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63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其包括:一基座;一送纱轮;一分纱杆单元,其包含一定位板、一分纱杆、及一立轴;定位板一侧固设于送纱轮上,其另一侧设一端板部;该立轴固设于定位板端板部上;该分纱杆做成一侧为弧面导纱部而另一侧为复数齿状导纱部,该分纱杆套设于立轴外作紧配合,使分纱杆能转动,而在导纱时可以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或以复数齿状导纱部导纱。
【专利说明】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特别是关于一种分纱杆构造。
【背景技术】
[0002]有关导纱装置的先前技术一般都设成固定组件的圆形导纱杆,当不同功能性纱线一起在同一针织机进行提花或变色送纱过程中,纱线张力改变相当频繁时,往往使接近张力纱线间相互干扰,甚或发生纱线相互纠缠而影响正常送纱,无法依送纱需求做成能调整的构造,而有待改进。再者,无法对导纱调整装置的导纱杆与送纱轮之间的角度进行微调,致使功能纱线的送纱张力瞬间迅速改变时,无法微调纱线的正确疏密绕设状态而适度因应改变。因此,如何针对现有送纱装置的导纱杆做成可以有选择性,进一步使导纱杆与送纱轮之间的角度进行微调乙节,诚是业界应加以探究、突破的技术重点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分纱杆做成一侧为弧面导纱部,而另一侧为复数齿状导纱部,在导纱时可以转动分纱杆,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或以复数齿状导纱部导纱,兼具一般导纱及以复数齿状导纱部导纱的双重作用。可以因应不同张力纱线绕设在复数齿状导纱部使接近张力纱线间不会相互干扰,纱线也不会相互纠缠,而使送纱正常顺畅。
[0004]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分纱杆做成可以微调角度,使弧面导纱部在导纱时,可以因应不同张力纱线对其绕设的疏密状态进行微调,而达到依纱线实际的需求量调整于最适切送纱状态。
[0005]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基座,其上方组设一具有传动轴的纱轮驱动组;一送纱轮,其轴接于纱轮驱动组的传动轴;一分纱杆单元,其包含一定位板、一分纱杆、一立轴,该定位板一侧固设于该送纱轮,其另一侧设一端板部,该立轴上端固设在该定位板的端板部,该分纱杆做成一侧为弧面导纱部,而另一侧为复数齿状导纱部,并套设于立轴外周作紧配合固定,而组设于定位板下方,使分纱杆能依操作需要而转动,而使该分纱杆在导纱时能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或以复数齿状导纱部导纱。
[0006]上述的分纱杆内部形成一穿轴孔,用以套设该立轴于其中。
[0007]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另一技术手段为:该分纱杆固设于一送纱轮,且该分纱杆包括一分纱杆单元,其具有一定位板、一分纱杆、一立轴,该定位板一侧固设于该送纱轮上,其另一侧设一端板部,该立轴上端固设在该定位板的端板部,该分纱杆做成一侧为弧面导纱部而另一侧为复数齿状导纱部,并套设于立轴外周作紧配合固定,而组设于定位板下方,使分纱杆能依操作需要而转动,而使该分纱杆在导纱时能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或以复数齿状导纱部导纱。
[0008]上述的分纱杆内部形成一穿轴孔,用以套设该立轴于其中。
[0009]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实行的又一技术手段为:该分纱杆固设于一送纱轮,且该分纱杆包括一定位板,该定位板一侧固设于送纱轮,其另一侧设有一端板部;一端帽件,该端帽件设置于该定位板的端板部上方,于该端帽件内部设有一螺帽及一弹性件;一调整座,该调整座定位组装于该端板部下方,并于该调整座下端面设置有一第一凸块及一第一弧凹槽;一调整件,该调整件组设于该调整座下方,并于该调整件上端面对应该调整座的第一凸块及第一弧凹槽对应设有一第二弧凹槽及一第二凸块,使该调整件的第二弧凹槽对应嵌合于该调整座的第一凸块,该调整件的第二凸块对应嵌合该调整座的第一弧凹槽;一分纱杆,该分纱杆组设于该调整件下方,其一侧为弧面导纱部,而另一侧为复数齿状导纱部;一立轴,该分纱杆与立轴之间套设套环作紧密配合固定,并使分纱杆能依操作需要而转动,该分纱杆在导纱时能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或以复数齿状导纱部导纱,而在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时,可调整分纱杆为垂直导纱状态或倾斜导纱状态,以调整纱线绕设于送纱轮上的密疏送纱状态。
[0010]上述的分纱杆内部形成一穿轴孔,用以套设该立轴于其中。
[0011]上述的立轴其上端设一上螺杆,该立轴上端依序穿贯该调整件、调整座、定位板及弹性件,并与螺帽螺合固定。
[0012]上述的第一弧凹槽及第二弧凹槽的圆弧角度等于或大于270度。
[001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获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纱杆单元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纱杆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纱杆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组装使用的立体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纱杆单元绕纱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纱杆单元转变方向绕纱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纱杆单元的立体图;
[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纱杆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纱杆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纱杆单元转变方向的立体图;
[0024]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纱杆单元转变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于组装使用的立体图;
[0026]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纱杆单元绕纱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纱杆单元转变方向密绕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8]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分纱杆单元转变方向疏绕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的第一实施例,分纱杆单元3,如图2所示,其包含一定位板31、一分纱杆35及一立轴36,该定位板31 —侧设以凹弧312及定位孔313以固设在送纱轮2上(如图4中所示),并于定位板31的另一侧端板部311设有穿轴孔314。
[0030]该分纱杆35的一侧设成弧面导纱部351,另一侧设成复数齿状导纱部352,而形成复数凹部354,该分纱杆35内部形成穿轴孔353,以套设立轴36。
[0031]立轴36设一上螺杆361、一突缘362及两个凹环槽363,此立轴36的上螺杆361穿贯定位板31的穿轴孔314及一弹性件322,而以螺帽321锁固。
[0032]立轴36的突缘362卡止于定位板31的端板部311的下方,两个凹环槽363如图3中所示分别套入套环355再将分纱杆35以紧配合套入立轴36而组设于定位板31的端板部311的下方,使该分纱杆35可以转动。
[0033]同参图4,分纱杆单元3于组装使用时其组装结构包括:一基座1,其上方组设一具有传动轴(图中未示)的纱轮驱动组11,该基座I外端设一组固有入纱压纱器12的入纱导纱架13,且入纱导纱架13的上、下端分别组固第一入纱眼14及第二入纱眼15,并于基座I外端的入纱导纱架13下方设一入纱导纱侦知臂16,另基座I下端设有出纱导纱架17及出纱导纱侦知臂18,该出纱导纱架17包含第一出纱眼171、第二出纱眼172及出纱压纱器173 ;一送纱轮2,其轴接于纱轮驱动组11的传动轴(图中未示)。
[0034]同参图5,分纱杆35于送纱使用时是以复数齿状导纱部352导纱,即复数齿状导纱部352向外,当纱线A从该第一入纱眼14进入,其经入纱压纱器12、入纱导纱侦知臂16及第二入纱眼15,绕设送纱轮2及分纱杆35的复数齿状导纱部352的各凹部354数圈后,再经第一出纱眼171、出纱压纱器173、出纱导纱侦知臂18及第二出纱眼172将纱线A送至针织机。
[003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由于纱线A分别绕设在分纱杆35的复数齿状导纱部352的凹部354,因此,当不同功能性纱线一起在同一针织机进行提花或变色送纱过程中,纱线张力及纱线需求量的改变相当频繁时,使相接近张力纱线间不会相互干扰,纱线也不会相互纠缠,使送纱正常而顺畅。
[0036]请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纱杆35以手动方式转动成以弧面导纱部351导纱,即分纱杆35可转动方向使分纱杆35的弧面导纱部351向外,当纱线A从该第一入纱眼14进入,其经入纱压纱器12、入纱导纱侦知臂16及第二入纱眼15,绕设送纱轮2及分纱杆35的弧面导纱部351数圈后,再经第一出纱眼171、出纱压纱器173、出纱导纱侦知臂18及第二出纱眼172将纱线A以一般导纱方式送至针织机。
[0037]请参考图7、图8与图9及图12,为本实用新型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分纱杆单元3A,其包含一定位板31、一端帽件32A、一调整座33A、一调整件34A、一分纱杆35及一立轴36。
[0038]该定位板31—侧设以凹弧312及定位孔313以固设在送纱轮2上,并于定位板31的另一侧端板部311设有穿轴孔314,并于第三穿轴孔314外缘对应设有两个穿杆孔315。
[0039]该端帽件32A设于定位板31的端板部311上方,其端帽件32A内部设有一螺帽321A及一弹性件322A。
[0040]该调整座33A定位于端板部311下方,其上端面对应定位板31的第三穿轴孔314及两个穿杆孔315设有第二穿轴孔331A及两个插杆332A,且调整座33A下端面对应两个插杆332A设有第一凸块333A及第一弧凹槽334A。
[0041]该调整件34A组设于调整座33A下方;调整件34A的中心处设有第一穿轴孔341A,且调整件34A上端面对应调整座33A下端面第一凸块333A及第一弧凹槽334A交错设有第二弧凹槽342A及第二凸块343A,该第二弧凹槽342A及第二凸块343A与第一凸块333A及第一弧凹槽334A两者相互对应嵌合。调整件34A的下端面中心处设有一凹槽345A。
[004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333A及第二凸块343A是做成弧状梯形凸块,而该第一弧凹槽334A及第二弧凹槽342A是做具有顺时针方向由浅至深的无段斜坡面凹弧槽底,为方便该调整件34A及该分纱杆35的操作,其较佳的第一弧凹槽334A及第二弧凹槽342A以大于或等于270度为佳。
[0043]该分纱杆35的一侧设成弧面导纱部351,另一侧设成复数齿状导纱部352,而形成复数凹部354,该分纱杆35内部形成穿轴孔353,以套设于立轴36上;立轴36设一上螺杆361、一突缘362及两个凹环槽363,此立轴36的上螺杆361依序穿贯调整件34A的第一穿轴孔341A、调整座33A的第二穿轴孔331A、定位板31的第三穿轴孔314及弹性件322A,并与螺帽321A螺合,突缘362嵌合于调整件34A的下端面的凹槽345A,两个凹环槽363分别套入套环355再将分纱杆35以紧配合套入立轴36而组设于调整件34A下方,使该分纱杆35可以依需要转动方向(请参考图10及图11)。
[0044]同参图12,分纱杆单元3A于组装使用时其组装结构包括:一基座1,其上方组设一具有传动轴(图中未示)的纱轮驱动组11,该基座I外端设一组固有入纱压纱器12的入纱导纱架13,且入纱导纱架13的上、下端分别组固第一入纱眼14及第二入纱眼15,并于基座I外端的入纱导纱架13下方设一入纱导纱侦知臂16,另基座I下端设有出纱导纱架17及出纱导纱侦知臂18,该出纱导纱架17包含第一出纱眼171、第二出纱眼172及出纱压纱器173 送纱轮2,其轴接于纱轮驱动组11的传动轴(图中未示)。
[0045]同参考图13中所示,分纱杆单元3A的分纱杆35于送纱使用时是以复数齿状导纱部352导纱,即复数齿状导纱部352向外,当纱线A从该第一入纱眼14进入,其经入纱压纱器12、入纱导纱侦知臂16及第二入纱眼15,绕设送纱轮2及分纱杆35的复数齿状导纱部352的各凹部354数圈后,再经第一出纱眼171、出纱压纱器173、出纱导纱侦知臂18及第二出纱眼172将纱线A送至针织机。
[004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由于纱线A分别绕设在分纱杆35的复数齿状导纱部352的凹部354,因此,当不同功能性纱线一起在同一针织机进行提花或变色送纱过程中,纱线张力及纱线需求量改变相当频繁时,使相接近张力纱线间不会相互干扰,纱线也不会相互纠缠,使送纱正常而顺畅。
[0047]请参考图10、图11及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纱杆35以手动方式转动成以弧面导纱部351导纱,即分纱杆35可转动方向使分纱杆35的弧面导纱部351向外,当纱线A从该第一入纱眼14进入,其经入纱压纱器12、入纱导纱侦知臂16及第二入纱眼15,绕设送纱轮2及分纱杆35的弧面导纱部351数圈后,再经第一出纱眼171、出纱压纱器173、出纱导纱侦知臂18及第二出纱眼172将纱线A送至针织机。
[0048]分纱杆单元3A的调整座33A的第一凸块333A对应嵌入调整件34A的第二弧凹槽342A中,且调整件34A的第二凸块343A对应嵌入调整座33A的第一弧凹槽334A中,该第二弧凹槽342A的槽底344A设有依顺时针方向(仅为举例说明)由浅至深的斜度变化凹弧槽底。当调整座33A的第一凸块333A位于调整件34A的第二弧凹槽342A的深端时,该分纱杆35的杆部呈垂直状的导纱状态,此时该纱线A绕设于该送纱轮2、分纱杆35上的纱线A呈较密(或最密绕)的布置状态。
[0049]请参考图15,当调整座33A的第一凸块333A位于调整件34A的第二弧凹槽342A的浅端时,该分纱杆35A的杆部斜靠向送纱轮2呈倾斜的导纱状态,此时该纱线A绕设于该送纱轮2、分纱杆35A上的纱线A呈最疏(或低密绕)的布置状态。
[005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由于分纱杆35A可调整角度以因应不同张力纱线对其绕设的疏密状态进行微调,而达到依纱线实际的需求量调整于最适切送纱状态。
[0051]此间应予说明,上述实施例的立轴36以螺帽321A锁固,为固定的实施例说明而已,当然也可将定位板31的另一侧端板部311的穿轴孔314设成螺孔,直接将立轴36锁固在定位板31的端板部311上,而获得相同的效果。
[0052]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分纱杆构造可借复数齿状导纱部及弧面导纱部导纱,当纱线张力改变相当频繁时,使接近张力纱线间不会相互干扰,纱线也不会相互纠缠,又可调整分纱杆角度以因应不同张力纱线对其绕设的疏密状态进行微调,从而达到依纱线实际的需求量调整于最适切送纱状态,确实为一相当优异的创思,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0053]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所延伸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特此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分纱杆包括: 一基座,其上方组设一具有传动轴的纱轮驱动组; 一送纱轮,其轴接于纱轮驱动组的传动轴; 一分纱杆单元,其包含一定位板、一分纱杆、一立轴,该定位板一侧固设于该送纱轮,其另一侧设一端板部,该立轴上端固设在该定位板的端板部,该分纱杆做成一侧为弧面导纱部而另一侧为复数齿状导纱部,并套设于立轴外周作紧配合固定,而组设于定位板下方,使分纱杆能依操作需要而转动,而使该分纱杆在导纱时能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或以复数齿状导纱部导纱。
2.一种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该分纱杆固设于一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分纱杆包括: 一分纱杆单元,其包含一定位板、一分纱杆、一立轴,该定位板一侧固设于该送纱轮上,其另一侧设一端板部,该立轴上端固设在该定位板的端板部,该分纱杆做成一侧为弧面导纱部而另一侧为复数齿状导纱部,并套设于立轴外周作紧配合固定,而组设于定位板下方,使分纱杆能依操作需要而转动,而使该分纱杆在导纱时能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或以复数齿状导纱部导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分纱杆内部形成一穿轴孔,用以套设该立轴于其中。
4.一种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该分纱杆固设于一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分纱杆包括: 一定位板,该定位板一侧固设于送纱轮,其另一侧设有一端板部; 一端帽件,该端帽件设置于该定位板的端板部上方,于该端帽件内部设有一螺帽及一弹性件; 一调整座,该调整座定位组装于该端板部下方,并于该调整座下端面设置有一第一凸块及一第一弧凹槽; 一调整件,该调整件组设于该调整座下方,并于该调整件上端面对应该调整座的第一凸块及第一弧凹槽对应设有一第二弧凹槽及一第二凸块,使该调整件的第二弧凹槽对应嵌合于该调整座的第一凸块,该调整件的第二凸块对应嵌合该调整座的第一弧凹槽; 一分纱杆,该分纱杆组设于该调整件下方,其一侧为弧面导纱部,而另一侧为复数齿状导纱部; 一立轴,该分纱杆与立轴之间套设套环作紧密配合固定,并使分纱杆能依操作需要而转动,该分纱杆在导纱时能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或以复数齿状导纱部导纱,而在选择以弧面导纱部导纱时,可调整分纱杆为垂直导纱状态或倾斜导纱状态,以调整纱线绕设于送纱轮上的密疏送纱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分纱杆内部形成一穿轴孔,用以套设该立轴于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立轴其上端设一上螺杆,该立轴上端依序穿贯该调整件、调整座、定位板及弹性件,并与螺帽螺合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纱装置的分纱杆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弧凹槽及第二弧凹槽的圆弧角度等于或大于270度。
【文档编号】D04B27/10GK203729037SQ201420052402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7日
【发明者】陈仁惠, 陈伯霖 申请人:陈仁惠, 陈伯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