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08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共混成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
背景技术
气流成网是指纤维经过开松混合后,喂入告诉回转的锡林或刺辊,进一步梳理成单纤维。然后在锡林或刺辊的离心力和气流的联合作用下,纤维从锯齿上脱落,靠气流输送,凝聚在成网帘(或尘笼)上,形成纤网。气流成网中为提高纤维在最终纤网中排列的杂乱度,输送管道在结构上往往采用文丘利管。这种管道实际上是一种变截面管道,即管道中任意二个截面的截面积不相等,且 管道从入口到出口逐步扩大。按流体力学原理,气体在常压下可视为不可压缩的,由于截面积不同,管中各个部分的气体流速不同,由于纤维有一定长度,在文丘利管中,其头、尾端处于两不同截面,因此纤维头、尾端速度是不同的,头端速度低于尾端速度,于是纤维产生变向,形成杂乱排列。申请号为201110206746. 4的《一种团簇状纤维气动搅拌分散、成网装置》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团簇状纤维气动搅拌分散、成网装置,该装置使用两个锥形斗与一个U型气动混合室组成,其中还包含多组气流喷嘴和静电喷嘴。团簇状纤维和单纤维在之前的工序中带上静电,从内锥斗喷射口进入气动分散混合室,在混合室内受搅拌分切气流作用下混合,随后在重力和流场作用下沉降成网。由于该工艺使用了对流喷嘴,静电喷嘴,在搅拌的同时使用混合粉末。在搅拌之前还需是纤维带上静电,纤维在静电场下才能完成混合和粘合,成本较高。而且团簇状纤维分散较差,所得纤网均匀度较差,适合制作板材,而不是柔性非织造材料。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研发一种能生产柔性非织造布材料,且操作简单、成本低的纤维共混成网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该装置利用气动使长短不同的纤维得到充分扩散并相互混合均匀,通过调整两种纤维含量不同的配t匕,改善所得纤网中的纤维排列以及纤网结构,使纤网同时具有较好的强力性能和吸湿导流能力,且操作简单、成本低。本发明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带上输送网帘的输送区、混合区和铺网区,混合区外周设有气流通道,输送区、混合区上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上部连接,铺网区、混合区下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下部连接。所述的输送区包括上输送网帘、导棉板、喂棉罗拉和刺辊,其组合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设计,此处不作赘述。
所述的混合区包括安装在上吹风风箱下方的纤维混合箱体,上吹风风箱安装在上输送网帘的下方,纤维混合箱体与铺网区连接。所述的铺网区包括下抽吸风箱、WID凝棉尘笼和安装在支架上的下输送网帘,WID凝棉尘笼安装在纤维混合箱体底部,下输送网帘位于WID凝棉尘笼下方,下抽吸风箱安装在下输送网帘内侧、WID凝棉尘笼正下方。所述的气流通道包括排气装置、气流管道和风机,气流管道一端连通上吹风风箱,另一端连通风机,风机另一端连通WID凝棉尘笼和下抽吸风箱,排气装置安装在气流管道上。所述的纤维混合箱体高度为I. 2-1. 4m,上端宽度为50-100mm,下端宽度为200-300mm, WID凝棉尘笼为2个,且2个WID凝棉尘笼的上抽吸边界的距离与纤维混合棉
箱下端宽度相等。
·
所述的下抽吸风箱与下输送网帘的距离h为2_15mm,下抽吸风箱的工作面上均匀分布有小孔,小孔的直径为4-10mm。所述的气流管道直径为150_200mm。所述的上输送网帘的速度为0-100m/min。所述的风机转速为2500-3000r/min,风量为5000-8000m3/h,风压为10000-20000Pa,功率为 9-11KW。所述的下输送网帘为聚酯网帘、金属丝网帘或聚酯金属丝混合物网帘。本发明的长短纤维共混成网装置的有益效果如下
I.本装置混合时对纤维造成的损伤较少。本发明的装置在混合纤维时,不同于使用叶片搅拌或者干法造纸中使用打手等机构,不会轻易对纤维造成损伤,保证了产品保持较好的性能。2.本装置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本发明的装载在纤维混合前不需要使纤维带上静电,也不需要在混合时喷洒粉末,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且纤网不会受所喷洒粉末污染,有较好的人体友好性。3.本装置生产的产品应用性能优良。本发明的长短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可以用于生产功能复合型非织造布材料,且是通过一道工序形成复合型非织造布材料,使所得的材料中的两种不同的纤维发挥不同的功能,进而降低原料损耗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
如高吸水性的一次性卫生用品(如尿片、卫生巾、湿面巾、擦布等),其特点是蓬松度好、手感柔软、湿强度和耐磨性优于纸张,产品具有良好的三维杂乱结构,可以充分的使液体在产品的X-Y方向扩散和在Z方向渗透达到平衡,充分发挥产品对液体的吸收的作用。吸湿性能超强。作为一次性用品,消耗量大,当采用木浆纤维作主要原料,还具有可生物降解的优点,为废弃物处理也提供了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I本发明装置侧视图。其中,I为刺辊、2为上输送网帘、3为气流管道、4为WID凝棉尘笼、5为排气装置、6为风机、7为下输送网帘、8为下抽吸风箱、9为纤维混合箱体、10为上吹风风箱、11为喂棉罗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带上输送网帘2的输送区、混合区和铺网区,混合区外周设有气流通道,输送区、混合区上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上部连接,铺网区、混合区下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下部连接。输送区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2个喂棉罗拉11、2个刺辊I和安装在上输送网帘2 后端的导棉板(本发明的附图中没有标识),上输送网帘2为2个,左侧输送网帘速度为40m/min,输送克重为40g/m2的漆纟仑纤维网,右侧输送网帘速度为80m/min,输送克重为20g/m2的木浆纤维网,由此形成的两种纤维混合比为1:1。喂棉罗拉11位于上输送网帘的上面,输送网帘后端配合直径为250mm的刺辊1,2个刺辊I上装有相连的遮盖板(本发明附图中没有标识),防止纤维飞出,遮盖板的中部有宽度为3-8_的缝隙或直径为4-6_的小孔,作为补风气流的进口,喂棉罗拉11和刺辊I将梳理好的纤网再次开松成单纤维。混合区包括安装在上吹风风箱10下方的纤维混合箱体9,上吹风风箱10安装在上输送网帘2的下方,将纤维从刺辊I上吹下,进入气流通道,纤维混合箱体与铺网区连接。铺网区包括下抽吸风箱8、2个WID凝棉尘笼4和安装在支架上的下输送网帘7,下输送网帘7为具有一定透气量的聚酯材料制成的聚酯网帘。2个WID凝棉尘笼4安装在纤维混合箱体9底部,下输送网帘7位于WID凝棉尘笼4下方,下抽吸风箱8安装在下输送网帘7内侧、WID凝棉尘笼4正下方,且与下输送网帘7的距离h为5mm。气流通道包括排气装置5、气流管道3和2个风机6,气流管道3直径为150mm,其一端连通上吹风风箱10,另一端连通风机6,风机6另一端连通WID凝棉尘笼4和下抽吸风箱8,上吹风风箱10为2个,左右相对吹气,且成喷嘴状,出风口为狭长缝,2个上吹风风箱箱体两端分别与2个风机6相连,下抽吸风箱8工作面上均匀分布有小孔,小孔的直径为6mm,上吹风风箱10吹出的气由下抽吸风箱8抽吸,然后给风机6,风机6转速为2900r/min,风量为6000m3/h,风压为15000Pa,功率为9Kw,风机6再送风给上吹风风箱8,形成一个循环,气流管道3上安装排气装置5,调节排气装置5使气流管道中气流量减少,而在上吹风风箱10上端产生气流补偿作用,防止纤维倒飞。纤维混合箱9高I. 2m,上部与上吹风风箱10相连,纤维混合箱箱体中通道上端宽度为50mm,通道下端宽度为200mm,与2个凝棉尘笼4的上抽吸边界的距离相等,纤维混合箱9通道内壁为弧形。2个WID凝棉尘笼4直径250mm,可以做圆周运动,两个WID凝棉尘笼4的抽吸区域的工作状态皆为可调节的,即可以调节抽吸风量的大小,也可以不进行抽吸。左侧的WID凝棉尘笼4除了转移纤维的作用,还在于它的位置与右侧的WID凝棉尘笼4相对应,帮助控制气流的稳定,消除了在单一凝棉尘笼工作的条件下,纤维向某一方向集中的情况,同时能帮助控制和改善所得纤维网的均匀度,因此,其转速为下输送网帘速度一半;右侧的WID凝棉尘笼4除了转移纤维的作用之外,还有辅助下输送网帘7控制纤维网输送的作用,因此其速度必须等于下输送网帘速度;下输送网帘7速度设置为80m/min。混合后的纤维通过WID凝棉尘笼4吸附转移至下输送网帘7上。整个装置形成完整的气流通道和三个不同工作区域。纤维在其中完成输送,分散,混合,成网各个步骤,形成具有三维杂乱结构的纤网,再经过后道水刺制成产品。实施例2
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带上输送网帘2的输送区、混合区和铺网区,混合区外周设有气流通道,输送区、混合区上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上部连接,铺网区、混合区下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下部连接。输送区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2个喂棉罗拉11、2个刺辊I和安装在上输送网帘2后端的导棉板(本发明的附图中没有标识),上输送网帘2为2个,左侧输送网帘速度为60m/min,输送克重为40g/m2的漆纟仑纤维网,右侧输送网帘速度为60m/min,输送克重为40g/m2的粘纤维网,由此形成的两种纤维混合比为1:1。喂棉罗拉11位于上输送网帘的上面,输送网·帘后端配合直径为250mm的刺辊1,2个刺辊I上装有相连的遮盖板(本发明附图中没有标识),防止纤维飞出,遮盖板的中部有宽度为3-8_的缝隙或直径为4-6_的小孔,作为补风气流的进口,喂棉罗拉11和刺辊I将梳理好的纤网再次开松成单纤维。混合区包括安装在上吹风风箱10下方的纤维混合箱体9,上吹风风箱10安装在上输送网帘2的下方,将纤维从刺辊I上吹下,进入气流通道,纤维混合箱体与铺网区连接。铺网区包括下抽吸风箱8、2个WID凝棉尘笼4和安装在支架上的下输送网帘7,下输送网帘7为具有一定透气量的金属丝材料制成的金属丝网帘。2个WID凝棉尘笼4安装在纤维混合箱体9底部,下输送网帘7位于WID凝棉尘笼4下方,下抽吸风箱8安装在下输送网帘7内侧、WID凝棉尘笼4正下方,且与下输送网帘7的距离h为15mm。气流通道包括排气装置5、气流管道3和2个风机6,气流管道3直径为180_,其一端连通上吹风风箱10,另一端连通风机6,风机6另一端连通WID凝棉尘笼4和下抽吸风箱8,上吹风风箱10为2个,左右相对吹气,且成喷嘴状,出风口为狭长缝,2个上吹风风箱箱体两端分别与2个风机6相连,下抽吸风箱8工作面上均匀分布有小孔,小孔的直径为6mm,上吹风风箱10吹出的气由下抽吸风箱8抽吸,然后给风机6,风机6转速为2500r/min,风量为5000m3/h,风压为lOOOOPa,功率为10Kw,风机6再送风给上吹风风箱8,形成一个循环,气流管道3上安装排气装置5,调节排气装置5使气流管道中气流量减少,而在上吹风风箱10上端产生气流补偿作用,防止纤维倒飞。纤维混合箱9高I. 3m,上部与上吹风风箱10相连,纤维混合箱箱体中通道上端宽度为75mm,通道下端宽度为250mm,与2个凝棉尘笼4的上抽吸边界的距离相等,纤维混合箱9通道内壁为弧形。2个WID凝棉尘笼4直径250mm,可以做圆周运动,两个WID凝棉尘笼4的抽吸区域的工作状态皆为可调节的,即可以调节抽吸风量的大小,也可以不进行抽吸。左侧的WID凝棉尘笼4除了转移纤维的作用,还在于它的位置与右侧的WID凝棉尘笼4相对应,帮助控制气流的稳定,消除了在单一凝棉尘笼工作的条件下,纤维向某一方向集中的情况,同时能帮助控制和改善所得纤维网的均匀度,因此,其转速为下输送网帘速度一半;右侧的WID凝棉尘笼4除了转移纤维的作用之外,还有辅助下输送网帘7控制纤维网输送的作用,因此其速度必须等于下输送网帘速度;下输送网帘7速度设置为90m/min。混合后的纤维通过WID凝棉尘笼4吸附转移至下输送网帘7上。整个装置形成完整的气流通道和三个不同工作区域。纤维在其中完成输送,分散,混合,成网各个步骤,形成具有三维杂乱结构的纤网,再经过后道水刺制成产品。实施例3
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带上输送网帘2的输送区、混合区和铺网区,混合区外周设有气流通道,输送区、混合区上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上部连接,铺网区、混合区下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下部连接。输送区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2个喂棉罗拉11、2个刺辊I和安装在上输送网帘2后端的导棉板(本发明的附图中没有标识),上输送网帘2为2个,左侧输送网帘速度为IOOm/min,输送克重为40g/m2的漆纟仑纤维网,右侧输送网帘速度为50m/min,输送克重为40g/m2的粘纤维网,由此形成的两种纤维混合比为2: I。喂棉罗拉11位于上输送网帘的上面,输送网帘后端配合直径为250mm的刺辊1,2个刺辊I上装有相连的遮盖板(本发明附图中没有标识),防止纤维飞出,遮盖板的中部有宽度为3-8_的缝隙或直径为4-6_的小孔,作为补风气流的进口,喂棉罗拉11和刺辊I将梳理好的纤网再次开松成单纤维。·混合区包括安装在上吹风风箱10下方的纤维混合箱体9,上吹风风箱10安装在上输送网帘2的下方,将纤维从刺辊I上吹下,进入气流通道,纤维混合箱体与铺网区连接。铺网区包括下抽吸风箱8、2个WID凝棉尘笼4和安装在支架上的下输送网帘7,下输送网帘7为具有一定透气量的聚酯金属丝混合物制成的聚酯金属丝混合物网帘。2个WID凝棉尘笼4安装在纤维混合箱体9底部,下输送网帘7位于WID凝棉尘笼4下方,下抽吸风箱8安装在下输送网帘7内侧、WID凝棉尘笼4正下方,且与下输送网帘7的距离h为IOmm0气流通道包括排气装置5、气流管道3和2个风机6,气流管道3直径为200mm,其一端连通上吹风风箱10,另一端连通风机6,风机6另一端连通WID凝棉尘笼4和下抽吸风箱8,上吹风风箱10为2个,左右相对吹气,且成喷嘴状,出风口为狭长缝,2个上吹风风箱箱体两端分别与2个风机6相连,下抽吸风箱8工作面上均匀分布有小孔,小孔的直径为6mm,上吹风风箱10吹出的气由下抽吸风箱8抽吸,然后给风机6,风机6转速为3000r/min,风量为8000m3/h,风压为20000Pa,功率为llKw,风机6再送风给上吹风风箱8,形成一个循环,气流管道3上安装排气装置5,调节排气装置5使气流管道中气流量减少,而在上吹风风箱10上端产生气流补偿作用,防止纤维倒飞。纤维混合箱9高I. 4m,上部与上吹风风箱10相连,纤维混合箱箱体中通道上端宽度为100mm,通道下端宽度为300mm,与2个凝棉尘笼4的上抽吸边界的距离相等,纤维混合箱9通道内壁为弧形。2个WID凝棉尘笼4直径250mm,可以做圆周运动,两个WID凝棉尘笼4的抽吸区域的工作状态皆为可调节的,即可以调节抽吸风量的大小,也可以不进行抽吸。左侧的WID凝棉尘笼4除了转移纤维的作用,还在于它的位置与右侧的WID凝棉尘笼4相对应,帮助控制气流的稳定,消除了在单一凝棉尘笼工作的条件下,纤维向某一方向集中的情况,同时能帮助控制和改善所得纤维网的均匀度,因此,其转速为下输送网帘速度一半;右侧的WID凝棉尘笼4除了转移纤维的作用之外,还有辅助下输送网帘7控制纤维网输送的作用,因此其速度必须等于下输送网帘速度;下输送网帘7速度设置为100m/min。混合后的纤维通过WID凝棉尘笼4吸附转移至下输送网帘7上。整个装置形成完整的气流通道和三个不同工作区域。纤维在其中完成输送,分散,混合,成网各个步骤,形成具有三维杂乱结构的纤网,再经过后道水刺制成产品。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发明权利保护的限定, 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带上输送网帘的输送区、混合区和铺网区,混合区外周设有气流通道,混合区上部、输送区均与气流通道的上部连接,混合区下部、铺网区均与气流通道的下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区包括安装在上吹风风箱下方的纤维混合箱体,上吹风风箱安装在上输送网帘的下方,纤维混合箱体与铺网区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铺网区包括下抽吸风箱、WID凝棉尘笼和安装在支架上的下输送网帘,WID凝棉尘笼安装在纤维混合箱体底部,下输送网帘位于WID凝棉尘笼下方,下抽吸风箱安装在下输送网帘内侧、WID凝棉尘笼正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通道包括排气装置、气流管道和风机,气流管道一端连通上吹风风箱,另一端连通风机,风机另一端连通WID凝棉尘笼和下抽吸风箱,排气装置安装在气流管道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混合箱体高度为I. 2-1. 4m,上端宽度为50-100mm,下端宽度为200-300mm,WID凝棉尘笼为2个,且2个WID凝棉尘笼的上抽吸边界的距离与纤维混合棉箱下端宽度相等。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抽吸风箱与下输送网帘的距离h为2-15mm,下抽吸风箱的工作面上均匀分布有小孔,小孔的直径为4~1 Omnin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流管道直径为150_200mm。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输送网帘的速度为0-100m/min。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转速为2500-3000r/min,风量为 5000_8000m3/h,风压为 10000_20000Pa,功率为 9-11KW。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输送网帘为聚酯网帘、金属丝网帘或聚酯金属丝混合物网帘。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共混成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带上输送网帘的输送区、混合区和铺网区,混合区外周设有气流通道,输送区、混合区上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上部连接,铺网区、混合区下部均与气流通道的下部连接;混合区包括安装在上吹风风箱下方的纤维混合箱体,上吹风风箱安装在上输送网帘的下方,纤维混合箱体与铺网区连接;本发明的长短纤维气动共混成网装置可以用于生产功能复合型非织造布材料,且通过一道工序形成复合型非织造布材料,使所得的材料中的两种不同的纤维发挥不同的功能,进而降低原料损耗和能源消耗,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D04H5/08GK102787450SQ20121029541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卲碧蕾, 吴海波, 唐守星, 孙大伟, 官承昊, 徐熊耀, 王永仁, 靳向煜, 高海根 申请人:绍兴县庄洁无纺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