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97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特别地,涉及具有使线分别穿过上打 环器和下打环器的线孔的穿线装置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缝纫机,其具有下打环器,其通过与针的上 下移动联动而进行进退,插入形成于针板下方的针线线环中;以及上打环器,其通过在针板上出没,使上打环线穿过利用该下打环器插入 针线线环中的下打环线的线环中,该缝纫机构成为,通过切换上打环 器的使用和不使用,可以切换为以下两种情况,即,利用缝针、下打 环器及上打环器的协同动作进行缝制的情况、以及不使用上打环器而 仅利用缝针和下打环器进行缝制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该缝纫机具有在切换为上打环器为不使用时,使上打环器退避到下位 置的机构。另外,已知一种具有穿线机构的缝纫机,该穿线机构向分 别设于该下打环器或上打环器前端的线孔喷射压縮空气而进行穿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l:特开平7 —396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第2865470号公报发明内容在以下打环器已搭上针线的状态、或上打环器已搭上下打环线 的状态,使线穿过各打环器的线孔的情况下,必须使被搭上的线靠近 各打环器,并考虑穿线的顺序,使作业繁杂。另外,在以打环器已搭 上线的状态,使线插入各打环器的线孔中的情况下,会出现在下一次 缝制时,线不互相缠绕而无法形成线迹的问题。因此,当使线穿过下 打环器或上打环器的线孔时,优选以各线都不缠绕的状态,即缝针配置于上位置、下打环器配置于后位置、上打环器配置于下位置的状态 进行穿线。也就是说,穿线机构优选在穿线时使上打环器退避到下位 置。在这里,使不使用时的上打环器退避到下位置的机构、和用于 使线(上打环线)穿过上打环器的穿线机构,均是希望搭载到缝纫机 上的机构,如果将上述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提出的现有技术分别 搭载到缝纫机上,则因为在各机构上需要使上打环器移动到作为退避 位置的下位置的单元,所以存在机构高度复杂化、部件数量也增加的 问题。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缝纫机中,因为用于切换上打 环器的使用和不使用的切换操作部配置于缝纫机的内侧,所以为了操 作该切换操作部而进行的缝纫机罩的开闭动作很麻烦,除此之外,还 存在缝纫机罩内的作业区域狭小、操作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使线穿过打环器的穿线作业的容易化, 同时实现上打环器的使用和不使用的切换动作的容易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缝纫机,其 特征在于,具有上打环器(31),其前端具有线孔,可以摆动;上打环器轴(36),连结前述上打环器,使其在上位置和下位 置间摆动;切换单元(160),其与前述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关联配置, 可以将前述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切换为连结状态或分离状态;移动单元(163),其使利用前述切换单元从上打环器轴分离的 上打环器移动到下位置;线引导管(122),其贯通形成上打环线可以插入的路径,可以 使线排出侧的开口部,移动到与位于下位置的上打环器的线孔连通的 位置和分离的位置;以及第一操作单元,其可以进行操作,以使得前述切换单元处于分 离状态,同时使前述线引导管的线排出侧的开口部,移动到与位于下 位置的上打环器的线孔(31b)连通的位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 征在于,具有第二操作单元(191),其可以使前述切换单元连接或 分离,切换上打环器的使用和不使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 征在于,前述切换单元具有连杆机构,其对应于来自前述第一操作单 元或第二操作单元的输入操作,传递用于将前述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 轴切换为连接或分离状态的动力,前述连杆机构具有第一隔断单元, 其使由来自前述第一操作单元的操作输入引起的上打环器和上打环 器轴之间的连接或分离的切换,不会传递至前述第二操作单元;以及 第二隔断单元,其使由来自前述第二操作单元的操作输入引起的上打 环器和上打环器轴之间的连接或分离的切换,不会传递至前述第一操 作单元。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或2或3所述的发明 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切换单元由可以相对于前述上打环器在轴线方 向上滑动的部件(34)、和利用该部件的轴线方向移动而与该部件卡 合或脱离的销钉(162)构成。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 征在于,前述移动单元(163)由弹性部件构成,该弹性部件进行预 紧,以使得利用前述切换单元而从上打环器轴分离的上打环器移动到 下位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通过在穿线时操作第一操作单元, 利用切换单元使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分离,同时,:利用移动单元使上打环器移动到下位置。也就是说,利用第一操作单元的操作,可以 将上打环器配置于适于穿线的下位置。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切换单元在操作第二操作 单元时也处于分离状态。也就是说,无论有无由来自第一操作单元的 操作输入进行的穿线操作,均可以通过操作第二操作单元使上打环器 和上打环器轴分离。因此,因为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上打环器的使用和不使用的切换,所以可以实现操作性的提高。另外,因为作为用于使 上打环器为不使用的结构,可以共用在穿线时由联动单元切换为分离 状态的第二切换单元,所以抑制部件数量和成本,可以便宜地制造缝 纫机。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除了可以得到与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 明同样的效果,特别地,可以利用第一隔断单元,使由来自第一操作 单元的操作输入进行的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的连接和分离的切换, 不被传递至第二操作单元,另外,还可以利用第二隔断单元,使由来 自第二操作单元的操作输入进行的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的连接和分离的切换,不被传递至第一操作单元。也就是说,通过根据需要操 作第一操作单元和第二操作单元,可以不给另一个操作单元造成影响地、平稳地实现穿线动作、上打环器的使用和不使用的切换动作。另 夕卜,通过将第二操作单元安装在不妨碍操作的任意位置,可以实现操 作性的提高。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缝纫机的整体结构的概略正视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穿线装置及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 切换机构的要部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的 要部结构(操作穿线控制杆的情况下)的分解斜视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的 要部结构(操作上打环器切换旋钮的情况下)的分解斜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穿线装置的动作(穿线位置/喷气 位置)的动作说明图。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穿线装置的概略正视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联动机构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喷气单元的移动机构的概略正视图。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穿线装置的动作(穿线位置/喷气 位置)的动作说明图(正面)。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 的概略正视图。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 的概略俯视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 的要部结构的正视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 的要部结构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图16是图13中表示一部分连结构造的分解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 图16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详细地进 行说明。但是,在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施本发明而附加从 技术角度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并不是将发明范围限定在以下的实施方 式及图示例中。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缝纫机1的垂直上下方向为Z轴方 向,以设置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的缝纫机1的臂部2a的长度方向(左 右方向)为Y轴方向,以与未图示的针板的板面平行并与Y轴方向 正交的前后方向为X轴方向。另外,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 向相互正交。(第一实施方式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缝纫机1的整体结构 的正视图。如图1所示,缝纫机1具有未图示的针驱动机构,其利用缝纫机电动机(图示省略)上下驱动缝针4 (针);下打环器驱动机构20及上打环器驱动机构30,其利用与缝针4的协同动作形成线迹; 穿线装置100,其用于使下打环线Tl、上打环线T2分别穿过线孔21b、 31b,该线孔21b、 31b分别设于下打环器驱动机构20的下打环器21 及上打环器驱动机构30的上打环器31的前端;以及上打环器使用/ 不使用切换机构190,其切换上打环器31的使用和不使用。下面, 详细说明各部分。(针驱动机构)未图示的针驱动机构具有..上轴(图示省略),其利用缝纫机 电动机而旋转;以及上下传递机构,其利用转动锤及曲柄杆,将该上 轴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上下移动,并传递至针棒3。在针棒3的下 端保持缝针4。并且,如果上轴利用缝纫机电动机的驱动而旋转,则 经由上下移动传递机构,使针棒3进行上下移动,从而使针棒3及缝 针4在上位置和下位置间进行往复上下移动。 (下打环器驱动机构)如图2所示,下打环器驱动机构20具有下打环器驱动轴22, 其配置于未图示的针板的下方,被支撑为可以沿X轴方向在底座部 2b内转动;未图示的旋转传递机构,其从作为缝纫机主轴(主轴) 的下轴6分支,同时将该下轴6的旋转驱动力变换为往复转动驱动力, 传递至下打环器驱动轴22;下打环器驱动腕24,其固定安装在下打 环器驱动轴22的前端部,以该下打环器驱动轴22为中心进行摆动; 下打环器支撑腕23,其可以与该下打环器驱动腕24嵌合或脱离;以 及下打环器21,其保持在该下打环器支撑腕23的摆动端部。下打环器驱动轴22,从沿Y轴方向延伸的下轴6,经由转动传 递机构施加围绕X轴的转动力,与下轴6的转动同步进行往复转动。 该下打环器驱动轴22作为下打环器轴起作用,使后述的下打环器21 及线通路管IIO分别在前位,置和后位置间摆动。下打环器驱动腕24在与下打环器驱动轴22的连结部的上侧, 具有沿上下方向的长孔24a,其可以使后述的第1切换机构150的释 放销152沿X轴方向插入,利用下打环器驱动轴22的转动进行摆动。在该下打环器驱动腕24上,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对后述的线通路管110进行支撑的线引导板113。下打环器支撑腕23以与下打环器驱动腕24并列设置的方式, 可自由转动地与下打环器驱动轴22嵌合。该下打环器支撑腕23在与 下打环器驱动轴22的连结部的上侧、且与上述下打环器驱动腕24 的长孔24a对应的位置上,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孔23a,其可以使 后述的释放销152沿着X轴方向插入。下打环器21具有延伸部21a,其通过与缝针4的上下移动同步 进退,插入针线的线环中。在该延伸部21a的前端形成线孔21b,其 中穿过从后述的线通路管U0的线排出口 112排出的下打环线Tl。 另外,从线孔21b到与线排出口 112正对的位置形成线环槽21c。另 外,如果利用与缝纫机电动机联动的下打环器驱动轴22的转动,使 下打环器驱动腕24和下打环器支撑腕23同时摆动,则下打环器21 在针板的下方,以在缝针4的移动轨迹附近并通过其后方的方式移 动,捕捉穿过下降的缝针4中的针线的线环,使下打环线T1的线环 插入该线环中。 ■ (上打环器驱动机构)如图l、图2所示,上打环器驱动机构30具有上打环器31, 其在前端具有线孔31,其插入已被插入针线的线环内的下打环线Tl 的线环中,使上打环线T2与针线及下打环线Tl缠绕;上打环器保 持体32,其保持该上打环器31;支撑部件33,其支撑上打环器保持 体32,使其可以进行前进动作和两个围绕轴的旋转动作;上打环器 支撑腕34,其使与上打环器保持体32的连结点在两个位置间往复移 动;上打环器驱动轴36,其可以自由转动地支撑上打环器支撑腕34 的一端;未图示的转动传递机构,其从下轴6分支,将该下轴6的旋 转驱动力变换为往复转动驱动力,传递至上打环器驱动轴36;以及 上打环器摆动腕35,其固定在上打环器驱动轴36上,向上打环器支 撑腕34施加摆动力。上打环器驱动轴36从下轴6通过转动传递机构施加围绕X轴的 转动力,与下轴6同步进行往复转动。该上打环器驱动轴36作为使上打环器31在上位置和下位置间摆动的本发明的上打环器轴起作 用。上打环器摆动腕35在图2所示的F方向视图中的与上述上打环 器驱动轴36的连结部的右侧具有长孔35a,其可以使后述的第2切 换机构160的释放销162沿着X轴方向插入,并利用上打环器驱动 轴36的转动而摆动。上打环器支撑腕34与上打环器摆动腕35并列设置,其一端可 自由转动地嵌合在上打环器驱动轴36上。该上打环器支撑腕34,在 图2所示的F方向视图中,在与上述上打环器驱动轴36的连结部的 右侧、与上打环器摆动腕35的长孔35a相对的位置,设有孔34a, 其可以使后述的释放销162沿着X轴方向插入。上打环器保持体32为圆棒体,在其一端(上端)部保持上打环 器31,同时,其下端部与上打环器支撑腕34的另一端连结,可以绕 X轴自由转动。该上打环器保持体32由被支撑为可以在底座部2b 内围绕X轴自由转动的支撑部件33保持,可以相对于与X轴正交的 方向摆动,并且可以相对于该上打环器保持体32的长度方向自由滑 动。上打环器31利用伴随下轴6旋转的上打环器驱动轴36的转动, 经由上打环器摆动腕35、上打环器支撑腕34及上打环器保持体32, 进行圆弧状的上下往复移动,在其上下往复移动的一端即从底座部 2b内部向针板上凸出的上位置,和上下往复移动的另一端即下降到 底座部2b内的下位置之间移动。在该上打环器31的前端设置使上线 T2沿着X轴方向穿过的线孔31b。并且,上打环器31通过下打环器 21的移动轨迹的后方,从而插入已被插入针线环内的下打环线Tl的 线环中,使上打环线T2穿过,并且,使其前端部移动到缝针4的落 针位置,使缝针4及针线插入上打环线T2的线环中,形成线迹。在这里,如图1所示,在缝纫机架2的外侧延伸出的下轴6的 一端固定飞轮7,该飞轮7和下轴6可一体旋转地连结。在该飞轮7 的端缘设置标记ml,在接近该标记ml的缝纫机架2的端缘设置标 记m2。并且,当下轴6位于规定的旋转角度时,即,与下轴6的旋转同步进行摆动的下打环器21配置在一个摆动端即该下打环器21的进退移动中的最前进位置(前位置)时,飞轮7的标记ml和缝纫 机架2的标记m2对齐。此时,缝针4及上打环器31配置在各自的 上位置(参照图6)。(穿线装置) ' 穿线装置100设置在图1所示的底座部2b内,用于将从缝纫机 架2的外部被引导通过线插入部101、 102的下打环线Tl和上打环 线T2,分别导入下打环器21的线孔21b和上打环器31的线孔31b 内。该穿线装置100如图1、图2所示,具有线通路管110,其以 一端为线插入口 111,以另一端为线排出口 112,内部具有可以使下 打环线T1插入的线通路;作为气体供给单元的喷气单元,其使线引 导管121、 122前迸到分别与该线通路管110的线插入口 111及上打 环器31的线孔31b相对的喷气位置(参照图5),向该线插入口 111 和线孔31b供给空气;作为第1切换单元的第1切换机构150,其进 行切换,以使得下打环器21和下打环器驱动轴22可以在前位置相互 连接或分离;作为第一移动单元的第1弹簧153,其使利用第1切换 机构150从下打环器驱动轴22分离的下打环器21移动到后位置;作 为第二切换单元的第2切换机构160,其进行切换,'以使得上打环器 31和上打环器驱动轴36可以相互连接或分离;作为第二移动单元的 第2弹簧163,其使利用第2切换机构160从上打环器驱动轴36分 离的上打环器31移动到下位置;主轴锁止机构170,其将下轴6定 位在规定的旋转角度,以经由下打环器驱动轴22,使线通路管110 处于前位置;以及作为联动单元的联动机构180,其使线引导管121、 122移动到喷气位置,并且使第1、第2切换机构150、 160都处于分 离状态,同时,使主轴锁止机构170处于可动作状态。线通路管110如图1、图2所示,是在侧面视图中形成大致S 字状的管状部件, 一端部成为插入下打环线Tl的线插入口 111,另 一端部成为排出下打环线Tl的线排出口 112。为了便于进行下打环 线T1的插入,线插入口 111直径随着接近该端部侧而增大,另一端即线排出口 112的端部,向下打环器21侧弯曲形成。该线通路管110 在缝制时,使线排出口 112在下打环器21的线槽21c的后端部侧、 即下打环器21的延伸部21a上,配置于与线孔21b相反一侧。该线 通路管110固定在线引导板113的侧面,在缝制中,经由该线引导板 113、下打环器驱动腕24及下打环器支撑腕23,与下打环器21—体 地摆动,在前位置和后位置间进行往复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前 位置为线通路管110的穿线位置(参照图5)。喷气单元具有线引导管121、 122,其用于分别向线插入口 111 及线孔31b内喷气;气泵130,其向该线引导管121、 122内供给空 气;以及移动机构140,其使线引导管121、 122在靠近线插入口 111 或线孔3]b的喷气位置(参照图5)、和远离该喷气位置的待机位置 (参照图1)之间移动。线引导管121、 122,其一端开口在连结底座部2b和臂部2a的 纵向机体部内,在操作者的作业位置侧开口,成为线插入口 101、 102, 用于分别插入从缝纫机外部导入的下打环线Tl及上打环线T2。另 外,线引导管121、 122的内部,成为可以分别插入下打环线Tl、上 打环线T2的线通路。线引导管121、 122的另一端,成为用于分别 将线插入线插入口 111、线孔31b内的排气口 121a、 122a。该排气口 122a构成线排出侧的开口部、即线排出口。气泵130如图i所示,具有中空的蛇腹部131,其可以自由伸 缩;以及杆部132,其与该蛇腹部131的一端部连接,用于压缩该蛇 腹部131。蛇腹部131的另一端部,经由空气管133及未图示的气体 喷嘴与线引导管121、 122连接。并且,气泵130,如果操作杆部132 而将蛇腹部131压縮,则经由空气管133及气体喷嘴,将蛇腹部131 内的空气送入线引导管121、 122内,从该线引导管121、 122的前端 (另一端)的排气口 121a、 122a,顺着压缩空气,排出下打环线T1 及上打环线T2。移动机构140如图2所示,具有动作板142,其沿Y轴方向 保持线引导管121、 122;支撑基座141,其固定在缝纫机架2上,支 撑与动作板142—起沿着Y轴方向移动的线引导管121、 122,使其可以沿着Y轴方向在喷气位置和待机位置间移动。支撑基座141为平面观察呈大致-字状的框体,如图2所示, 用螺栓固定在底座部2b内。支撑基座141的左右两端,向操作者的 作业位置即缝纫机前方侧(图1中的纸面前侧)弯曲大致90。,相互 平行地延伸设置。动作板142,其一端(下端)成为向缝纫机1的前方即操作者的 作业位置侧弯曲的弯曲部142a。该弯曲部142a的前端成为穿线控制 杆144,其从在缝纫机架2的前表面沿Y轴方向形成的杆槽9,向操 作者的作业位置侧凸出。该穿线控制杆144由杆槽9卡止,可以沿Y 轴方向移动,操作者通过操作穿线控制杆144,可以使喷气单元沿着 Y轴方向在待机位置和喷气位置间移动。另外,在弯曲部142a上连 结后述的联动机构180的释放连杆182 (参照图2)。由此,穿线控 制杆144作为手动操作联动机构180的第一操作单元起作用,使后述 的第1、第2切换机构150、 160都处于分离状态,并通过使线引导 管121、 122移动到喷气位置,使排气口 122a和位于下位置的上打环 器31的线孔31b位置对齐,并且,使后述的主轴锁止机构170处于 可动作状态。 "第1切换机构150如图2所示,具有释放滑动台151,其从外 部插入下打环器驱动轴22;作为第一连结部件的释放销152,其从该 释放滑动台151的一个端面凸出设置,在下打环器21和线通路管110 都位于后位置时,进行滑动,连结下打环器支撑腕23和下打环器驱 动腕24;以及螺旋弹簧154,其将释放滑动台151向一个推力方向预 紧。释放滑动台151隔着下打环器支撑腕23,配置在与下打环器驱 动腕24相反一侧,可以自由转动地嵌合在下打环器驱动轴22上,并 且可以沿着推力方向自由移动。并且,在靠近下打环器支撑腕23的 释放滑动台151的一个端面上,凸出设置释放销152,在图2所示的 D方向视图中的左侧端部,设置卡止后述的第1弹簧153的弹簧钩挂 部。设置在后述的联动机构180的驱动腕183上的凸部183b可从X 轴方向分离或连接移动地与该释放滑动台151的下端部抵接,该凸部183b在沿着箭头C2方向移动时,施加朝向C2方向的移动力。释放销152在图2所示的D方向视图中,相对于下打环器驱动 轴22设置在上侧,从与下打环器支撑腕23正对的释放滑动台151 的端面,向该下打环器支撑腕23侧,与下打环器驱动轴22平行地凸 出设置。该释放销152,在释放滑动台151的端面与下打环器支撑腕 23接触的状态下,其前端可以通过设置在下打环器支撑腕23上的长 孔23a,插入至设置在下打环器驱动腕24上的长孔24a中,并且其 长度设定为,在利用后述的联动机构180使释放滑动台151沿着箭头 C2方向滑动移动时,可以解除与下打环器驱动腕24的卡合,成为仅 与下打环器支撑腕23卡合的状态。也就是说,该释放销152具有下 述功能通过切换下打环器支撑腕23与下打环器驱动腕24的连接和 分离,切换下打环器驱动轴22与下打环器21的联动和解除。螺旋弹簧154隔着释放滑动台151,在与下打环器支撑腕23相 反一侧,从外部插入下打环器驱动轴22。该螺旋弹簧154, 一端卡止 在释放滑动台151的端面上,另一端卡止在固定于下打环器驱动轴 22的凸缘22a的端面上,始终将释放滑动台151向线环支撑腕23侧 (图2所示的箭头Cl方向)预紧。并且,第1切换机构150,在使释放滑动台151沿着箭头Cl方 向配置,释放销152插入下打环器支撑腕23的长孔23a和下打环器 驱动腕24的长孔24a这两者中的状态下,连结下打环器21和下打环 器驱动轴22而使其为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在使释放滑动台151沿 着箭头C2方向配置,下打环器驱动腕24和下打环器支撑腕23的连 结被解除的状态下,将下打环器21和下打环器驱动轴22切换为分离 状态。 '第1弹簧153,在图2所示的D方向视图中,其一端(上端) 与相对于下打环器驱动轴22为左侧的释放滑动台151的弹簧钩挂部 连结,第1弹簧153的另一端与底座部2b内底面连结。该第1弹簧 153为拉力弹簧,以下打环器驱动轴22为中心,始终将释放滑动台 151向一个转动方向即下打环器21的后退移动方向(图2所示的箭 头A方向)预紧。并且,第1弹簧153在利用第1切换机构150使下打环器21和下打环器驱动轴22成为分离状态时,经由释放滑动台 151、释放销152及下打环器支撑腕23,使下打环器21配置在进退 移动中的最后退位置(后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打环器21 处于向后位置倾倒的状态下,该下打环器21的线孔21b与位于前位 置的线通路管110的线排出口 112对齐,使该最后退位置成为下打环 器2i的穿线位置(参照图5)。第2切换机构160如图2所示,具有释放滑动台161,其从外 部插入上打环器驱动轴36;作为第2连结部件的释放销162,其从该 释放滑动台161的一个端面凸出设置,通过滑动连结上打环器支撑腕 34和上打环器摆动腕35;以及螺旋弹簧164,其向一个推力方向预 紧释放滑动台161。释放滑动台161隔着上打环器支撑腕34,配置在与上打环器摆 动腕35相反一侧,可以自由转动地嵌合在上打环器驱动轴36中,并 且可以沿着推力方向自由移动。并且,在靠近上打环器支撑腕34的 一个端面上,凸出设置释放销162,在图2所示的F方向视图中,在 左侧端部设置卡止后述的第2弹簧163的弹簧钩挂部。设置在动作连 杆199上的凸部199b可以从X轴方向分离或连接移动地与该释放滑 动台161的下端部抵接,该动作连杆199由后述的联动机构180的释 放驱动腕184驱动。并且,凸部199b在向箭头E2方向移动时,施 加朝向E2方向的移动力。释放销162在图2所示的F方向视图中,相对于上打环器驱动 轴36设置在右侧,从与上打环器支撑腕34正对的释放滑动台161 的端面,向该上打环器支撑腕34侧,与上打环器驱动轴34平行地凸 出设置。该释放销162,可以在释放滑动台161的端面与上打环器支 撑腕34接触的状态下,使其前端通过设置在上打环器支撑腕34上的 长孔34a,插入至设置在上打环器摆动腕35上的长孔35a中,并且 其长度设定为,当利用后述的联动机构180使释放滑动台161向箭头 E2方向滑动时,可以解除与上打环器摆动腕35的卡合,成为仅与上 打环器支撑腕34卡合的状态。也就是说,该释放销162具有通过切 换上打环器支撑腕34与上打环器摆动腕35的连接和分离,切换上打环器驱动轴36和上打环器31的联动和解除的功能。螺旋弹簧164隔着释放滑动台161,在与上打环器支撑腕34相 反一侧,从外部插入上打环器驱动轴36。该螺旋弹簧164, 一端卡止 在释放滑动台161的端面上,同时另一端卡止在固定于上打环器驱动 轴36上的'连结体36a的端面上,始终将释放滑动台161向上打环器 支撑腕34侧(图2所示的箭头E1方向)预紧。另外,第2切换机构160作为本发明的切换单元起作用,艮P, 在使释放滑动台161配置在箭头E1方向、即上打环器支撑腕34侦U, 释放销162插入上打环器支撑腕34的长孔34a和上打环器摆动腕35 的长孔35a这两者中的状态下,使上打环器31和上打环器驱动轴36 成为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在使释放滑动台161沿着箭头E2方向配 置,上打环器摆动腕35与上打环器支撑腕34的连结被解除的状态下, 将上打环器31和上打环器驱动轴36切换为彼此分离的状态。第2弹簧163,在图2所示的F方向视图中,其一端(上端)与 相对于上打环器驱动轴36为左侧的释放滑动台161的弹簧钩挂部连 结,第2弹簧163的另一端(下端)与底座部2b内底面连结。该第 2弹簧163为拉力弹簧,以上打环器驱动轴36为中心,始终将释放 滑动台161向一个转动方向即上打环器31的后退移动方向(图2所 示的箭头G方向)预紧。该第2弹簧163是利用释放滑动台161的 滑动使从上打环器驱动轴36分离的上打环器31移动至下位置的第二 移动单元,作为本发明的移动单元起作用。并且,第2弹簧163在利 用第2切换机构160使上打环器31和上打环器驱动轴36成为分离状 态时,经由释放滑动台161、释放销162及上打环器支撑腕34,将上 打环器31配置于上下移动的最下降位置(下位置)。在本实施方式 中,在上打环器31处于向下位置下降的状态下,使该上打环器31 的线孔31b与位于喷气位置的线引导管122的喷气口 122a对齐,使 该最下降位置成为上打环器31的穿线位置(参照图5)。主轴锁止机构170具有主轴锁止板171,其固定在下轴6上; 大致L字状的连杆体173,其对应于来自穿线控制杆144的输入操作, 可以以固定在底座部2b内的支点轴172为中心,在水平面内转动;以及主轴锁止体174,其同样地可以以支点轴172为中心在水平面内 转动,重叠设置在连杆体173上。在主轴锁止板171上,沿着半径方向将其外周的一部分切除而 置狭缝171a,作为卡合后述的板状主轴锁止体174的卡合部。该狭 缝171a的角度设置为,在使下轴6 (主轴)旋转规定角度,即标记 ml和标记m2对齐,同时使与下轴6联动的下打环器21配置在其进 退移动的前位置,并且,上打环器31配鞏在其上下往复移动的上位 置时,可以卡合主轴锁止体174。连杆体173在L字状的弯曲部上,由固定在缝纫机架2上的支 撑轴172支撑,可以自由转动。在该连杆体173的L字的一端部上 表面,沿Z轴方向凸出设置销钉173a,可以自由转动地与后述的释 放连杆182的一端部连结。另外,在连杆体173的L字的另一端设 置弹簧钩挂部173b。当通过穿线控制杆144的操作而使释放连杆182 沿着箭头B1方向移动时,该连杆体173以支撑轴172为中心转动, 其另一端侧的一条边配置为大致平行于下轴。另外,该另一端侧的一 条边的长度设定为,当连杆体173以支点轴172为中心转动时,不会 和主轴锁止板171接触。主轴锁止体174为板状部件,其以支点轴172为中心在水平面 内转动,从半径方向与作为转动体的主轴锁止板171的狭缝171a卡 合。该主轴锁止体174的长度设定为,当以支点轴172为中心转动, 平行于下轴6配置时,可以在主轴锁止板171的狭缝171a内卡合。 在主轴锁止体174的一侧设置弹簧钩挂部174a,在该弹簧钩挂部174a 处,连接一端与上述连杆体173的拉伸弹簧173b连结的作为预紧单 元的拉伸弹簧175的另一端。也就是说,该主轴锁止体174和连杆体 173构成同轴且可以分别转动的双层构造,利用拉伸弹簧175的预紧 力,始终将主轴锁止体174向弹簧钩挂部173b侧预紧。联动机构180具有驱动连杆183,其使上述第1切换机构150 的释放滑动台151沿着X轴方向移动;驱动连杆184,其使第2切换 机构160的释放滑动台161沿着X轴方向移动;以及释放连杆182, 其连结这些驱动连杆183、 184和上述移动机构140的动作板142及主轴锁止机构170的连杆体173 (参照图2)。释放连杆182,如图2所示,是沿着Y轴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 状连杆部件,在底座部2b的内部下方,沿着缝纫机l的长度方向延 伸。在该释放连杆182的后端部(图l、图2的右端部)、中间部、 前端部(图l、图2的左端部),设置长孔182a、 182c、 182d,其分 别沿着X轴方向上下贯穿该释放连杆182。另外,在释放连杆182 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设置沿着Y轴方向上下贯穿该释放连杆 182的长孔182b。在长孔182a中可以自由滑动地嵌合在连杆体173的一端凸出设 置的销钉173a,在长孔182b中可以自由滑动地嵌合沿着Z轴方向的 销钉181a,其在固定于底座部2b的内部底面上的释放连杆基座181 的上表面凸出设置。另外,在长孔182c中,可以自由滑动地嵌合在 驱动连杆184的一端部上表面凸出设置的销钉184a,在长孔182d中 可以自由滑动地嵌合在驱动连杆183的一端部上表面凸出设置的销 钉183a。另外,在释放连杆182的后端部附近,由螺栓固定动作板 142的弯曲部142a,该弯曲部142a前端的穿线控制杆144嵌合在杆 槽9中。也就是说,释放连杆182利用长孔182b和销钉181a限制X 轴方向的移动,同时利用穿线控制杆144和杆槽9限制Z轴方向的 移动,设置为仅可以沿着Y轴方向移动。驱动连杆183,如图2所示,在平面观察大致呈L字状,在该L 字状的弯曲部上,经由轴183c由底座部2b的内部表面可以自由转动 地支撑。在该驱动连杆183的一端部,向上方设置凸部183a,在驱 动连杆183的另一端,向上方设置凸部183b。并且,驱动连杆183 将沿着Y轴方向的释放连杆182的移动,变换为沿着X轴方向的移 动,传递给释放滑动台151。驱动连杆1S4如图2所示,俯视观察大致呈L字状,在该L字 状的弯曲部上,经由轴184c由底座部2b的内部底面可以自由转动地 支撑。在驱动连杆184的一端部,向上方凸出设置凸部184a,在驱 动连杆184的另一端,向上方设置凸部184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连杆184的L字中,在凸部184b侧的边上,以其一条边重合的方式,设置大致L字状的动作连杆199。 动作连杆199,在L字状的弯曲部上,由支撑驱动连杆184的轴184c, 以与该驱动连杆184同轴且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在该动作连杆 199的L字状中与驱动连杆184重合的一条边的端部,向上方设置凸 部199b。另外,在与上述驱动连杆184重合的动作连杆199的一条 边的中间部,设置上下贯穿该动作连杆199的大致扇形的动作连杆槽 部199a,在动作连杆槽部199a内,活动嵌合驱动连杆184的凸部 184b。动作连杆槽部199a构成以轴184c为中心的扇形,该扇形中, 沿着半径方向的一个端缘与动作连杆199的一条边平行。由此,联动机构180经由释放连杆182,使移动机构140、第1、 第2切换机构150、 160及主轴锁止机构170相互联动。此外,配置于前位置的线通路管110的线排出口 112和配置于 后位置的下打环器21的线孔21b对齐,并且,配置于前位置的线通 路管110的线插入口 lll和配置于喷气位置的线引导管121的喷气口 121a对齐,另外,配置于喷气位置的引导管122的喷气口 122a和上 打环器31的线孔31b对齐。(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 在这里,根据图2 图4,对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上打环器使用 /不使用切换机构190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190具有上打环 器切换旋钮轴192,其在底座部2b内部可沿X轴方向自由转动地被 支撑;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其安装在该上打环器切换旋钮轴192 的一端;切换驱动腕193,其安装在上打环器切换旋钮轴192的另一 端;滑动板194,其利用该切换驱动腕193的摆动而沿着Y轴方向移 动;以及连杆机构195,其将沿着该滑动板194的沿Y轴方向的移动 变换为沿着X轴方向的移动,传递给释放滑动台161。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固定于向操作者作业位置侧的缝纫机架 2的外部延伸出的上打环器切换旋钮轴192的一端。在该上打环器切 换旋钮191的周缘,设置凸起部191a及形成于两侧的凹部191aa、 191ab,以用于将该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的转动位置,在使上打环器31和上打环器驱动轴36成为连接状态的上打环器使用位置、和使 上打环器31和上打环器驱动轴36成为分离状态的上打环器不使用位 置间切换并保持。该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操作单 元起作用,其可以仅使第2切换单元160连接或分离,切换上打环器 31的使用和不使用。另外,在凸起部191a上压接板弹簧191b的凸 部191bb,该板弹簧191b的基端部安装在缝纫机架2上,且前端部 向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的周缘以凸状弯曲形成。在缝纫机架2上, 各凹部199aa或191ab卡合在凸部191bb中的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 的转动位置配合,表示使用上打环器的线迹和不使用打环器的线迹的 线迹种类。切换驱动腕193,其上部由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上打环器切换旋 钮轴192的另一端,在该切换驱动腕193的下部设置沿着X轴方向 的销钉193a。并且,切换驱动腕193随着上打环器切换旋钮轴192 的转动,使下部的销钉193a大致沿着Y轴方向摆动。滑动板194在沿着ZY平面的直立设置部的上部具有沿着Y 轴方向的长孔194a,其沿着X轴方向贯穿该直立设置部;以及沿着 Z轴方向的长孔194b,其在该长孔194a的下侧,沿着X轴方向贯穿 直立设置部。在长孔194b中嵌合切换驱动腕193的销钉193a,使其 可以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另外,在长孔194a中插入上打环器切换旋 钮轴192的另一端而可以自由转动地支撑。另外,直立设置部的下端 向水平方向弯曲90。,以其一端沿着Y轴方向的方式,向缝纫机面部 侧(图2所示的F方向视图中的左侧)延伸设置。连杆机构195具有驱动连杆196a、 196b,其分别与沿着Z轴 方向的轴196c可以自由转动地连结,并且,通过该轴196c而由底座 部2b内的底面分别可以自由转动地支撑;弹簧197,其在该驱动连 杆196a、 196b之间施加拉力;L字状的动作连杆199,其在一端从 凸出设置的凸部199b向释放滑动台161施加X轴方向的移动力;以 及驱动连杆198,其连结驱动连杆196b和动作连杆199的另一端。驱动连杆196a,其一端与从上述滑动板194的下部向缝纫机面 部侧延伸设置的延伸部的端部连结,可以水平自由转动。该驱动连杆196a的另一端,经由轴196c与沿着X轴方向设置的驱动连杆196b 的中间部连接,可以水平自由转动。在该驱动连杆196a的一侧(在 图2所示的F方向视图中为右侧),向上方直立设置弹簧钩挂部196d, 在该弹簧钩挂部196d上连结作为拉力弹簧的弹簧197的一端。另一 方面,在驱动连杆196b的一侧(在图2所示的F方向视图中为左侧), 以驱动连杆196a、 196b相互平行配置为直线状时与弹簧钩挂部196d 相对的方式,直立设置弹簧钩挂部196e,在该弹簧钩挂部196e上连 结弹簧197的另一端。另外,弹簧钩挂部196e通过卡止驱动连杆196a 的侧端部,将以轴196c为中心的驱动连杆196a向相对于驱动连杆 196b的逆时针圆周方向转动,限制为彼此配置为直线的状态(参照 图4)。并且,这些驱动连杆196a、 196b及弹簧197作为第一隔断单元 起作用,其使由来自第一操作单元中的穿线控制杆144的操作输入进行的上打环器31和上打环器轴36的连接和分离的切换,不传递至第 二操作单元中的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另一方面,动作连杆槽部 199a作为第二隔断单元起作用,其使由来自第二操作单元中的上打 环器切换旋钮191的操作输入进行的上打环器31和上打环器轴36 的连接和分离,不传递至第一操作单元中的穿线控制杆144。 (穿线动作)下面,说明由具有上述结构的缝纫机1进行的穿线动作的说明。 首先,在缝制过程中,以将操作杆144配置为沿着箭头B2方向, 同时将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配置为沿着箭头H2方向的状态,分别 进行定位。此时,动作板142、搭载在该动作板142上的线引导管121、 122及与动作板142连结的释放连杆182都配置为沿着箭头B2方向。 由此,因为线引导管121、 122配置在待机位置,连杆体173及主轴 锁止体174都与主轴锁止板171分离,所以下轴6的锁止被解除。另 外,在该状态下,释放滑动台151沿着箭头Cl方向配置,释放滑动 台161沿着箭头El方向配置,以成为经由释放销152使下打环器驱 动腕24和下打环器支撑腕23连结,并经由释放销162使上打环器驱 动轴36和上打环器支撑腕34连结的状态。也就是说,下轴6是可以与缝纫机电动机的驱动同步而自由旋转的状态,下打环器21及上打环器31成为可以与该下轴6的旋转同步摆动的状态。并且,利用缝 针4、下打环器21和上打环器31的协同动作进行缝制。在这里,当进行使下打环线Tl、上打环线T2分别穿过下打环 器21的线孔21b及上打环器31的线孔31b的穿线动作时,首先,在 使缝纫机1停止的状态下,通过操作者的手动使飞轮7旋转,使标记 ml和标记m2对齐。由此,下轴6的转动角度被定位为规定的转动 角度,即缝针4被配置在其上下移动的上位置,下打环器21被配置 在其进退移动的最前进位置(前位置),上打环器31被定位在其上 下移动的上位置的角度。另外,在该状态下,成为使主轴锁止体174 可以沿着半径方向与固定在下轴6上的主轴锁止板171的卡合部 171a卡合的状态。然后,如果通过操作者的手动,使穿线控制杆144沿着箭头B1 方向移动,则释放连杆182沿着箭头Bl方向移动。此时,当下轴6 正确地被配置为标记ml和标记m2对齐的规定的旋转角度时,连杆 体173及主轴锁止体174都被配置为与下轴6平行,主轴锁止体174 嵌合在主轴锁止板171的狭缝171a内,下轴6的旋转被锁止。另一 方面,在下轴6的转动角度偏离标记ml和标记m2对齐的规定转动 角度的状态下,当穿线控制杆144向箭头B1方向移动时,主轴锁止 体174在主轴锁止板171的外周与狭缝171a以外的端缘抵接,仅连 杆体173配置为与下轴6平行。而且,主轴锁止体174成为利用拉伸 弹簧175的预紧力而使其前端向主轴锁止板171的中心侧预紧的状 态,但如果从该状态开始使下轴6继续转动,则当该下轴6被配置为 上述规定的转动角度时,主轴锁止体174与卡合部171a嵌合,下轴 6的旋转被锁止。另外,当解除下轴6的锁止状态时,利用操作者的 手动,通过向B2方向移动穿线控制杆144,使释放连杆182沿着箭 头B2方向移动,使连杆体173及主轴锁止体174向从主轴锁止板171 分离的方向转动,下轴6的锁止状态被解除。另一方面,在缝针4的下方的底座部2b内,通过使与动作板142 连结的释放连杆182向箭头B1方向移动,使驱动连杆183以凸部183c为中心,在平面视图上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抵抗螺旋弹簧154的预紧力而释放滑动台151向箭头C2方向移动。而且,在本实 施方式涉及的缝纫机1中,利用向箭头Bl方向的释放连杆182的移 动,使驱动连杆184以凸部I84c为中心,在平面视图内围绕顺时针 方向转动。此时,驱动连杆184的凸部184b,通过与动作连杆槽部 199a内的一个端部抵接而按压该端部,使动作连杆199以凸部184c 为中心在平面视图内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利用动作连杆199 的凸部199b,抵抗螺旋弹簧164的预紧力,释放滑动台161向箭头 E2方向移动。在这里,如图3所示,如果动作连杆199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 则经由与L字状的另一端连结的驱动连杆198,驱动连杆196b的一 端向大致B2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驱动连杆196b以轴196c为中心 在平面视图上围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但通过使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 的凸起部191a保持在上打环器使用位置而限制滑动板194的前后移 动,对驱动连杆196a转动来说成为很大的阻力。.因此,搭设在驱动 连杆196a、 196b的各弹簧钩挂部196d、 196e之间的弹簧197伸长, 驱动连杆196b相对于驱动连杆196a大致弯曲为、字状(参照图3)。 也就是说,经由轴196c使驱动连杆196a、 196b相互上下分离,隔断 动作连杆199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的传递力,通过采用这种构造, 由穿线控制杆144的操作引起的动作连杆199的转动动作,不会传递 给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而且,如果释放滑动台151向箭头C2方向移动,则释放销152 的前端从下打环器驱动腕24的长孔24a中拔出,成为仅插入下打环 器支撑腕23的长孔23a内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下打环 器驱动腕24和下打环器支撑腕23的连接被解除而成为分离状态。而 且,因为下打环器支撑腕23及释放滑动台151都相对于下打环器驱 动轴22自由转动,所以利用第1弹簧153的预紧力,释放滑动台15 及下打环器支撑腕23沿着箭头A方向转动(倾倒)。并且,利用该转动,由下打环器支撑腕23支撑的下打环器21 被配置在后位置,线通路管110的线排出口 112和线孔21b对齐(参照图5)。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气泵130的杆部132,穿过线通路 管110而使下打环线Tl插入下打环器21的线孔21b中。另一方面,如果释放滑动台161向箭头E2方向移动,则释放销 162的前端从上打环器摆动腕35的长孔35a中拔出,成为仅插入上 打环器支撑腕34的长孔34a内的状态。也就是说,在该状态下,上 打环器摆动腕35和上打环器支撑腕34的连接被解除,成为分离状态。 而且,因为上打环器支撑腕34及释放滑动台161都相对于上打环器 驱动轴36自由转动,所以由第2弹簧163的预紧力,使释放滑动台 161及上打环器支撑腕34都向箭头G方向转动(倾倒)。而且,利 用该转动,由上打环器支撑腕34支撑的上打环器31配置在下位置, 上打环器31的线孔31b和线引导管122的喷气口 122a对齐(参照图 5)。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气泵130的连杆部132,上打环线T2插 入上打环器31的线孔31b中。 (打环器的复位动作)下面,对于使倒向后位置的下打环器21和下降到下位置的上打 环器31复位,以与下轴6联动的动作进行说明。如果操作者手动操作操作杆"4,使动作板142向箭头B2方向 移动,则因为主轴锁止体174从卡合部171a上脱开,下轴6的锁止 状态被解除,所以下轴6可以自由旋转。另外,通过使动作板142 向箭头B2方向移动,经由释放连杆182使驱动连杆183、 184在平 面视图内围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凸部183b离开释放滑动台151 的端面,成为释放滑动台151可以沿着箭头Cl方向移动的状态。另 外,凸部199b离开释放滑动台161的端面,成为释放滑动台161可 以向箭头El方向移动的状态。在这里,在下打环器21向后位置倾倒的状态下,释放销152的 前端位置和下打环器驱动腕24的长孔24a的位置不一致。因此,释 放滑动台151在释放销152的前端通过下打环器支撑腕23的长孔23a 而抵接在与下打环器支撑腕23正对的下打环器驱动腕24的侧壁上的 状态下,以利用螺旋弹簧154的预紧力向箭头Cl方向预紧的状态待 机。同样地,在上打环器31下降到下位置的状态下,因为释放销162的前端位置和上打环器摆动腕35的长孔35a的位置不一致,所以释 放滑动台161在释放销162的前端通过上打环器支撑腕34的长孔34a 而抵接在与上打环器摆动腕35正对的上打环器摆动腕35的侧壁上的 状态下,以利用螺旋弹簧164的预紧力向箭头E1方向预紧的状态待 机。然后,如果操作者手动使飞轮7旋转,则与下轴6的旋转联动, 下打环器驱动轴22转动,与该下打环器驱动轴22的转动联动,下打 环器驱动腕24摆动。而且,如果下打环器驱动腕24摆动到其摆动的 一个端部(下打环器21的进退移动中的最后退位置),则长孔24a 与释放销152对齐,利用螺旋弹簧154的预紧力,释放滑动台151 向箭头C1方向移动,释放销152插入长孔24a内。由此,因为下打 环器驱动腕24与下打环器支撑腕23经由释放销152连结,所以下打 环器21和下轴6成为连接状态而联动,成为可以缝制状态。同样地,如果通过操作者的手动使飞轮7旋转,则与下轴6的 旋转联动,上打环器驱动轴36转动,与该上打环器驱动轴36的转动 联动,上打环器摆动腕35摆动。而且,如果上打环器摆动腕35摆动 到其摆动的一个端部(上打环器31的上下移动中的最下降位置), 则长孔35a与释放销162对齐,利用螺旋弹簧164的预紧力,释放滑 动台161向箭头El方向移动,释放销162插入长孔35a内。由此, 因为上打环器摆动腕35和上打环器支撑腕34经由释放销162连结, 所以上打环器31和下轴6成为连接状态而联动,成为可以缝制状态。 (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动作)下面,对于由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进行的上打环器的使用和 不使用的切换动作进行说明。如果使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沿着图2所示的箭头H2方向转 动,而配置于上打环器使用位置,则经由上打环器切换轴192,切换 驱动腕193大致垂直地配置。该状态下,与滑动板194连结的驱动连 杆196a、 196b,大致沿着X轴方向互为直线状地配置。而且,L字 状的动作连杆199及驱动连杆184,使L字状的各边均沿着X轴方 向或Y轴方向配置。在这种状态下,释放滑动台161利用螺旋弹簧164的预紧力配置在上打环器支撑腕34侦ij,经由释放销162而上打 环器支撑腕34和上打环器摆动腕35成为连结状态。也就是说,当将 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配置在上打环器使用位置时,上打环器31成 为与上打环器驱动轴36连接的状态。然后,如果使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向图2所示的Hl方向转动, 而配置于上打环器不使用位置,则经由上打环器切换旋钮轴192而切 换驱动腕193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经由销钉193a而滑动板 194向图2所示的箭头Jl方向移动。其结果,如图4所示,驱动连 杆196a以轴196c为中心,在平面视掛上围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利用 该驱动连杆196a的转动,经由弹簧钩挂部196e向驱动连杆196b施 加转动力,该驱动连杆196b维持与驱动连杆196a以直线状配置的状 态,以轴196c为中心,在平面视图上围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参照图 4)。而且,经由驱动连杆198向动作连杆199施加转动力,该驱动 连杆199以凸部184c为中心,在平面视图上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 利用该转动,经由凸部199b而向释放滑动台161作用沿图2所示的 箭头E2方向的移动力。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动作连杆199的动作连杆槽部 199a形成为扇形,所以无法向驱动连杆184的凸部184b传递动作连 杆199的转动力。也就是说,即使通过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的操作 使动作连杆199转动,也无法向驱动连杆184传递动力,不会影响穿 线动作。而且,通过使释放滑动台161向箭头E2方向移动,释放销162 从上打环器摆动腕35的长孔35a中被拉出,成为仅与上打环器支撑 腕34的长孔34a卡合的状态。其结果,利用第2弹簧163的预紧力, 上打环器31配置在下位置。也就是说,当将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 配置在不使用位置时,上打环器31成为与上打环器驱动轴36分离的 状态。(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缝纫机1,因为不单独操作喷 气单元、第1、第2切换机构150、 160及主轴锁止机构170,而是可以通过一次操作使之联动,所以可以实现穿线作业的大幅度简化。特 别地,只要操作穿线控制杆144,即可将喷气单元移动到喷气位置,同时将下轴6锁止在规定的转动角度,并且,可以经由联动机构180, 分别将下打环器21配置在后位置、将上打环器31配置在下位置。也 就是说,利用穿线控制杆144的操作,可以将上打环器31配置在利 于穿线的下位置。由此,使穿线作业大幅度简化,可以实现该穿线作 业的容易化。另外,因为缝纫机1的操作者不需要使用两只手,用单 手就可实现该下轴6的锁止/解除、线引导管l21、 122的移动、下打 环器21的倾倒、上打环器31的下降及它们的复位动作,所以可以大 幅度提高缝纫机1的操作性。另外,通过采用使下打环器21向后位 置倾倒,从而使线通路管110的线排出口 112和下打环器21的线孔 21b对齐的结构,不需要例如使搭上的针线靠近下打环器21或解除 该针线的张力,可以以简单的结构进行穿线作业。而且,因为可以与 穿线动作的有无或下轴6角度无关地,由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切换 上打环器31的使用和不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与上打环器切换旋 钮191的配置是位于上打环器使用位置还是上打环器不使用位置无 关地,进行由穿线控制杆144的操作进行的穿线或复位动作,所以可 以实现缝纫机1的操作性提高。另外,通过采用使用共通的第2切换 机构160进行由该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和穿线控制杆144进行的上 打环器驱动轴36从上打环器31的分离动作的结构,可以实现构造简 单化、装置的节省空间化。另外,因为将上打环器切换旋钮191配置 于缝纫机架2外部的操作者作业位置侧,所以,可以例如不伴随缝纫 机罩的开闭动作,容易地进行上打环器31的使用和不使用的切换。(第二实施方式结构)下面,根据图6 图16对采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详细 说明。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 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对于重复的记载省略图示及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在于,以 不同的高度支撑使下打环线Tl穿过下打环器21的线孔21b的线引导管121、和使上打环线T2穿过上打环器31的线孔31b的线引导管 122,设有相对于线引导管121的移动距离,确保线引导管122的移 动距离较大的移动机构240 (参照图6)。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驱动连杆283、 284和释放连杆282经由设置在释放连杆282上的圆 弧状的长孔282c、 282d连结(参照图ll)。移动机构240具有线引导管保持部件242 (以下称为保持部件 242),其沿着Y轴方向保持用于使下打环线Tl穿过的线引导管121; 线引导管保持部件243 (以下称为保持部件243),其沿着Y轴方向 保持用于使上打环线T2穿过的线引导管122;以及线引导基台241, 其以互不相同的高度,支撑该保持部件242、 243,使其可以向Y轴 方向移动(参照图6 图8)。线引导基台241与YZ平面平行地固定在基座部2b内。在该线 引导基台241的一个端面即背面(在图6、图7中,为纸面里侧)顶l 设置连杆体245,其下端部经由沿着X轴方向的轴245c,与该引导 基座241可以自由转动地连结,该连杆体245设置为,可以沿着上述 一个端面摆动。另外,在线引导基台241上设置长孔241a、 241b, 其形成为距离轴245c的半径不同的两个同心圆的圆弧状。在连杆体245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经由穿过长孔241b而可以沿 着该长孔241b移动的销钉245b,在线引导基台241的另一个端面即 表面(在图6、图7中为纸面前侧)侦ij,连接保持部件242。另外,在连杆体245的上端部,经由穿过长孔241a而可以沿着 该长孔241a移动的销钉245a,在线引导基台241的表面侧连接保持 部件243。保持部件242和释放连杆282的一部分连结,该释放连杆282 利用来自穿线控制杆244 (第一操作单元)的输入操作,与该穿线控 制杆244 —体地沿着Y轴方向移动(参照图6、图8)。该保持部件 242在大致-字状的保持部上支撑线引导管121,并在上端的延伸设 置部上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孔242a,经由可自由滑动地嵌合在该 长孔242a内的销钉245b,与连杆体245的中间部连结。长孔242a 的上下长度设定为,可以允许下述状态的销钉245b的上下移动,该销钉245b被上述圆弧状的长孔241b引导,一边沿着Y轴方向移动, 一边上下移动。而且,保持部件242利用随着穿线控制杆244的操作 而朝向Y轴方向的释放连杆282的移动,将沿着Y轴方向的移动力 传递给连杆体245,使其以轴245c为中心摆动,并且,以保持线引 导管121的状态,在喷气位置(参照图9)和待机位置(参照图6) 间进行往复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利用压縮空气传送穿 过未图示的两个打环器的线的线引导管123,以与线引导管121并列 设置的方式,由保持部件242支撑。保持部件243与线引导基台241的上端部附近连结(参照图6、 图7),以沿着Y轴方向保持线引导管122,并使该线引导管I22的 排气口 122a和配置于下位置的上打环器31的线孔31a成为相同高 度。该保持部件243由线引导基台241支撑,可以沿着Y轴方向滑 动。另外,保持部件243在其下端具有沿着X轴方向贯穿该保持部 件243而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孔243a,经由可自由滑动地嵌合在该长 孔243a中的销钉245a,与连杆体245的上端部连结。长孔243a的 上下长度设定为,可以容许下述状态的销钉245a的上下移动,该销 钉245a由上述圆弧状的长孔241a引导, 一边沿着.Y轴方向移动, 一边上下移动。而且,如果随着穿线控制杆244的操作,释放连杆 282向Y轴方向移动,则经由保持部件242及连杆体245传递Y轴 方向的移动力,保持部件243以保持线引导管122的状态,在喷气位 置和待机位置间进行往复移动。释放连杆282如图6、图11所示,在基座部2b的底部,沿着该 基座部2b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该释放连杆282上,沿着Y轴方向设 置长孔282a、 282b,其分别与凸出设置在释放基座板281的上表面 的轴281a、281b嵌合,该释放基座板281固定于基座部2b的底面上。 另外,在释放连杆282上设置圆弧状的长孔282c、 282d,其用于使 驱动连杆283、 284在水平方向上转动,该驱动连杆283、 284用于切 换第1、第2切换机构150、 160的连接和分离。该长孔282c、 282d 在使释放连杆282向箭头Bl方向(图11中的左方向)移动时,经 由嵌合在该长孔282c、 282d内的销钉283a、 284a,使驱动连杆283、284在平面视图上分别以轴281a、 281b为中心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轴281b上可以自由转动地支撑连杆284的中间部和形成为L字状 的动作连杆299的其L字的弯曲部(参照图16)。设置在驱动连杆 284的一个端部上表面上的凸部284b,活动嵌合在设置于动作连杆 299上的扇形动作连杆槽部299a内(参照图13、图16)。而且,通 过使驱动连杆284转动,经由设置在动作连杆299的上表面的凸部 299b,使释放基座161沿着X轴方向移动的结构,因为与上述第一 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在从释放连杆282的一端(图6、图 11中的右端)向上方立起的直立设置部上,连接作为第一操作单元 的穿线控制杆244的一端,在穿线控制杆244的另一端,可以在水平 面内自由转动地连结主轴锁止机构170的连杆体173的一端。也就是 说,利用该释放连杆282,使驱动连杆283、 284、移动机构240、穿 线控制杆244及主轴锁止机构170互相连结,对应于沿Y轴方向的 穿线控制杆244的操作,使各部分联动。下面,对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 290进行说明。如图10、图ll所示,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290具有 上打环器切换旋钮轴292,其在基座部2b内可以绕X轴自由转动地 被支撑;上打环器切换旋钮291,其安装在该上打环器切换旋钮轴292 的一端,作为第二操作单元;切换驱动腕293,其安装在上打环器切 换旋钮轴292的另一端;以及连杆机构295,其将该切换驱动腕293 的摆动变换为沿着X轴方向的移动,并传递给释放滑动台161。切换驱动腕293如图IO所示, 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上打环器切换 旋钮轴292的另一端上,切换驱动腕293的另一端从操作者的作业位 置看,向右斜下方(图IO中的右斜下方)延伸设置。在该切换驱动 腕293的另一端上,可以绕X轴自由转动地连结构成连杆机构295 的连杆296的上端部。在连杆296的下端部可以绕X轴自由转动地 连结L字状的连杆297的一端部。连杆297在该L字的弯曲部上, 经由沿X轴的轴297a,由缝纫机架2可以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连杆 297的另一端部,沿着以轴297a为中心的半径方向设置长孔297b,经由插入该长孔297b内的轴298a,可以围绕X轴自由转动地连结与 YZ平面平行配置的滑块298。滑块298设置为,可以经由嵌合在沿 着Y轴方向形成于其下部的长孔298b内的轴,在基座部2b内沿着Y 轴方向移动。而且,如果从图10及图12所示的状态,使上打环器切 换旋钮291围绕逆时针方向(H2方向)转动,则上打环器切换旋钮 轴292转动,切换驱动腕293向图14所示的箭头H2方向转动。由 此,经由连杆296而L字状的连杆297在该图中围绕逆时针方向摆 动,滑块298向右方向(J2方向)移动。另外,滑块298如图10 图15所示,具有向操作者的作业位置 侧延伸为大致-字状的延伸部298c,在连杆300 —端上设置的沿着Z 轴的轴嵌合在该延伸部298c中。连杆300的另一端经由沿着Z轴方 向的轴300a,可以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基座部2b内。在该连杆300上, 形成以轴300a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300b,在长孔300b中,可以 自由滑动地嵌合沿着Z轴方向的轴301a。在轴301a上,连结大致沿 着Y轴方向配置的连杆301的一端(左端)和螺旋弹簧302的一端 (右端)。螺旋弹簧302的另一端在与连杆301相反一侧(在图13、 图15中为左侧),卡止在基座部2b上。而且,连杆301的另一端与 L字状的动作连杆299的一端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地连结。也就 是说,通过操作上打环器切换旋钮291,使上打环器切换旋钮轴292 转动(参照图14),经由连杆296、 297而使滑块298沿着Y轴方向 移动,从而使L字状的动作连杆299围绕Z轴转动(参照图15), 切换上打环器31和上打环器驱动轴36的连接和分离。 (第二实施方式动作说明) 下面,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穿线动作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穿线控制杆244配置在箭头B2方向上的状态下, 主轴锁止机构170被解除(参照图11),线引导管.121、 122都配置 在待机位置。在这里,如果使飞轮7旋转,使标记ml和m2对齐, 则下打环器21配置在前位置,上打环器31配置在下位置(参照图6)。然后,在该状态下,如果使穿线控制杆244向箭头Bl方向移动,则连杆体173转动,主轴锁止机构170成为锁止状态,同时,释放连 杆282向箭头Bl方向移动。于是,沿着释放连杆282的长孔282c、 282d,驱动连杆283、 284分别以对其进行支撑的轴281a、 281b为中 心,在平面视图上分别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因为释放滑动台 151向箭头C2方向移动、释放滑动台161向箭头E2方向移动,第1、 第2切换机构150、 160均处于分离状态,所以利用第1、第2弹簧 153、 163的预紧力,下打环器21配置于后位置,上打环器31配置 于下位置。另外,利用向箭头B1方向的释放连杆282的移动,由保 持部件242保持的线引导管121的喷气口 121a向箭头Bl方向前进, 与处于前位置的线通路管110的线插入口 111相对配置,配置于喷气 位置(参照图9)。与此同时,经由保持部件242、销钉245b,连杆 体245在正面视图上以轴245c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而且,经 由销钉245a和保持部件243,线引导管122的排气口 122a和上打环 器31的线孔31a相对配置,配置在喷气位置(参照图9)。此时, 利用以下端的轴245c为中心摆动的连杆体245,保持在其上端侧的 线引导管122,相对于保持在连杆体245的下端侧的线引导管121大 幅度地前进移动。并且,通过使穿线控制杆244向箭头B2方向移动, 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也就是说,下打环器2K上打环器31成为 分别与下打环器驱动轴22、上打环器驱动轴36联动的可复位状态, 主轴锁止机构170成为解除状态。另外,线引导管121、 122均配置 于待机位置(参照图6)。下面,对于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290进行说明,在上 打环器切换旋钮291向箭头Hl方向配置的状态下,连杆296下降, 经由L字状的连杆297,滑块298在图12中配置于左侧(Jl方向)。 因此,连杆体299成为在图13所示的平面视图上围;绕逆时针方向转 动的状态,切换机构160成为连结状态(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如 果上打环器切换旋钮291向箭头H2方向转动,则经由上打环器切换 旋钮轴292、切换驱动腕293、连杆296及L字状的连杆297,滑块 298如图14所示,向右侧(J2方向)移动。由此,经由连杆300、 301,连杆体299在图15所示的平面视图上,以轴281b为中心,围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切换机构160成为分离状态。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可以在缝制过程中,使线引导管121、 122退避到不妨碍由缝针4、下打环器21及上打环 器31进行的缝制动作的后方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上打环器,其前端具有线孔,可以摆动;上打环器轴,连结前述上打环器,使其在上位置和下位置间摆动;切换单元,其与前述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关联配置,可以将前述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切换为连结状态或分离状态;移动单元,其使利用前述切换单元从上打环器轴分离的上打环器移动到下位置;线引导管,其贯通形成上打环线可以插入的路径,可以使线排出侧的开口部,移动到与位于下位置的上打环器的线孔连通的位置和分离的位置;以及第一操作单元,其可以进行操作,以使得经由前述切换单元使前述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处于分离状态,同时使前述线引导管的线排出侧的开口部,移动到与位于下位置的上打环器的线孔连通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二操作单元,其可以经由前述切换单元使前述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连接或分离,切换上打环器的使用和不使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切换单元具有连杆机构,其对应于来自前述第一操作单元或第二操作单元的操作,传递用于将前述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切换为连接或分离状态的动力,前述连杆机构具有第一隔断单元,其使由来自前述第一操作 单元的操作引起的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之间的连接或分离的切换, 不会传递至前述第二操作单元;以及第二隔断单元,其使由来自前述 第二操作单元的操作引起的上打环器和上打环器轴之间的连接或分离的切换,不会传递至前述第一操作单元。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切换单元由可以相对于前述上打环器在轴线方向上滑动的部件、和利用该部件的轴线方向移动而与该部件卡合或脱离的销钉构 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移动单元由弹性部件构成,该弹性部件进行预紧,以使得利用前述切换单元而从上打环器轴分离的上打环器移动到下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其可以实现使线穿过打环器的穿线作业容易化,并实现上打环器的使用和不使用的切换动作的容易化。其设有切换机构(160),其在进行由穿线控制杆(144)操作的穿线时,利用联动机构(180)的释放连杆(182),与喷气单元的移动机构(140)、切换机构(150)及主轴锁止机构(170)联动,将上打环器(31)配置在下位置,实现上打环线(T2)向上打环器(31)的线孔(31b)的穿线动作的容易化。另外,还设有上打环器使用/不使用切换机构(190),其与有无穿线控制杆(144)的操作无关地,切换上打环器(31)的使用和不使用。
文档编号D05B57/00GK101275347SQ20081008777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7日
发明者贞末数也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