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锭纺纱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6582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锭纺纱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环锭纺纱方法及其装置,包括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输出罗拉和包芯纱,芯纱粗条与其两侧间隔平行布置的两股包覆纱粗条依次导入后罗拉与中罗拉后成为须条,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位于前罗拉与输出罗拉之间,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包括皮辊I、II、III、橡胶带、浆槽、循环泵和U型槽I、II,皮辊II通过橡胶带与下方浆槽内的皮辊III相连,芯纱须条从皮辊I、II之间通过,两股包覆纱须条从U型槽I、II平行通过,芯纱须条与两股包覆纱须条引入输出罗拉合并后加捻成包芯纱。本发明降低可纺纤维的长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环保节能高效,操作较为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化的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环锭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纱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锭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环锭纺纱方法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用传统的方法加捻,制得的纱中纤维内外缠绕联结,纱线结构紧密,但由于加捻三角区的存在,使纱线上毛羽受摩擦脱落,形成飞花,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本发明在传统环锭纺细纱机设备上加装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使用粘合剂使超短纤维互相粘合成纱,降低了可纺纤维的长度,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其突出优点是蓬松、柔软、透气性好、舒适性强,再引入包覆纱包缠于粘合纱表面,再将水溶性粘合剂溶解于水,粘合纱呈无捻平行蓬松状态处在纱线中,包覆纱将向心的应力施加于粘合纱上,给予纱体必要的聚合力以承受外部应力,结构蓬松、独特且稳定。环锭纺的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也是纺纱加工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纺纱技术发展中,将出现多种纺纱方法相互渗透、相互补充、长期共存的局面,各种纱线的特性将会进一步融合和发展。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锭纺纱方法及其装置,该加工方法的操作较为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化的生产。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包括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输出罗拉和包芯纱,所述包芯纱包括芯纱和包缠于芯纱表面的两股包覆纱,所述芯纱粗条与其两侧间隔平行布置的两股包覆纱粗条依次导入后罗拉与中罗拉后成为须条,所述中罗拉侧下方设有前罗拉、输出罗拉和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所述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位于前罗拉与输出罗拉之间,所述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包括皮辊1、I1、II1、橡胶带、浆槽、循环泵和U型槽1、11,所述皮辊I1、III转动方向与前罗拉转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皮辊1、11分别位于芯纱须条的上下两侧,U型槽1、11分别位于芯纱须条的左右两侧,所述皮辊II通过橡胶带与下方浆槽内的皮辊III相连,所述浆槽底端连接有循环泵,所述皮辊11、111、浆槽和U型槽1、11与细纱机固定连接,所述芯纱须条从皮辊1、11之间通过,两股包覆纱须条从芯纱须条两侧的U型槽1、11平行通过,所述芯纱须条与两股包覆纱须条弓I入输出罗拉合并后加捻成包芯纱。
[0005]所述芯纱粗条和两股包覆纱粗条的平行间距为l-2cm。
[0006]所述芯纱须条和U型槽1、II的平行间距为l-2cm。
[0007]所述皮辊1、I1、III长度为15_20cm,直径为2_3cm。
[0008]所述U型槽1、II长度为15-20cm,宽度为l_2cm,高度为2_3cm。
[0009]所述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5-10%的PVA粘合剂溶液。
[0010]所述后罗拉引入速度为150-180r/min。
[0011]一种使用上述环锭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0012](I)将芯纱粗条与其两侧间隔平行布置的两股包覆纱粗条依次导入后罗拉与中罗拉,受到后罗拉与中罗拉的牵伸作用后成为须条;
[0013](2)芯纱须条从皮辊1、11之间通过,两股包覆纱须条从芯纱须条两侧的U型槽1、II平行通过,包覆纱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
[0014](3)加捻前对芯纱须条进行给水溶性粘合剂处理,皮辊I1、III转动时将粘合剂溶液带到芯纱须条上,皮辊I压掉部分粘合剂,在皮辊I的压力下芯纱须条发生假捻,使芯纱须条各部位均匀粘到水溶性粘合剂,循环泵使粘合剂溶液在浆槽内循环,芯纱须条和两股包覆纱须条一同引入输出罗拉合并后开始加捻过程;
[0015](4)两股包覆纱须条整齐包缠于芯纱须条表面,将向心的应力施加于芯纱上,给予纱体聚合力以承受外部应力,防止呈无捻蓬松状态的芯纱断掉,从而形成包缠紧度较小的包芯纱,经水洗后整理后芯纱能够呈无捻蓬松状态处在包芯纱中;
[0016](5)将包芯纱浸溃于40-45°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0_25min,排液预烘80_120°C至含湿率为20-25%,在转鼓烘干机上120-130°C进行松式烘干30_35min,即得包芯纱,输出罗拉输出包芯纱的回潮率为8-10%。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9]1.本发明只需将传统环锭纺细纱机设备上加装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直接到达作用对象,不影响正常的牵拉过程,降低了可纺纤维的长度,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环保节能高效,操作较为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化的生产;
[0020]2.本发明通过在加捻前,对细纱加给水溶性粘合剂,将细纱粘合成纱,引入包覆纱包缠于粘合纱表面,再将水溶性粘合剂溶解于水,粘合纱呈无捻平行蓬松状态处在纱线中,包覆纱将向心的应力施加于粘合纱上,给予纱体必要的聚合力以承受外部应力,结构蓬松、独特且稳定,可以利用粘合纱和包覆纱优良的物理性能和表面特征,充分发挥两种纤维的特长并弥补它们的不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传统环锭纺细纱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发明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发明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发明U型槽14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发明U型槽15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芯纱;2,后罗拉;3,中罗拉;4,前罗拉;5,输出罗拉;6,包芯纱;7,包覆纱;8,皮辊I ;9,皮辊II ;10,橡胶带;11,皮辊III ;12,浆槽;13,循环泵;14,U型槽I ; 15,U型槽II。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8]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后罗拉2、中罗拉3、前罗拉4、输出罗拉5和包芯纱6,所述包芯纱6包括芯纱I和包缠于芯纱I表面的两股包覆纱7,所述芯纱I粗条与其两侧间隔平行布置的两股包覆纱7粗条依次导入后罗拉2与中罗拉3后成为须条,所述中罗拉3侧下方设有前罗拉4、输出罗拉5和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所述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位于前罗拉4与输出罗拉5之间,所述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包括皮辊1、I1、1118,9,11、橡胶带10、浆槽12、循环泵13和U型槽1、1114,15,所述皮辊I1、1119,11转动方向与前罗拉4转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皮辊1、118,9分别位于芯纱I须条的上下两侧,U型槽1、1114,15分别位于芯纱I须条的左右两侧,所述皮辊119通过橡胶带10与下方浆槽12内的皮辊IIIll相连,所述浆槽12底端连接有循环泵13,所述皮辊I1、1119,11、浆槽10和U型槽1、1114,15与细纱机固定连接,所述芯纱I须条从皮辊1、118,9之间通过,两股包覆纱7须条从芯纱I须条两侧的U型槽1、1114,15平行通过,所述芯纱I须条与两股包覆纱7须条引入输出罗拉5合并后加捻成包芯纱6。
[0029]所述芯纱I粗条和两股包覆纱7粗条的平行间距为l-2cm。
[0030]所述芯纱I须条和U型槽1、1114,15的平行间距为l-2cm。
[0031]所述皮辊1、I1、1118,9,11 长度为 15_20cm,直径为 2_3cm。
[0032]所述U型槽1、1114,15长度为15_20cm,宽度为l_2cm,高度为2_3cm。
[0033]所述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5-10%的PVA粘合剂溶液。
[0034]所述后罗拉2引入速度为150_180r/min。
[0035]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环锭纺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芯纱I粗条与其两侧间隔平行布置的两股包覆纱7粗条依次导入后罗拉2与中罗拉3,受到后罗拉2与中罗拉3的牵伸作用后成为须条;(2)芯纱I须条从皮辊1、118,9之间通过,两股包覆纱7须条从芯纱I须条两侧的U型槽1、1114,15平行通过,包覆纱7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
(3)加捻前对芯纱I须条进行给水溶性粘合剂处理,皮辊I1、III9,11转动时将粘合剂溶液带到芯纱I须条上,皮辊18压掉部分粘合剂,在皮辊18的压力下芯纱I须条发生假捻,使芯纱I须条各部位均匀粘到水溶性粘合剂,循环泵11使粘合剂溶液在浆槽10内循环,芯纱I须条和两股包覆纱7须条一同引入输出罗拉5合并后开始加捻过程;(4)两股包覆纱7须条整齐包缠于芯纱I须条表面,将向心的应力施加于芯纱I上,给予纱体聚合力以承受外部应力,防止呈无捻蓬松状态的芯纱I断掉,从而形成包缠紧度较小的包芯纱6,经水洗后整理后芯纱I能够呈无捻蓬松状态处在包芯纱6中;(5)将包芯纱6浸溃于40-45°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0-25min,排液预烘80_120°C至含湿率为20_25%,在转鼓烘干机上120_130°C进行松式烘干30-35min,即得包芯纱6,输出罗拉5输出包芯纱6的回潮率为8_10%。
[0036]不难看出,将芯纱I的粗条和两股包覆纱7的粗条以一定间距平行喂入后罗拉2,同时受到后罗拉2与中罗拉3的牵伸作用后成为须条,在前罗拉4和输出罗拉5之间加装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皮辊9、11,浆槽10和U型槽14、15与细纱机固定连接,皮辊9、11可以自由转动;芯纱I的须条从皮辊8和皮辊9之间通过,两股包覆纱7的须条以一定间距从芯纱I的须条两侧U型槽14、15平行通过,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在加捻前对芯纱I的须条进行给水溶性粘合剂处理,皮辊9和皮辊11外包覆一层橡胶带10,转动方向与前罗拉4的转动方向互相垂直,转动时将粘合剂溶液带到芯纱I的须条上,皮辊8压掉一部分粘合齐U,在皮辊8的压力下芯纱I的须条发生假捻,使得芯纱I的须条各个部位均匀地粘到水溶性粘合剂,粘合剂储存在所述浆槽10内,循环泵11使粘合剂溶液在浆槽10内循环,芯纱I的粗条和两股包覆纱7的须条一同引入输出罗拉5合并后随着加捻过程,包覆纱7包缠于芯纱I表面,形成包芯纱6 ;包覆纱7整齐包缠于芯纱I表面,且包缠紧度较小,保证水洗后整理后芯纱I能够呈无捻蓬松状态处在包芯纱6中;将包芯纱6浸溃于45°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5min,排液预烘120°C至含湿率为25%,在转鼓烘干机上130°C进行松式烘干35min即得包芯纱6 ;输出罗拉5输出的包芯纱6的回潮率为10% ;芯纱I的粗条和两股包覆纱7的粗条的平行间距为Icm ;芯纱I的须条和U型槽14、15的平行间距为Icm ;皮辊8、9、11的长为15cm,直径为2cm ;U型槽14、15的长为15cm,宽为1cm,高为2cm ;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5%的PVA粘合剂溶液;后罗拉2引入速度必须保证在150r/min,保证芯纱I吸收足够的粘合剂。
[0037]值得一提的是,将芯纱I的粗条和两股包覆纱7的粗条以一定间距平行喂入后罗拉2,同时受到后罗拉2与中罗拉3的牵伸作用后成为须条,在前罗拉4和输出罗拉5之间加装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皮辊9、11,浆槽10和U型槽14、15与细纱机固定连接,皮辊9、11可以自由转动;芯纱I的须条从皮辊8和皮辊9之间通过,两股包覆纱7的须条以一定间距从芯纱I的须条两侧U型槽14、15平行通过,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在加捻前对芯纱I的须条进行给水溶性粘合剂处理,皮辊9和皮辊11外包覆一层橡胶带10,转动方向与前罗拉4的转动方向互相垂直,转动时将粘合剂溶液带到芯纱I的须条上,皮辊8压掉一部分粘合剂,在皮辊8的压力下芯纱I的须条发生假捻,使得芯纱I的须条各个部位均匀地粘到水溶性粘合剂,粘合剂储存在所述浆槽10内,循环泵11使粘合剂溶液在浆槽10内循环,芯纱I的粗条和两股包覆纱7的须条一同引入输出罗拉5合并后随着加捻过程,包覆纱7包缠于芯纱I表面,形成包芯纱6 ;包覆纱7整齐包缠于芯纱I表面,且包缠紧度较小,保证水洗后整理后芯纱I能够呈无捻蓬松状态处在包芯纱6中;将包芯纱6浸溃于40°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0min,排液预烘80°C至含湿率为20%,在转鼓烘干机上120°C进行松式烘干30min即得包芯纱6 ;输出罗拉5输出的包芯纱6的回潮率为8% ;芯纱I的粗条和两股包覆纱7的粗条的平行间距为2cm ;芯纱I的须条和U型槽14、15的平行间距为2cm ;皮辊8、9、11的长为20cm,直径为3cm ;U型槽14、15的长为20cm,宽为2cm,高为3cm ;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10%的PVA粘合剂溶液;后罗拉2引入速度必须保证在180r/min,保证芯纱I吸收足够的粘合剂。
【权利要求】
1.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包括后罗拉(2)、中罗拉(3)、前罗拉(4)、输出罗拉(5)和包芯纱(6),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芯纱(6)包括芯纱(1)和包缠于芯纱(1)表面的两股包覆纱(7),所述芯纱(1)粗条与其两侧间隔平行布置的两股包覆纱(7)粗条依次导入后罗拉(2)与中罗拉(3)后成为须条,所述中罗拉(3)侧下方设有前罗拉(4)、输出罗拉(5)和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所述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位于前罗拉(4)与输出罗拉(5)之间,所述给水溶性粘合剂装置包括皮辊1、I1、III (8,9, 11)、橡胶带(10)、浆槽(12)、循环泵(13)和U型槽1、II(14,15),所述皮辊I1、III (9,11)转动方向与前罗拉(4)转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皮辊1、II (8,9)分别位于芯纱(I)须条的上下两侧,U型槽1、II (14,15)分别位于芯纱(1)须条的左右两侧,所述皮辊II (9)通过橡胶带(10)与下方浆槽(12)内的皮辊III (11)相连,所述浆槽(12)底端连接有循环泵(13),所述皮辊I1、III (9,11)、浆槽(10)和U型槽1、II(14,15)与细纱机固定连接,所述芯纱(1)须条从皮辊1、II (8,9)之间通过,两股包覆纱(7)须条从芯纱(1)须条两侧的U型槽1、II(14,15)平行通过,所述芯纱(1)须条与两股包覆纱(7)须条引入输出罗拉(5)合并后加捻成包芯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纱(1)粗条和两股包覆纱(7)粗条的平行间距为l-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纱(1)须条和U型槽1、II (14,15)的平行间距为l-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辊1、I1、III(8,9,11)长度为 15-20cm,直径为 2-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1、II(14,15)长度为15-20cm,宽度为l-2cm,高度为2-3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5-10%的PVA粘合剂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锭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罗拉(2)引入速度为150_180r/min。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环锭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芯纱(1)粗条与其两侧间隔平行布置的两股包覆纱(7)粗条依次导入后罗拉(2)与中罗拉(3),受到后罗拉(2)与中罗拉(3)的牵伸作用后成为须条; (2)芯纱(1)须条从皮辊1、II(8,9)之间通过,两股包覆纱(7)须条从芯纱(1)须条两侧的U型槽1、II (14,15)平行通过,包覆纱(7)可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 (3)加捻前对芯纱(1)须条进行给水溶性粘合剂处理,皮辊I1、III(9,11)转动时将粘合剂溶液带到芯纱(1)须条上,皮辊I (8)压掉部分粘合剂,在皮辊I (8)的压力下芯纱(1)须条发生假捻,使芯纱(1)须条各部位均匀粘到水溶性粘合剂,循环泵(11)使粘合剂溶液在浆槽(10)内循环,芯纱(1)须条和两股包覆纱(7)须条一同引入输出罗拉(5)合并后开始加捻过程; (4)两股包覆纱(7)须条整齐包缠于芯纱(1)须条表面,将向心的应力施加于芯纱(1)上,给予纱体聚合力以承受外部应力,防止呈无捻蓬松状态的芯纱(1)断掉,从而形成包缠紧度较小的包芯纱(6),经水洗后整理后芯纱(1)能够呈无捻蓬松状态处在包芯纱(6)中;(5)将包芯纱(6)浸溃于40-45°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0-25min,排液预烘80_120°C至含湿率为20-25%,在转鼓烘干机上120-130°C进行松式烘干30_35min,即得包芯纱(6),输出罗拉(5)输出包芯纱(6).的回潮率为8-10%。
【文档编号】D01H13/30GK103469406SQ201310398683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4日
【发明者】黄建明 申请人: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