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丝雪纺的蒸缸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73阅读:1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丝雪纺的蒸缸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行业中的涤纶织物仿真丝的处理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复合丝雪纺的蒸缸工艺。
背景技术
雪纺学名为乔其纱,质地轻薄透明,手感柔爽富有弹性,外观清淡雅洁,悬垂飘逸,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女装面料。其中(15+15)D (FDY+P0Y)复合丝雪纺,由于原料采用的是超细旦复合丝纤维,使得成品面料除了保有原来雪纺面料轻薄、飘逸、柔软、透明等优良风格之外,还富有弹性,彰显了一种亚麻的自然风格,不但穿着凉爽,身骨和结构特效感更强烈,迷人亮丽,超久保持及记忆雪纺褶皱效果不消退。但是由于30D复合丝雪纺从织造一染色—成品定型中间环节较多,如织物基材和织物规格存在的差异(D数、捻度、倍捻定型织物、宽幅、密度等)将影响最终成品的风格及手感。虽然,中国专利CN201110413751.2公开了一种涤氨弹力雪纺印花布生产工艺,包括:前处理工艺、印花工艺和舒适性柔软整理,前处理工艺包括平幅纬缩、预定形和碱减量,平幅纬缩是将织物在平幅状态下使氨纶产生预收缩,预定形工艺条件为:温度20(TC,车速55m/min,超喂16%,进布门幅控制在102cm,出布门幅控制在114cm,碱减量工艺条件:轧碱槽碱浓度36g/l,轧液率90%,轧碱温度60°C,车速20m/min,减量率为27% 29%。通过上述方式,该技术方案能够确保涤氨弹力雪纺印花布的弹性、邹效应、手感和舒适性。又,中国专利CN201110296767.X公开了一种亲肤雪纺纱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经纱的原料纱线包括铜氨丝和涤纶半消光全拉伸丝,纬纱的原料纱线包括涤纶半消光全拉伸丝和涤纶阳离子全拉伸丝。该亲肤雪纺纱面料为三上二下二上一下变化经重平组织,原料纱线在经向的排列顺序为I铜氨丝I涤纶半消光全拉伸丝,纬向的排列顺序为2涤纶半消光全拉伸丝2涤纶阳离子全拉伸丝。该技术方案所生产的亲肤雪纺纱面料富有光泽,具有真丝的悬垂飘逸和鲜艳色泽,并且吸湿透气性能佳,穿着舒适。综合已有技术,现有复合丝雪纺生产工艺均没有充分考虑到纺丝、加捻、织造时应力产生所可能对复合丝雪纺面料手感和布面风格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丝雪纺的蒸缸工艺,经其处理后的织物手感更为丰富,皱效应更好。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丝雪纺的蒸缸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圈码钉线,将由超细旦复合丝纤维制成的坯布三折后装入转笼;(2)松驰精练,其中工作液由3g/L的烧碱lg/L的氧化退浆剂TF-127A处理液、2g/L强力去油剂TF-115C组成,浴比为1:10,最高温度不超过130° C、保温时间为60min,升降温速率为0.8° C/min ;(3)对松驰精练退捻收缩后的织物进行布面水洗,PH值控制在7-7.5。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步骤(2)中转笼的转速在开始运转时为6-8次/分,升温正常后转速提高至10-12次/分,倒顺转间隔为lmin。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为:①控制升降温速率。如果在此过程中升降温速度过快,会使纤维所受压力一回复一固定过程加快,使皱纹生产过大而不均匀,从而易造成皱纹度不均匀及折痕现象;②控制浴比,如水位过高或过低在运转中易产生翻乱,使织物堆压受力不均匀造成折皱及夹生现象转笼转速问题,转速慢绉效均匀,但效果不佳。转速快,起皱效大,增加了绸面的皱效应,但不均匀甚至有折痕或圈码布易绞在一起;④液碱用量,防止因预缩手感硬,产生的折痕及直接影响产品风格;⑤加工布的堆放,对已圈码针线的坯布应三折后装入八角转笼中,堆放应平整,避免在装载时已堆置混乱;⑥布面清洗:退捻收缩后的织物应充分水洗布面,PH值应控制在7-7.5左右,如果PH过高,使残余液碱在预定型时在纤维表面固化,在染色加工时易产生染色不均匀、碱斑且不易复修。其中,合理的升降温工艺、浴比、保温时间是本发明得以形成丰满手感和风格的关键点。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松弛加工时,织物受到纤维强捻应力的释放及复合丝双组分的收缩,即在绸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屈曲效应又造成低收缩组分拱起并浮出纱线表面形成大量的三维空间式的丝圈,而高收缩组分聚集于纱线内部形成骨架,从而赋予了 30D复合丝雪纺篷松的外观和绒效应,给与织物手感的活络建立了基础。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I)圈码钉线,将由超细旦复合丝纤维制成的坯布三折后装入转笼;(2)松驰精练,其中工作液由3g/L的烧碱lg/L的氧化退浆剂TF-127A处理液、2g/L强力去油剂TF-115C组成,浴比为1:10,自60° C开始自控升温,以1° C/min升温速率匀速升温至120° C,保温60min后以1° C/min降温速率匀速降温至70° C排液,转笼的转速在开始运转时为6-8次/分,升温正常后转速提高至10-12次/分,倒顺转间隔为Imin ; (3)对松驰精练退捻收缩后的织物进行布面水洗,PH值控制在7-7.5。其中,合理的升降温工艺`、`浴比、保温时间是本实施例得以形成丰满手感和风格的关键之处。对比试验数据如下:1.升降温工艺对布面品质的影响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丝雪纺的蒸缸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圈码钉线,将由超细旦复合丝纤维制成的坯布三折后装入转笼;(2)松驰精练,其中工作液由3g/L的烧碱lg/L的氧化退浆剂TF-127A处理液、2g/L强力去油剂TF-115C组成,浴比为1:10,最高温度不超过130° C、保温时间为60min,升降温速率为0.8。C/min ; (3)对松驰精练退捻收缩后的织物进行布面水洗,PH值控制在7-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丝雪纺的蒸缸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转笼的转速在开始运转时为6-8次/分,升温正常后转速提高至10-12次/分,倒顺转间隔为lmin。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丝雪纺的蒸缸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圈码钉线,将由超细旦复合丝纤维制成的坯布三折后装入转笼;(2)松驰精练,其中工作液由3g/L的烧碱1g/L的氧化退浆剂TF-127A处理液、2g/L强力去油剂TF-115C组成,浴比为1:10,最高温度不超过130℃、保温时间为60min,升降温速率为0.8℃/min;(3)对松驰精练退捻收缩后的织物进行布面水洗,pH值控制在7-7.5。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松驰精练处理液组分的合理设计调配,以及合理的升降温速率、浴比、保温时间控制使得本发明所得的复合丝雪纺面料手感更为丰满,布面皱效应更好。
文档编号D06B9/06GK103114399SQ20131007811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
发明者朱冬兰, 唐俊松, 朱建荣 申请人:盛虹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