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捻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01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假捻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纱线实施假捻加工的假捻加工机。
背景技术
对纱线实施假捻加工的假捻加工机一般具有沿从喂纱部分到卷绕装置的纱道从 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起依次配置的第1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假捻装置和第2加热装 置。作为该假捻加工机的装置的布局,公开过以下几种。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主机体上设置假捻装置和第2加热装置,卷绕装置设置在 与主机体隔开作业空间而相对配置的卷绕座上,在作业空间和卷绕座的上方设置第1加热 装置和冷却装置,并配置了 3层卷绕装置的假捻加工机。并且,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主机体上并列配置卷绕装置和第2加热装置,在与主 机体夹着作业空间的位置上设置喂纱部分,从喂纱部分提供来的纱线在作业空间上方行走 期间经过第1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及假捻装置然后被送往第2加热装置的假捻加工机。[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25866号公报(图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2-31149号公报(图2)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假捻加工机只有3层卷绕装置,希望在短时间内进行更 多卷装的卷绕。因此考虑过增加该假捻加工机的卷绕装置的数量,但是如果单纯沿铅垂方 向增加卷绕装置的数量的话,则卷绕座的高度就变高了,如果不增高第1加热装置和冷却 装置的位置,纱线在从喂纱辊到第1加热装置之间的弯曲就变大了。如果纱线的弯曲变大 的话,则作用在纱线上的应力增大,纱线的品质降低。并且,如果要增加第1加热装置和冷 却装置的高度来改变纱线在从喂纱辊到第1加热装置之间的弯曲角的话,则假捻加工机整 体的高度增高了,收容假捻加工机的房屋变大,增加了房屋内的空调费用。并且,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假捻加工机提出了 4层卷绕装置的方案,但用卷绕装置 进行卷绕时,变成满卷的卷装拿出到与第2加热装置相反一侧的作业空间中。但是,由于生 头作业的作业性变差,因此难以确保作业空间内贮存变成满卷的卷装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确保贮存满卷卷装的空间、能够在短时间内卷 绕多个高品质的卷装的假捻加工机。本发明的假捻加工机具备喂纱部分;使从上述喂纱部分提供来的纱线行走的多 个喂纱辊;卷绕行走的纱线的卷绕装置;以及,沿从上述喂纱部分到上述卷绕装置之间的 纱道、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起依次配置的第1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假捻装置和第2 加热装置;上述假捻装置和上述第2加热装置被设置在主机体上,并且上述卷绕装置设置 在与上述主机体隔开作业空间而相对配置的卷绕座上;进而,在上述卷绕座上配置有将从 上述喂纱部分提供来的纱线送往上述第1加热装置的第1喂纱辊,并且上述第1加热装置 和上述冷却装置被设置在上述作业空间的上方;在上述卷绕座上设置有4层上述卷绕装
3置。 如果采用本发明的假捻加工机,通过配置4层卷绕装置,与配置3层以下的卷绕装 置时相比较,并行进行卷绕的卷装的数量较多,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更多卷装的卷绕。 并且,能够将满卷卷装取出到与作业空间相反一侧的空的空间内,能够确保作业空间并能 够确保储存满卷卷装的空间。这样一来,能够在该空的空间内较多地储存满卷卷装,通过减 少拿取满卷卷装的频率来提高作业效率。而且,即使沿铅垂方向增加卷绕装置的数量、卷绕 座的高度变高,由于第1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位于作业空间的上方,在铅垂方向上也不与 卷绕座重叠。因此假捻加工机整体的高度不会增加,收容假捻加工机的房间的大小保持在 原来的状态,不会增加房间内的空调费用。并且,假如第1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伸出到卷绕 座的上方配置的话,由于第1喂纱辊设置在卷绕座上,因此纱线在第1喂纱辊与第1加热装 置之间的弯曲就变大了。但是,由于第1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设置在作业空间的上方,因此 卷绕座增高引起的纱线的弯曲变小,降低了作用在纱线上的应力,提高了纱线的品质。而且,优选上述第1加热装置和上述冷却装置沿水平方向近似直线地并列配置。 如果这样,从第1喂纱辊到冷却装置之间的纱道接近直线,在从第1喂纱辊到冷却装置之间 的纱道上行走的纱线的弯曲进一步变小。因此进一步减小了作用在纱线上的应力,进一步 提高了纱线的品质。另外,优选上述第1加热装置具有非接触地包围行走的纱线的加热器主体、以及 加热上述加热器主体内部的加热器。如果这样,与使纱线与加热器主体的内壁面接触来加 热纱线的加热装置相比,能够均勻、快速地加热纱线,能够缩短第1加热装置的长度。并且, 减小了作用在纱线上的接触阻力,能够进行高速卷绕。并且,优选上述冷却装置具有形成有缝隙的吸气管道,利用上述吸气管道产生的 吸引空气从上述缝隙流入上述吸气管道时的气流,冷却在上述吸气管道外侧的上述缝隙附 近行走的纱线。如果这样,与使纱线与被冷却后的冷却板等接触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相比, 能够均勻、迅速地冷却纱线,能够缩短冷却装置的长度。并且,减小了作用在纱线上的接触 阻力,能够进行高速卷绕。而且,优选在上述假捻装置与上述第2加热装置之间配置有皮圈夹持方式的第2 喂纱辊。为了拉伸纱线,第2喂纱辊的送纱速度比第1喂纱辊的送纱速度快,在被第2喂纱 辊夹持的纱线上产生大的张力。如果想要用第2喂纱辊将产生这样大的张力的纱线稳固地 送往下游一侧的话,为了使第2喂纱辊与纱线之间不产生滑动,要求第2喂纱辊具有大的夹 持力。因此,通过使第2喂纱辊为皮圈夹持方式,能够确保大的夹持力。另外,优选位于比上述第1加热装置、上述冷却装置、上述假捻装置以及上述第2 加热装置靠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一侧的上述喂纱辊与平行行走的2根纱线相对应而分别设 置2个;对上述2根纱线分别设置1个上述第2加热装置和1个位于比上述第2加热装置 靠纱线行走方向下游一侧的上述喂纱辊;从2个上述假捻装置送出的2根纱线在1个上述 第2加热装置内行走,被1个位于下游一侧的上述喂纱辊送往上述卷绕装置。如果这样,能 够减少第2加热装置和比第2加热装置靠纱线行走方向下游一侧的喂纱辊的数量,能够简 化结构。发明的效果由于并行进行卷绕的卷装的数量多,因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多个卷装的卷绕。并且,能够将满卷卷装取出到与作业空间相反一侧的空的空间中,能够确保作业空间并确 保储存满卷卷装的空间。进而,即使沿铅垂方向增加卷绕装置的数量,卷绕座的高度变高, 第1加热装置与冷却装置在铅垂方向上也不与卷绕座重叠。因此假捻加工机整体的高度不 会增高,收容假捻加工机的房间的大小保持在原来的状态,不会增加房间内的空调费用。并 且,由于第1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被设置在作业空间的上方,因此卷绕座增高引起的纱线 的弯曲变小,降低了作用在纱线上的应力,提高了纱线的品质。


图1为本实施形态的假捻加工机的概略俯视图;图2为说明沿纱道的各装置的排列的概略图;图3为第1加热装置的沿纱线行走方向的纵剖视图;图4为冷却装置的沿与纱线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剖视图;图5为第2加热装置的沿与纱线行走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纵剖视图;图6为第2喂纱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本实施形态中,就对例如聚酯或聚酰胺等热可塑 性合成纤维施加假捻赋予其卷曲、制造伸缩性强的加工纱线的假捻加工机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说明假捻加工机的大致结构。如图1所示,假捻加工机1具有沿铅 垂方向延伸的主机体2和2个卷绕座3。2个卷绕座3隔开作业空间6分别与主机体2相 对地配置在以主机体2为轴的轴对称的位置上。在卷绕座3的与作业空间6相反的一侧, 存在作业者拿取由设置在卷绕座3上的后述卷绕装置15进行了卷绕的、满卷的卷装P的空 间7。并且,假捻加工机1具有分别夹着空间7与2个卷绕座3相对配置的2个喂纱筒子架 5 (喂纱部分),以及卷绕从2个喂纱筒子架5提供来的各纱线Y的卷绕装置15。并且,如图1和图2所示,在从喂纱筒子架5到卷绕装置15之间的纱道上,从纱线 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起依次配置有第1喂纱辊20、第1加热装置11、冷却装置12、假捻装置 13、第2喂纱辊21、第2加热装置14和第3喂纱辊22。并且,沿铅垂方向配置有4层卷绕 装置15。另外,这些各装置沿与图1的图面垂直的方向并列配置有多个。S卩,该假捻加工机1中沿从喂纱筒子架5到卷绕装置15之间的纱道的各装置分别 以主机体2为对称轴而轴对称地配置,同时沿与图1的图面垂直的方向并列配置有多个。第1喂纱辊20配置在卷绕座3的上端部。第1加热装置11配置在作业空间6的 上方。冷却装置12配置在比作业空间6上方的第1加热装置11更靠主机体2 —侧的位置 上。假捻装置13配置在主机体2的上部。第2喂纱辊21配置在主机体2的比假捻装置13 靠下方的位置上。第2加热装置14配置在主机体的比第2喂纱辊21靠下方的位置上。并 且,第1加热装置11和第2喂纱辊21在作业空间6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大致呈直线地配置, 围绕作业空间6地形成从喂纱筒子架5到卷绕装置15之间的纱道。第1加热装置11和冷 却装置12被连接在连结主机体2和2个卷绕座3的支承部4上,被固定其位置。在作业空间6内配置有作业通路17,生头作业台车18沿与图1的图面垂直的方向 在其上面行走。作业者能够乘在生头作业台车18上进行第1加热装置11或冷却装置12附近高位置处的生头作业或者进行维修保养。第1 第3喂纱辊20 22为用来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往下游侧输送纱线 Y的辊,使第2喂纱辊21的送纱速度比第1喂纱辊20的送纱速度快地设定各送纱速度。因 此,纱线Y在第1喂纱辊20与第2喂纱辊21之间被拉伸。并且,使第3喂纱辊22的送纱 速度比第2喂纱辊21的送纱速度慢地设定各送纱速度。因此纱线Y在第2喂纱辊21与第 3喂纱辊22之间进行松弛热处理。这里简单说明假捻加工机1在从喂纱筒子架5提供来的纱线被卷绕装置15卷绕 之前的动作。在第1喂纱辊20与第2喂纱辊21之间被拉伸的纱线Y被假捻装置13赋予 假捻。更具体为,假捻装置13为带式夹持加捻装置,通过将行走中的纱线Y夹持在互相交 叉的一对带之间,给该纱线Y赋予捻和进给。由假捻装置13形成的捻被传播到第1喂纱辊 20,被牵伸并被加捻的纱线Y被第1加热装置11热定形,然后被冷却装置12冷却。被加捻 和热定形过的纱线Y在经过假捻装置13后在到达第2喂纱辊21之前被解捻。通过这样被拉伸假捻加工过的纱线Y用第2加热装置14进行松弛热处理,用卷绕 装置15卷绕到纸管上,形成卷装P。变成满卷的卷装P自动地从卷绕装置15上被卸下,依 次被贮存在与作业空间6相反一侧的空间7 —侧延伸的后述的储存器中。然后,自动地将 新的纸管安装到卷绕装置15中,不需作业者的介入就能够继续进行卷绕作业。下面参照图3说明第1加热装置11。如图3所示,第1加热装置11使用例如日本 专利公报第2856260号中记载的热处理装置,具有沿水平方向(纱线行走方向)直线地延 伸的保温材料31,盖住保温材料31的保温罩32,设置在由保温材料31内形成的2个空洞 构成的2个加热器主体33、34中的2个封装加热器(sheath heater) 35、36和2个温度传 感器37、38。加热器主体33、34内的温度由2个温度传感器37、38根据送纱速度和纱线粗 细、种类而进行反馈控制,以便成为能使在加热器主体33、34内行走的纱线Y成为所希望的 温度的适当温度。在加热器主体33、34内沿纱线行走方向等间隔地配置有例如陶瓷制成的图中没 有表示的导纱器,并使这些导纱器从加热器主体33、34的内壁面突出。在加热器主体33、34 内行走的纱线Y与该导纱器接触而被引导,通过这样被加热器主体33、34内的温度加热而 不与加热器主体33、34的内壁面接触。并且,在加热器主体33、34内行走的纱线Y被导纱器引导而变成圆弧状,与直线地 行走时相比较,能够防止振动(气圈)。这样的第1加热装置11与使纱线Y与加热器主体 33、34的内壁面接触加热纱线Y的加热装置相比,能够用加热器主体33、34内的空气更均勻 且更快速地加热纱线Y,能够缩短第1加热装置11在纱线行走方向上的长度。并且,能够降 低作用在纱线Y上的接触阻力,能够进行高速卷绕。接着参照图4说明冷却装置12。如图4所示,冷却装置12使用例如日本特开平 9-316740号公报中记载的冷却装置,具有沿与纱线行走方向正交的、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 方向延伸的吸气管道41。在吸气管道41的延伸方向的一个端部,连接有用变换器控制驱动 用电动机转速的图中没有表示的排气扇。在吸气管道41的下方形成有沿延伸方向隔开的2个缝隙42。在缝隙42的外侧 设置有控制流向吸气管道41的气流的流动的2块导板43、44。另外,纱线Y在吸气管道41 外侧的缝隙42附近的2块导板43、44之间行走。在本实施形态中,1台冷却装置能够分别冷却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2根相邻的纱线Y。在2块导板43、44的彼此相对的面上, 沿纱线行走方向分别配置有分离的接触体45、46。接触体45、46配置成从上往下看为交错 状,在2块导板43、44之间行走的纱线Y交替地与接触体45、46接触。当驱动排气扇时,该冷却装置12中用吸气管道41吸引的空气从缝隙42流入吸气 管道41。此时,纱线Y与被流入该缝隙42中的气流冷却的接触体45、46接触,通过这样纱 线Y被冷却。并且纱线Y还被流入缝隙42中的气流直接冷却。由于这样通过2个冷却作 用冷却纱线Y,因此冷却效果好,能够迅速地将纱线Y冷却到所希望的温度。因此,能够缩短 冷却装置12在纱线行走方向上的长度。并且,由于在冷却装置12内行走的纱线Y不是一 直与接触体45、46接触,而是交替地接触,因此降低了接触阻力,能够进行高速卷绕。这样一来,通过缩短第1加热装置11 (本实施形态中为Im)和冷却装置12(本实 施形态中为0. 6m)在纱线行走方向上的长度,能够将这2个装置沿水平方向大致呈直线地 配置在作业空间6的上方。假如第1加热装置11 (以往为2 2. 5m)和冷却装置12 (以往 为1.5m)长的话,为了将这些装置配置在作业空间6的上方就有必要扩宽作业空间6。当作 业空间6扩宽时,假捻加工机1就变得大型化了。这样一来,收容假捻加工机1的房间也变 大了,房间的空调费用增加。并且,假如使第1加热装置11和冷却装置12在作业空间6上方伸出到卷绕座3 上方地进行配置的话,虽然可以不扩宽作业空间6,但从设置在卷绕座3上的第1喂纱辊20 向第1加热装置11输送纱线Y时纱线Y的弯曲变大。当纱线Y的弯曲大时,作用在纱线Y 上的应力增大,招致纱线Y的品质下降。因此,本实施形态通过缩短第1加热装置11和冷 却装置12在纱线行走方向上的长度,不用扩宽作业空间6就能够沿水平方向近似直线地将 这些装置配置在作业空间6的上方。因此不会随着收容假捻加工机1的房间变大而增加房 间内的空调费用。并且,能够减小从第1喂纱辊20到第1加热装置11的纱线Y的弯曲,提 高纱线Y的品质。下面参照图5说明第2加热装置14。如图5所示,第2加热装置14沿铅垂方向 设置在主机体2上。在该第2加热装置14中,在沿铅垂方向延伸的2根管51、53之间填充 有热介质52,在管53内的空间54中再穿插有2根管55,纱线Y穿插到各管55内。通过加 热热介质52,第2加热装置14利用该热介质52的热将管53内空间54的空气、管55和管 55内空间的空气加热,并加热穿插到管55内的纱线Y。一个第2加热装置14加热2根纱 线Y,这2根纱线Y是从在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相邻的2个假捻装置13、通过2个第 2喂纱辊21而被送出来的。并且如图2所示,包括比第2加热装置14靠下游一侧的第3喂纱辊22在内的各 喂纱辊(图中没有表示)分别用一个喂纱辊将从各第2加热装置14送出来的2根纱线Y 送往下游一侧。即,与第1喂纱辊20、第1加热装置11、假捻装置13和第2喂纱辊21的数 量相比,第2加热装置14和第3喂纱辊22的数量为一半。并且,如上所述,由一个冷却装 置12冷却在与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上相邻的2根纱线Y,冷却装置12也与第2加热装置 14和第3喂纱辊22 —样为一半的数量。由此,能够简化假捻加工机1的结构,能够降低成 本。下面说明卷绕装置15。如图1所示,卷绕装置15具有卷取络筒机61和落纱装置 62。
卷取络筒机61由保持卷绕中的纸管或者卷装P的摇架、与该纸管或卷装P摩擦接 触使其旋转的卷绕辊、以及进行横动的横动机构等构成。落纱装置62由摇架动作机构、纱线剪断机构、吸气装置、储存器、纸管保持器、纸 管供给机构以及生头机构等构成,所述摇架动作机构为了使卷装脱离卷绕辊并拿取而使摇 架关闭及展开,所述纱线剪断机构剪断连接在取出的卷装上的纱线,所述吸气装置吸引并 保持被剪断的纱端,所述储存器暂时储存取出的卷装P,所述纸管保持器蓄存纸管,所述纸 管供给机构向摇架提供纸管,所述生头机构将纱线钩挂到被保持在摇架上的纸管上。当时间计数器到达预定的计数时,由这些各机构构成的卷绕装置15自动地从摇 架上卸下卷绕完成了的满卷卷装P,并将其排出到后方的储存器中,从纸管保持器通过纸 管供给机构向摇架提供纸管,用生头机构将纱线钩挂到被把持在摇架上的纸管上而进行卷 绕。即,不用作业者介入就能够自动地进行卷绕,直到蓄存在纸管保持器中的所有纸管全部 卷绕完。接着参照图6说明第2喂纱辊21。如图6所示,第2喂纱辊21为皮圈夹持(-/ 口 >二 7 / )方式,环形带67被包绕到2个从动辊65、66上,驱动辊68与带67面接触。 第2喂纱辊21采用通过驱动辊68旋转使带67行走,从动辊65、66随着带67的行走而旋 转的结构。从假捻装置13输送来的纱线Y被夹持在带67与驱动辊68之间而送往纱线行 走方向下游一侧的第2加热装置14。由于第2喂纱辊21的送纱速度比第1喂纱辊20的送纱速度快,因此给被该第2 喂纱辊21夹持的纱线Y作用拉伸力,产生大的张力。如果想用夹持辊将产生这样大的张力 的纱线Y送往下游一侧的话,则在夹持辊与纱线Y之间产生滑动,难以赋予纱线Y所希望的 拉伸力。因此,本实施形态中由于第2喂纱辊21为皮圈夹持方式,用带67与驱动辊68之 间大的接触面来夹持纱线Y,因此能够确保大的夹持力,能够赋予纱线Y所希望的拉伸力, 同时能够确实地将纱线Y送往下游一侧。如果采用本实施形态的假捻加工机1,通过沿铅垂方向配置4层卷绕装置15,与配 置3层以下的卷绕装置15时相比,由于并行进行卷绕的卷装P的数量多,因此能够在短时 间内进行较多的卷装P的卷绕。一般情况下,如果沿铅垂方向分4层并列地将卷绕装置15安装到卷绕座3上的 话,作业者难以进行位于高位置上的卷绕装置15的更换卷装P的作业。因此,通过使卷装P 的更换自动化,消除沿铅垂方向分4层并列地将卷绕装置15安装到卷绕座3上时的、位于 上方的卷绕装置15的更换卷装P的作业困难这一缺点。并且,如果使卷装P的更换自动化,能够减少作业者介入的作业,能够减少作业者 的人数。另一方面,当减少作业者的人数时,最好减少取出满卷卷装P的次数,但这就需要 储存满卷卷装P的空间。因此,本实施形态能够将满卷卷装P取出到与作业空间6相反一 侧的空的空间(空间7)中,如果将满卷卷装P取出到作业空间6—侧,只要不拿取该卷装 P,就会产生卷装P不断积存下去的作业空间6变狭窄这样的问题。这样一来,该空的空间 能够大量储存满卷卷装P,减少拿取满卷卷装P的频率,提高作业效率。并且,通过将第1加热装置11和冷却装置12设置在作业空间6的上方,即使将卷 绕装置15的数量增加到沿铅垂方向的4层,由于第1加热装置11和冷却装置12在铅垂方 向上不与卷绕座3重叠,因此第1加热装置11和冷却装置12的位置也不会变高。因此不会增加假捻加工机1的整体高度,收容假捻加工机1的房间的大小保持在原来的状态,不会 增加房间内的空调费用。并且,假如沿铅垂方向配置3层卷绕装置15,在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每一个 跨度并列配置4列这些卷绕装置15的话,则由1台假捻加工机1能够进行合计24锭卷装 P的卷绕。而且,如果在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并列配置10个跨度的该假捻加工机1 的话,则能够进行合计240锭卷装P的卷绕。另外,所谓1锭是指由卷绕1根纱线Y的各装 置构成的组件。另一方面,本实施形态中由于沿铅垂方向配置有4层卷绕装置15,在与图1的纸面 垂直的方向上每个跨度并列配置有4列这些卷绕装置15,因此由1台假捻加工机1可以进 行合计32锭卷装P的卷绕。如果设置多台该假捻加工机1进行数量接近于上述240锭卷 装P的卷绕的话,只要在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并列配置7 8个跨度就可以。因此以 同等数量的锭数进行比较的话,能够减少假捻加工机1的数量,能够减小收容假捻加工机1 的房间,能够削减房间内的空调费用。下面说明在上述实施形态上进行了各种变形的变形形态。但是,对于与上述实施 形态结构相同的结构,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第1加热装置11和冷却装置12沿水平方向近似呈直线地配 置在作业空间6的上方,但也可以沿包含铅垂方向的成分的方向设置在作业空间6和卷绕 座3的上方。并且,第1加热装置11和冷却装置12还可以从作业空间6的上方伸出到卷 绕座3或主机体2上方地配置。作为这种情况可以列举例如纱线Y非常粗,为了将纱线Y 加热到所希望的温度,第1加热装置11的长度需要非常长时的情况。冷却装置12也一样。并且,假捻装置13不局限于带式夹持加捻装置,只要能够实施加捻,什么方式的 装置都可以,可以是例如摩擦盘式加捻装置。而且,第1加热装置11也可以不是上述那样的纱线Y不与加热器主体33、34的内 壁面接触的结构,而是纱线Y与内壁面接触的结构,也可以是第2加热装置14那样的结构。另外,冷却装置12并不局限于像上述那样用气流冷却纱线Y的结构,也可以是使 纱线Y与冷却板等接触物接触来冷却纱线Y的结构。并且,第2喂纱辊21并不局限于皮圈夹持方式,只要能确保大的夹持力,可以是任 何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在夹持辊的表面实施提高粘着力等的加工,来增大夹持力的方式。
9
权利要求
1.一种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喂纱部分;使从上述喂纱部分提供来的纱线行走的多个喂纱辊;卷绕行走的纱线的卷绕装置;以及,沿从上述喂纱部分到上述卷绕装置之间的纱道、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起依次配 置的第1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假捻装置和第2加热装置;上述假捻装置和上述第2加热装置被设置在主机体上,并且上述卷绕装置设置在与上 述主机体隔开作业空间而相对配置的卷绕座上;进而,在上述卷绕座上配置有将从上述喂纱部分提供来的纱线送往上述第1加热装置 的第1喂纱辊,并且上述第1加热装置和上述冷却装置被设置在上述作业空间的上方;在上述卷绕座上设置有4层上述卷绕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加热装置和上述冷却装置沿 水平方向近似直线地并列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加热装置具有非接触地包围 行走的纱线的加热器主体、以及加热上述加热器主体内部的加热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冷却装置具有形成有缝隙的 吸气管道,利用上述吸气管道产生的吸引空气从上述缝隙流入上述吸气管道时的气流,冷 却在上述吸气管道外侧的上述缝隙附近行走的纱线。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假捻装置与上 述第2加热装置之间配置有皮圈夹持方式的第2喂纱辊。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假捻加工机,其特征在于,位于比上述第1加热 装置、上述冷却装置、上述假捻装置以及上述第2加热装置靠纱线行走方向上游一侧的上 述喂纱辊与平行行走的2根纱线相对应而分别设置2个;对上述2根纱线分别设置1个上述第2加热装置和1个位于比上述第2加热装置靠纱 线行走方向下游一侧的上述喂纱辊;从2个上述假捻装置送出的2根纱线在1个上述第2加热装置内行走,被1个位于下 游一侧的上述喂纱辊送往上述卷绕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假捻加工机,确保贮存满卷卷装的空间、并在短时间内卷绕多个高品质的卷装。假捻加工机(1)具有主机体(2)和卷绕座(3)。卷绕座隔开作业空间(6)地与主机体相对配置。并且,假捻加工机具有喂纱筒子架(5)和卷绕从喂纱筒子架提供的纱线(Y)的卷绕装置(15);而且,在从喂纱筒子架到卷绕装置的纱道上,从纱线行走方向的上游一侧起依次具有第1喂纱辊(20)、第1加热装置(11)、冷却装置(12)、假捻装置(13)、第2喂纱辊(21)、第2加热装置(14)和第3喂纱辊(22)。假捻装置和第2加热装置设置在主机体上,第1喂纱辊和卷绕装置设置在卷绕座上。在卷绕座上设置有4层卷绕装置。
文档编号D02G1/02GK102002784SQ2010102559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7日
发明者冈田竹弘, 山野茂信 申请人: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