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52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内,针织机是使用最广泛的生产设备之一,其中,为 了在纺织过程中,能够变换不同颜色的纱线,会配置变色头,变色头 的工作原理如下复位压杆限制选针杆的移动,选针压杆选择驱动不 同的选针杆移动,选针杆移动时可以驱动推纱杆位于指定位置,推纱 压杆驱动推纱杆移动,切纱压杆驱动切纱装置完成切纱动作。目前, 大多数针织机仍然依靠进口,由国内厂家完成组装,针对针织机的设 计改良局限于细节部分。前述选针压杆、复位压杆、推纱压杆、切纱 压杆共同控制变色头的内部部件工作,因此可以称为变色头的控制机 构,在现有的针织机中,上述控制机构是直接安装于针织机上的,也 即是直接在针织机上开孔或开槽进行安装,而针织机是大型设备,进 行前述装配非常不便;另外,变色头也是直接锁紧固定在针织机上, 如果针织机出现故障,需要将变色头拆下再进行修理,而针织机上有 多个变色头,因此,使用效果也不好。国内针对变色头的改进所公开的专利数量不多,涉及变色头的控制机构的专利则没有,例如,专利号为"200510004228.9"、名称为"变色头的控制机构"的中国专利, 它的技术方案为"该变色头可装设于针织机上,并在针织机的推动 轨道及选针压杆的控制下,可对织针作有色纱线的喂纱动作,让编织 后的布料具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效果,该变色头的控制机构包括 一本 体;多个选色板,其间隔地设置于该本体内部,所述选色板各包含一 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后端枢设于该本体,所述第一 连杆前端各形成有一第一钩部,所述第二连杆中间枢设于该本体,所 述第二连杆上端及下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二钩部及一顶掣部,该第二钩 部与该第一连杆的第一钩部相互钩接;及多个推纱板,其可上、下移 动地设置于该本体内部,所述推纱板设置于所述选色板前方,所述选 色板的第二连杆的顶掣部顶抵于所述推纱板。"从前述技术方案可以 看出,该专利所公开的并不是变色头的控制机构,而仅仅是变色头的 内部结构改进。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改进现有的产品,设计出更方 便、效果更好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针织机变色头 控制装置,它独立于针织机,活动组装于针织机上,制造、组装非常 方便,而且还便于维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座体,座体上依次活动安装有选针压杆、复位压杆、推纱200820206067.0说明书第3/ 压杆、切纱压杆。所述的选针压杆、复位压杆、推纱压杆、切纱压杆平行设置,它 们的中间部位都位于座体内,它们可以沿座体上下移动。所述的座体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复位压杆 的移动方向。所述的座体上开设有栓接孔,栓接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复位压杆 的移动方向。所述的座体侧面成型有定位柱。所述的复位压杆、推纱压杆、切纱压杆的结构相同,复位压杆顶 部安装有轴承,复位压杆中间具有中心柱,中心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的座体下方固定有定位板,弹簧的下端与定位板相抵。所述的座体上开设有内槽,内槽上方安装有上盖,选针压杆上端 穿过内槽、上盖,内槽、上盖之间的选针压杆部分套设有弹簧。所述的选针压杆包括多个选针压脚,至少一个选针压脚的上、下 端错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控制装置独立于针织机,装配非常 方便,需要维修时,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拆卸。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ll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见附图1-11,本实用新型包括座体IO,座体10独立于针织机主体,座体10上依次活动安装有选针压杆20、复位压杆30、推纱压 杆40、切纱压杆50;所述的选针压杆20、复位压杆30、推纱压杆 40、切纱压杆50平行设置,它们的中间部位都位于座体IO内,选针 压杆20、复位压杆30、推纱压杆40、切纱压杆50都可以沿座体10 上下移动,既,选针压杆20、复位压杆30、推纱压杆40、切纱压杆 50的安装与原有安装位置都相同,所述的座体10上开设有安装孔11 , 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复位压杆30的移动方向,从座体10下 方将螺栓向上穿过安装孔11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针织机上。所述的座体10上开设有栓接孔13,栓接孔13的轴线方向垂直 于复位压杆30的移动方向;所述的座体10侧面成型有定位柱12, 定位柱12有多个,可用于变色头扣接,固定变色头;本实用新型通 过栓接孔13可以使变色头与本实用新型座体10栓接在一起,需要维 修时,可以将变色头与定位柱12的扣接取消,变色头一端旋转下垂,即可方便进行维修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复位压杆30、推纱压杆40、切纱压杆50的结构相 同,复位压杆30顶部安装有轴承31,复位压杆30中间具有中心柱 33,中心柱33上套设有弹簧34,中心柱33的设计可以使复位压杆 30、推纱压杆40、切纱压杆50上下运行时保持平稳;所述的座体IO 下方固定有定位板36,弹簧34的下端与定位板36相抵;复位压杆 30的上端穿过座体10上开设的通孔35,复位压杆30下端为压脚32, 压脚32位于定位板36外;复位压杆30、推纱压杆40、切纱压杆50 可以实现下压及复位。所述的座体10上开设有内槽14,内槽14上方安装有上盖22, 选针压杆20上端穿过内槽14、上盖22,内槽14、上盖22之间的选 针压杆20部分套设有弹簧21,上盖22通过螺丝23与座体10锁紧 在一起,选针压杆20可以实现下压及复位。所述的选针压杆20多括多个选针压脚,至少一个选针压脚的上、 下端错位;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多个选针压脚的上端呈一个 横排,第二实施例中,多个选针压脚的上端呈二个横排,这种设计可以使针织机在变换选择选针压脚时节省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当 然,选针压脚一般是六个,它们的上端也可以呈三个横排。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座体io可以是一体式的,也可以是分体式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1、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座体(10),座体(10)上依次活动安装有选针压杆(20)、复位压杆(30)、推纱压杆(40)、切纱压杆(50)。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选针压杆(20)、复位压杆(30)、推纱压杆(40)、切纱压杆(50)平行设置,它们的中间部位都位于座体(10)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座体(10)上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轴线方向 平行于复位压杆(30)的移动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座体(10)上开设有栓接孔(13),栓接孔(13)的轴线方向 垂直于复位压杆(30)的移动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座体(10)侧面成型有定位柱(12)。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复位压杆(30)、推纱压杆(40)、切纱压杆(50)的 结构相同,复位压杆(30)顶部安装有轴承(31),复位压杆(30) 中间具有中心柱(33),中心柱(33)上套设有弹簧(34)。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10)下方固定有定位板(36),弹簧(34)的下端与定 位板(36)相抵。
8、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座体(10)上开设有内槽(14),内槽(14)上方安 装有上盖(22),选针压杆(20)上端穿过内槽(14)、上盖(22), 内槽(14)、上盖(22)之间的选针压杆(20)部分套设有弹簧(21)。
9、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选针压杆(20)包括多个选针压脚,至少一个选针压 脚的上、下端错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针织机变色头控制装置,它包括座体,座体上依次活动安装有选针压杆、复位压杆、推纱压杆、切纱压杆;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独立于针织机,装配非常方便,需要维修时,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拆卸,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并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D04B27/10GK201351209SQ20082020606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金华 申请人:刘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