着凹入部3A相互邻接的突出部4A的顶点之间的节距可以列 举为0.5至30mm,优选为1至10mm。
另外,突出部4A在该无纺织物长度方向上截面形状为大致四角 形。另外,突出部4A在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并不局限于大致四角 形,可以是拱顶状、梯形、三角形、Q形状等,没有特定的限制,但 是,为了抑制在槽部1处的规定的液体的扩展,优选为大致四角形。 另外,为了在过大的外部压力下突出部4A与皮肤等接触不给予异物 感,优选地,该突出部4A的顶面是平面或者曲面。
另外,凹入部3A在该无纺织物的长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是 拱顶状、梯形、n形状、四角形、或者这些形状的上下反转的形状等, 没有特定的限制。另外,在凹入部3A开口的情况下,即使在施加过 分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或者招致高粘度的规定的液体等情况下,也可
以抑制在槽部1中的规定的液体的扩展,所以是优选的。
槽部1中的突出部4A的纤维,作为整体沿着槽部1的宽度方向取向。
在该凹入部3A成为开口的情况下,在成为该开口的区域,利用 喷射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将纵向取向纤维喷吹到凸状部2侧, 另外,将横向取向纤维喷吹到突出部4A侧。从而,开口周围的纤维 101以围绕该开口的周围的方式取向。因此,即使在施加外部压力等 的情况下,开口也不容易被压溃堵塞。
以比凹入部3A纤维密度高的方式形成突出部4A。
凹入部3A及突出部4A的纤维密度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的凸状部2 及槽部l相同,可以根据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量或张力等各个条 件任意调整。另外,凹入部3A也可以不开口。
凹入部3A的纤维密度可以列举为在0.20g/cm3以下,优选为0.0 至0.10g/cm3,这里,所谓纤维密度为0.0g/cm3,表示凹入部3A是开 口。在凹入部3A的纤维密度大于0.20g/cn^的情况下,存在落入槽部 1内的规定的液体会一度滞留在凹入部3A中的情况下。
另外,突出部4A的纤维密度可以列举为0.005至0.20g/cm3,优 选为0.007至0.10g/cm3。在突出部4A的纤维密度小于0.005g/cm3的 情况下,在施加过大的外部压力、凸状部2被压溃的情况下,该突出 部4A也同样会被压溃,存在不能在槽部1中保持由凹入部3A形成的 空间。
另一方面,在突出部3A的纤维密度大于0.20g/cii^的情况下,落 入槽部1的规定的液体会滞留在突出部4A,在将过大的外部压力施加 到该无纺织物170上、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存在给予潮湿的感 觉的情况。
槽部1中的凹入部3A与凸状部2及突出部4A相比,以纤维101 的单位面积重量变低的方式形成。即,在该无纺织物170中,凹入部 3A以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变为最低的方式形成。
凹入部3A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例如,可以为0至100g/m2,优 选为0至50g/m2。这里,所谓该凹入部3A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 0g/m2,表示该凹入部3A是开口。当凹入部3A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大于100g/ii^时,存在落入槽部1的规定的液体会一度滞留在凹入部 3A的情况。
另外,在例如将该无纺织物170作为吸收性物品等的表面片使用 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情况当在规定的液体滞留在凹入部3A中之 际行动变化等时,在槽部1上,规定的液体容易从凹入部3A溢出, 向突出部4A扩展,进而,在该无纺织物170的表面上扩展,会弄脏 皮肤。
突出部4A与凹入部3A相比,以纤维101的单位面积重量高的方 式形成。例如,突出部4A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可以列举为5至 200g/m2,优选为10至100g/m2。在该突出部4A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 小于5g/n^的情况下,在施加过大的外部压力、凸状部2被压溃的情 况下,该突出部4也同样会被压溃,存在在槽部1不能保持由凹入部 3A形成的空间。
另外,在突出部4A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大于200g/m2的情况下, 落入槽部1的规定的液体会滞留在突出部4A,在过大的外部压力施加 到该无纺织物170上、液体与皮肤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有时会给予潮 湿的感觉。
2-4-2.制造方法
下面,对制造该无纺织物170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与第一种 实施形式一样,将纤维网IOO载置在作为通气性支承构件的图15所示 的支承构件270的上面侧。换句话说,利用支承构件270从下侧支承 纤维网100。
然后,使纤维网200沿着利用支承构件270支承的规定方向移动。 进而,通过从被移动的纤维网100的上面侧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 体,可以制造该无纺织物170。
这里,支承构件270例如是螺旋编织的通气性网,所述螺旋编织 的通气性网,通过将其它规定粗度的金属丝272相对于大致平行地排 列的规定粗度的金属丝271,以多个金属丝271彼此桥接的方式呈螺 旋状交替地巻绕形成。该支承构件270的金属丝271及金属丝272的部分成为不通气部。 另外,支承构件270中的被金属丝271及由金属丝272包围的部分成 为孔部273。
在这种支承构件的情况下,通过部分地使织入的方法或丝的粗度、 丝的形状变化,可以部分地使通气度发生变化。例如,可以使用金属 丝271为不锈钢的圆形丝、金属丝272为不锈钢的扁平丝、进行螺旋 编织的支承构件270。
另外,对于作为不通气部的金属丝271及金属丝272,例如,也 可以将多个金属丝(例如,两条)合股来用作金属丝271和金属丝272, 通过在合股的金属丝之间产生间隙,使一部分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 通气。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不通气部的金属丝271及金属丝272(特 别是金属丝部分)的通气度,相对于孔部273处的通气度例如在90% 以下,优选为0%至50%,更优选为0%至20%。这里,所谓0%, 表示实质上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不能通气。
另外,在成为通气部的孔部273等区域中的通气度,例如可以为 10000至60000cc/cm2.min,优选为20000至50000cc/cm2.min。但是, 作为其它的通气性支承构件,例如,在挖通金属板等形成通气部的情 况下,由于不存在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通向该板部分的阻力,所以, 存在形成在上述数值以上的通气度的情况。
在支承构件上,成为不通气部的区域与形成通气部的区域相比表 面的滑动性高时是优选的。通过提高滑动性,在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 体喷射的区域与不通气部交叉的区域中,由于纤维101容易移动,可 以提高凹入部3A及突出部4A的成形性。
当向被支承构件270支承的纤维网100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 体时,该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喷射的区域成为槽部1,通过形成槽 部l,相对突出的部分成为凸状部2。对于槽部1及凸状部2的形成, 如第一种实施形式中所述。
另外,在槽部1中,当向支承构件270中的金属丝271与金属丝272的交点部分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时,该主要由气体构成的 流体在该交点部分弹回。因此,被支承在该交点部分上的纤维101被 喷吹向前后左右,形成凹入部3A。
另外,位于槽部1中的支承构件270的孔部273的上面的区域, 通过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形成槽部1,通过在槽部1中形成凹 入部3A,形成相对地突出的突出部4A。
在凹入部3A,通过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以与槽部1大致 平行的方式取向的纤维101被喷吹到凸状部2侧,另外,沿与槽部1 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取向的纤维101 ;故喷吹到突出部4A侧。因'此, 在凹入部3A,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形成得低。
另一方面,在突出部4A中,通过从凹入部3A喷吹纤维101,纤 维单位面积重量形成得比凹入部3A高。
另外,作为制造该无纺织物170的其它的方法,首先,如第一种 实施形式那样,制造形成有槽部1及凸状部2的无纺织物,然后,通 过对槽部l进行压花加工,形成凹入部3A及突出部4A,也可以制造 该无纺织物170。在这种情况下的凹入部3A和突出部4A中的纤维密 度或单位面积重量等的关系,有时和本实施形式所述的关系相反。即, 突出部4A中的纤维密度或单位面积重量有时比凹入部3A处的纤维密 度或单位面积重量低。
进而,作为制造该无纺织物170的其它的一种方法,也可以预先 在纤维网100上形成如凸状部2或槽部l那样的凹凸,在该纤维网100 中,在进一步重叠了纤维彼此具有自由度的其它的纤维网的基础之上, 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这样,利用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 在上层的纤维网中形成凸状部和槽部,但是,在槽部,通过降低纤维 单位面积重量,露出形成在下层的纤维网上的凹凸,形成本实施形式 中的突出部及凹入部。然后,通过进行热处理,使上层的纤维网和下 层的纤维网一体化。
进行制造。在该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中的无纺织物170的制造方法等,式中对无纺织物110的制造方法及无纺织物装 置90的说明中的记载。
3.实施例
3-1.第一个实施例
<纤维结构>
使用具有低密度聚乙烯(熔点110°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的芯 鞘结构的涂布了亲水油剂的纤维A(平均纤度为3.3dtex、平均纤维长 度51mm)、和具有高密度聚乙烯(熔点135°C )和聚对苯二甲酸乙酯 的芯鞘结构的涂布了憎水油剂的纤维B (平均纤度为3.3dtex、平均纤 维长度Slmm)的混棉。使用纤维A和纤维B的混合比为70:30,单 位面积重量调整到40g/n^的纤维集合体。
通过在纤维A和纤维B的鞘成分中具有熔点差,纤维彼此的交点 强度能够产生差异,所以提高无纺织物的柔软性。具体地说,当将加 热炉温度设定在例如12(TC时,在纤维A彼此的交点及纤维A和纤维 B的交点处,由于低密度聚乙烯熔融,所以纤维相互热粘结。另外, 由于纤维A彼此的交点与纤维A和纤维B的交点相比,熔融的低密 度聚乙烯的量多,所以纤维A彼此的交点强度比纤维A和纤维B的 交点强度高。另外,纤维B彼此由于高密度聚乙烯不熔融,所以不会 热粘结。即,这时的交点强度的关系为,纤维A彼此的交点强度比纤 维A和纤维B的交点强度大,另外,纤维A和纤维B的交点强度比 纤维B彼此的交点强度大。
<制造条件>
以直径为l.Omm、节距为6.0mm形成多个图9中的喷出口 913。 另外,喷出口 913的形状为正圆形,喷出口 913的截面形状为圆筒形。 喷出部910的宽度为500mm。以温度为105°C、风量为12001/分钟的
条件喷射热风。
以前面所示的纤维结构,利用速度为20m/分钟的梳理机开纤,制 成纤维网,以宽度为450mm的方式裁断纤维网。然后,以3m/分钟的 速度在20目的通气性网上输送纤维网。另外,以由前面所示的喷出部
31910及喷出口 913形成的制造条件,在将热风喷吹到纤维网上的一方, 从通气性网的下方,以小于喷射的热风量的吸收量进行吸引(吸气)。 之后,在利用通气性网输送的状态下,在设定成温度125°C、热风风 量10Hz的炉子内输送约30秒钟。 <结果>
凸状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51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3.4mm, 顶部的厚度为2.3mm,纤维密度为0.03g/cm3,该凸状部的每一个的宽 度为4.6mm, 节距为5.9mm。
另外,所谓顶部的厚度指的是在凸状部的顶点部分处的无纺织物 本身的厚度(下面相同)。
槽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24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1.7mm, 纤维密度为0.01g/cm3,该槽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1.2mm,节距为 5.8mm。
形状槽部的里面成为该无纺织物的最低的底部的最里面,凸状 部的里面的形状沿着与该凸状部同样的方向隆起,不构成该无纺织物 的最里面。另外,凸状部的形状形成大致的拱顶状,以凸状部和槽部 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另外,凸状部和槽部以在宽度 方向上相互重复的方式形成。进而,在凸状部的最表面,纤维彼此的 交点强度以部分地不同的方式形成,与后面说明的其它的实施例中形 成的无纺织物的纤维密度相比,其纤维密度形成得最低。
3-2.第二个实施例
<纤维结构>
纤维结构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 <制造条件>
将前面所述的纤维结构的纤维网载置在通气性网上,在设定为温 度125。C、热风风量10Hz的加热炉内输送约30秒钟。在刚刚从加热 炉内运出之后(约2秒钟之后),利用前面所述的喷出部910及喷出口 913的^殳计,以温度120。C、风量22001/分钟的条件喷射热风。
<结果>凸状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34g/i^,厚度方向的高度为2.8mm, 顶部的厚度为2.3mm,纤维密度为0.04g/cm3,该凸状部的每一个的宽 度为4.0mm,节距为6.1mm。
槽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21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l.lmm, 纤维密度为0.02g/cm3,该槽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2.1mm,节距为 6.1mm。
形状形成凸状部及槽部。
3-3.第三个实施例
<纤维结构>
纤维结构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 <制造条件>
利用前面所述的喷出部910及喷出口 913,以温度为105°C、风量 为10001/分钟的条件喷射热风,另一方面,从通气性网的下方,与喷 射的热风量大致相等或者多一些地进行吸引(吸气)。
<结果>
凸状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49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3.5mm, 纤维密度为0.02g/cm3,该凸状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4.7mm,节距为 6.1mm。
槽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21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1,8mm, 纤维密度为0.01g/cm3,该槽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1.4mm,节距为 6.1mm。
形状形成凸状部及槽部,凸状部的背面形状以整体成为底面的 方式成为大致平坦的。 3-4.第四个实施例 <纤维结构>
纤维结构与第一种实施形式相同。 <制造条件>
利用前面所述的喷出部910及喷出口 913的i殳计,以温度为80。C、 风量为18001/分钟的条件喷射空气流。而且, 一边以3m/分钟的速度使前面所述的纤维结构的纤维网沿长度方向移动, 一边利用以在长度
方向上为5mm的节距及在宽度方向上为5mm的节距配置成交错状的 针,以200回/分钟的速度实施针刺,使纤维相互半交织。然后,以由 前面所述的喷出部910及喷出口 913形成的制造条件喷射空气流。并 且,同时,从通气性网的下方以与热风量基本上相等或者多一些的吸 收量进行吸引(吸气)。 <结果>
凸状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45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2.3mm, 纤维密度为0.02g/cm3,该凸状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4.3mm,节距为 5.8mm。
槽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17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0.8mm, 纤维密度为0.02g/cm3,该槽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l.Omm,节距为 5.9mm。
形状凸状部和槽部以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另外, 该凸状部与槽部部分地朝向下方,具有交织点,在宽度方向上以相互 反复的方式形成。
3-5.第五个实施例
<纤维结构>
使用具有高密度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酯的芯鞘结构、涂布了 亲水油剂的纤维A (平均纤度为3.3dtex、平均纤维长度51mm)和与 纤维A在涂布憎水性油剂这一点上不同的纤维B的混棉。使用纤维A 和纤维B的混合比为70:30、单位面积重量被调整到40g/n^的纤维集 合体。
<制造条件>
以直径为l.Omm、节距为6.0mm形成多个图9中的喷出口 913。 另外,喷出口 913的形状为正圆形,喷出口 913的截面形状为圆筒形。 喷出部910的宽度为500mm。以温度为105°C、风量为10001/分钟的
条件喷射热风。
支承体使用长度2mm、宽度70mm的拐角形成圆形的横向方向长的形状的挖通的不锈钢类的套筒。在该套筒中,在MD方向上隔开 3mm的间隔,在CD方向上隔开3mm的间隔,将上述挖通的图形配 置成网格状。另外,套筒的厚度为0.5mm。
将前面所述的纤维结构的纤维集合体用速度为20m/分钟的梳理 机开纤,制成纤维网,以宽度为450mm的方式裁断纤维网。并且, 以3m/分钟的速度利用20目的通气性网输送纤维网。利用前面所述的 喷出部910及喷出口 913的设计,在温度105°C、风量12001/分钟的条 件下,喷射空气流。而且,从通气性网的下方,以小于热风量的吸收 量进行吸引(吸气)。之后,在利用通气性网输送该纤维网的状态下, 在设定成温度125°C、热风风量10Hz的炉子内输送约30秒钟。
<结果>
凸状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51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3.4mm, 顶部的厚度2.3mm,纤维密度为0.03g/cm3,该凸状部的每一个的宽度 为4.6mm, 节距为6.7mm。
槽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9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1.8mm, 纤维密度为0.005g/cm3,该槽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2.1mm,节距为 6.7mm。
槽部中的突出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18g/m2,厚度方向的高度 为1.8mm,纤维密度为0.01g/cm、该突出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2.1mm, 突出部的每一个的长度为1.5mm,向着MD方向的节距为5.0mm,向 着CD方向的节距为6,7mm。
槽部中的凹入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0g/m2,厚度方向的高度 为Omm,纤维密度为0.0g/cm3,该突出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2.1mm, 该突出部的每一个的长度为3.5mm,向着MD方向的节距为5.0mm, 向这作为与槽部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CD方向的节距为6.7mm。
形状分别形成凸状部、槽部、突出部及凹入部,凸状部的里面 沿着与凸状部相同的方向隆起,成为不形成该无纺织物的最里面的形 状。另外,在槽部,沿着该槽部延伸的方向,交替地形成多个突出部 和凹入部。该凹入部是开口,该开口的面积为5.2mm2的纵向方向长的长方形状,拐角呈圆形。
3-6.第六个实施例 <纤维结构〉
纤维结构与第五个实施例同样。 <制造条件>
在将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纤维结构载置在相同的套筒上、用通气 性网输送的状态下,在设定为温度125""C、热风风量10Hz的加热炉内 输送约30秒钟。刚刚从加热炉内运出之后(约2秒钟后),利用第五 个实施例中所示的喷出部910及喷出口 913的设计,在温度为120°C、 风量为20001/分钟的条件下,喷射空气流。
<结果>
凸状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34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2.8mm, 顶部的厚度2.3mm,纤维密度为0.04g/cm3,该凸状部的每一个的宽度 为4.0mm, 节距为6.1mm。
槽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15g/m2,厚度方向的高度为1.9mm, 纤维密度为0.008g/cm3,该槽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2.1mm,节距为 6.1mm。
槽部中的突出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22g/m2,厚度方向的高度 为1.9mm,纤维密度为0.01g/cm、该突出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2.1mm, 突出部的每一个的长度为1.5mm,向着MD方向的节3巨为5.0mm,向 着CD方向的节距为6.1mm。
槽部中的凹入部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9g/m2,厚度方向的高度 为0.3mm,纤维密度为0.003g/cm3,该突出部的每一个的宽度为 2.1mm,该突出部的每一个的长度为3.5mm,向着MD方向的节距为 5.0mm,向着CD方向的节距为6.1mm。
形状分别形成凸状部、槽部、突出部及凹入部。
在第六个实施例中,由于向被热粘结并且纤维彼此的热粘结固化 之前的纤维网上吹热风,所以在纤维彼此的自由度低的状态下喷射热 风。即,由于在无纺织物化之后喷射热风,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通过纤维相互的热粘结形成骨架的状态不变,喷射热风,形成凸状部 或槽部等。因此,可以提高在外部压力下的凹凸的保持性。
4.用途例
作为本发明中的无纺织物的用途,例如,可以列举出卫生巾、衬 里、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中的表面片等。在这种情况下,凸状部可以 是皮肤面侧、背面侧中的任何一个,但是,通过凸状部为皮肤侧,由 于可以降低与皮肤接触的面积,所以不容易给予由液体引起的潮湿感。 另外,本发明的无纺织物,也可以作为吸收性物品中配置在表面片与 吸收体之间的中间片使用。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无纺织物作为中间片, 使该中间片与表面片或者吸收体的接触面积降低,可以减少液体从吸 收体向表面片的返回。另外,也可优选地在吸收性物品的侧片、尿布 等的外面(外部背面)、平面固定件(面7 7久大-)的阴性材料等中 使用。通过在这些用途中使用本发明的无纺织物,可以减少与皮肤的 接触面积,改善与皮肤的触感,另外,可以提高緩沖感。另外,也可 以用于除去附着在床或身体上的尘埃或污垢等的擦拭器、口罩、母乳 ^*多个方面。
4-1.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
作为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用途,如图16、图17所示,例如,可 以列举出利用具有凹凸的无纺织物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301、 302 使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以形成了凸状部的面作为皮肤 侧的方式配置该无纺织物。
在将该无纺织物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片301、 302使用的情况 下,当排泄规定的液体时,该液体主要落入槽部中。例如,即使排泄 的液体是含有固体成分的具有粘性的液体,由于该液体落入到槽部内, 所以,可以抑制该液体在表面上大范围地扩展。另外,由于本发明的 无纺织物利用槽部1及凸状部形成有凹凸,可以缩小与皮肤接触的面 积,所以触感良好,进而,即使吸收体一度吸收的液体返回到表面片 中,也难以再次大范围地附着到皮肤上。
进而,由于槽部中的纤维的大部分沿宽度方向取向,所以向宽度方向的抗拉强度高,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用过程中,可以防止向宽度方
向施加摩擦等的力而使该表面片301、 302破损。
另一方面,凸状部中的侧部通过在形成槽部时使该槽部的纤维移 动而形成,所以,纤维彼此密集,刚性高。进而,由于在凸状部的中 央部含有很多沿厚度方向取向的纤维,所以即使向凸状部施加负荷, 也可以防止其容易被压溃,例如,即使凸状部被负荷压溃,其压缩恢 复性也很高。
从而,即使由于身体姿势的变化而使施加到表面片上的负荷变化, 也可以保持低的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可以维持触感性,进而,即使一 度由吸收体吸收的液体返回表面片,也难以再次大范围地附着到皮肤 上。
4-2.吸收性物品的中间片
作为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的用途,如图18所示,例如,可以列举出 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中间片311使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 以形成有凸状部的面成为表面310侧的方式配置该无纺织物。
通过以形成有凸状部的面成为表面片310侧的方式将本发明的无 纺织物作为中间片311进行配置,可以在表面片310和中间片311之 间形成多个空间。因此,即使在短时间排泄大量的液体的情况下,液 体透过的阻碍因素少,可以防止该液体在表面片310上大范围地扩展。
进而,即使一度透过中间片311 -皮吸收体吸收的液体返回到中间 片311,中间片311和表面片310的接触率低,该液体也难以返回到 表面片310、再次与皮肤大范围地附着。
另外,在该中间片311中的凸状部的中央部,与侧部、槽部相比, 含有很多沿厚度方向取向的纤维,凸状部的顶点与表面片310接触, 所以容易将残留在表面片310上的液体向厚度方向引入。从而,液体 难以残留在表面片310上。
这样,可以获得表面片310中的多孔性和液体的低残留性,可以 防止液体大范围长时间附着到皮肤上。进而,由于在凸状部的侧部沿 长度方向取向的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高,所以,可以将从表面片301向中间片311的侧部移动的液体向长度方向引导。从而,即使液体向 宽度方向扩散,也可以防止诱发从吸收性物品的泄漏,可以提高吸收 体的吸收效率。
4- 3.吸收性物品的外部背面
作为本发明中的无纺织物的用途,如图19所示,例如,可以列举 出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外面(外部背面321)使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 下,优选地,以形成有凸状部的面成为该吸收性物品的外侧的方式配 置无纺织物。
通过这样配置,将本发明的无纺织物作为外部背面321使用的吸 收性物品,在与手接触的情况下,触感良好。另外,由于槽部的纤维 单位面积重量或者纤维密度低,所以通气性优异。
5.各种结构物
下面,详细描述各个结构物。
5- 1.关于无纺织物 5-1-1,纤维集合体
纤维集合体是形成大致片状的纤维集合体,处于构成该纤维集合 体的纤维具有自由度的状态。换句话说,是具有纤维彼此的自由度的 纤维集合体。这里,所谓纤维彼此的自由度,指的是作为纤维集合体 的纤维网借助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能够使纤维自由移动的程度。该 纤维集合体,例如,可以通过将多个纤维混合的混合纤维以形成规定
厚度的纤维层的方式喷出来形成。另外,例如,可以通过将多个不同 的纤维的每一个分多次叠层形成纤维层的方式喷出来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纤维集合体,例如,可以列举出利用梳理法形成的 纤维网、或者被热粘合且纤维彼此的热粘合固化之前的纤维网。另夕卜, 可以列举出通过空气沉降法形成的网、或者被热粘合且纤维彼此的热 粘合固化之前的纤维网。另外,可以列举出利用点粘法压花的热粘合 固化之前的纤维网。另外,可以列举出利用纺粘法纺丝并被压花以前 的纤维集合体、或者压花的热粘合固化之前的纤维集合体。另外,可 以列举出利用针刺法形成的、半交织的纤维网。另外,可以列举出利用射流喷网法形成的半交织的纤维网。另外,可以列举出利用熔喷法 纺丝、纤维彼此的热粘合固化之前的纤维集合体。另外,可以列举出 利用溶剂粘结法形成的利用溶剂将纤维彼此固化之前的纤维集合体。
另外,可以列举出,优选地,利用空气(气体)流容易将纤维再 排列的是利用使用比较长的纤维的梳理法形成的纤维网,进而,纤维 彼此的自由度高、只通过交织形成的热粘合以前的网。另外,在利用 多个空气(气体)流形成槽部(凹凸)等之后,为了保持其形状不变 地使其无纺织物化,通过利用规定的加热装置等进行加热炉处理(加 热处理),使包含在纤维集合体中的热塑性纤维热粘合的热风法是优选 的。
5-1-2.纤维
作为构成纤维集合体的纤维(例如,构成图1所示的纤维网100 的纤维101),例如,可以列举出用低密度的聚乙烯、高密度的聚乙烯、 直链状的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曱酸乙酯、改性的聚丙烯、改性 的聚对苯二曱酸乙酯、尼龙、聚酰胺等热塑性树脂构成的,单独或复
合地使用各树脂的纤维。
复合形状,例如,可以列举出芯成分的熔点比鞘成分的熔点高的 芯鞘型、芯鞘的偏心型、左右成分的熔点不同的并列排列型。另外, 也可以将中空型、扁平或Y型或C型等异形、或隐藏的巻缩或明显的 巻缩的立体巻缩纤维、利用水流或热或压花等物理负荷分割的分割纤 维等混合。
另外,为了形成三维巻缩的形状,可以将规定的明显的巻缩纤维 或隐藏的巻缩纤维配合起来。这里,所谓三维巻缩形状,是螺旋状、 之字状、Q形状等,纤维取向即使主要朝向平面方向,部分地也有纤 维取向朝向厚度方向。从而,由于纤维本身的压曲强度向厚度方向作
用,所以,即使施加外部压力,其体积也不容易塌溃。进而,其中, 如果是螺旋状的形状,则当将外部压力释放时,形状会返回原状,所 以,即使由于过大的外部压力而使体积被压溃一些,在外部压力释放 之后,也容易恢复原来的厚度。明显巻缩的纤维是通过机械巻缩赋予形状或芯鞘结构以偏心型、 并列排列等预先巻缩的纤维的总称。隐藏的巻缩纤维是通过加热可以 发现巻缩的纤维。
所谓机械巻缩,是借助线速度的周速度差、热、加压对纺丝后的 连续的直线状的纤维赋予巻缩形状,其巻缩的程度可以由线速度的周 速差、热、加压进行控制。巻缩的纤维,每单位长度的巻缩个数越多,
越可以提高对外部压力下的压曲强度。例如,巻缩个数在10至35个/ 英寸,更优选在15至30个/英寸的范围内。
对于隐藏的巻缩纤维,由熔点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树脂构成,当加 热时,由于熔点差而使得热收缩率变化,所以,是三维巻缩的纤维。 对于纤维截面的树脂结构,可以列举出芯鞘结构的偏心型、左右成分 熔点不同的并列排列型。这样的纤维的热收缩率,例如,可以列举出 将5%至90%,进而,将10%至80%的范围作为优选的值。
热收缩率的测定方法为,(l)制成测定的纤维为100%的200g/m2 的网,(2 )制成裁剪成250x250mm大小的样品,(3 )将该样品在145°C (418.15K)的加热炉内放置5分钟,(4)测定收缩后的长度尺寸,(5) 可以由热收缩前后的长度尺寸差计算出热收缩率。
在将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用作表面片的情况下,例如,考虑到液体 的进入或触及皮肤的感觉,优选地,纤度在l.l至8.8dtex的范围内。
在将本发明的无纺织物用作表面片的情况下,作为构成纤维集合 体的纤维,例如,为了还吸收残留在皮肤上的少量经血或汗等,可以 含有纸浆、化学纸浆、人造丝、醋酯纤维、天然棉等纤维素类的亲水 性纤维。但是,由于纤维素类纤维不容易排出一度吸收的液体,所以, 例如,可以将以相对于整体为0.1质量%至5质量%的范围混入的情 况作为优选的形式。
在利用本发明的无纺织物作为表面片的情况下,例如,考虑到液 体的进入性或回湿(卩々工少卜"'少夕),也可以在前面列举的憎水性 合成纤维中加入亲水剂或憎水剂等,或者进行涂敷。另外,也可以通 过电晕处理或者等离子体处理来赋予亲水性。另外,也可以含有憎水性纤维。这里,所谓憎水性纤维指的是进行过已知的憎水处理的纤维。
另外,为了提高白化性,例如,也可以含有二氧化钛、疏酸钡、 碳酸钙等无机填料。在芯鞘型的复合纤维的情况下,可以只在芯中含 有所述无机填料,也可以在鞘中也含有所述无机填料。
另外,如前面所述,容易利用空气流再排列纤维的是使用比较长 的纤维、利用梳理法形成的纤维网,为了在利用多个空气流形成槽部 (凹凸化)等之后,保持其形状不变地使之无纺织物化,优选为利用加 热炉处理(加热处理)使热塑性纤维热粘合的热风法。作为适合于这 种方法的纤维,为了纤维彼此的交点热粘结,优选使用芯鞘结构、并 列结构的纤维,更优选地,用鞘彼此容易可靠地热粘结的芯鞘结构的 纤维构成。特别是,优选地,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和聚乙烯构成 的芯鞘复合纤维、或由聚丙烯和聚乙烯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这些纤
维可以单独地或者将两种以上组合起来使用。另外,纤维长度为20 至100mm,特别优选为35至65mm。
5-2.关于无纺织物的制造装置
5-2-1.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
根据本发明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例如,可以列举出调整到 常温或者规定温度的气体,或者在该气体内含有固体或者液体的微粒 子的气溶胶。
作为气体,例如,可以是空气、氮气等。另外,气体也可以含有 水蒸气等的液体的蒸气。
所谓气溶胶指的是在气体中分散有液体或者固体的物质,下面, 列举其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出着色用的墨水;提高柔软性用的硅 酮等柔软剂;防止带电及控制润湿性用的亲水性或者憎水性的活性剂; 提高流体的能量用的二氧化钛、硫酸钡等无机填料;在提高流体的能 量的同时、在加热处理中提高凹凸成形保持性用的聚乙烯等粉末粘合 剂;止痒用的盐酸苯海拉明、麝香草酚等的抗组胺剂;保湿剂;杀菌 剂等。这里,固体也包括凝胶状的物体。
可以适当调整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温度。可以根据构成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性质或将要制造的无纺织物的形状,进行适当的调整。 这里,例如,为了使构成纤维集合体的纤维恰当地移动,对于主 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温度,为了增大构成纤维集合体的纤维的自由 度,在一定程度上较高的温度是优选的。另外,在纤维集合体中包含 热塑性纤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温度调整 到能够软化该热塑性纤维的温度,使配置在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喷 射的区域等中的热塑性纤维软化或者熔融,同时,使之再次硬化。
借此,例如,通过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保持无纺织物的 形状。另外,例如,在利用规定的移动机构移动纤维集合体时,给予 该纤维集合体(无纺织物)不散开的程度的强度。
对于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流量可以适当地调整。作为纤维相 互之间具有自由度的纤维集合体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出利用 高密度的聚乙烯构成鞘,利用聚对苯二曱酸乙酯构成芯,以纤维长度
为20至100mm、优选为35至65mm、纤度为1.1至8.8dtex、优选为 2.2至5.6dtex的芯鞘纤维为主体,使用如果利用梳理法开纤则纤维长 度为20至100mm、优选为35至65mm的纤维,如果利用空气沉降法 开纤则纤维长度为1至50mm、优选为3至20mm的纤维,调整到10 至1000g/m2,优选为15至100g/n^的纤维网100。作为主要由气体构 成的流体的条件,例如,可以列举出在图8或者图9所示的形成多个 喷出口 913的喷出部910 (喷出口 913:直径0.1至30mm,优选0.3 至10mm,节距0.5至20mm,优选3至10mm,形状为正圆、椭圆或 长方形)中,在以风量为3至50 (L/ (分钟'孔))、优选为5至20 (L/ (分钟.孔))的条件对纤维网100喷射温度15至300°C (288.15K至 573.15K),优选100至200。C ( 373.15K至473.15K)的热风的情况。 例如,在以上述条件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情况下,所构成的 纤维能够改变其位置或方向的纤维集合体是本发明中的纤维集合体中 的合适的一种。通过利用这样的纤维、制造条件进行制作,例如,可 以成形为图2A、图2B、及图3所示的无纺织物。槽部1或凸状部2 的尺寸或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可以在以下的范围内获得。对于槽部1,厚度在0.05至10mm、优选为0.1至5mm的范围内,宽度在0.1至 30mm、优选为0.5至5mm的范围内,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在2至 900g/m2、优选为10至90g/n^的范围内。对于凸状部2,厚度在0.1 至15mm、优选为0.5至10mm的范围内,宽度在0.5至30mm、优选 为1.0至10mm的范围内,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在5至1000g/m2、优选 为10至100g/n^的范围内。另外,可以在大致的上述数值的范围内制 成无纺织物,但是,并不局限于该范围。 5-2-2.通气性支承构件
作为通气性支承构件,可以列举出支承纤维网IOO的一侧为大致 平面状或者大致曲面状,同时,在大致平面状或者大致曲面状的表面 大致平坦的支承构件。作为大致平面状或者大致曲面状,例如,可以 列举出板状或者圆筒状。另外,所谓大致平坦状,例如,指的是在支 承构件上的载置纤维网100的面本身不形成凹凸状等。具体地说,可 以列举出网状支承构件210中的网不形成凹凸状等的支承构件。
作为该通气性支承构件200,例如,可以列举出板状的支承构件 或圆筒状的支承构件。具体地说,可以列举出上述的网状支承构件 210、支承构件270。
这里,通气性支承构件200可以能够拆卸地配置在无纺织物制造 装置90上。从而,可以适当地配置对应于所希望的无纺织物的通气性 支承构件200。换句话说,在无纺织物制造装置90中,通气性支承构
性支承构件进行交换。
下面对于图4A及4B所示的网状支承构件210或者图15所示的 支承构件270中的网状部分进行说明。作为该通气性的网状部分,例 如,可以列举出利用聚酯、聚亚苯基聚苯硫醚、尼龙、导电性单丝等 树脂形成的丝,或者由不锈钢、铜、铝等金属形成的丝等,通过平紋 织、斜紋织、缎紋织、双层织、螺旋织等织入的通气性网。
这里,该通气性网中的通气度,例如,通过部分地使织入的方法 或丝的粗度、丝的形状部分地变化,可以部分地使通气度变化。具体地,可以列举出由于聚酯制成的螺旋织的通气性筛网、利用不锈钢制 成的扁平丝和圆形丝进行螺旋织的通气性篩网。
作为板状支承构件,例如,可以列举出用不锈钢、铜、铝等金属 制成的套筒。对于套筒,可以列举出将上述金属板以规定图形部分地 挖通的套筒。该金属被挖通的部位成为通气部,金属未被挖通的部位 成为不通气部。另外,和上面所述一样,在不通气部,为了提高表面 的滑动性,优选地,其表面是平滑的。
作为套筒,例如,可以列举出将以长度3mm、宽度40mm的将各 个拐角制成圆形的横向方向长的长方形将金属挖通形成的孔部在流水 作业线方向(移动方向)隔开2mm的间隔、在宽度方向隔开3mm的 间隔配置成网格状的厚度为0.3mm的不锈钢制的套筒。
另外,可以列举出将孔部配置成交错状的套筒。例如,可以列举 出将以直径4mm的圆形将金属挖通形成的孔部配置成在流水作业线 方向(移动方向)上节距为12mm、在轴向方向上节距为6mm的交错 状的厚度0.3mm的不锈钢制的套筒。这样,可以恰当地设定挖通的图 形(形成的孔部)或配置。
进而,可以列举出设置有规定的起伏的图11所示的网状支承构件 260。例如,可以列举出不直接喷射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部位向流 水作业线方向(移动方向)交替地具有起伏(例如,波浪状)的通气 性支承构件。通过使用这样形状的网状支承构件260,例如,可以获 得在形成规定的开口部的同时、整体地形成在网状支承构件260上交 替地形成起伏(例如,波浪状)的形状的无纺织物。
5-2-3.喷射机构
通过使作为喷射机构的喷出部910能够改变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 体的方向,例如,可以适当地调整形成的凹凸中的凹部(槽部)的间 隔或凸状部的高度等。另外,例如,通过能够自动地改变上述流体的 方向地构成,例如,可以适当地调整将槽部等形成曲折的形状(波浪 状、之字状)或其它形状。另外,通过调整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的 喷出量或喷出时间,可以适当地调整槽部或开口部的形状或形成图形。主要由气体构成的流体对纤维网100的喷射角度可以是垂直的,另外, 也可以在纤维网100的移动方向F上,以规定的角度朝向作为该移动 方向F的流水作业线方向,也可以以规定的角度朝向和流水作业线方 向相反的方向。
5-2-4力口热才几构
作为使形成有规定的开口部的无纺织物170中的纤维101粘结的 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出利用针刺法、射流喷网法、溶剂粘结法进行 的粘结,或者利用点粘法或热风法进行的热粘结,但是,为了保持所 形成的规定的开口部的形状,优选为热风法。另外,例如,利用作为 加热机构的加热器部950的热风法中的热处理是优选的。
5-2-5.其它
利用加热部950加热制造的无纺织物,利用输送器930和在规定 的方向F上连续的输送器940,例如,移动到将无纺织物切断成规定 形状的工序或巻取工序。输送器940和输送器930 —样,也可以配备 有带部949、旋转部941等。
权利要求
1. 一种无纺织物,所述无纺织物是将纤维重叠结合成三维结构的无纺织物,并包括在一面侧以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多个槽部,在前述一面侧与前述多个槽部的每一个邻接、并以沿前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凸状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槽部的 每一个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为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在厚度方向上 的高度的90%以下。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凸 状部中的规定的凸状部与同其相邻的凸状部在前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 不同。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的顶部为大致扁平状。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在作为与该无纺织物中的前述一面侧相反侧的面的另一面侧,形成向与前述凸状部的突出方向相反侧突出的多个区域。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一方向上具有波浪状的起伏。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作为与该无纺织物的前述一面侧相反侧的面的另外一面是大致平坦 的。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槽部的每一个配备有以规定的间隔形成的多个凹部, 作为除前述多个凹部之外的区域的多个突出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突出部 的每一个比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在前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低。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 凹部的每一个为前述多个突出部的每一个在前述厚度方向上的高度的卯%以下。
11. 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突起部的每一个的前述一面侧及另一面侧是大致平坦的。
12. 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突出部的每一个在前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O.lmm至 30mm。
13. 如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凹部的每一个在前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O.lmm至30mm。
14. 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突出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比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 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低,前述多个凹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比前述多个突起部的 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低。
15. 如冲又利要求8至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突起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5至200g/m2, 前述多个凹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为0至100g/m2。
16. 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槽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低于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 一个的纤维单位面积重量。
17. 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槽部的每一个的纤维密度在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的纤维 密度以下。
18. 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多个槽部的每一个中在垂直于前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取向的 纤维的含有率比在前述第一方向上取向的纤维的含有率高。
19. 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关于前述多个凸状部的每一个的多个侧部的每一个,在前述第一方向上取向的纤维的含有率比在前述第二方向上取向的纤维的含有率高。
20,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无纺织物,其特征在于, 构成该无纺织物的纤维含有憎水性的纤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使排泄物等的液体透过的具有凹凸的无纺织物。无纺织物(110)包括在沿着规定的方向连续地形成的无纺织物(110)的一面侧,沿着该无纺织物(110)的厚度方向凹入的多个槽部(1);以及沿着多个槽部(1)连续地形成的、与多个所述槽部(1)的每一个邻接地在该无纺织物(110)的一面侧突出的多个凸状部(2)。该无纺织物(110)的槽部(1),在该无纺织物(110)上,纤维单位面积重量最低,并且横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高,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低。另外,凸状部(2)的侧部(8),在该无纺织物(110)上纤维单位面积重量最高,并且纵向取向纤维的含有率高。
文档编号D04H1/492GK101448991SQ20078001825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3日
发明者木村明宽, 水谷聪, 石川秀行, 野田祐树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