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夹芯多孔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410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整体夹芯多孔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体夹芯多孔织物,属于 特种机织物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领域大量使用的芯材主要以硬质泡沫、蜂窝和轻木为主。但传统的夹芯 复合材料通常为两块复合材料增强面板和密度较低的芯材粘接形成,面板和芯材间的界面 胶结强度较低,层间性能较差,在外载荷作用下,尤其是受到冲击后,如工具坠落、碎石、冰 雹、撞击等,面板和芯材会产生分层,使得力学性能全面下降,极易导致结构破坏;另外,在 湿热环境条件下,会发生水浸,引起面板起泡等现象,使得检测和维修更加频繁,从而影响 制品质量和成本;普通芯材为了增加材料的界面粘接强度,使用了各类高性能粘连剂、在芯 材上设置粘连槽、开孔、缝合工艺将面层与芯层连接等方式,增加材料设计与开发难度,力口 大了产品成本与制备效率的同时,尚有许多材料使用性能要求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近年来, 为了解决夹芯复合材料易分层、力学性能差的缺点,国内外陆续开发了采用三维机织或针 织工艺成形的三维中空层连织物(200610038306. 1等),此类夹芯织物由高性能纤维(玻 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通过三维机织或针织工艺一次形成织物的上下两层面板与 连接芯层,该类织物具有良好的整体结构、优异的综合性能、极佳的可设计性而得到快速发 展。但此类夹芯织物一般都是通过连接纤维(芯层)成形,纤维在芯层类处于自由状态,如 何保证复合后芯材的平整性对织造设备与工艺有极高的要求,造成开发此类夹芯织物设备 的价格很高且织造效率不高;由于芯层通过纤维连接成形,芯层难以满足高性能复合材料 的抗压、抗剪、抗冲击等苛刻性能要求,影响了此类材料的推广应用;该类夹芯织物在复合 过程中多采用手糊或闭模工艺成型,需要连接纤维在树脂的浸渍效果下自动站立到设计高 度,当织物高度超过IOmm时,往往难以自动达到设计高度,需要辅助工艺进行后定型处理, 造成复合工序的繁琐,难以形成大批量、连续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一是的普通夹芯材料易分层、力学性能差、不易加工的 缺点,二是中空层连类织物面层靠纤维连接造成制造费用高、产量低、力学性能有局限、不 易连续复合成型的问题。包括由第一上层地经纱、第二上层地经纱和上层面纬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由第 一下层地经纱、第二下层地经纱和下层面纬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上、下层面均至少有一 层,第一绒经、第二绒经与夹芯层纬纱交织形成夹芯层,其特征在于第一绒经、第二绒经除 了与夹芯层的纬纱进行交织外,还与上层面纬纱、下面层纬纱交织,形成一种连续的整体夹 芯多孔结构织物。本发明织物每一个上层面或下层面单层的的织造厚度范围在0. l_3mm之间,可以 通过增加上、下层面层数的方式来实现织物厚度的增加,达到整体增厚、减少铺层次数的目 的。
本发明上、下面层之间的夹芯层是由两根绒经与一根夹芯层纬纱进行交织,形成 两维织物作为夹芯层的骨架。上、下两层面之间的高度范围在l_50mm。上、下两层面之间的高度范围在l-50mm。本发明织物夹芯层的形状可根据复合材料的使用要求设计成波纹形(W形)、X形寸。本发明可采用单一高性能连续纤维进行织造,也可采用多种高性能纤维进行混 织,例如玻璃、硼、碳和芳族聚酰胺材质等高强度纤维;甚至可以采用聚酯、聚丙烯、聚丙 烯腈或聚酰胺等有机纤维。纤维材质可采用粗纱、单股细纱或多股 细纱等形式。本发明采用三维整体机织的方法,将上面层、下面层、夹芯层整体连接,有效的避 免了分层问题;此外,本发明的织物夹芯层采用纤维交织的形式成形,可以显著提高芯层强 度与刚度、对织物夹芯层高度进行精确定型及单元芯孔的尺寸与位置;通过加大沿纬向引 入多根纬纱,可有效提高织物纬向的整体强度,达到一种单向夹芯复合材料增强效果;本发 明的织物经树脂复合可以形成超轻质结构材料,可以满足大多数承载而具有的高比强、高 比刚度,以及、隔热、吸能、降噪、隔音等功能。用本发明开发的夹芯多孔织物可广泛用于航 空、航天、建筑、化工、风电、运输、包装等领域,具有极其广泛的市场应用前景。本发明具有可设计性强、适宜规模化织造的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典型空间结构示意图(波浪形);图2为本发明夹芯层形态为“X”字形的空间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上层面加厚时空间结构的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包括由第一上层地经纱1、第二上层地经纱2和上层面纬纱 3交织形成的上层面10,由第一下层地经纱4、第二下层地经纱5和下层面纬纱6交织形成 的下层面11,上、下层面均为一层。第一绒经7、第二绒经8首先与下层面纬纱6交织后,向 右上方与呈波浪形分布的多根夹芯层纬纱9依次交织,与位于波顶的夹芯层纬纱9交织后, 再与上层面的纬纱6交织,然后调头向右下方再依次与夹芯层纬纱9交织,至波谷后再与下 层面纬纱6交织,依此循环。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上层面和下层面也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夹芯层纬纱 分为两组,分别为夹芯层纬纱9和夹芯层纬纱9’,呈“X”字形分布。相对的,第一绒经和第 二绒经也分为两组。第一组第一绒经7和第二绒经8首先与下层面纬纱6交织,然后向右 上方依次与第一组夹芯层纬纱9交织,最后与上层面纬纱3交织。第二组第一绒经7’和第 二绒经8,首先与上层面纬纱3交织,然后向右下方依次与第二组夹芯层纬纱9’交织,最后 与下层面纬纱6交织。最终在下层面和下层面之间形成“X”形态的两维的平纹织物作为织 物中间夹芯层骨架。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下层面及夹芯层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的是上层面的纬纱3有两组,两 组纬纱3自上而下平行布置。第一上层地经纱1、第二上层地经纱2同时与两组上层面纬 纱3交织,从而形成由两层组成的加厚的上层面,第一上层面纬纱的组数越多,上层面的厚 度就越厚。除本实施例所示的方案外,还可以通 过增加下层面纬纱的组数来实现下层面厚度 的增加。
权利要求
一种整体夹芯多孔织物,包括由第一上层地经纱(1)、第二上层地经纱(2)和上层面纬纱(3)交织形成的上层面(10),由第一下层地经纱(4)、第二下层地经纱(5)和下层面纬纱(6)交织形成的下层面(11),上、下层面均至少有一层,第一绒经(7)、第二绒经(8)与夹芯层纬纱(9)交织形成夹芯层,其特征在于第一绒经(7)、第二绒经(8)除了与夹芯层的纬纱(9)进行交织外,还与上层面纬纱(3)、下面层纬纱(6)交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夹芯多孔织物,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层面之间的高度范 围在l-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夹芯多孔织物,其特征在于上、下层面的单层厚度范围 为 0.l-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夹芯多孔织物,其特征在于夹芯层的形状为波纹形或X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夹芯多孔织物,其特征在于采用单一高性能连续纤维进 行织造或采用多种高性能连续纤维进行混织。
全文摘要
一种整体夹芯多孔织物,包括由第一上层地经纱(1)、第二上层地经纱(2)和上层面纬纱(3)交织形成的上层面(10),由第一下层地经纱(4)、第二下层地经纱(5)和下层面纬纱(6)交织形成的下层面(11),上、下层面均至少有一层,第一绒经(7)、第二绒经(8)与夹芯层纬纱(9)交织形成夹芯层,并还与上层面纬纱(3)、下面层纬纱(6)交织。本发明可设计性强、适宜规模化织造。与普通的夹芯类织物相比,纬向纤维体积含量明显增加,可有效提高织物的纬向强度、模量;芯层的通道更为清晰,有利于进行预埋、填充等功能性开发;无损检测,后期修补、维护更为方便。本发明可广泛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增强大理石材、双层储罐等领域。
文档编号D03D15/00GK101845699SQ20101019820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匡宁, 张艳红, 邹清, 郑云 申请人: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