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集梳纺纱装置及集梳纺纱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装置及纺纱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集梳纺纱装置及集梳纺纱生
产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多样化和具有功能性的高档服装面料,不但要求服装面料风格好,还要具有保健性和绿色环保等项功能;目前国内乃至国际生产的梳棉机,均是基于一种单棉卷进行梳理的传统梳棉技术,只能满足原来生产单一棉卷的梳理工作,经过梳理后的成条再经过并条机三并才能达到相对均匀的束状纤维混合的目的,无法实现不同原料单纤维混合的效果,也不能实现多组分原料单纤维混合。传统梳棉技术用工多、耗电多。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梳纺纱装置及集梳纺纱生产工艺,解决了织造厂家高档产品着色不匀而降低其产品档次的问题,即在高速梳棉机上安装导棉装置和自动给棉装置,使两个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组分原料的两个棉卷同时进行梳理,使不同原料经过梳理后由原来的束状混合,形成单纤维混合。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梳纺纱装置,包括两个退绕架、棉卷喂入板,退绕架由导棉沟槽罗拉、罗拉凳、棉卷罗拉支撑架、支撑腿构成,导棉沟槽罗拉安装在两个棉卷罗拉支撑架之间,导棉沟槽罗拉的一侧还连接导棉链轮,导棉沟槽罗拉、导棉链轮能自由转动,两个退绕架的导棉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前面退绕架的导棉链轮与给棉轮连接,给棉轮带动前面退绕架的导棉链轮,电机带动给棉轮,罗拉凳固定在棉卷罗拉支撑架上,支撑腿与棉卷罗拉支撑架一端固定,两个退绕架的棉卷罗拉支撑架连接在一起,前面退绕架的棉卷罗拉支撑架与梳棉机后区的给棉罗拉架连接,棉卷喂入板设在前面退绕架的导棉沟槽罗拉下方,与棉卷罗拉支撑架固定,同时棉卷喂入板也设在给棉罗拉下方,与给棉罗拉架固定。所述的支撑腿高755毫米,棉卷罗拉支撑架长、宽、高分别是500毫米、85毫米、80毫米,退绕架的两个棉卷罗拉支撑架的间距为1269mm,导棉沟槽罗拉长1269mm、直径152mm,棉卷喂入板长、宽、高分别是1025毫米、335毫米、60毫米,导棉链轮有23齿、外径125毫米,链条的链节间距15.875毫米、节数是60节。一种集梳纺纱生产工艺,在集梳纺纱装置的罗拉凳上放置两个棉卷,电机的动力带动导棉链轮,导棉链轮带动导棉沟槽罗拉,导棉沟槽罗拉带动两个棉卷,两个紧密平行的棉卷同时、同速度通过棉卷喂入板,进入给棉罗拉,把两个棉卷输送到梳棉机内进行混合梳理,达到单纤维混合成条,得到集梳纺纱产品。所述两个棉卷为两个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组分原料的棉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改变了基于一种单棉卷进行梳理的传统梳棉技术,形成了两个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组分原料的两个棉卷同时进行梳理的新型纺纱技术,产品的光洁、滑数、色泽均匀度极好,条干cv%值提高一个百分点,强力提高15%,可免去蚀毛工艺步骤,省时省工节能,成纱后各纤维间均匀排列,抱合力更强,是一种低碳、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第二、该发明在现有梳理机上进行安装,简单易行,成本较低,每台费用1300元左右,利用梳棉机的电机输送动力,不增加新能源,便于实施,并可长期使用。第三、成纱条干CV%值比相同品种相比降低I个百分点左右,强力提高15%。每吨纱可节约用电25.75度,按每月生产500吨计算,每月可节约用电1.4万度电,节能效果显著;生产每吨纱并可节约用工费用17.5元,每月可节约用工费用8750元,每年可节约用工费用10.5万元,省工省时,用工成本降低。第四、生产的各类线织造的面料表面光洁、滑数、色泽均匀度好;尤其是多组分原料的产品达到了单纤维混合的状态,经过后工序加工的成衣有独特的风格,色泽均匀亮丽,手感柔软、混色均匀,成纱条干cv%值比均优于市场上流行的多组分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退绕架结构图,图3为棉卷喂入板结构图。图中1、导棉沟槽罗拉,2、罗拉凳,3、棉卷罗拉支撑架,4、棉卷喂入板,5、导棉链轮,
6、链条,7、给棉轮,8、电机,9、支撑腿,10、给棉罗拉,11、给棉罗拉架。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3所示,一种集梳纺纱装置,包括两个退绕架、棉卷喂入板4,退绕架由导棉沟槽罗拉1、罗拉凳2、棉卷罗拉支撑架3、支撑腿9构成,导棉沟槽罗拉I安装在两个棉卷罗拉支撑架3之间,导棉沟槽罗拉I的一侧还连接导棉链轮5,导棉沟槽罗拉1、导棉链轮5能自由转动,两个退绕架的导棉链轮5通过链条6连接,前面退绕架的导棉链轮5与给棉轮7连接,给棉轮7带动前面退绕架的导棉链轮5,电机8带动给棉轮7,罗拉凳2固定在棉卷罗拉支撑架3上,支撑腿8与棉卷罗拉支撑架3 —端固定,两个退绕架的棉卷罗拉支撑架3连接在一起,前面退绕架的棉卷罗拉支撑架3与梳棉机后区的给棉罗拉架11连接,棉卷喂入板4设在前面退绕架的导棉沟槽罗拉I下方,与棉卷罗拉支撑架3固定,同时棉卷喂入板4也设在给棉罗拉10下方,与给棉罗拉架11固定。所述的支撑腿9高755毫米,棉卷罗拉支撑架3长、宽、高分别是500毫米、85毫米、80毫米,退绕架的两个棉卷罗拉支撑架3的间距为1269mm,导棉沟槽罗拉I长1269mm、直径152mm,棉卷喂入板4长、宽、高分别是1025毫米、335毫米、60毫米,导棉链轮5有23齿、外径125毫米,链条6的链节间距15.875毫米、节数是60节。一种集梳纺纱生产工艺,在集梳纺纱装置的罗拉凳2上放置两个棉卷,电机8的动力带动导棉链轮5,导棉链轮5带动导棉沟槽罗拉1,导棉沟槽罗拉I带动两个棉卷,两个紧密平行的棉卷同时、同速度通过棉卷喂入板4,进入给棉罗拉10,把两个棉卷输送到梳棉机内进行混合梳理,达到单纤维混合成条,得到集梳纺纱产品。所述两个棉卷为两个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组分原料的棉卷。
权利要求
1.一种集梳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退绕架、棉卷喂入板,退绕架由导棉沟槽罗拉、罗拉凳、棉卷罗拉支撑架、支撑腿构成,导棉沟槽罗拉安装在两个棉卷罗拉支撑架之间,导棉沟槽罗拉的一侧还连接导棉链轮,导棉沟槽罗拉、导棉链轮能自由转动,两个退绕架的导棉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前面退绕架的导棉链轮与给棉轮连接,罗拉凳固定在棉卷罗拉支撑架上,支撑腿与棉卷罗拉支撑架一端固定,两个退绕架的棉卷罗拉支撑架连接在一起,前面退绕架的棉卷罗拉支撑架与梳棉机后区的给棉罗拉架连接,棉卷喂入板设在前面退绕架的导棉沟槽罗拉下方,与棉卷罗拉支撑架固定,同时棉卷喂入板也设在给棉罗拉下方,与给棉罗拉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梳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腿高755毫米,退绕架的两个棉卷罗拉支撑架的间距为1269mm,棉卷喂入板长、宽、高分别是1025毫米、335毫米、60毫米,导棉链轮有23齿,链条的链节间距15.87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梳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腿高755毫米,棉卷罗拉支撑架长、宽、高分别是500毫米、85毫米、80毫米,退绕架的两个棉卷罗拉支撑架的间距为1269mm,导棉沟槽罗拉长1269mm、直径152mm,棉卷喂入板长、宽、高分别是1025毫米、335毫米、60毫米,导棉链轮有23齿、外径125毫米,链条的链节间距15.875毫米、节数是60节。
4.一种集梳纺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集梳纺纱装置的罗拉凳上放置两个棉卷,电机的动力带动导棉链轮,导棉链轮带动导棉沟槽罗拉,导棉沟槽罗拉带动两个棉卷,两个紧密平行的棉卷同时、同速度通过棉卷喂入板,进入给棉罗拉,把两个棉卷输送到梳棉机内进行混合梳理,达到单纤维混合成条,得到集梳纺纱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梳纺纱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棉卷为两个不同原料的棉卷或多组分原料的棉卷。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梳纺纱装置及集梳纺纱生产工艺,集梳纺纱装置包括两个退绕架、棉卷喂入板,退绕架由导棉沟槽罗拉、罗拉凳、棉卷罗拉支撑架、支撑腿构成,导棉沟槽罗拉的一侧还连接导棉链轮,导棉链轮由梳棉机的电机带动,棉卷喂入板设在前面退绕架的导棉沟槽罗拉下方,同时棉卷喂入板也设在给棉罗拉下方。集梳纺纱生产工艺包括在集梳纺纱装置的罗拉凳上放置两个棉卷,导棉沟槽罗拉带动两个紧密平行的棉卷同时、同速度通过棉卷喂入板,进入给棉罗拉,在梳棉机内进行混合梳理,达到单纤维混合成条,得到集梳纺纱产品。本发明适合在安装在梳棉机后区上使用,适合在不同原料的纤维或同一品种不同批次的充分混合的纺纱工艺中推广。
文档编号D01G15/20GK103088472SQ20111034685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刘志涛, 刘艳双 申请人:德州中原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