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49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包括送布驱动装置。为了在布中形成期望的针迹,送布驱动装置使布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日本专利第3592379号公报公开了缝纫机的X — Y送布驱动装置。X-Y送布驱动装置包括一对Y轴固定轨、Y轴移动构件、一对X轴固定轨、X轴移动构件和压台。一对Y轴固定轨以与缝纫机的下轴彼此相向的方式与该下轴平行且设置在该下轴的下方。Y轴移动构件能够沿着一对Y轴固定轨往返移动。X轴固定轨固定在Y轴移动构件的上表面。X轴固定轨位于下轴与针板之间,沿与Y轴固定轨正交的方向延伸。X轴移动构件能够沿着X轴固定轨往返移动。压台设置在X轴移动构件的上表面,用于保持预定的布。如上所述,Y轴固定轨设置在缝纫机的下轴的下方。由于X轴固定轨设置在下轴的上方,因此,需要使该X轴固定柜的厚度尺寸形成得较小。由于一对Y轴固定轨与缝纫机的下轴彼此相向,因此,固定于Y轴移动构件上表面的X轴固定轨在一对Y轴固定轨之间容易挠曲。因此,X轴移动构件无法沿着X轴固定轨稳定地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在该缝纫机中,能够使沿着固定轨往返移动的移动构件稳定地移动,该固定轨沿彼此正交的方向延伸。技术方案I的缝纫机包括:下轴,其设置在缝纫机的基座内,用于驱动上述缝纫机的梭机构;一对第一固定轨,其在上述下轴的下方彼此隔开预定间隔,彼此平行且水平地设置,且具有相对于上述下轴彼此相向的一侧的部分和另一侧的部分;第一移动构件,其能够沿着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往返移动;第一移动机构,其用于使上述第一移动构件移动;第二固定轨,其沿与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正交的方向延伸,且水平地设置;第二移动构件,其能够沿着上述第二固定轨往返移动;第二移动机构,其用于使上述第二移动构件移动;以及压布部,其设置在上述第二移动构件的上表面,用于保持布,其中,上述第二固定轨是在上述第一移动构件的上表面彼此隔开预定间隔且彼此平行地设置的一对第二固定轨,上述第一移动构件包括:多个移动部,其在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的各第一固定轨中分别在上述一侧的部分和上述另一侧的部分沿着上述第一固定轨移动;多个竖立设置部,其分别从上述多个移动部竖立设置在上述下轴的上方;以及架设部,其架设在上述多个竖立设置部的上部之间,且在上部支承上述一对第二固定轨,上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一对皮带轮,其设置在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之间,分别配置于在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所延伸的方向上分离的位置;环形带,其架设在上述一对皮带轮之间,且固定于上述第一移动构件;以及第一马达,其用于驱动上述一对皮带轮中的一个皮带轮,使该皮带轮旋转,进而使上述环形带移动,上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马达;小齿轮,其由上述第二马达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齿条,其借助上述小齿轮的旋转驱动使上述第二移动构件沿着上述一对第二固定轨往返移动。第一固定轨设置在下轴的下方,第一移动构件一边避开下轴,一边沿着第一固定轨移动。架设部在上部支承一对第二固定轨。第二移动构件沿着第二固定轨移动。因此,第一移动构件能够利用第一移动机构理想地沿着一对第一固定轨移动。由于架设部在上部支承一对第二固定轨,因此,第二移动构件能够沿着一对第二固定轨稳定地移动。第二移动机构由于采用第二马达、小齿轮和齿条这样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第二移动构件稳定地移动。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均是轴,上述多个移动部均是滚珠套。滚珠套沿着轴滑动。因此,第一移动构件能够理想地沿着第一固定轨移动。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具有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在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的各第一固定轨中的上述多个移动部能够移动的范围之外的部分从下方支承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的各第一固定轨。由于支承构件在多个移动部的能够移动的范围之外的部分从下方支承第一固定轨,因此能够在移动部不干涉的前提下防止第一固定轨朝向下方挠曲。

图1是缝纫机I的立体图。图2是缝纫机I的右视图。图3是送布驱动装置20的从左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4是送布驱动装置20的从右上方观察时的立体图。图5是送布驱动装置20的主视图。图6是送布驱动装置120的立体图。图7是送布驱动装置220的立体图。图8是送布驱动装置320的立体图。图9是送布驱动装置420的立体图。图10是送布驱动装置420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将图1中的左斜下方、右斜上方、左斜上方、右斜下方分别设为缝纫机I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将图3中的右斜下方、左斜上方、左斜下方、右斜上方分别设为送布驱动装置20的前方、后方、左方、右方。X轴方向是缝纫机I和送布驱动装置20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是缝纫机I和送布驱动装置20的前后方向。参照图1、图2对缝纫机I的构造进行说明。缝纫机I包括基座部2、支柱部3、臂部4。基座部2包括前方部8和后方部9。前方部8、后方部9分别位于缝纫机I的前方、后方。前方部8包括工作台支承部18和收纳部89。工作台支承部18从前方部8的前壁向前方突出。工作台支承部18在上表面具有工作台5。工作台5在大致中央具有针板12。针板12在大致中央具有针孔13。支柱部3竖立设置在后方部9的上部。臂部4从支柱部3的上部向前方延伸,且在前端部具有顶端部7。顶端部7包括针杆、机针、压杆、压脚(省略图示)等。顶端部7的下部与针板12的上表面相对。如图3所示,收纳部89用于收纳下轴10、梭机构11、送布驱动装置20等。[0020]送布驱动装置20包括压布机构80。压布机构80以在后述的压框84与夹持框87之间夹持布(省略图示)的方式在工作台5上保持该布。机针利用主轴(省略图示)的旋转而上下往返移动。主轴利用缝纫机马达(省略图示)驱动。缝纫机I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基于缝制数据而控制送布驱动装置20。送布驱动装置20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驱动压布机构80。布在工作台5上向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因此,缝纫机I能够在布上形成针迹。参照图3、图4对送布驱动装置20的构造进行说明。送布驱动装置20包括左侧支承构件21、右侧支承构件22、一对X轴固定轴24、25、X轴马达31、一对皮带轮36、39、环形带27、X轴移动构件40、一对Y轴固定轨61、62、Y轴移动构件73、Y轴马达65、小齿轮67、齿条68、连结构件77、压布机构80等。为了图示Y轴固定轨61、62、Y轴移动构件73的周围,图4省略了夹持框87 (参照图3)。参照图3 图5对左侧支承构件21和右侧支承构件22进行说明。左侧支承构件21和右侧支承构件22分别设置在以下轴10作为大致中央而向左右分离的位置。如图3所示,左侧支承构件21包括固定部21A、一对支承部21B、21C、一对轴支承部21D、21E。固定部21A是在Y轴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的板构件。收纳部89 (参照图1)设置在基座部2的前方部8。固定部21A固定在收纳部89的底面。支承部21B设置在固定部21A的上表面前侧。支承部21C设置在固定部21A的上表面后侧。轴支承部21D设置在支承部21B的上部。轴支承部21E设置在支承部21C的上部。轴支承部21D、21E分别具有轴支承孔(省略图示)。右侧支承构件22包括固定部22A、一对支承部22B、22C。固定部22A是在Y轴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的板构件。固定部22A固定在收纳部89的底面。支承部22B设置在固定部22k的上表面前侧。支承部22C设置在固定部22k的上表面后侧。对X轴固定轴24、25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X轴固定轴24的左端241固定在左侧支承构件21的支承部21B的上表面。X轴固定轴25的左端251以贯穿左侧支承构件21的支承部21C的方式固定于该支承部21C。如图4所示,X轴固定轴24的右端242固定在右侧支承构件22的支承部22B的上表面。X轴固定轴25的右端252以贯穿右侧支承构件22的支承部22C的方式固定于该支承部22C。因此,X轴固定轴24、25与X轴方向平行且以彼此隔开预定间隔的方式配置。如图3 图5所示,X轴固定轴24、25在下轴10的下方配置为与下轴10正交。X轴固定轴24的左端241和右端242相对于下轴10相对,X轴固定轴25的左端251和右端252相对于下轴10相对。如图4、图5所示,X轴固定轴24、25在大致中央下部分别具有被支承部29 (省略X轴固定轴25的被支承部的图示)。被支承部29是向上方凹陷的槽。由于X轴固定轴24、25在X轴方向上较长,因此,其中央部容易向下方挠曲。轨道支承构件90的上端部抵接于被支承部29,从而分别支承X轴固定轴24、25。轨道支承构件90形成为主视观察时呈倒T字形,固定在收纳部89的底面。由于轨道支承构件90支承X轴固定轴24、25,因此能够防止X轴固定轴24、25挠曲。X轴固定轴24、25的中央部处于后述的移动部52 55 (参照图3 图5)的能够移动的范围之外。因此,轨道支承构件90不会与移动部52 55干涉。参照图3对旋转轴34和X轴马达31进行说明。左侧支承构件21的轴支承部21D、21E在各轴支承孔中以能够使旋转轴34旋转的方式支承旋转轴34。旋转轴34的后端部从轴支承部21E朝向后方突出。旋转轴34的后端部包括齿轮35。X轴马达31包括驱动轴32。驱动轴32向X轴马达31的前方突出。驱动轴32包括齿轮33。齿轮33与齿轮35啮
口 O对皮带轮36、39和环形带27进行说明。皮带轮36设置在轴支承部2ID与轴支承部2IE之间的旋转轴34上。皮带轮36与旋转轴34 —体地旋转。如图4所示,皮带轮支承构件37以能够使皮带轮39旋转的方式支承皮带轮39。皮带轮支承构件37邻近右侧支承构件22的左侧地设置。环形带27架设在皮带轮36、39之间。如图5所示,在从正面观察送布驱动装置20时,皮带轮36、39使环形带27在下轴10的上侧和下侧相对于水平方向平行地移动。参照图3、图4对X轴移动构件40进行说明。X轴移动构件40包括固定台41、腿部42 45、移动部52 55等。固定台41是俯视观察时呈长方形状的板构件,位于下轴10的上方。固定台41的上表面在X轴方向大致中央具有台阶部47。台阶部47在俯视观察时呈长方形状,比固定台41的上表面低一阶。Y轴移动构件73以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台阶部47。腿部42设置在固定台41的前端部的左端侧。腿部43设置在固定台41的前端部的右端侧。腿部44设置在固定台41的后端部的左端侧。腿部45设置在固定台41的后端部的右端侧。腿部42 45从固定台41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移动部52设置在腿部42的下端部。移动部53设置在腿部43的下端部。移动部54设置在腿部44的下端部。移动部55设置在腿部45的下端部。移动部52 55是圆筒状的滚珠套。X轴固定轴24插入至移动部52、53。X轴固定轴25插入至移动部54、55。移动部52在X轴固定轴24的左端241侧沿着X轴固定轴24移动。移动部53在X轴固定轴24的右端242侧沿着X轴固定轴24移动。移动部54在X轴固定轴25的左端251侧沿着X轴固定轴25移动。移动部55在X轴固定轴25的右端252侧沿着X轴固定轴25移动。因此,X轴移动构件40能够沿着X轴固定轴24、25移动。X轴固定轴24、25的中央部处于移动部52 55的能够移动的范围之外。固定台41的下表面连结于环形带27。因此,固定台41能够借助环形带27的移动一边避开下轴10,一边在下轴10的上方沿X轴方向往返移动。参照图4对Y轴固定轨61、62进行说明。台阶部47在X轴方向两侧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内壁面。Y轴固定轨61、62分别设置于台阶部47的一对内壁面。Y轴固定轨61、62彼此相对。Y轴固定轨61在与Y轴固定轨62相对的面具有槽部61A。Y轴固定轨62在与Y轴固定轨61相对的面具有槽部62A。槽部61A、62A在内侧还具有引导部63 (省略槽部61A的引导部的图示)。引导部63朝向台阶部47中央突出。对Y轴移动构件73进行说明。Y轴移动构件73设置在台阶部47的上表面,该台阶部47设置在固定台41的上表面。Y轴移动构件73是俯视观察时呈长方形状的板构件。Y轴移动构件73的右端部具有槽部74。Y轴移动构件73的左端部具有槽部75。槽部74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嵌入到设置于Y轴固定轨61的槽部61A的引导部(省略图示)中。槽部75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嵌入到设置于Y轴固定轨62的槽部62A的引导部63中。Y轴移动构件73能够沿着一对Y轴固定轨61、62向Y轴方向移动。对Y轴马达65、小齿轮67、齿条68进行说明。Y轴马达65包括驱动轴66。驱动轴66向右方突出。小齿轮67设置于驱动轴66。小齿轮67啮合于齿条68的齿部69。齿条68在驱动轴66的正下方与驱动轴66的轴向正交,且齿条68沿Y轴方向延伸。齿条68由圆柱状的支承部71、72支承为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支承部71、72安装于支柱部3 (参照图1)内的构件上。齿部69设置在齿条68的上部。对连结构件77进行说明。连结构件77固定在齿条68的前端部。连结构件77支承移动轴78。移动轴78与X轴方向平行,且位于连结构件77的前方。移动轴78插入到压布机构80的引导孔85中。引导孔85设置在后述的托架部81的基部侧。参照图3、图4对压布机构80的结构进行说明。压布机构80包括托架部81、框支承部82、L字连结部83、压框84、夹持框87。托架部81的基部固定在Y轴移动构件73的上表面。托架部81—边从基部向上方呈圆弧状地弯曲一边向前方延伸。托架部81在基部侧具有引导孔85。引导孔85贯穿托架部81的左右两侧面。连结构件77的移动轴78插入到引导孔85中。框支承部82固定在托架部81的前端部。框支承部82是主视观察时呈长方形状的板构件,且在前表面具有多个轨道部82A。轨道部82A沿上下方向引导L字连结部83。L字连结部83是侧视观察时呈L字形的板构件,能够沿着轨道部82A升降。压框84是俯视大致长方形状的框。压框84在大致中央具有开口部84A。开口部84A在俯视观察时呈长方形状。压框84的后端部连结于L字连结部83。因此,压框84能够朝上下方向升降。夹持框87的基部以夹在Y轴移动构件73的上表面与托架部81的基部之间的状态固定。夹持框87的前侧部分与压框84的下表面接触。夹持框87在与压框84的下表面接触的部分具有开口部87A。开口部87A与压框84的开口部84A相对。开口部87A的大小与开口部84A的大小大致相同。布配置在夹持框87的上表面。压框84从上方下降而按压布。因此,压布机构80能够保持布。对送布驱动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并对使压布机构80沿X轴方向往返移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在X轴马达31进行驱动时,驱动轴32旋转。旋转轴34借助齿轮33与齿轮35的啮合而旋转。由于旋转轴34旋转,因此皮带轮36旋转。环形带27伴随着皮带轮36的旋转在皮带轮36、39之间移动。X轴移动构件40伴随着环形带27的移动沿X轴方向移动。因此,压布机构80沿X轴方向移动。压布机构80的托架部81沿着连结构件77的移动轴78移动。托架部81能够以连结于连结构件77的状态沿X轴方向移动。送布驱动装置20能够在工作台5上使利用压框84和夹持框87保持的布沿X轴方向移动。对使压布机构80沿Y轴方向往返移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Y轴马达65进行驱动时,小齿轮67与驱动轴66共同旋转。啮合于小齿轮67的齿条68沿Y轴方向移动。齿条68经由连结构件77而能够向前方推出、或向后方拉回压布机构80的托架部81。因此,压布机构80沿Y轴方向移动。送布驱动装置20能够在工作台5上使利用压框84和夹持框87保持的布沿Y轴方向移动。在以上说明中,X轴固定轴24、2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第一固定轨的一例。X轴移动构件4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移动构件的一例。Y轴固定轨61、6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第二固定轨的一例。Y轴移动构件7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移动构件的一例。压布机构80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布部的一例。X轴移动构件40的腿部42 45是本实用新型的竖立设置部的一例。固定台41是本实用新型的架设部的一例。如以上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I包括送布驱动装置20。送布驱动装置20包括一对X轴固定轴24、25、X轴移动构件40、一对Y轴固定轨61、62、Y轴移动构件73、压布机构80等。X轴固定轴24、25配置在下轴10的下方,Y轴固定轨61、62配置在下轴10的上方。X轴移动构件40具有利用腿部42 45将固定台41支承在下轴10上方的凸形状。因此,X轴移动构件40能够一边避开下轴10,一边使固定台41沿着X轴固定轴24、25移动。X轴移动构件40的移动部52 55是滚珠套,沿着X轴固定轴24、25滑动。因此,X轴移动构件40能够理想地沿着X轴固定轴24、25移动。由于Y轴固定轨61、62被支承在固定台41的上部,因此,Y轴移动构件73能够沿着Y轴固定轨61、62稳定地移动。送布驱动装置20通过使用Y轴马达、小齿轮67和齿条68这样简单的结构而能够容易地使Y轴移动构件73稳定地移动。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下面四个变形例是改变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并共用其他部分而得到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的构成部件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说明。参照图6对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轨的一例,上述实施方式具有X轴固定轴24、25,作为移动部的一例,上述实施方式具有滚珠套、亦即移动部52 55。送布驱动装置120替代具有X轴固定轴24、25而具有X轴直线导轨124、125,替代具有移动部52 55而具有移动部153、155 (其他省略图示)。移动部153、155沿着X轴直线导轨124、125滑动。因此,X轴移动构件40沿着X轴直线导轨124、125移动。提高了X轴移动构件40的X轴方向上的移动的直线性。参照图7对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一对皮带轮36、39和环形带27使X轴移动构件40沿X轴方向移动。送布驱动装置220使用齿轮齿条副机构使X轴移动构件40沿X轴方向移动。X轴马达131配置在X轴移动构件40的固定台41的右后方。X轴马达131的驱动轴134向前方突出。驱动轴134具备小齿轮135。齿条100固定在固定台41的上表面的后方的右角部。齿条100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板状。齿条100啮合于小齿轮135。小齿轮135与X轴马达131的驱动轴134的旋转与共同旋转。由于啮合于小齿轮135的齿条100沿X轴方向移动,因此,X轴移动构件40沿X轴方向移动。送布驱动装置220能够将X轴马达131的驱动力直接转换为X轴移动构件40的移动。因此,X轴移动构件40能够可靠地沿X轴方向移动。并且,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送布驱动装置220的部件件数较少,因此能够使装置整体小型化。参照图8对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X轴固定轴24、25挠曲,轨道支承构件90的上端部从下方抵接于分别设置在X轴固定轴24、25的中央部的被支承部29而对被支承部29进行支承。送布驱动装置320的X轴固定轴具有至少在下轴10的下方区域中分割而成的形状。位于送布驱动装置320的前侧的X轴固定轴具备左侧轴24A和右侧轴24B。左侧轴24A和右侧轴24B至少在下轴10的下方区域中分离。轨道支承构件191、192设置在分开的区域中。上述左侧支承构件21支承左侧轴24A的左端。轨道支承构件191支承左侧轴24A的右端。上述右侧支承构件22支承右侧轴24B的右端。轨道支承构件192支承左侧轴24A的左端。在第三变形例中,由于将X轴固定轴分成多根进行支承,因此能够防止X轴固定轴的中央部挠曲。在第三变形例中,虽将一根X轴固定轴分割为两根,但也可以进一步分割为多根。并且,在第三变形例中对X轴固定轴进行了说明,该X轴固定轴也可以应用于第I变形例的直线导轨。参照图9、图10对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图10酌情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共用的各种部件而示出。在图4、图5所示的送布驱动装置20中,将X轴固定轴24、25设置在下轴10的下方,将Y轴固定轨61、62设置在下轴10的上方。图9、图10所示的送布驱动装置420将X轴固定轴24、25和后述的Y轴固定轴171、172这两者设置在下轴10的下方。送布驱动装置420具备X轴移动构件140。X轴移动构件140包括固定台141、四个腿部142、四个移动部168、一对Y轴固定轴171、172、移动支承体160等。固定台141是俯视时呈长方形状的板构件。固定台141位于下轴10的上方。四个腿部142设置在固定台141的四角。四个腿部142从固定台141的四角向铅垂下方延伸。各腿部142在下端部具有移动部168。移动部168例如是圆筒状的滚珠套。X轴固定轴24、25插入到各移动部168的孔部(省略图示)中。各移动部168沿着X轴固定轴24、25滑动。因此,X轴移动构件140能够沿着X轴固定轴24、25移动。固定台141能够在下轴10的上方沿X轴方向移动。固定台141的下表面连结于环形带27。因此,固定台141借助环形带27的移动而沿X轴方向往返移动。一对腿部142在固定台141的X轴方向的左右两侧沿Y轴方向相对。Y轴固定轴171、172分别设置在一对腿部142之间。Y轴固定轴171、172沿Y轴方向延伸。移动支承体160包括主体部161、托架部162、163。主体部161是沿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的长方形状的板构件。主体部161在X轴方向中央部具有固定部165。固定部165是向Y轴方向后方突出的板构件。托架部162设置在主体部161的左端侧。托架部162向左斜下方倾斜地延伸(参照图10)。托架部162的顶端部具有导孔(省略图示)。导孔沿着Y轴方向设置。位于左侧的Y轴固定轴171插入到托架部162的导孔中。托架部163设置在主体部161的右端侦U。托架部163向右斜下方倾斜地延伸。托架部162的顶端部具有导孔(省略图示)。导孔沿着Y轴方向设置。位于右侧的Y轴固定轴172插入到托架部163的导孔中。因此,移动支承体160能够沿着一对Y轴固定轴171、172向Y轴方向移动。压布机构80的托架部81的基部88固定在固定部165的上表面和主体部161的上表面。因此,移动支承体160将压布机构80支承为能够沿Y轴方向移动。X轴固定轴24、25和Y轴固定轴171、172均位于比下轴10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第四变形例中,能够在下轴10的上方充分地确保用于设置X轴移动构件140等各种部件的空间。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I),其包括: 下轴(10),其设置在缝纫机的基座(2)内,用于驱动上述缝纫机的梭机构(11); 一对第一固定轨(24、25),其在上述下轴的下方彼此隔开预定间隔,彼此平行且水平地设置,且具有相对于上述下轴彼此相向的一侧的部分和另一侧的部分; 第一移动构件(40 ),其能够沿着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往返移动; 第一移动机构(20),其用于使上述第一移动构件移动; 第二固定轨(61、62),其沿与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正交的方向延伸,且水平地设置; 第二移动构件(73),其能够沿着上述第二固定轨往返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65、67、68),其用于使上述第二移动构件移动;以及 压布部(80 ),其设置在上述第二移动构件的上表面,用于保持布, 该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固定轨是在上述第一移动构件中彼此隔开预定间隔且彼此平行地设置的一对第二固定轨, 上述第一移动构件包括: 多个移动部(52 55),其在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的各第一固定轨中分别在上述一侧的部分和上述另一侧的部分沿着上述第一固定轨移动; 多个竖立设置部(42 45),其分别从上述多个移动部竖立设置并延伸到上述下轴的上方;以及 架设部(41),其架设在上述多个竖立设置部的上部之间,且在上部支承上述一对第二固定轨, 上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 一对皮带轮(36、39),其设置在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之间,分别配置于在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所延伸的方向上分离的位置; 环形带(27),其架设在上述一对皮带轮之间,且固定于上述第一移动构件;以及第一马达(31 ),其用于驱动上述一对皮带轮中的一个皮带轮,使该皮带轮旋转,进而使上述环形带移动, 上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 第二马达(65); 小齿轮(67),其由上述第二马达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 齿条(68),其借助上述小齿轮的旋转驱动使上述第二移动构件沿着上述一对第二固定轨往返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均是轴,上述多个移动部(52 55)均是滚珠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纫机具有支承构件(90),该支承构件在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的各第一固定轨中的上述多个移动部能够移动的范围之外的部分从下方支承上述一对第一固定轨的各第一固定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能够使沿着固定轨往返移动的移动构件稳定地移动,该固定轨沿彼此正交的方向延伸。X轴固定轴配置在下轴的下方。X轴移动构件具有利用腿部等将固定台支承在下轴的上方的凸形状。X轴移动构件一边避开下轴,一边沿着X轴固定轴移动。Y轴固定轨被支承在X轴移动构件的上表面。Y轴移动构件沿着Y轴固定轴移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使X轴移动构件理想地沿着X轴固定轴移动,能够容易地使Y轴移动构件稳定地移动。
文档编号D05B21/00GK202968969SQ20122065382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饭田伦子, 鬼头宏明, 位田敬, 田川祐二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