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臂提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79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臂提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编织机用的多臂提花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编织机用的提花装置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大提花装置,利用预先设计的大花板来控制“经线”的提起和复位,此类装置可编织较为复杂且大幅面的织物,但其结构复杂,制造和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另一种是多臂装置,利用预先设计的小花板和花鼓筒来控制“多臂”摆动,进而控制“经线”的提起和复位,此类装置只可编织较为简单的小幅面织物,且每副花板只能编织一种花样,加之所用的小花板和花鼓简很容易损坏,因而,其使用成本较大;同时,其提花动作是采用减速装置加棘轮进行间歇式驱动,故其工作过程中的噪音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可编织较大幅面、又可编织花样复杂的织物,且使用成本较小、噪音也小的提花装置。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发明一种多臂提花装置是由机箱25、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提花摆臂和提花摆臂轴7构成,提花摆臂轴7的中部穿装提花摆臂,其两端穿装在机箱 25的左下部位的前、后两侧面;还包括有动力传输组件和凸轮组组件;A、所述的动力传输组件是由动力传输轮19、动力传输轴17、动力传输轴右轴承座 18、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2、蜗杆16和蜗轮14构成;动力传输轴17的右部穿出装置在机箱25的右侧内壁上的动力传输轴右轴承座18后、又穿出机箱25的右侧面、再穿装动力传输轮19,其左部为蜗杆16,其左端穿装于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2中,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 12装置在轴承座支架15上;B、所述的凸轮组组件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提花凸轮、提花凸轮轴13、提花凸轮轴前轴承座33和提花凸轮轴后轴承座四构成,提花凸轮轴前轴承座33和提花凸轮轴后轴承座四分别装置在机箱25的前、后侧内壁上,其间穿装提花凸轮轴13 ;提花凸轮轴13的中后部位依次穿装蜗轮14和提花凸轮,蜗轮14与蜗杆16啮合。在所述的动力传输组件中,还包括有由手动调节套20、手动调节轮21、调节销套 M、调节销23、调节定位销35、调节手柄22和调节弹簧34构成的手动调节组件;动力传输轴17向右穿出动力传输轮19后,依次穿装手动调节套20和手动调节轮21 ;在手动调节套 20的侧边装置调节销套M,调节手柄22的中部连接调节销23 ;调节弹簧34的一端连接调节手柄22,另一端连接调节销套M的下部;调节销23穿装于调节销套M中,并穿进动力传输轮19上的销孔中。本发明的多臂提花装置,采用多组结实耐用的提花凸轮控制提花摆臂的动作,来实现提花动作,因而,可以编织较大幅面的织物,且其结构比较简单;同时,通过多组提花凸轮角度差的组合,既可以编织较为复杂的花样,又可在不更换提花凸轮的前提下实现不同花样的编织,所以,其使用成本较低。此外,采用蜗杆蜗轮减速传动,既可实现连续驱动,又可降低设备运转过程中的噪音。


图1是本发明的主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沿A-A轴线的剖视放大图;图4是本发明的沿B-B轴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前提花凸轮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后提花凸轮的主视示意图。图中1是提花拉线线夹,2是提花摆臂前部定位板,3是提花摆臂定位杆,4是前提花摆臂,5是调节齿槽,6是后提花摆臂,7是提花摆臂轴,8是前提花凸轮,9是前副提花凸轮,10是后提花凸轮,11是后副提花凸轮,12是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3是提花凸轮轴, 14是蜗轮,15是轴承座支架,16是蜗杆,17是动力传输轴,18是动力传输轴右轴承座,19是动力传输轮,20是手动调节套,21是手动调节轮,22是调节手柄,23是调节销,M是调节销套,25是机箱,26是前副提花摆臂,27是提花摆臂后部定位板,28是后副提花摆臂,四是提花凸轮轴后轴承座,30是提花凸轮轴后轴套,31是提花凸轮轴前轴套,32是蜗轮定位螺母, 33是提花凸轮轴前轴承座,34是调节弹簧,35是调节定位销。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多臂提花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下面的说明是采用例举的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采用两组提花凸轮和两组提花摆臂的特例,可适应幅面较小、花样较为简单的提花编织。本实施例是由提花摆臂前部定位板2、提花摆臂定位杆3、前提花摆臂4、后提花摆臂6、提花摆臂轴7、前提花凸轮8、后提花凸轮10、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2、提花凸轮轴13、 蜗轮14、轴承座支架15、蜗杆16、动力传输轴17、动力传输轴右轴承座18、动力传输轮19、 手动调节套20、手动调节轮21、调节手柄22、调节销23、调节销套M、机箱25、提花摆臂后部定位板27、提花凸轮轴后轴承座四、提花凸轮轴后轴套30、提花凸轮轴前轴套31、蜗轮定位螺母32、提花凸轮轴前轴承座33和调节弹簧34构成。提花摆臂与提花凸轮的数量相同。提花摆臂轴7、提花摆臂前部定位板2、提花摆臂后部定位板27、前提花摆臂4、后提花摆臂6和提花摆臂定位杆3构成提花摆臂组组件;机箱25为顶面敞开、左侧面上半部分也敞开的箱体;形状相同、且呈“L”状的前提花摆臂4和后提花摆臂6的下部开有轴孔, 其上端右侧开有调节齿槽5 ;(呈“L”状的前提花摆臂4和后提花摆臂6的下部“一”的右端,可装置滚动轴承,以减少提花摆臂与提花凸轮之间的摩擦;当然,也可不装置滚动轴承)。形状相同、且呈“T”状的提花摆臂前部定位板2和提花摆臂后部定位板27的下部也开有轴孔;提花摆臂轴7上依次穿装提花摆臂前部定位板2、前提花摆臂4、后提花摆臂6和提花摆臂后部定位板27,且该轴的两端穿装在机箱25的左下部位的前、后两侧面;提花摆
4臂前部定位板2和提花摆臂后部定位板27的上部穿装提花摆臂定位杆3,其下部固定于提花摆臂轴7上,形成对前提花摆臂4和后提花摆臂6的定位。前提花凸轮8、后提花凸轮10、提花凸轮轴13、提花凸轮轴前轴承座33和提花凸轮轴后轴承座四、提花凸轮轴后轴套30、提花凸轮轴前轴套31和蜗轮定位螺母32构成凸轮组组件;提花凸轮轴13自后往前,依次穿装提花凸轮轴后轴承座四、提花凸轮轴后轴套 30、后提花凸轮10、前提花凸轮8、提花凸轮轴前轴套31、蜗轮14、蜗轮定位螺母32和提花凸轮轴前轴承座33,提花凸轮轴前轴承座33和提花凸轮轴后轴承座四分别装置在机箱25 的前、后侧内壁上。安装后,前提花摆臂4和后提花摆臂6的下部“一”的右端分别对应着前提花凸轮8和后提花凸轮10的下部。前提花凸轮8和后提花凸轮10的外形,是依据所需要编织的提花花样设计,安装时两者相差一定的角度;同时,通过变动前提花凸轮8和后提花凸轮10的相对角度,也可编织不同的提花花样。动力传输轮19、动力传输轴17、动力传输轴右轴承座18、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2、 轴承座支架15、蜗杆16和蜗轮14构成动力传输组件;蜗杆16与动力传输轴17合为一体, 成为动力传输轴17上的一部分。动力传输轴17的右部穿出装置在机箱25右侧内壁上的动力传输轴右轴承座18后、进一步穿出机箱25的右侧壁,再穿装动力传输轮19 (该动力传输轮19可为齿轮或皮带轮或链轮或其它形式的动力传输轮,本例采用链轮);动力传输轴 17的左部为蜗杆16,其左端穿于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2中,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2装置在轴承座支架15上。(蜗杆16与动力传输轴17也可采用两者相连接的方式,此时,动力传输轴17的右部穿过装置在机箱25右侧内壁上的动力传输轴右轴承座18后再穿装动力传输轮19,其左部连接蜗杆16的右端,蜗杆16的左端则穿装于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2中,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2装置在轴承座支架15上)。同时,保持蜗轮14与蜗杆16啮合。手动调节套20、手动调节轮21、调节销套M、调节销23、调节定位销35、调节手柄 22和调节弹簧34构成的手动调节组件。动力传输轴17向右穿出动力传输轮19后,再依次穿装手动调节套20和手动调节轮21,手动调节套20和手动调节轮21与动力传输轴17形成固定连接。调节销套M装置在手动调节套20的侧边,调节手柄22中部连接的调节销23 穿装在调节销套M的销孔中,并穿进动力传输轮19上相对应的销孔中;调节弹簧34的一端连接调节手柄22,另一端连接调节销套M的下部;调节定位销35装置在手动调节套20 的外柱面上。使用前,将本发明装置在编织机的上部,在前提花摆臂4和后提花摆臂6的上端均装置提花拉线线夹1,提花拉线线夹1上夹住并拉紧提花拉线。使用时,动力由链条(图中未画出)传递给动力传输轮19,并由动力传输轮19上的销孔传递给调节销23,进而带动调节销套M和与其固定的手动调节套20转动,手动调节套20又带动动力传输轴17和蜗杆16转动,通过蜗轮14,进行换向、减速,带动蜗轮14低速转动,进而带动与蜗轮14同轴装置的前提花凸轮8和后提花凸轮10也低速转动。当前提花凸轮8下部的凸块抵住前提花摆臂4下部的“一”部分时,前提花摆臂4绕提花摆臂轴7 顺时针方向摆动,此时,呈拉提状态,提花拉线线夹1上的提花拉线将相应部分的“经线”提起;当前提花凸轮8下部的凹块抵住前提花摆臂4下部的“一”部分时,前提花摆臂4绕提花摆臂轴7逆时针方向摆动,此时,呈放松状态,提花拉线线夹1上的提花拉线将相应部分提起的“经线”放开,恢复原状。同样,当后提花凸轮10下部的凸块抵住后提花摆臂6下部的“一”部分时,后提花摆臂6绕提花摆臂轴7顺时针方向摆动,此时,呈拉提状态,提花拉线线夹1上的提花拉线也将相应部分的“经线”提起;当后提花凸轮10下部的凹块抵住后提花摆臂6下部的“一”部分时,后提花摆臂6绕提花摆臂轴7逆时针方向摆动,此时,呈放松状态,提花拉线线夹1上的提花拉线也将相应部分提起的“经线”放开,恢复原状。当由于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纬线”断线或残缺时,需要恢复到断线或残缺状态前的位置,此时,关闭整机电源,用手将调节手柄22提起,稍微旋转后搁置在调节定位销35上, 此时,调节销23的下端部已退出动力传输轮19上相对应的销孔;随即,可用手旋转手动调节轮21,通过动力传输轴17、蜗杆16、蜗轮14和提花凸轮轴13,调节前提花凸轮8和后提花凸轮10的位置,即可恢复到原状;当调整好后,将调节手柄22复位即可。调整提花拉线线夹1在前提花摆臂4和后提花摆臂6上端调节齿槽5中的位置, 可调节“经线”提高的程度。当需要变换编织的花样时,可松开蜗轮定位螺母32,调节好前提花凸轮8和后提花凸轮10的相对角度,再捏紧蜗轮定位螺母32即可。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采用四组提花凸轮和四组提花摆臂的特例,可适应幅面较大、花样较为复杂的提花编织。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的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 ;J *A、在前提花摆臂4与后提花摆臂6之间还装置有前副提花摆臂沈,在后提花摆臂 6的后面还装置有后副提花摆臂观;B、在前提花凸轮8与后提花凸轮10之间还装置有前副提花凸轮9,在后提花凸轮 10的后面还装置有后副提花凸轮11。其它动作过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对于采用三组提花凸轮和三组提花摆臂或采用五组提花凸轮和五组提花摆臂或采用更多组提花凸轮和更多组提花摆臂的特例,只要其它结构与本发明相同,都可视为本发明的等同体。本发明的多臂提花装置,既可用于草席编织机编织提花草席,也可用于竹席编织机编织提花竹席,还可用于织布机或毛巾编织机或丝绸编织机等设备编织提花布匹或提花毛巾或提花丝绸布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臂提花装置,是由机箱(25)、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提花摆臂和提花摆臂轴(7) 构成,提花摆臂轴(7)的中部穿装提花摆臂,其两端穿装在机箱0 的左下部位的前、后两侧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动力传输组件和凸轮组组件;A、所述的动力传输组件是由动力传输轮(19)、动力传输轴(17)、动力传输轴右轴承座 (18)、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2)、蜗杆(16)和蜗轮(14)构成;动力传输轴(17)的右部穿出装置在机箱0 的右侧内壁上的动力传输轴右轴承座(18)后、又穿出机箱0 的右侧面、再穿装动力传输轮(19),其左部为蜗杆(16),其左端则穿装于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 (12)中,动力传输轴左轴承座(1 装置在轴承座支架(1 上;B、所述的凸轮组组件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提花凸轮、提花凸轮轴(1 、提花凸轮轴前轴承座(3 和提花凸轮轴后轴承座09)构成,提花凸轮轴前轴承座(3 和提花凸轮轴后轴承座09)分别装置在机箱0 的前、后侧内壁上,其间穿装提花凸轮轴(1 ;提花凸轮轴(1 的中后部位依次穿装蜗轮(14)和提花凸轮,蜗轮(14)与蜗杆(16)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臂提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动力传输组件中,还包括有由手动调节套(20)、手动调节轮(21)、调节销套(M)、调节销(23)、调节定位销(35)、 调节手柄0 和调节弹簧(34)构成的手动调节组件;动力传输轴(17)向右穿出动力传输轮(19)后,依次穿装手动调节套00)和手动调节轮;在手动调节套00)的侧边装置调节销套(M),调节手柄0 的中部连接调节销;调节弹簧(34)的一端连接调节手柄(22),另一端连接调节销套04)的下部;调节销03)穿装于调节销套04)中,并穿进动力传输轮(19)上的销孔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臂提花装置,涉及编织机械技术领域,是由机架25、提花摆臂组组件、凸轮组组件、动力传输组件和手动调节组件构成;具有结构简单、既可编织较大幅面、又可编织花样复杂的织物,且使用成本较小、噪音也小等特点,既可用于草席编织机编织提花草席,也可用于竹席编织机编织提花竹席,还可用于织布机或毛巾编织机或丝绸编织机等设备编织提花布匹或提花毛巾或提花丝绸布等。
文档编号D03C3/32GK102358975SQ20111024211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8日
发明者曾亮 申请人:祁阳福泰席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