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01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筒式洗涤干燥机。
背景技术
一般地,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具备以水平或以开口部侧变高的方式倾斜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并能够收放洗涤物的滚筒、以及在内部配置该滚筒的外槽。这种滚筒式洗涤干燥机通过在贮存了规定量的水的外槽内使收放了洗涤物的滚筒旋转,反复进行提起滚筒内的洗涤物并向水面落下的漂洗而进行洗涤。另外,向该滚筒内的洗涤物吹出暖风而进行干燥。在滚筒的前面侧设有取出或放入洗涤物的投入口,在投入口上设有开闭式的盖体。盖体例如利用设在洗衣机主体上的锁定机构在运转中以在洗衣机主体上被关闭的状态进行锁定,另外,通过操作设在洗衣机主体上的打开按钮等而打开。另外,已知有在盖体的外周部设有用于对盖体进行打开操作的把手的洗衣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519054号公报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洗衣机中,由于在盖体的外周部设有把手,因此通过将手插入盖体的外周部而能打开盖体,但为了进一步实现操作性的提高,期望开发容易进行打开操作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备打开操作容易进行的盖体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本发明是一种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其具备:能开闭地封闭取出或放入洗涤物的投入口的盖体;通过铰链部能摆动地设在上述盖体的外周部上的把手;以及卡定钩,其设在上述盖体的外周部上,将上述盖体在封闭状态下锁定,并且与上述把手的摆动连动地转动,解除上述盖体的锁定,该洗涤干燥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把手具备与设在上述卡定钩上的抵接部抵接的按压部,上述卡定钩通过在上述把手的摆动操作时利用上述按压部按压上述抵接部,在解除上述盖体的锁定的方向上转动,上述盖体在上述抵接部位于上述按压部上的第一抵接位置时,利用上述卡定钩锁定在封闭位置,在上述抵接部位于从上述第一抵接位置位移的第二抵接位置时,解除利用上述卡定钩的锁定,在上述按压部的上述第二抵接位置上设有朝向上述抵接部突出的突部。根据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当对盖体进行打开操作时,抵接部从按压部上的第一抵接位置移动到第二抵接位置,利用设在第二抵接位置上的突部按压卡定钩,卡定钩在解除盖体的锁定的方向上转动。由此,卡定钩与把手的摆动操作连动而适当地转动,从而适当地解除盖体的锁定。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根据本发明,得到具备打开操作容易进行的盖体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图,Ca)是主视图,(b)是右侧视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内部的结构的左侧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内部的结构的右侧视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内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内部的结构的上部左侧的局部主视图。图6 (a)是盖体的主视图,(b)是盖体的后视图。图7 Ca)是卸下了固定罩的状态的盖体的后视图,(b)是表示锁定机构的后视图。图8 (a)是把手的后视图,(b)是把手的左侧视图,(C)是把手的右侧视图,(d)是把手的俯视图,Ce)是把手的仰视图。图9 Ca)是锁定机构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组装轴时的样式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0 Ca)是固定罩的右侧视图,(b)是固定罩的后视图,(C)是图10 (b)的A-A线放大剖视图。图11 (a)是盖体的纵剖视图,(b)是表示门玻璃的按压结构的局部放大端面图。图12是表示把手周围的结构的图,(a)是关闭了盖体的状态的横剖视图,(b)是对把手进行了打开操作的状态的横剖视图。图13是表示非打开操作时的把手与卡定钩的抵接状态的图,(a)是表示把手及卡定钩的说明图,(b)是图13 Ca)的Bl-Bl线放大剖视图。图14是表示打开操作时的把手与卡定钩的抵接状态的图,(a)是表示把手及卡定钩的说明图,(b)是图14 Ca)的B2-B2线放大剖视图。图15 (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把手与卡定钩的转动的样式的示意说明图,(b)是表示按压部为平坦的抵接面的场合的转动的样式的示意说明图。图16是表示卡定钩的转动的样式的示意说明图。图17是表示把手的转动的样式的示意说明图。图18 (a)是关闭状态的盖体的横剖视图,(b)是表示卡定钩的卡定的样式的端面图。图中:lg—投入口,2—盖体,3—滚筒,20—把手,21—卡定钩,21a—抵接部,22e—
按压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适当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以能够进行从洗涤到干燥的工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提及方向时,以图1 (a)所示的方向、即从正面观察滚筒式洗涤干燥机时的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 (a)所示,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具有外轮廓通过组合钢板与树脂成形品而构成的机箱1,将该机箱I安装在基座Ih上而构成。机箱I由左右的侧板la、lb、前面罩lc、背面罩Id (参照图1 (b))、上面罩le、下部前面罩If构成。左右的侧板la、lb利用-字型的上加固部件R2 (参照图2及图4)、前加固部件Rl (参照图4)、后加固部件(未图示)结合,包括基座Ih (参照图1 (a))而形成箱状的机箱1,具有充分的强度。在前面罩Ic的大致中央,封闭取出或放入成为洗涤物或干燥对象物的衣物等的投入口 Ig的盖体(门)2利用设在前加固部件Rl上的铰链2c (参照图2,以下相同)能开闭地支撑而构成。盖体2的详细结构将于后述。在机箱I的前面上部设有具备电源开关12a、操作开关12b、12c、显示器12d等的操作面板12。操作面板12电连接在机箱I的下部所设的控制装置13 (参照图2、3)上。在操作面板12的左侧设有用于投入洗涤剂、漂白剂、柔软剂等的拉出式托盘14,在操作面板12的右侧设有拉出式的干燥过滤器15。该干燥过滤器15具备网眼式过滤器15a (参照图4),除去线头或棉绒等。干燥过滤器15的清扫通过拉出干燥过滤器15并取出网眼式过滤器15a来进行。另外,在上面罩Ie上设有连接有来自水龙头的供水软管的未图示的连接口、用于供给洗澡的开水的未图示的软管连接口。如图2所示,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在机箱I内具有能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滚筒(也称为旋转筒或内槽等)3。在滚筒3内收放衣物等。滚筒3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大致呈有底圆筒状。滚筒3如在图2中以虚线所示,以开口端39侧面向盖体2的方式将该开口端39侧朝向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前方而配置。在滚筒3的圆周壁31上形成有用于通水及通风的多个未图示的贯通孔。另外,如图3所示,在滚筒3的开口端39的边缘部与滚筒3 —体地设有大致圆环状的流体平衡器(也称为平衡环)35。流体平衡器35在其内部封入比重大的流体而构成,在滚筒3旋转时,在由于洗涤物的偏于一方等而产生偏心时,通过流体在流体平衡器35内的移动,消除偏心,维持旋转的平衡。另外,向滚筒3的内部的存取能够通过在圆环状的流体平衡器35的半径方向内侧较大地开口的开口部36 (参照图2)进行,能够从此处取出或放入衣物等。如图3所示,在滚筒3的圆周壁31的内侧沿进深方向(轴向)设有多个突出设置为直线状的起重机37。通过设置起重机37,能够有效地反复进行在洗涤时或干燥时与利用滚筒3的旋转得到的离心力一起提起衣物等,并利用重力使衣物等落下的动作。另外,滚筒3的旋转中心38以开口部36 (参照图2)侧高的方式倾斜,但也可以水平。另外,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在与滚筒3同轴上具备在内部配置滚筒3的外槽4。该外槽4由合成树脂形成,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外槽4以开口端面向盖体2的方式朝向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的前方配置。在外槽4的开口端的边缘部安装有大致圆环状的槽罩5。槽罩5的开口端面向盖体2。另外,槽罩5由与外槽4相同或不同的合成树脂形成。作为形成外槽4与槽罩5的合成树脂,能够使用聚丙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苯硫醚树脂、间规聚苯乙烯树脂,优选能够使用在这些树脂中添加了加固材料的合成树脂。另外,从成本等观点出发,在这些树脂当中,期望使用聚丙烯树脂。作为加固材料,能够使用填充物成分、即玻璃填充物或滑石等无机填充物等。通过添加加固材料,能够使其高强度化,因此适于需要强度的外槽4。如图2所示,槽罩5的开口部与设在前加固部件Rl上的开口部利用橡胶制的波纹管2e连接,波纹管2e起到通过关闭盖体2而维持外槽4与盖体2之间的水密性的作用。由此,实现洗涤、漂洗及脱水时的漏水的防止。如图2所示,在外槽4的底壁的背面侧中央安装有用于驱动滚筒3的马达Ml。马达Ml的旋转轴(未图示)贯通外槽4,并与滚筒3结合。如图2及图3所示,外槽4利用固定将下侧固定在基座Ih上的多个悬浮体40防振支撑。另外,该悬浮体40由螺旋弹簧40a与缓冲器40b构成。另一方面,外槽4的上侧由安装在上加固部件R2上的辅助弹簧45(参照图4及图
5)支撑,该辅助弹簧45防止外槽4向前后方向倾倒。如图2所示,在外槽4的后侧的上部左侧设有用于向外槽4内供给包括水、洗涤齐U、漂白剂等的液体的供水口(供给口)46。供水口 46与从此处朝向下方逐渐弯曲的未图示的槽连通。在该槽上,以除了槽的下端部而堵住槽的方式螺纹连接或焊接有罩部件。因此,只有槽的下端部与外槽4内连通。在此,如图5所示,洗涤剂容器17具有上部开口 17a及前部开口 17b,在前部开口17b上安装有拉出式托盘14 (参照图1)。在放入洗涤剂类的场合,拉出托盘14。洗涤剂容器17固定在机箱I的上加固部件R2上。洗涤剂容器17为了防止与外槽4的干涉,底面被斜着切割,从正面观察时,右侧浅,左侧深。另外,在洗涤剂容器17的左侧面、稍后方设有出水口 17c。因此,洗涤剂容器17的底面形成为出水口 17c的位置最低的研钵状。洗涤剂容器17的出水口 17c与供水口 46利用橡胶制的蛇腹管17d连接。因此,从洗涤剂容器17供给的液体从出水口 17c通过蛇腹管17d进入供水口 46。进入供水口 46的液体通过上述槽供给到外槽4内。根据该结构,在干燥运转后,由于使排水存水湾的水封恢复,因此在通过外槽4向排水用配管供给补给水的场合等,能够防止弄湿已干燥的衣物等。如图2及图3所示,在外槽4的底面最下部设有排水口 47,通过排水接头连接有排水软管D1。另外,如图3所示,排水软管Dl的前端部与设在地面G上的排水孔Gl连接。另外,在排水软管Dl的中途设有排水阀D2,通过关闭该排水阀D2而供水,将水贮存在外槽4内,通过打开排水阀D2,将外槽4内的水向机外排出。如图3所示,在机箱I的背面内侧设有送风通道61,在该送风通道61的下部连接有以在排水阀D2的下游与排水软管Dl合流的方式连接的溢出用软管D3。该溢出用软管D3的上游端以位于比蛇腹管49c靠上侧的方式连接。另外,如图2所示,在外槽4的后部端面的最下部设有防气阀48,通过利用管T与水位传感器56 (参照图2)连接,检测外槽4内的水位。另外,防气阀48利用防气阀接头密封件与防气阀接头贯通外槽4而连接。如图4所示,在洗涤剂容器17 (参照图2)的后侧设有供水电磁阀52、洗澡水供水泵53、水位传感器56等与供水相关的部件。在洗涤剂容器17的上部开口 17a (参照图5)上具备安装了供水电磁阀52的供水单元54。如图3所示,在干燥过滤器15上通过干燥通道15b连接有送风通道61。送风通道61通过橡胶制的蛇腹管49c连接在设在外槽4的后部端面下方的排气口 49上。在送风通道61内内置有未图示的水冷除湿机构,如图4所示,冷却水从供水电磁阀52通过供水软管55供给到水冷除湿机构。如图4所示,在干燥过滤器15的后侧设有送风风扇62。并且,如图3所示,送风风扇62的吸气侧与干燥过滤器15连接,另外,排出侧与内置有加热器63的暖风通道64连接。另外,该暖风通道64通过橡胶制的蛇腹管65、及与蛇腹管65连接的暖风吹出喷嘴68连接在外槽4的开口部上。控制装置13(参照图2)具备微型计算机、驱动电路,并且还具备操作开关12b、12c(参照图1 (a))及从各种传感器的输入电路等。微型计算机接受用户的操作、在洗涤工序或干燥工序中的各种信息信号。微型计算机通过驱动电路连接在马达Ml、供水电磁阀52、排水阀D2、送风风扇62等(参照图2 图4)上,控制它们的开闭、旋转、通电。另外,为了通知用户与洗衣机相关的信息,控制显示器12d (参照图1 (a))及蜂鸣器等。接着,对盖体2进行详细说明。如图6 (a) (b)所示,盖体2在主视、后视中呈圆形状,在外周部安装有把手20。如图1 (a)所示,盖体2起到封闭设在前面罩Ic上的圆形状的投入口 Ig的门的作用,通过设在左侧周部上的铰链2c (参照图18 (a))能开闭地设在机箱I上。在投入口Ig的开口边缘部(机箱I的前面罩Ic)上安装有分隔投入口 Ig的环状(与盖体2同心圆状)的装饰板lj。装饰板Ij能够使用实施了光滑性好的表面加工的、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如图6 (b)所示,在盖体2的右侧周部(成为与安装有铰链2c的铰链安装部2b相反侧的周部)上设有包括在关闭位置锁定盖体2的卡定钩21的锁定机构。另外,在卡定钩21的上侧配置有把手20,把手20以解除卡定钩21的锁定的方式起作用。具体地说,盖体2具备环状的框体200 (参照图7 Ca),以后相同)、固定在框体200的前面的窗部件210 (参照图6 (a),以下相同)、固定在框体200的后面的薄板环状的固定罩220 (参照图6 (b),以下相同)、不能脱落地保持在框体200与固定罩220之间的门玻璃230。框体200利用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朝向前面侧鼓出为大致弯曲状,呈后面侧形成开口的截面大致C字形状(参照图9 (a))。如图7 (a) (b)所示,在框体200的内侧形成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肋201、以与该肋201相交的方式在径向上延伸设置的肋202。在每一个肋202上沿圆周方向一体地形成有轴套203。在轴套203上螺纹接合有用于固定固定罩220的固定螺栓221 (参照图6 (b))。如图7 (a)所示,在框体200的左侧后面设置有用于固定铰链2c的金属制的底座板204。该底座板204在安装固定罩220时,利用固定螺栓221 (参照图6 (b))固定。另外,在框体200的上侧及下侧的内表面设有抵接部件200c、200c。这些抵接部件200c、200c在使盖体2为关闭位置时,与前面罩Ic的投入口 Ig (参照图1 (a))的相对面抵接,作为定位为盖体2的关闭状态的部件起作用。另外,在抵接部件200c、200c的前端部安装有未图示的弹性部件。在框体200的右侧后面配置有把手20,设有包括与该把手20的操作连动地进行动作的卡定钩21的锁定机构。把手20利用硬质的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如图8 (d) (e)所示,具备基部22、从该基部22的一端延伸且从盖体2 (参照图6 (a) (b))的外周边缘部延伸的手指钩挂部23。另外,如图1(b)所示,把手20配置在比机箱I的前面的最大突出部Ik靠后方侧。如图8 (d) (e)所示,手指钩挂部23具备第一延伸设置部23a、与第一延伸设置部23a连续地延伸的第二延伸设置部23b、在第二延伸设置部23b的端部折返并延伸的第三延伸设置部23c。如图8 (a) (C)所示,在基 部22上,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突出设置有成为铰链部的转动轴22a、22b,另外,在转动轴22b的侧方设有在转动轴22b上排列的延伸部22c。在延伸部22c的前端部设有与卡定钩21的端部(抵接部)21a (参照图9 (a),以下相同)抵接,在把手20的打开操作时按压抵接部21a的按压部22e。按压部22e具备平坦的抵接面22cl、与该抵接面22cl连续地形成的作为突部的倾斜部22d,在把手20的打开操作时,抵接部21a相对于按压部22e的抵接位置从抵接面22c I上跨到倾斜部22d上而移动。具体地说,在盖体2利用卡定钩21锁定在封闭位置的状态下,抵接部21a位于按压部22e的抵接面22cl上的第一抵接位置。另外,在解除利用卡定钩21的锁定的状态下,抵接部21a位于按压部22e的倾斜部22d上的第二抵接位置。把手20的打开操作的按压部22e与抵接部21a的抵接状态的详细将于后述。倾斜部22d在上述第二抵接位置朝向卡定钩21的抵接部21a突出,在图8 (e)的仰视中,朝向成为离开转动轴22b的一侧的左侧方延伸,并朝向后方而形成为上倾状。即,倾斜部22d随着从第一抵接位置侧靠近第二抵接位置,朝向抵接部21a倾斜状地连续突出。如后所述,这种倾斜部22d在把手20的打开操作时与卡定钩21的抵接部21a抵接而向卡定钩21赋予朝向解除方向的转动力(按压力)。第一延伸设置部23a朝向成为离开基部22侧的右侧倾斜,另外,与之连续的第二延伸设置部23b朝向成为靠近基部22的一侧的左侧方倾斜,如图8 (d) (e)所示,这些第一延伸设置部23a及第二延伸设置部23b在俯视及仰视中呈大字 < 字形状。第三延伸设置部23c在第二延伸设置部23b的端部折返为锐角并朝向成为从基部22离开的一侧的右侧方延伸设置。即,由这种第一 第三延伸设置部23a 23c构成的手指钩挂部23具备从盖体2的外周边缘部延伸的中途部分向盖体2的中央附近弯曲的弯曲部25。如图8 (a)所示,在第三延伸设置部23c的内侧利用边缘部24d对周围进行折边,在其内侧形成有在打开 呆作时能钩住手指的手指钩挂面24a。如图12 (a)所示,手指钩挂面24a以大致沿盖体2的前面(窗部件210的前面)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手指钩挂面24a形成为随着朝向前端,与装饰板Ij的间隔变大,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与盖体2的前面(窗部件210的前面)大致平行的方式形成手指钩挂面24a。如图8 (d) (e)所不,在第二延伸设置部23b与第三延伸设置部23c之间(弯曲部25的内侧)形成有能供钩挂在手指钩挂部23上的指尖插入的插入空间27。另外,能使指尖抵接地插入第二延伸设置部23b与第三延伸设置部23c之间的内侧角部24b。能够在将指尖置于内侧角部24b上的状态下将指尖的内侧部分置于手指钩挂面24a上。这种把手20在盖体2位于关闭位置时,如图12 (a)所示,构成为第一延伸设置部23a与第二延伸设置部23b的一部分在非接触状态下配置在形成在框体200的外周面(窗部件210的侧缘部211)与前面罩Ic (投入口 Ig)的侧部开口边缘lc2之间的间隙S2内。并且,从盖体2的前面观察,弯曲部25 (具体地说,第二延伸设置部23b与第三延伸设置部23c的折弯部分)的一部分与盖体2的前面(窗部件210的边缘部)构成为重叠(参照图6 (a))。如图9 (a)所示,把手20通过分别将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转动轴22a、22b支撑在设在框体200的内表面的支撑部205a、205b (构成铰链部的一部分)上,能转动(能摆动)地安装在框体200上。在安装时,将转动轴22b支撑在支撑部205b上后,通过将转动轴22a嵌入C字形状的支撑部205a (从框体200的径向嵌入),组装把手20。另外,在框体200上配置有用于将把手20的转动向初期位置(盖体2的关闭位置)加力的弹簧部件208。利用该弹簧部件208,如图12 (a)所示,把手20在基部22与设在框体200上的限制肋200a抵接的状态下定位,在该状态下,把手20的第一延伸设置部23a通过设在框体200的圆周部的切口部200e (参照图9 (a))向框体200的外周边缘部延伸。由此,为弯曲部25的一部分与盖体2的前面(窗部件210的边缘部)重叠的状态。如图9 (a)所示,锁定机构具备卡定钩21、加力弹簧28、轴29。卡定钩21利用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侧视中呈大致L字状。卡定钩21具有板状的支撑部21c、从支撑部21c竖立设置的钩部21d。支撑部21c的抵接部21a为尖细的形状,从后方与把手20的抵接面22cl抵接(在重叠的状态下配置,位于被按压部22e按压的状态)。另外,在支撑部21c的相反侧的端部21b上形成有槽部21bl。利用作用力将加力弹簧28的端部28a卡定在该槽21bl中。在支撑部21c与钩部21d的连结部上形成有轴插通部21e,卡定钩21能以插通该轴插通部2Ie的轴29为中心转动地组装在框体200上。形成在钩部21d上的钩以其卡定部21m朝向框体200的径向内侧的方式设置。在钩部21d的反钩侧形成有朝向框体200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1p。加力弹簧28是扭簧,一方的端部28a卡定在卡定钩21的槽2IbI上,另一方的端部28b卡定在框体200的卡定部202a上。由此,卡定钩21以轴29为中心向钩部21d的钩如后述那样被卡定的方向(轴29的左转方向)被加力。轴29通过竖立设置在框体200上的支撑部207a、207b、207c插通卡定钩21的轴插通部21e及加力弹簧28,起到支撑它们并保持在框体200上的作用。另外,在支撑部207a的侧方竖立设置有防止轴29脱落的防脱片206。该防脱片206呈薄板状,具有能在框体200的径向上倾倒的弹性。轴29相对于卡定钩21及加力弹簧28的组装大致如下进行。首先,将卡定钩21配置在支撑部207a、207b之间,并且将加力弹簧28配置在支撑部207b、207c之间。并且,将轴29的端部29b从支撑部207a插通卡定钩21的轴插通部21e。在该场合,如图9 (b)所示,使用未图示的手指或工具等预先使防脱片206在框体200的径向倾倒。由此,能够将轴29的端部29b插入支撑部207a的支撑孔中,能够依次将插入的端部29b插通卡定钩21的轴插通部21e、支撑部207b、加力弹簧28,从而能够固定在支撑部207c上。在将轴29插通它们的状态下,轴29的另一方的端部29a (参照图9 (a))配置在不与防脱片206干涉的位置。由此,当手指或工具离开倾倒的防脱片206时,防脱片206恢复直立的状态,防脱片206与轴29的另一方的端部29a抵接(隔着些许的间隙相对)而限制轴29在轴向的移动(参照图7 (b))。由此,在组装后,能够适当地阻止轴29脱落。另外,轴29的组装在将把手20安装在框体200上之前,能够通过切口部200e (参照图9 Ca))的开口容易地进行。另外,加力弹簧28的卡定可以在轴29的插通后进行,也可以在轴29的插通前进行。如图7 (b)、图9 (a)所示,在锁定机构的侧方配置有关闭防止部件200b。关闭防止部件200b是限制盖体2的关闭的部件,通过使用线圈等配合部件进行转动操作,能够向盖体2的后方突出。在突出状态下,关闭防止部件200b能与投入口 Ig (参照图12 (a))抵接,通过该抵接,防止盖体2的关闭。如图10 (a) (b)所示,固定罩220呈固定在框体200的后面的薄板环状,在与把手20 (参照图6 (b))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凹状部224。如图10(b)所示,在固定罩220上,在圆周方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地在与框体200的轴套203 (参照图7 (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螺纹孔222。另外,在固定罩220上分别形成有供抵接部件200c、200c (参照图7 (a))插通的抵接部件孔223、223、供卡定钩21 (参照图7 (a))插通的卡定钩孔227、供关闭防止部件200b (参照图7 (a))插通的关闭防止部件孔228。如图10 (C)所示,固定罩220的内周边缘部225弯曲为卷曲状(截面大致C字形状)。如图11 (b)所示,该内周边缘部225与门玻璃230的凸缘部232的弯曲部233抵接而起到按压凸缘部232的作用。在此,由于内周边缘部225的前端部225a向内侧弯曲,因此与凸缘部232的弯曲部233的卷曲对应,相对于弯曲部233以面抵接。由此,能够利用固定罩220的内周边缘部225结实地按压门玻璃230的凸缘部232,另外,通过以面抵接,按压凸缘部232,因此凸缘部232不会由于内周边缘部225的抵接而损伤。因此,能够事先防止门玻璃230的破损。如图11 (a)所示,门玻璃230呈截面大致帽状,通过形成在圆周部上的凸缘部232利用固定罩2220被框体200的安装部200g (参照图11 (b))按压,能不脱落地保持在框体200与固定罩220之间。在门玻璃230的上部形成有倾斜面231。该倾斜面231起到将通过外槽4的开口部吹出的暖风适当地导向滚筒3内的作用。如图7 (a)所示,在门玻璃230的凸缘部232上形成有沿径向突出的鼓出部235、235,这些鼓出部235、235卡定在框体200所设的未图示的定位部件上。由此,适当地防止门玻璃230在框体200的圆周方向上转动。接着,对把手20的打开操作时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12 (a)所示,在盖体2的关闭状态下,在把手20的基部22与投入口 Ig的后部开口边缘lc3之间形成有间隙SI,基部22与后部开口边缘lc3为非接触状态。另外,手指钩挂部23的第一延伸设置部23a与第二延伸设置部23b的一部分以非接触状态配置在形成在框体200的外周面(窗部件210的侧缘部)与投入口 Ig的侧部开口边缘lc2之间的间隙S2内。这样,在盖体2的关闭状态下,如图13 (a)所示,卡定钩21的支撑部21c的抵接部21a位于与把手20的按压部22e的平坦的抵接面21cl抵接的第一抵接位置(初期位置),如图13 (b)所示,卡定钩21的卡定部21m卡定在后部开口边缘lc3 (参照图12 (a))所设的卡定接受部Im上(参照图18 (a) (b)),保持盖体2的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如图12(b)所示,当对把手20进行打开操作时,把手20以转动轴22a、22b为中心转动(在图中箭头方向上转动),第二延伸设置部23b的大致整体移动到盖体2的前面(窗部件210的边缘部),成为与盖体2的前面重叠的状态。此时,手指钩挂部23的角部23d不与投入口 Ig的侧部开口边缘lc2接触,以非接触状态通过间隙S2内,另外,第二延伸设置部23b不与窗部件210的侧缘部211接触地转动。因此,在打开操作时,不会产生角部23d与侧部开口边缘lc2接触或与窗部件210的侧缘部211接触时那样的阻力感。因此,实现顺畅的把手20的打开操作。这样,当对把手20进行打开操作时,如图14 (a)所示,把手20的延伸部22c向图中后方转动,卡定钩21的支撑部21c的抵接部21a被向后方推。由此,卡定钩21在解除卡定钩21的卡定的方向上转动。在此,在把手20的延伸部22c向图中后方转动时,如图14 (b)所示,卡定钩21的抵接部21a的抵接位置为从平坦的抵接面21c移动到倾斜部22d上的状态(在按压部22e上从第一抵接位置移动到第二抵接位置(位移)),在倾斜部22d上沿上方向移动(突出量变大的方向)。即,设定为伴随把手20的打开操作量(转动量),卡定钩21的抵接部21a被向后方按的量(在解除方向上转动的量)逐渐变大。由此,如图14 (b)所示,卡定钩21的卡定部21m从设在后部开口边缘lc3 (参照图12 Ca 的卡定接受部Im可靠地卸下(转动到卡定解除位置(参照图18 (b)),从而解除盖体2的关闭状态。由此,即使在把手20或卡定钩21等成型品的尺寸上产生误差,或组装时产生参差不齐等,也能够将卡定钩21可靠地转动到卡定解除位置。接着,将由设有这种倾斜部22d的结构产生的作用与只设有平坦的抵接面21cl,的按压部22e,的作用进行比较而说明。如图15 (a)所示,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有倾斜部22d的场合,当将把手20打开操作到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位置时,如上所述,在按压部22e上,抵接部21a的抵接位置从成为抵接面21cl上的第一抵接位置位移到成为倾斜部22d上的第二抵接位置,在倾斜部22d上解除盖体2的锁定。另一方面,如图15 (b)所示,当只由平坦的抵接面21cl,构成按压部22e,时,在将把手20,打开操作到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位置的场合,抵接部21a只在平坦的抵接面21cl,上移动,在抵接面21c,上解除盖体2的锁定。即,如图16的实线所示,设有倾斜面22d的场合与利用只设有平坦的抵接面21cl,的按压部22e,按压抵接部21a’的场合相比(以图中双点划线图示),卡定钩21在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方向上与倾斜面22d的突出量相应地被更多地按压,能迅速地转动到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方向上与倾斜面22d的突出量相应地较多地按压,因此在解除盖体2的锁定时,只要将把手20转动操作到图17中实线表示的位置即可,在只形成平坦的抵接面21cl,的按压部22e,中,需要与未设有本实施方式的倾斜部22d的量相应地将把手20多余地转动到图中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即,当通过只形成平坦的抵接面21cl,的按压部22e,将卡定钩21,(参照图16)转动到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状态时,与本实施方式相比,需要增大把手20,的转动量(转动角度),需要较大地设定把手20的操作量。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压缩的转动操作解除盖体2的锁定,由此,能实现盖体2的顺畅的打开操作。另外,如图18 (b)中双点划线所示,在卡定钩21转动到卡定解除位置的状态下,形成在卡定钩21的侧部的突出部21p与卡定接受部Im的内表面Ip或固定罩220的卡定钩孔227的口边缘抵接(在图18 (b)中,图示与双方抵接),由此,限制卡定钩21的超过锁定解除位置的转动。因此,能够实现卡定钩21的适当的转动。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盖体2在抵接部21a位于按压部22e上的第一抵接位置时,利用卡定钩21被锁定在封闭位置,在抵接部21a位于从第一抵接位置位移的第二抵接位置时,解除利用卡定钩21的锁定,由于在按压部22e的第二抵接位置设有作为朝向抵接部21a突出的突部的倾斜部22d,因此,与倾斜部22d的突出量相应地在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方向上按压卡定钩21并转动,由此,适当地解除盖体2的锁定。因此,得到具备打开操作容易进行的盖体2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另外,倾斜部22d由于随着从第一抵接位置侧靠近第二抵接位置朝向抵接部21a倾斜状地突出,因此沿倾斜部22d的倾斜顺畅地按压抵接部21a,卡定钩21在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方向上顺畅地转动,适当地解除盖体2的锁定。因此,得到具备打开操作容易进行的盖体2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另外,倾斜部22d由于随着从第一抵接位置侧靠近第二抵接位置朝向抵接部21a倾斜状地连续突出,因此,抵接部21a沿着倾斜部22d的倾斜更顺畅地被按压,卡定钩21在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方向上更顺畅地转动,适当地解除盖体2的锁定。因此,得到具备打开操作更容易进行的盖体2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另外,由于通过把手20的打开操作,能够可靠地将卡定钩21转动到卡定解除位置,因此难以产生在盖体2的打开操作时卡定钩21钩挂、或解除操作无法顺利地进行等不良状况,能够可靠地对盖体2进行打开操作。另外,由于是在把手20的延伸部22c的按压部22e上设置倾斜部22d的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在把手20成形时一体地形成倾斜部22d,另外,由于是抵接部21a与按压部22e重叠地配置的结构,因此把手20或卡定钩21的组装简单,提高了生产性。这有助于削减成本。另外,如果在把手20或卡定钩21等成形时产生尺寸的波动或变形等、在组装时产生偏差,一般地,有可能对卡定钩21的转动产生影响,卡定钩21不会转动到卡定解除位置,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倾斜部22d,因此利用该倾斜部22d的突出在解除锁定的方向上适当地按压卡定钩21,可靠地使卡定钩21朝向卡定解除位置转动。因此,能够可靠地解除盖体2的锁定,打开操作性优异。以上,在本发明中,根据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不限定于以上的说明,多种改进或改变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包含于本发明。例如,在以上的说明中,在按压部22e上设置了平坦的抵接面21cl及倾斜部22d,但也可以不设置抵接面21cl。在该场合,在按压部22e上整体地设置倾斜部22d,只要在倾斜部22d上设定第一抵接位置与第二抵接位置即可。另外,倾斜部22d为直线状的倾斜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弯曲凹状或弯曲凸状的倾斜面。另外,倾斜部22d也可以形成为随着从第一抵接位置侧靠近第二抵接位置非连续的倾斜状。
权利要求
1.一种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其具备: 能开闭地封闭取出或放入洗涤物的投入口的盖体; 通过铰链部能摆动地设在上述盖体的外周部上的把手;以及 卡定钩,其设在上述盖体的外周部上,将上述盖体在封闭状态下锁定,并且与上述把手的摆动连动地转动,解除上述盖体的锁定, 该洗涤干燥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具备与设在上述卡定钩上的抵接部抵接的按压部, 上述卡定钩构成为,通过在上述把手的摆动操作时利用上述按压部按压上述抵接部,在解除上述盖体的锁定的方向上转动, 上述盖体在上述抵接部位于上述按压部上的第一抵接位置时,利用上述卡定钩锁定在封闭位置,在上述抵接部位于从上述第一抵接位置位移的第二抵接位置时,解除利用上述卡定钩的锁定, 在上述按压部的上述第二抵接位置上设有朝向上述抵接部突出的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部随着从上述第一抵接位置侧靠近上述第二抵接位置而朝向上述抵接部以倾斜状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部随着从上述第一抵接位置侧靠近上述第二抵接位置而朝向上述抵接部以倾斜状连续地突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具备打开操作容易进行的盖体的滚筒式洗涤干燥机。该滚筒式洗涤干燥机具备盖体(2)、把手(20)及卡定钩(21),把手(20)具备与设在卡定钩(21)上的抵接部(21a)抵接的按压部(22e),卡定钩(21)构成为,通过在把手(20)的摆动操作时利用按压部(22e)按压抵接部(21a),在解除盖体(2)的锁定的方向上转动,盖体(2)在抵接部(21a)位于按压部(22e)上的第一抵接位置时,利用卡定钩(21)锁定在封闭位置,在抵接部(21a)位于从第一抵接位置位移的第二抵接位置时,解除利用卡定钩(21)的锁定,在按压部(22e)的第二抵接位置上设有朝向抵接部(21a)突出的突部。
文档编号D06F37/28GK103103723SQ20121039626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高桥宏治, 黑泽干夫 申请人: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