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分切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3192阅读:875来源:国知局
无纺布分切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无纺布分切模。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非织造布,其制造工艺不同于传统的纺织过程。无纺布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纺纱,制造过程类似于造纸工艺。

无纺布制造完成后,通常会进行进一步地深加工,将无纺布制作成所需形状的无纺布零件。对无纺布进行深加工的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对无纺布进行分切,即采用压辊牵引无纺布的同时,通过上下往复运动的分切模将无纺布分切成无纺布零件。

采用压辊牵引无纺布,无纺布与压辊之间可能会出现打滑,从而影响对无纺布分切的定位精度。另外,上下往复运动的分切模与压辊不是联动的,这样也会影响对无纺布分切的定位精度。通常会加大无纺布零件之间的间隔,来弥补定位精度的不足,这种方法会产生大量的边角料,导致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纺布分切模,可以提高对无纺布分切的定位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牵引针牵引无纺布,并且牵引针与分切刃均固定设置在上模上,上模旋转、牵引无纺布的同时对无纺布分切,从而可以保证对无纺布分切的定位精度。

本发明采取详细的技术方案为:无纺布分切模,其包括整体呈圆柱形的上模以及整体从呈圆柱形的下模;上模以及下模均由电机驱动旋转、且上模旋转的线速度与下模旋转的线速度相等;上模固定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牵引针;牵引针绕上模的轴线均匀分布;上模固定设置有分切刃;分切刃的内部为分切模腔;分切刃的高度等于上模与下模间距;牵引针的高度为上模与下模间距的0.5-1倍。

进一步地,牵引针为三列,分切刃为两列。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牵引针的高度为上模与下模间距的0.5倍。上模旋转的线速度较高时,也可以保证牵引针扎入无纺布中。

进一步地,上模以及下模均为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地,下模的圆柱面上包裹橡胶层。

进一步地,分切模腔的内壁与上模的圆柱面垂直。可以使无纺布零件的分切面为垂直的。

进一步地,牵引针为圆锥形。牵引针扎入无纺布时,可以使无纺布受力较均匀,可以避免无纺布左右移动,进而进一步提高对无纺布的分切的定位精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以提高对无纺布的分切的定位精度,边角料也可以相应地减少从而可以节约成本;2、对无纺布的分切可以随时停止或随时启动而无需调整分切装置,可以灵活地安排生产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无纺布分切模使用时的侧视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无纺布分切模使用时的俯视的示意图。

图3是A-A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上模的圆柱面展开后的示意图。

上模1;分切刃11;分切模腔12;牵引针13;下模2;无纺布4;边角料41;零件孔42;牵引针孔43;上模与下模间距D。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为无纺布分切模,其包括整体呈圆柱形的上模1以及整体从呈圆柱形的下模2。

上模1以及下模2均由电机(附图未画出)驱动旋转、且上模1旋转的线速度与下模2旋转的线速度相等。

上模1固定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牵引针13;牵引针13绕上模1的轴线均匀分布。

上模1固定设置有分切刃11;分切刃11的内部为分切模腔12。

分切刃11的高度等于上模与下模间距D;牵引针13的高度为上模与下模间距D的0.5-1倍。

本发明中无纺布分切模的工作原理为:根据所需生产的无纺布零件的形状设置分切模腔12的形状。将无纺布4从上模1以及下模2之间穿过,上模1旋转使牵引针13扎入无纺布4中(牵引针13扎入无纺布4中形成牵引针孔43),牵引针13带动无纺布4移动,同时分切刃11对无纺布4进行分切,分切模腔12内分切出的无纺布4即为所需生产的无纺布零件。

若牵引针13的高度小于上模与下模间距D的0.5倍,牵引针13只能扎入无纺布4的上半部,从而只能带动无纺布4的上半部,进而使无纺布4所受到的牵引力不均匀,影响分切效果(无纺布4的上半部与下半部之间轻微错位;分切后错位消失,无纺布零件的分切面会轻微的倾斜,从而影响分切质量)。

由于牵引针13与分切刃11均固定设置在上模1上,牵引针13与分切刃11的相对位置固定;并且无纺布4是依靠牵引针13牵引而移动,无纺布4与牵引针13之间不会打滑,无纺布4与分切刃11之间也不会打滑,从而使可以提高对无纺布4的分切的定位精度,边角料41也可以相应地减少从而可以节约成本。

由于上模1以及下模2转动即可对无纺布4进行分切,这样对无纺布4的分切可以随时停止或随时启动而无需调整分切装置,也就可以灵活地安排生产时间;比如生产员工午休时可以停止无纺布分切模,午休结束后开启无纺布分切模即可继续生产,无需对无纺布分切模进行调整;比较方便。

牵引针13可以为三列,分切刃11可以为两列。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牵引针13的高度优选为上模与下模间距D的0.5倍。上模1旋转的线速度较高时,也可以保证牵引针13扎入无纺布4中(若牵引针13的高度大于上模与下模间距D的0.5倍,牵引针13与无纺布4接触的瞬间,牵引针13与无纺布4表面所形成的夹角较小,牵引针13相对难以扎入无纺布4中;需要降低上模1旋转的线速度来保证牵引针13扎入无纺布4中)。

上模1以及下模2可以均为不锈钢制成。

下模2的圆柱面上可以包裹橡胶层。

分切模腔12的内壁可以与上模1的圆柱面垂直(即分切刃11的一面与上模1的圆柱面垂直)。可以使无纺布零件的分切面为垂直的。

牵引针13可以为圆锥形。牵引针13扎入无纺布4时,可以使无纺布4受力较均匀(图3中,牵引针13的中线的左方与牵引针13的中线的右方向上受力较均匀),可以避免无纺布4左右移动,进而进一步提高对无纺布4的分切的定位精度。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内容的限制。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