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纺纱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6582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纺纱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纺纱方法及其装置,包括粗纱、包覆纱、后罗拉、前罗拉、导纱钩、纱管和钢领圈,粗纱与其两侧间隔平行的两股包覆纱粗纱依次引入后罗拉,粗纱牵伸成无捻细纱,中一罗拉和中二罗拉将若干针孔I、II内溢出的水溶性粘合剂带到无捻细纱形成湿态的粘合细纱,粘合细纱经中二罗拉压掉部分粘合剂形成粘合纱,两股包覆纱与粘合纱引入前罗拉,两股包覆纱包缠于粘合纱表面合并形成包芯纱,包芯纱穿过导纱钩缠绕在钢领圈的纱管上。本发明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具有可持续性,顺应低碳经济潮流,市场前景广阔。
【专利说明】一种复合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纱线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古往今来,纤维只有通过加捻才能形成纱线已是约定俗成的道理。但随着纺织技术的进步,形成纱线的方法有了新的突破,不通过加捻也能形成一种新型纱线即无捻纱,可降低可纺纤维的长度,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无捻纱呈带状或扁平状,纱线中纤维基本上是平行排列的,纤维的自由度大,因此无捻纱形成的织物具有与传统纱织物不同的风格特征,服用性能也更好。
[0003]包芯纱又称复合纱或包覆纱,它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纱线。目前使较多的包芯纱一般是以化纤长丝为芯纱,外包各种短纤维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结构的包芯纱。除了具有特殊的结构以外,还有很多优点,它可以利用芯纱化纤长丝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外包短纤维的性能和表面特征,充分发挥两种纤维的特长并弥补它们的不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纺纱方法及其装置,该加工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操作较为简单方便,能耗少,污染少,具有可持续性,顺应低碳经济潮流,适合大规模化的生产,获得的纱线具有较高的最终产品附加值,良好的社会效益,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复合纺纱装置,包括粗纱、包覆纱、后罗拉、前罗拉、导纱钩、纱管和钢领圈,所述粗纱与其两侧间隔平行的两股包覆纱粗纱依次引入后罗拉,所述粗纱和两股包覆纱粗纱受到后罗拉与中一罗拉的牵伸,粗纱牵伸成无捻细纱,所述中一罗拉和中二罗拉内部中空且注满水溶性粘合剂,表面中间分别布满若干针孔1、II,所述中一罗拉和中二罗拉将若干针孔1、II内溢出的水溶性粘合剂带到无捻细纱形成湿态的粘合细纱,所述粘合细纱经中二罗拉压掉部分粘合剂形成粘合纱,所述两股包覆纱与粘合纱引入前罗拉,两股包覆纱包缠于粘合纱表面合并形成包芯纱,所述包芯纱穿过导纱钩缠绕在钢领圈的纱管上。
[0006]所述粗纱和两股包覆纱粗纱间距3-5cm。
[0007]所述两股包覆纱分别位于若干针孔1、II两侧,两股包覆纱与无捻细纱间距3_5cm0
[0008]所述中一罗拉和中二罗拉表面若干针孔1、II的直径为0.1-0.13mm,排列密度18-22 个 /cm。
[0009]所述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是5-10%的PVA粘合剂溶液。
[0010]所述后罗拉喂入速度为l_3m/min。
[0011]所述若干针孔1、II外部用全棉府绸包绕。
[0012]一种使用上述复合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0013](I)将粗纱与其两侧间隔平行的两股包覆纱粗纱依次引入后罗拉,粗纱和两股包覆纱粗纱受到后罗拉和中一罗拉的牵伸作用,粗纱牵伸成无捻细纱;
[0014](2)由于转动惯性和重力,中一罗拉和中二罗拉受挤压溢出水溶性粘合剂带到无捻细纱上,得到湿态的粘合细纱,两股包覆纱分别位于若干针孔1、II两侧,且与无捻细纱间距3-5cm,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
[0015](3)粘合细纱经中二罗拉压掉部分粘合剂,得到粘合纱;
[0016](4)两股包覆纱随粘合纱一同引入前罗拉进行合并加捻,两股包覆纱整齐包缠于粘合纱表面形成包芯纱;
[0017](5)包芯纱浸溃于40-45°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0_25min,排液预烘80_120°C至含湿率为20-25%,在转鼓烘干机上120-130°C进行松式烘干30_35min,即得复合纱线。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0]( I)粘合纱呈无捻平行蓬松状态处在纱线中,包覆纱将向心的应力施加于粘合纱上,给予纱体必要的聚合力以承受外部应力,结构蓬松、独特且稳定,可以利用粘合纱和包覆纱优良的物理性能和表面特征,充分发挥两种纤维的特长并弥补它们的不足;
[0021](2)该加工方法,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具有可持续性,顺应低碳经济潮流,市场前景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发明复合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发明中一罗拉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发明中二罗拉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5]其中:1、粗纱;2、无捻细纱;3、粘合细纱;4、粘合纱;5、包覆纱;6、后罗拉;7、中一罗拉;8、中二罗拉;9、前罗拉;10、包芯纱;11、导纱钩;12、纱管;13、钢领圈;14、针孔I ;15、针孔II。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7]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复合纺纱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粗纱1、包覆纱5、后罗拉6、前罗拉9、导纱钩11、纱管12和钢领圈13,所述粗纱I与其两侧间隔平行的两股包覆纱5粗纱依次引入后罗拉6,所述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粗纱受到后罗拉6与中一罗拉7的牵伸,粗纱I牵伸成无捻细纱2,所述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内部中空且注满水溶性粘合剂,表面中间分别布满若干针孔Ι、Π14,15,所述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将若干针孔1、1114,15内溢出的水溶性粘合剂带到无捻细纱2形成湿态的粘合细纱3,所述粘合细纱3经中二罗拉8压掉部分粘合剂形成粘合纱4,所述两股包覆纱5与粘合纱4引入前罗拉9,两股包覆纱5包缠于粘合纱4表面合并形成包芯纱10,所述包芯纱10穿过导纱钩11缠绕在钢领圈13的纱管12上。
[0028]所述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粗纱间距3_5cm。
[0029]所述两股包覆纱5分别位于若干针孔1、1114,15两侧,两股包覆纱5与无捻细纱
2间距 3-5cm。
[0030]所述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表面若干针孔1、1114,15的直径为0.1-0.13mm,排列密度18-22个/cm。
[0031 ] 所述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是5-10%的PVA粘合剂溶液。
[0032]所述后罗拉6喂入速度为l_3m/min。
[0033]所述若干针孔1、1114,15外部用全棉府绸包绕。
[0034]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环锭纺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粗纱I与其两侧间隔平行的两股包覆纱5粗纱依次引入后罗拉6,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粗纱受到后罗拉6和中一罗拉7的牵伸作用,粗纱I牵伸成无捻细纱2 ; (2)由于转动惯性和重力,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受挤压溢出水溶性粘合剂带到无捻细纱2上,得到湿态的粘合细纱3,两股包覆纱5分别位于若干针孔1、1114,15两侧,且与无捻细纱2间距3-5cm,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3)粘合细纱3经中二罗拉8压掉部分粘合剂,得到粘合纱4 ; (4)两股包覆纱5随粘合纱4 一同引入前罗拉9进行合并加捻,两股包覆纱5整齐包缠于粘合纱4表面形成包芯纱10 ;(5)包芯纱10浸溃于40-45°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0_25min,排液预烘80-120°C至含湿率为20-25%,在转鼓烘干机上120_130°C进行松式烘干30_35min,即得复合纱线。
[0035]不难看出,将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的粗纱分别以一定间距5cm平行引入后罗拉6,粗纱I位于中间,两股包覆纱5的粗纱分别位于粗纱I的两侧,后罗拉6的速度稍慢于中一罗拉7,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的粗纱受到后罗拉6和中一罗拉7的牵伸作用,粗纱I牵伸成无捻细纱2,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内部中空且注满水溶性粘合剂,表面只在中间位置布满针孔14、15,外部用全棉府绸只将针孔位置包绕,转动时由于惯性和重力,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受挤压溢出水溶性粘合剂,带到无捻细纱2上,得到湿态的粘合细纱3,两股包覆纱5分别位于针孔区间两侧,与无捻细纱2间距5cm,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且互不影响;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速度比为1:0.9,保证细纱被浸湿水溶性粘合剂的过程中,处于负牵伸状态;粘合细纱3经过中二罗拉8,被压掉多余的粘合剂,得到粘合纱4,两股包覆纱5随粘合纱4 一同引入前罗拉9,一起合并,合并后随着加捻过程,包覆纱5包缠于粘合纱4表面,形成包芯纱10 ;包覆纱5整齐包缠于粘合纱4表面,且包缠紧度较小,保证水洗后整理后粘合纱4能够呈无捻蓬松状态处在包芯纱10中;将包芯纱10浸溃于40-45°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5min,排液预烘120°C至含湿率为25%,在转鼓烘干机上130°C进行松式烘干35min即得新型复合纱线;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表面针孔14、15直径为0.1Omm,排列密度18个/cm ;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5%的PVA粘合剂溶液;后罗拉6的喂入速度为lm/min,保证粘合细纱3能够被水溶性粘合剂充分浸湿。
[0036]值得一提的是,将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的粗纱分别以一定间距3cm平行引入后罗拉6,粗纱I位于中间,两股包覆纱5的粗纱分别位于粗纱I的两侧,后罗拉6的速度稍慢于中一罗拉7,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的粗纱受到后罗拉6和中一罗拉7的牵伸作用,粗纱I牵伸成无捻细纱2,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内部中空且注满水溶性粘合剂,表面只在中间位置布满针孔14、15,外部用全棉府绸只将针孔位置包绕,转动时由于惯性和重力,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受挤压溢出水溶性粘合剂,带到无捻细纱2上,得到湿态的粘合细纱3,两股包覆纱5分别位于针孔区间两侧,与无捻细纱2间距3cm,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且互不影响;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速度比为1:1,保证细纱被浸湿水溶性粘合剂的过程中,处于负牵伸状态;粘合细纱3经过中二罗拉8,被压掉多余的粘合剂,得到粘合纱4,两股包覆纱5随粘合纱4 一同引入前罗拉9,一起合并,合并后随着加捻过程,包覆纱5包缠于粘合纱4表面,形成包芯纱10 ;包覆纱5整齐包缠于粘合纱4表面,且包缠紧度较小,保证水洗后整理后粘合纱4能够呈无捻蓬松状态处在包芯纱10中;将包芯纱10浸溃于40°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0min,排液预烘80°C至含湿率为20%,在转鼓烘干机上120°C进行松式烘干30min即得新型复合纱线;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表面针孔14、15直径为0.13mm,排列密度22个/cm ;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为10%的PVA粘合剂溶液;后罗拉6的喂入速度为3m/min,保证粘合细纱3能够被水溶性粘合剂充分浸湿。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纺纱装置,包括粗纱(I)、包覆纱(5)、后罗拉(6)、前罗拉(9)、导纱钩(11)、纱管(12)和钢领圈(13),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I)与其两侧间隔平行的两股包覆纱(5)粗纱依次引入后罗拉(6),所述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粗纱受到后罗拉(6)与中一罗拉(7 )的牵伸,粗纱(I)牵伸成无捻细纱(2 ),所述中一罗拉(7 )和中二罗拉(8 )内部中空且注满水溶性粘合剂,表面中间分别布满若干针孔Ι、Π (14,15),所述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将若干针孔1、II (14,15)内溢出的水溶性粘合剂带到无捻细纱(2)形成湿态的粘合细纱(3),所述粘合细纱(3)经中二罗拉(8)压掉部分粘合剂形成粘合纱(4),所述两股包覆纱(5)与粘合纱(4)引入前罗拉(9),两股包覆纱(5)包缠于粘合纱(4)表面合并形成包芯纱(10),所述包芯纱(10)穿过导纱钩(11)缠绕在钢领圈(13)的纱管(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粗纱间距3-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股包覆纱(5)分别位于若干针孔1、II (14,15)两侧,两股包覆纱(5)与无捻细纱(2)间距3-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表面若干针孔1、II (14,15)的直径为0.1-0.13mm,排列密度18-22个/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粘合剂为质量分数是5-10%的PVA粘合剂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罗拉(6)喂入速度为l-3m/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针孔1、11(14,15)外部用全棉府绸包绕。
8.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粗纱(I)与其两侧间隔平行的两股包覆纱(5)粗纱依次引入后罗拉(6),粗纱(I)和两股包覆纱(5)粗纱受到后罗拉(6)和中一罗拉(7)的牵伸作用,粗纱(I)牵伸成无捻细纱⑵; (2)由于转动惯性和重力,中一罗拉(7)和中二罗拉(8)受挤压溢出水溶性粘合剂带到无捻细纱(2)上,得到湿态的粘合细纱(3),两股包覆纱(5)分别位于若干针孔1、11(14,15)两侧,且与无捻细纱(2)间距3-5cm,避免沾到水溶性粘合剂; (3)粘合细纱(3)经中二罗拉(8)压掉部分粘合剂,得到粘合纱(4); (4)两股包覆纱(5)随粘合纱(4)一同引入前罗拉(9)进行合并加捻,两股包覆纱(5)整齐包缠于粘合纱(4)表面形成包芯纱(10); (5)包芯纱(10)浸溃于40-45°C的蒸馏水中水洗处理20-25min,排液预烘80_120°C至含湿率为20-25%,在转鼓烘干机上120-130°C进行松式烘干30_35min,即得复合纱线。
【文档编号】D02G3/40GK103469405SQ201310398615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4日
【发明者】魏作红 申请人: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