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器具,尤指一种加强转动水流效果的助洗器具。
背景技术:
按,自从人类学会以布料、丝绸或近代各种人造纤维制成可经重复洗涤的衣物以来,如何将衣物清洗干净便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洗衣的原理大致上是以清水(配合清洁剂)与衣物之间的相对扰动、冲击,使水流与衣物产生摩擦以去除脏污,而在近代自动化机械科技的辅助下,洗衣机已普及为家家户户的生活必备电器的一,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341243号所揭示者,其于洗衣机内槽中设置有一高导流水道及一低导流水道,利用二者的高度差,令所喷出的水流可达到全面扰动槽内衣物的目的,增加洗净效果。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系针对洗衣机整体结构的设计,其所投入的成本过高而有不符效益的缺点。
另一种增加洗净效果的现有技术系于洗衣机槽体内设置洗衣棒。如中国台湾新式样专利(现称设计专利)公告269529号所揭示的洗衣棒,其具有一柱状基座,且周缘设有数个翼片。该柱状基座连接于洗衣机的马达,可受马达驱动而旋转,如此令翼片扰动水流而增加洗净效果。惟此洗衣棒须以马达通过电力驱动,而有额外消耗能源的缺点。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上述问题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首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的旋转式洗衣棒结构,其通过表面凹凸形状形成阻挡面以阻挡洗衣机槽体内的水流,使水流产生旋转状态的扰流,以加强洗衣效果。
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衣机的旋转式洗衣棒结构,其包括有:
一本体,其表面凸设有复数个凸部,各凸部分别具有一用以对水流形成阻 挡的阻挡面;
一连接件,其设有一用以枢设于洗衣机的槽体的枢接部;该连接件与该本体固定连接;
如此,令该本体通过该枢接部能够产生相对于洗衣机槽体的旋转。
于一实施例中,各凸部分别为一形成螺旋状延伸的条形纹路。
于一实施例中,各凸部分别为一板状叶片。
于一实施例中,该连接件与该本体为一体成形。
于一实施例中,该枢接部包括有一轴承。
于一实施例中,该连接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本体设于该第一端,而该第二端设有一刷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该本体在该阻挡面受水流推动后,通过该连接件产生相对于洗衣机槽体的转动。
而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与优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获得深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组装于洗衣机槽体内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组装于洗衣机槽体内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本体1;条形纹路11;峰部111;谷部112;阻挡面113;叶片12;连接件2;枢接部21;轴承22;第一端23;第二端24;洗衣机3;内槽体31;穿孔32;外槽体33;间隙34;刷子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衣机的旋转式洗衣棒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有一本体1及一连接件2。该本体1的形状并没有限制,其表面凸设有复数个凸部,且各凸部分别具有一可用以对水流形成阻挡的阻挡面113。于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形成球状,而该凸部为凸设于该本体1上的条 形纹路11,其中该条形纹路11形成螺旋状延伸。界定各条形纹路11具有一相对较高的峰部111及一相对较低的谷部112,该峰部111与该谷部112之间的区段则形成该阻挡面113。
另一方面,该连接件2与该本体1连接而固定;或于另一实施态样中,该连接件2与该本体1为一体成形。该连接件2设有一枢接部21,可与洗衣机3的内槽体31相互枢接;细言的,如图1所示,该枢接部21设于该连接件2的一端,且于本实施例中,该枢接部21包括有一轴承22,俾供该连接件2可与该枢接部21及该轴承22组设于内槽体31的穿孔32中(如图2所示)。据此,该本体1凭借该连接件2结合于洗衣机3的内槽体31中,且可通过该轴承22转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3所示。当洗衣机3作动时,首先在内槽体31内充满水,并将该本体1沉于水中,而内槽体31内的水在洗衣机3的驱动下会形成旋转的水流。由于该本体1的表面上形成有该阻挡面113,因此并不平整,令水流流过该本体1时将对该阻挡面113产生冲击,进而使该本体1产生转动的现象。接着,转动的该本体1再更进一步地以该阻挡面113刮动水流,使水流产生更多且更激烈的回旋扰流。据此,凭借上述的回旋扰流与衣物之间产生更多的来回摩擦,可达到更高的洗净效果。
而图4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乃以前述第一实施例为基础,并针对该凸部所做的变化。于本实施例中,该本体1形成直杆状,且各凸部分别为一形成板状的叶片12,其中各叶片12于该本体1的周侧呈间隔设置,并以辐射状朝外延伸。各叶片12的两侧则形成该阻挡面113,水流冲击于各叶片12即可带动该本体1转动,并再进而凭借该阻挡面113刮动水流以产生更多且更激烈的回旋扰流,提高清洗衣物的效果。
再者,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如第5、6图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界定该连接件2具有呈相对的一第一端23及一第二端24,其中该本体1设于该第一端23,而该第二端24则设有一刷子4。该枢接部21及该轴承22设于该本体1与该刷子4之间。
如图6所示,通常洗衣机3的结构包括有一固定不动的外槽体33及一可被驱动摇晃的内槽体31,二者相隔一间隙34设置。本实施例以该连接件2的第二端24穿过内槽体31的穿孔32,并伸入该间隙34,而该枢接部21及该轴承22则与内槽体31的穿孔32组装。该刷子4于该间隙34中乃接触于该外槽体33,在该本体1受到水流冲击而带着该连接件2转动时,该刷子4也将同步转动。 据此,本实施例可在该本体1受水流冲击转动而提高清洗衣物效果的同时,更利用该刷子4的转动对该外槽体33形成刷洗的动作,达到去除外槽体33表面的污垢的目的。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