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效果的形状记忆抗菌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08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层效果的形状记忆抗菌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双层效果的形状记忆抗菌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织物一个组织点内包括8根经纱和4根纬纱,纬纱为竹炭纤维、形状记忆中空纤维混纺纱,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和第七根经纱为甲壳素纤维和长绒棉纤维混纺纱,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和第八根经纱为天丝纤维和长绒棉纤维混纺纱。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用该种织造方法,可实现织物具有双层结构的特点,其中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和第七根经纱和纬纱形成外层结构,实现形状记忆和抗菌功能,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和第八根经纱和纬纱形成里层结构,实现形状记忆和优异的服用性能,实现织物的多功能要求,开发高档次产品,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专利说明】一种具有双层效果的形状记忆抗菌织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纺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具有双层效果的形状记忆抗菌织物。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对服装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服装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地提高。竹炭纤维是一种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纤维材料,同时竹炭纤维具有超强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人体排出的分泌物和有毒气体,达到防腐、防臭、吸附异味的功效,再加上竹炭纤维的吸湿快干使内衣与皮肤保持相对干爽的状态,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甲壳素纤维具有优异的生物医学功能,例如抗菌、消炎、止血、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同时优良的吸湿保温功能和可纺性,因此做成的服装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0003]目前,常用的单层面料一般采用一种织物加工而成,因此往往功效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多服装多功能性的要求。针对上述单层面料所存在的问题,目前采用复合方法提高面料的综合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复合方法将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织物引入抗菌织物,开发一种既具有高效抗菌性能又兼具形状记忆功能的织物。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层效果的形状记忆抗菌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织物一个组织点内包括8根经纱和4根纬纱,所述织物一个组织点内第一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三根和第四根纬纱之上,第二根经纱悬浮于第三根纬纱之上,第三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二根和第四根纬纱之上,第四根经纱悬浮于第四根纬纱之上,第五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二根和第四根纬纱之上,第六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纬纱之上,第七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二根和第三根纬纱之上,第八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纬纱之上,所述纬纱为竹炭纤维、形状记忆中空纤维混纺纱,所述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和第七根经纱为甲壳素纤维和长绒棉纤维混纺纱,所述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和第八根经纱为天丝纤维和长绒棉纤维混纺纱。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该种织造方法,可实现织物具有双层结构的特点,其中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和第七根经纱和纬纱形成外层结构,实现形状记忆和抗菌功能,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和第八根经纱和纬纱形成里层结构,实现形状记忆和优异的服用性能,实现织物的多功能要求,开发高档次产品,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织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表面朝上组织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本实用新型里面朝上组织结构示意图。
[0010]图4为本实用新型里面朝下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双层效果的形状记忆抗菌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其中织物一个组织点内包括8根经纱和4根纬纱,织物一个组织点内第一根经纱5悬浮于第二根2、第三根3和第四根4纬纱之上,第二根经纱6悬浮于第三根3纬纱之上,第三根经纱7悬浮于第一根1、第二根2和第四根4纬纱之上,第四根经纱8悬浮于第四根4纬纱之上,第五根经纱9悬浮于第一根1、第二根2和第四根4纬纱之上,第六根经纱10悬浮于第一根I纬纱之上,第七根经纱11悬浮于第一根1、第二根2和第三根3纬纱之上,第八根经纱12悬浮于第二根2纬纱之上,纬纱为竹炭纤维、形状记忆中空纤维混纺纱,第一根5、第三根7、第五根9和第七根11经纱为甲壳素纤维和长绒棉纤维混纺纱,第二根6、第四根8、第六根10和第八根12经纱为天丝纤维和长绒棉纤维混纺纱。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双层效果的形状记忆抗菌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其特征是:所述织物一个组织点内包括8根经纱和4根纬纱,所述织物一个组织点内第一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三根和第四根纬纱之上,第二根经纱悬浮于第三根纬纱之上,第三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二根和第四根纬纱之上,第四根经纱悬浮于第四根纬纱之上,第五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二根和第四根纬纱之上,第六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纬纱之上,第七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二根和第三根纬纱之上,第八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纬纱之上,所述纬纱为竹炭纤维、形状记忆中空纤维混纺纱,所述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和第七根经纱为甲壳素纤维和长绒棉纤维混纺纱,所述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和第八根经纱为天丝纤维和长绒棉纤维混纺纱。
【文档编号】D03D15/00GK204058783SQ20142029593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5日
【发明者】刘新金, 苏旭中, 刘晓燕, 张洪, 朱预坤 申请人:江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