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涉及纺织上浆配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织浆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上浆是织造工程的关键环节,浆纱的目的主要是提高纱线的耐磨性,目前纺织浆料主要分为淀粉类、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三大类浆料,在国内外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聚乙烯醇浆料不能生物降解,已引起严重环保问题,正在逐渐被取代;淀粉类浆料粘度波动大,糊化性能差。传统的聚丙烯酸浆料再粘性严重,对纤维粘合力较强,对超细纤维丝上浆有局限性,上浆不稳定,后续脱浆造成困扰,造成后整理厂成本较高及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溶性、渗透性、抗静电性好、抱合力强、丝上浆后增强丝牵引力、耐摩擦、开口清晰、不落浆,使用方便,对环境污染小,同时可减轻后整理厂脱浆成本及环境影响的纺织浆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纺织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单体混合:将920㎏丙烯酸甲酯、140㎏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80㎏甲基丙烯酸甲酯、200㎏甲基丙烯酸四种单体混合形成单体混合液;第二步:聚合:现有的5吨的反应釜中放入工艺水,加热到50℃,放入14㎏乳化剂、6㎏引发剂,再加热到80℃,将单体滴加,温度控制在80℃,单体滴加均匀,滴加时间控制在130分钟,温度控制在80℃,单体滴完之后保温半小时;第三步:冷却:聚合物冷却至65℃-70℃;第四步:中和:将冷却后的聚合物加入60㎏氨水中和,控制PH值及粘度;第五步:调节、装桶:中和后的聚合物加入工艺水和小料,小料具体包括300㎏酒精、10㎏消泡剂、4㎏抗静电剂、12㎏渗透剂,冷却降温到30℃,控制含量及粘度,然后就可以装桶或用料泵打入成品灌暂存。
本发明为5吨反应釜用的纺织水性浆料的单体混合液和小料的配比及其制备方法。
作为优选,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磺酸钠。
作为又一优选,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
现有的技术相比,上述纺织浆料属纯丙烯酸酯和共聚阴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机械稳定性,适用于一些高档面料织物织造,特别是超细涤纶、锦纶纤维丝喷水、喷气织机上浆。具有水溶性、渗透性、抗静电性好、抱合力强、丝上浆后增强丝牵引力、耐摩擦、开口清晰、不落浆,使用方便,对环境污染小,同时可减轻后整理厂脱浆成本及环境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本发明描述的是一种纺织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单体混合:将920㎏丙烯酸甲酯、140㎏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80㎏甲基丙烯酸甲酯、200㎏甲基丙烯酸四种单体混合形成单体混合液;第二步:聚合:现有的5吨的反应釜中放入工艺水,加热到50℃,放入14㎏乳化剂、6㎏引发剂,再加热到80℃,将单体滴加,温度控制在80℃,单体滴加均匀,滴加时间控制在130分钟,温度控制在80℃,单体滴完之后保温半小时;第三步:冷却:聚合物冷却至65℃-70℃;第四步:中和:将冷却后的聚合物加入60㎏氨水中和,控制PH值及粘度;第五步:调节、装桶:中和后的聚合物加入工艺水和小料,小料具体包括300㎏酒精、10㎏消泡剂、4㎏抗静电剂、12㎏渗透剂,冷却降温到30℃,控制含量及粘度,然后就可以装桶或用料泵打入成品灌暂存。
上述纺织浆料属纯丙烯酸酯和共聚阴离子化合物,具有良好机械稳定性,适用于一些高档面料织物织造,特别是超细涤纶、锦纶纤维丝喷水、喷气织机上浆。具有水溶性、渗透性、抗静电性好、抱合力强、丝上浆后增强丝牵引力、耐摩擦、开口清晰、不落浆,使用方便,对环境污染小,同时可减轻后整理厂脱浆成本及环境影响。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