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86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叠料装置的缝制装置,该叠料装置在由缝纫机进行的缝制结
束后,将被缝制物搬出并堆码于规定位置上。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具有叠料装置的缝制装置,已知所谓的包缝缝纫机,其对于预先裁断 的布料边缘,为了防止开线而实施锁边缝制,其中,该叠料装置在由缝纫机进行的缝制结 束后,将被缝制物搬出并堆码于规定位置上。在该包缝缝纫机中,例如如日本国特公平 7-71593号公报及日本国特开平03-149086号公报记载所示,设置有引导单元,其将布料 边缘向针的上下移动位置(落针位置)引导;以及传感器,其配置在落针位置的布料进给方 向上游侧,检测缝纫机工作台上有无布料。 并且,如果作业者使载置于缝纫机工作台上的布料向传感器的布料检测位置移 动,则根据传感器检测到布料的缝制开始侧端部,使缝纫机主体驱动, 一边利用缝纫机主体 的进给机构使布料向进给方向进给,一边实施锁边缝制。 并且,锁边缝制进行至布料末端为止,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布料的缝制结束侧端部, 使缝纫机主体的驱动停止,锁边缝制结束。 另外,在这种包缝缝纫机中,已知如日本国特开平03-149086号公报记载所示,设 置叠料装置,其将结束锁边缝制的布料自动地从缝纫机工作台上搬出,载置于载置台上。
例如,在对图4所示的裤子的组成布料的周缘实施锁边缝制的情况下,在布料边 缘的角度(缝制方向)变化较大的位置处,因为传感器检测到端部,所以缝纫机主体暂时停 止。然后,在作业者使布料旋转后,在下一个端部进行锁边缝制。 如果在该角部,在每次传感器检测到端部而停止时使叠料装置动作,则与锁边缝 制是否全部完成无关地,布料被排出。 因此,对每个由传感器检测为端部的角部之间的区域,作为一个接缝(缝制工 序),由作业者在缝制前通过设置于操作面板等上的接缝数量设定单元(或终端检测次数 设定单元)而设定该接缝数量。缝纫机的控制装置,将由传感器检测到布料的缝制开始侧 端部至检测到缝制结束侧端部为止的区间作为一个接缝,对接缝数量进行计数,在所计数 的接缝数量达到预先设定的接缝数量之前,不使叠料装置动作,在最后的接缝中的缝制结 束侧端部被传感器检测到时,自动使叠料装置进行驱动。

发明内容
但是,在缝制途中产生变更缝制图案的需要的情况下,或产生插入与设定不同的 接缝数量的缝制的需要的情况下,即使与变更或插入对应而利用操作面板等变更接缝数量 的设定,也需要在该缝制结束时重新将接缝数量的设定恢复为初始设定,存在作业麻烦的 问题。另外,由于如果在缝制途中因缝制错误而重新缝制,则会使缝制完成所需的接缝数量 增加,所以存在在布料缝制完成之前,在最后的接缝中叠料装置进行动作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可以容易地变更叠料
装置的动作定时,从而提高缝制效率。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缝制装置,其具有
缝纫机工作台,其载置被缝制物; 缝纫机主体,其配置在前述缝纫机工作台上,一边将前述被缝制物向一个方向输 送,一边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线迹; 检测单元,其在与缝针的上下移动位置相比的上游侧的缝制物的移动路径上相对 配置,检测被缝制物的有无; 叠料装置,其配置在与前述缝针的上下移动位置相比的下游侧,将被缝制物从缝 纫机工作台上搬出,载置于载置台上; 接缝数量设定单元,其设定缝制的接缝数量;以及
控制单元,
前述控制单元, 在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开始侧端部的情况下,使前述缝纫机主体 驱动而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线迹, 在线迹形成过程中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侧端部的情况下,使 前述缝纫机主体的驱动停止, 在每当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开始侧端部或缝制结束侧端部时,对 缝制的接缝数量进行计数, 在所计数的接缝数量达到由前述接缝数量设定单元所设定的接缝数量的情况下,
使前述叠料装置驱动, 其特征在于, 设有输入单元,其通过操作而输入使前述叠料装置驱动的指示信号, 前述控制单元,在从前述输入单元输入了前述指示信号的情况下,与前述所计数
的接缝数量无关地,在前述指示信号输入后,在最初由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
制结束侧端部时,使前述叠料装置驱动。 在这里,所谓接缝,是将直至传感器检测到布料末端为止的线迹形成工序作为一
个单位。因此,接缝数与工序数相同地,具有包含传感器检测到布料末端的次数的意思。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缝制装置中, 前述控制单元,在计数的接缝数量成为由前述接缝数量设定单元设定的接缝数量
的缝制过程中,由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侧端部的情况下,使前述叠料
装置驱动。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缝制装置中,
具有叠料动作设定单元,其设定是否通过前述指示信号的最初的输入,使前述叠 料装置的基于前述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 前述控制单元,在由前述叠料动作设定单元设定为,通过前述指示信号的最初的 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前述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的情况下,通过前述指示 信号的最初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前述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在前述指 示信号的下一个信号输入后,在最初由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侧端部时,使前述叠料装置驱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控制单元根据来自输入单元的指示信号的输入,并不限于是否为全部接缝中的最后的接缝,可以在指示信号输入后,在最初进行缝制的接缝缝制完成时,使叠料装置进行驱动。由此,在所设定的接缝数量的缝制中的任意接缝结束时都可以使叠料装置进行驱动,并不限于所设定的接缝数量,可以灵活地对应在缝制中的接缝数量的变更。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控制单元可以与所设定的接缝数量无关地,在任意接缝结束时使叠料装置进行驱动。因此,例如即使在存在缝制错误而进行重新缝制的情况下,只要没有从输入单元输入第2个(下一个)指示信号,就可以使缝制的接缝继续。另外,如果缝制完成,可以通过来自输入单元的第2个指示信号的输入,使叠料装置进行驱动。


图1是表示缝纫机的概略的正视图。 图2是说明布料传感器与落针位置之间的关系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缝纫机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在布料上施加的线迹的图。
图5是表示布料锁边缝制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接缝1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通过操作开关的输入而进行的叠料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叠料装置的操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缝纫机的最佳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缝制装置,举出包缝缝纫机为例进行说明。包缝缝纫机,为了防止被缝制物的缘部开线,可以对缘部进行锁边缝制。
〈缝纫机的结构> 在图1 图3中,缝制装置1具有缝纫机主体2 ;工作台3(缝纫机工作台),其载置前述缝纫机主体2和布料(被缝制物)C ;公知的作为检测单元的布料传感器4,其在载置于工作台3上的布料C的输送路径(移动路径)上相对配置,检测布料C的有无;叠料装置5,其搬运缝制结束的布料并进行堆码;以及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装置6,其控制缝纫机主体2、叠料装置5等的驱动。
(缝纫机主体、工作台) 缝纫机主体2例如是公知的具有缝针、针板、及布料进给机构等的锁边缝纫机。在缝纫机主体2的下方,设置有成为缝纫机主体2的驱动源的电动机11、及控制装置6。缝纫机主体2如图2所示,利用压脚12从上方按压配置于针板上的布料C,通过在压脚12下方相对地配置的进给齿的椭圆运动,将布料C沿进给方向F输送。
(布料传感器)
如图3所示,布料传感器4具有进行发光的发光部41、和对从发光部41发出的光进行受光的受光部(受光传感器)42。 如图1及图2所示,发光部41设置在缝纫机主体2上,位于与缝针的上下移动路径T(落针位置)相比的进给方向F上游侧、且在布料移动路径的上方,朝向缝针的上下移动路径T(落针位置)附近的工作台3进行发光。 在工作台3上,在落针位置T的进给方向F上游侧设置受光传感器42,其对从发光部41照射的光进行受光。 在发光部41和受光传感器42之间存在布料C时,来自发光部41的光被遮光而受光传感器42 (布料传感器4)的输出为0N,在发光部41和受光传感器42之间没有布料C时,受光传感器42对来自发光部41的光进行受光,受光传感器42(布料传感器4)的输出为0FF。 S卩,在配置于工作台3上的布料C沿进给方向F移动时,布料传感器4根据遮光(0N)而检测布料C的进给方向F的前方端缘,根据受光(OFF)检测布料C的进给方向F的后方端缘。因此,布料传感器4可以检测布料C的缝制开始侧端部Cs和缝制结束侧端部Ce。 控制装置6使发光部41发光,同时接受来自受光传感器42的0N或OFF的检测信号,与接收到ON检测信号对应而使缝纫机电动机11驱动,使缝针上下移动,对布料C实施锁边缝制N。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受光传感器42无法对来自发光部41的光进行受光的情况下,使布料传感器4的输出为0N,在受光的情况下为使其为0FF,但对应于所使用的布料传感器,也可以是相反的关系。另外,受光传感器42也可以设置在缝纫机主体2的针板上。
(叠料装置) 如图1所示,在工作台3的布料C进给方向F的下游侧端部,设置有叠料装置5,其将缝制结束的布料从工作台3搬出,并载置(堆码)在与工作台3相邻的载置台51上。
叠料装置5具有由载置台51、输送杆52和气缸53构成的公知构造,其中,前述载置台51载置缝制后的布料,前述输送杆52将缝制结束的布料从工作台3上输送至载置台51,前述气缸53作为使输送杆52动作的驱动装置。 载置台51具有设置于下方的固定脚部54、和可相对于该固定脚部54上下移动地被支撑的可动脚部55。固定脚部54与工作台3的基座部32连结,可动脚部55可自由调节高度地与固定脚部54连结。即,通过使可动脚部55向上方移动并固定在固定脚部54上,从而可以调节载置台51的上下位置。 输送杆52为大致T字形,其下端部与设置于基座部32上的轴部52a连结,可以以轴部52a为中心进行摆动,以使得其上端的水平部与前述载置台51接触/分离。另外,输送杆52配置在载置台51与工作台3的一端部之间。因此,通过以轴部52a为中心转动,输送杆52的上端在工作台3的端部和载置台51之间以描绘圆弧的方式进行动作。由此,输送杆52可以通过使其上端水平部,在其与前述载置台51之间夹持布料,从而进行保持。
成为输送杆52的驱动源的气缸53配置为,使活塞杆53b沿水平方向伸縮,缸体53a可自由旋转地设置在基座部32上。气缸53使活塞杆53b可自由旋转地与输送杆52的下端部连结。此外,活塞杆53b与输送杆52的连结部,位于轴部52a的下端侧。
根据这种结构,如果活塞杆53b以从缸体53a凸出的方式移动,则因为输送杆52以轴部52a为中心转动,所以下端部向图1中的右侧转动,上端部向图1中的左侧转动。其结果,输送杆52的上端部进行移动而接近载置台51的侧面。 在工作台3的叠料装置5侧的端部的下表面侧,设置有朝向载置台51侧而略向上方喷出空气的空气管56。空气管56与输送杆52的上端部相同地,沿水平方向、且沿与进给方向F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从空气管56向布料的下表面喷出空气,该空气用于使通过输送杆52的转动而搭架在工作台3与载置台51之间的布料翻转。 在缝纫机主体2的侧面,如图1所示,设置有作为输入单元的操作开关57,其通过输入操作而向控制装置6输入用于中断的指示信号,输入使叠料装置5进行驱动的指示。
(控制装置)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6具有公知的CPU 61、RAM 62、R0M 63、EEPR0M 64。在控制装置6上连接有输送杆用电磁阀53c,其驱动叠料装置5的输送杆52的气缸53 ;空气管用电磁阀56a,其使其从叠料装置5的空气管56喷出空气;缝纫机电动机11 ;操作开关57 ;布料传感器4 ;以及操作面板8等。 在EEPR0M 64中存储有布料C的缝制的接缝数量(工序数)。具体地说,将从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进给方向前方端即缝制开始侧端部Cs,至使布料C沿进给方向F进给而检测到进给方向后方端即缝制结束侧端部Ce为止的工序作为一个接缝,将直至该布料缝制完成的合计的接缝数量存储在EEPROM 64中。该接缝数量可以由作业者从操作面板8进行设定。S卩,操作面板8作为设定缝制的接缝数量的接缝数量设定单元起作用。
控制装置6通过由CPU 61执行程序,而进行下述控制,即,在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的缝制开始侧端部Cs的情况下,使缝纫机主体驱动而在布料上形成锁边缝制线迹,在该锁边缝制线迹的形成过程中,在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的情况下,使缝纫机主体2停止。S卩,控制装置6作为控制单元起作用。 控制装置6通过由CPU 61执行程序,而作为计数单元起作用,S卩,在每次由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时,具体地说,每当由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的缝制开始侧端部Cs时,对缝制的接缝数量进行计数,同时,控制装置6具有与叠料装置5的驱动联动而将所计数的接缝数量重置的功能。并且,控制装置6通过由CPU 61执行程序,而作为判断单元起作用,即,判断所计数的接缝量数是否达到通过操作面板8而设定的缝制的接缝数量(合计数)。另外,CPU 61进行下述控制,S卩,如果判断所计数的接缝数量达到所设定的缝制的接缝数量,则在由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束端部Ce时,使缝纫机电动机11的驱动停止,同时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使叠料装置5的气缸53驱动。 此外,更详细地说,在由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并经过规定时间后,控制装置6控制缝纫机电动机11的停止及叠料装置5的驱动,以使得在由布料传感器4检测出的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至少到达缝针的上下移动位置之后,进行缝纫机电动机11的停止及叠料装置5的驱动。 另外,接缝数量也可以在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时进行计数。在这种情况下,CPU 61如果判断所计数的接缝数量达到所设定的缝制的接缝数量,则在经过前述规定时间后,使缝纫机电动机11的驱动停止,同时,使叠料装置5的气缸53驱动。
另外,操作面板8具有下述功能,S卩,设定是否通过由操作开关57的操作进行的指 示信号的最初的输入,使叠料装置5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S卩,操作面 板8作为叠料动作设定单元起作用,其设定是否通过由操作开关57的操作进行的指示信号 的最初的输入,使叠料装置5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另外,在EEPROM 64中存储该设定内容。S卩,EEPR0M 64作为叠料动作设定信息存储单元起作用。
控制装置6通过由CPU 61执行程序,基于通过操作面板8设定的下述设定的有 无,确定通过操作开关57的操作而使叠料装置57动作的定时,前述设定为,通过由操作开 关57进行的最初的指示信号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 效的设定。 控制装置6,在没有通过操作面板8设定为,通过由操作开关57进行的最初的指 示信号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的情况下,如果通过 操作开关57的操作而输入了指示信号,则与至此为止进行计数的接缝数量无关地,在该指 示信号输入后,在最初由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时,进行使叠料装置 5驱动的控制。 例如,在总接缝数量为4个的情况下,在从第2个接缝中布料传感器4无法检测到 布料后,至第3个接缝中布料传感器4无法检测到布料为止的期间内,通过操作开关57的 操作而输入了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进行下述控制,S卩,在指示信号输入后,在最 初检测到缝制结束侧端部Ce的第3个接缝中的锁边缝制完成后,使叠料装置5进行驱动。 在这里,将由控制装置6进行的该控制作为第1控制。 另外,控制装置6,通过由CPU 61执行程序而进行下述控制,S卩,在通过操作面板8 设定为,通过由操作开关57进行的最初的指示信号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 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的情况下,通过由操作开关57的操作进行的最初的指示信号的输 入,使叠料装置5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通过由操作开关57的操作进 行的下一个指示信号的输入,在该次指示信号输入后,在最初由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 制结束侧端部Ce时,使叠料装置5驱动。在这里,将由控制装置6进行的该控制作为第2 控制。 S卩,控制装置6通过由CPU 61执行程序,在没有通过操作面板8设定为,通过由操 作开关57进行的最初的指示信号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 动无效的情况下,进行第1控制,在通过操作面板8设定为,通过由操作开关57进行的最初
的指示信号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的情况下,进行 第2控制。(锁边缝制处理) 对于利用缝纫机主体2进行锁边缝制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例如布料C是裤子的布料,对其边缘实施锁边缝制Pl P4。锁边缝 制以Pl、 P2、 P3、 P4的顺序形成。如果这4个锁边缝制结束,则布料C由叠料装置5输送, 载置于载置台51上。因此,布料C的缝制的接缝数量是4个,如图5所示,在接缝1中实施 锁边缝制Pl (步骤Sl)、在接缝2中实施锁边缝制P2 (步骤S2)、在接缝3中实施锁边缝制 P3 (步骤S3)、在接缝4中实施锁边缝制P4 (步骤S4)。并且,在最后的接缝(在图4中是接 缝4)的缝制结束后,使叠料装置5驱动而将布料向载置台51输送(步骤S5)。
在这里,在接缝1中,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6使接缝的计数n = 0(步骤Sll),控 制装置6判断布料传感器4是否从OFF变为0N,即是否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开始侧端部 Cs(步骤S12)。 在这里,如果控制装置6判断布料传感器4为0N(步骤S12 :是),则控制装置6将 接缝数量n加上1(步骤S13)。由此,所计数的接缝数量n变为1。 然后,控制装置6通过使缝纫机主体2驱动, 一边使布料C沿进给方向F进给,一 边使缝针上下移动而对布料C实施锁边缝制(步骤S14)。 然后,如果控制装置6判断布料传感器4从0N变为0FF,即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 束侧端部Ce (步骤S15 :是),则控制装置6使缝纫机主体2的驱动停止(步骤S16)。如上 所述,接缝l的处理结束。 在接缝2、接缝3中也进行与接缝1相同的处理。此夕卜,因为在前面的接缝中计数
的接缝数量n被继承,所以接缝数继续进行加法运算。(在存在由操作开关的输入时的控制(第1控制、第2控制)) 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6判断对操作开关57进行操作而指示叠料装置5的驱动的
指示信号的中断输入是否存在(步骤S21)。该判断并不限于缝制中,在未进行缝制时也始
终进行判断。 如果控制装置6判断对操作开关57进行操作而输入了指示信号(步骤S21 :是), 则控制装置6读取存储于EEPR0M 64中的下述信息,并判断为哪一类型,该信息与通过由操 作开关57进行的最初的指示信号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 动相关(步骤S22)。 在这里,在控制装置6判断为没有存储下述信息,即,表示通过由操作开关57进行
的指示信号的最初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的信息的 情况下(步骤S22:否),控制装置6判断布料传感器4是否从0N变为0FF(步骤S25)。并 且,在控制装置6判断布料传感器4从ON变为0FF, S卩,由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 制结束侧端部Ce的情况下(步骤S25 :是),控制装置6使缝纫机电动机11的驱动停止,同 时使叠料装置5驱动(步骤S26)。 另一方面,在控制装置6判断为在EEPROM 64中存储有下述信息,即,表示通过由 操作开关57进行的指示信号的最初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 驱动无效的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22 :是),控制装置6将所计数的接缝数量重置,停止以 后的接缝数量的计数,以使得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步骤 S23)。然后,控制装置6判断是否再次对操作开关57进行操作而输入了下一个指示信号 (步骤S24)。在这里,在控制装置6判断为输入了下一个指示信号的情况下(步骤S24: 是),控制装置6判断布料传感器4是否从ON变为OFF (步骤S25)。并且,控制装置6在判 断为布料传感器从ON变为0FF,即由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的情 况下(步骤S25 :是),控制装置6使缝纫机电动机11的驱动停止,同时使叠料装置5驱动 (步骤S26)。 因此,在步骤S22中,在控制装置6判断为没有存储下述信息,即,表示通过由操作 开关57进行的指示信号的最初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 无效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装置6通过第1控制进行叠料装置5的控制。另一方面,在步骤S22中,在控制装置6判断为存储有下述信息,即,表示通过由操作开关57进行的指示信号 的最初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的信息的情况下,控 制装置6通过第2控制进行叠料装置5的控制。此外,更详细地说,在第1及第2控制的任 意一种情况下,均在步骤S25中,控制装置6在由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 端部Ce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控制缝纫机电动机11的停止及叠料装置5的驱动,以使得由 布料传感器4检测的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至少到达缝针的上下移动位置之后,进行 缝纫机电动机11的停止及叠料装置5的驱动。 另一方面,在步骤S25中,在布料传感器4未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 即,布料传感器4维持0N或OFF的某一种状态,或者从OFF变为ON的情况下(步骤S25 : 否),无论是第1控制还是第2控制的情况下,在布料传感器4从ON变为0FF,即检测到布 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之前,控制装置6都维持其状态。 此外,如果通过上述任意一种控制使叠料装置5驱动,则控制装置6在任意一种情 况下都将接缝数量的计数值重置而返回O,只要没有通过操作开关57输入指示信号,就重 复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进行的叠料装置5的驱动。
(叠料装置的动作) 对于对布料C的锁边缝制结束后的叠料装置5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8 (a)所示,在缝制中,布料C被载置于工作台3上,叠料装置5也没有进行驱 动。因此,输送杆52处于初始位置的直立状态,其上端部位于工作台3的一端部的下方。
如图8 (b)所示,如果继续进行布料C的锁边缝制,则通过进给机构沿进给方向F 进给的布料C,很快就从工作台3的一端部垂下。此外,在这时所需的锁边缝制还未结束的 情况下,叠料装置5不进行驱动,将布料C的由操作者进行缝制所需的侧缘的缝制开始侧端 部Cs设置为传感器4的检测位置。 然后,在所设定的接缝数量的缝制完成后,或通过上述第1控制及第2控制完成规 定的缝制之后,如果由布料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布料C的锁边缝制 结束,则如图8(c)所示,控制装置6使气缸53驱动。活塞杆53b通过由控制装置6对输送 杆用电磁阀53c的驱动而朝向进给方向F的上游侧,从缸体53a中进出。通过活塞杆53b 的进出,输送杆52的下端部向进给方向F的上游侧移动。由此,输送杆52以轴部52a为中 心,相对于图8的纸面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输送杆52的上端部朝向载置台51的侧面 移动。此时, 一边推压从工作台3垂下的布料C 一边移动,由载置台51和输送杆52的上端 部夹持布料C。 如图8(d)所示,在夹持布料C之后,控制装置6使空气管用电磁阀56a驱动而向 空气管56送气,从空气管56喷出空气而使布料C翻转。 如图8(e)所示,利用空气翻转后的布料C,因为一端由输送杆52与载置台51进行 夹持,所以不会从载置台51落下而载置于载置台51上。 如图8(f)所示,在将布料C载置于载置台51上之后,控制装置6使气缸53的活 塞杆53b向进给方向F下游侧移动。通过活塞杆53b的退避,输送杆52的下端部向进给方 向F的下游侧移动。由此,输送杆52以轴部52a为中心,在图8的纸面上沿顺时针方向转 动。因此,输送杆52的上端部从载置台51的侧面离开,朝向工作台3的下方移动。
以后,通过重复上述动作,可以将缝制结束后的布料C载置于载置台51上。
〈作用效果〉 根据由缝制装置1进行的上述第1控制,通过来自操作开关57的指示信号的输 入,控制装置6可以在全部接缝中,不限于是否为最后的接缝,在指示信号输入后,在最初 进行缝制的接缝的缝制结束时使叠料装置5驱动。由此,可以在任意接缝中使叠料装置5进 行驱动,可以不限于所设定的接缝数量,对于缝制中的接缝数量的变更也可以灵活地对应。
另外,因为控制装置6可以根据上述第2控制,将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进行的叠料 装置的驱动设为无效,所以在存在缝制错误而进行重新缝制的情况下,只要没有从操作开 关57输入第2个指示信号,就可以继续进行缝制。并且,如果缝制结束,则可以通过来自操 作开关57的第2个指示信号的输入而使叠料装置5驱动。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变更发明本质部分的范围内自由地 进行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操作面板8,设定是否通过由操作开关57的操作进 行的指示信号的最初的输入,而使基于接缝数量的计数进行的叠料装置5的驱动无效,当 然也可以使操作面板8不具有这种设定功能,而始终在由操作开关57的操作进行指示信号 的输入后,在最初由传感器4检测到布料C的缝制结束侧端部Ce时,对前述叠料装置进行 驱动。 另外,也可以利用操作面板8设定由传感器进行终端检测(从0N向OFF变化)次 数,对终端检测次数进行计数,在达到所设定的次数时驱动叠料装置。
权利要求
一种缝制装置,其具有缝纫机工作台,其载置被缝制物;缝纫机主体,其配置在前述缝纫机工作台上,一边将前述被缝制物向一个方向输送,一边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线迹;检测单元,其在与缝针的上下移动位置相比的上游侧的缝制物的移动路径上相对配置,检测被缝制物的有无;叠料装置,其配置在与前述缝针的上下移动位置相比的下游侧,将被缝制物从缝纫机工作台上搬出,载置于载置台上;接缝数量设定单元,其设定缝制的接缝数量;以及控制单元,前述控制单元,在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开始侧端部的情况下,使前述缝纫机主体驱动而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线迹,在线迹形成过程中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侧端部的情况下,使前述缝纫机主体的驱动停止,在每当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开始侧端部或缝制结束侧端部时,对缝制的接缝数量进行计数,在所计数的接缝数量达到由前述接缝数量设定单元所设定的接缝数量的情况下,使前述叠料装置驱动,其特征在于,设有输入单元,其通过操作而输入使前述叠料装置驱动的指示信号,前述控制单元,在从前述输入单元输入了前述指示信号的情况下,与前述所计数的接缝数量无关地,在前述指示信号输入后,在最初由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侧端部时,使前述叠料装置驱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控制单元,在计数的接缝数量成为由前述接缝数量设定单元设定的接缝数量的缝制过程中,由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侧端部的情况下,使前述叠料装置驱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叠料动作设定单元,其设定是否通过前述指示信号的最初的输入,使前述叠料装置的基于前述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前述控制单元,在由前述叠料动作设定单元设定为,通过前述指示信号的最初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前述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的情况下,通过前述指示信号的最初的输入,使叠料装置的基于前述接缝数量的计数而进行的驱动无效,在前述指示信号的下一个信号输入后,在最初由前述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侧端部时,使前述叠料装置驱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装置,其具有缝纫机主体和叠料装置,可以容易地变更叠料装置的动作定时,从而提高缝制效率。在缝制装置中,控制单元在每次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开始侧端部或缝制结束侧端部时,对缝制的接缝数量进行计数,在所计数的接缝数量达到由接缝数量设定单元所设定的接缝数量的情况下,使叠料装置进行驱动。在缝制装置中设置有输入单元,其通过操作而输入使前述叠料装置进行驱动的指示信号。控制单元在从输入单元输入了指示信号的情况下,与所计数的接缝数量无关地,在指示信号输入后,在最初由检测单元检测到被缝制物的缝制结束侧端部时,使叠料装置驱动。
文档编号D05B19/12GK101724986SQ20091020712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高濑秀纪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