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半自动针织装置。
背景技术:
针织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手工针织使用棒针,历史悠久,技艺精巧,花形灵活多变,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和发展,根据不同的工艺特点,针织生产分纬编和经编两大类。在纬编生产中原料经过络纱以后便可把筒子纱直接上机生产。每根纱线沿纬向顺序地垫放在纬编针织机的各只织针上,以形成纬编织物,随着社会的发展,针织物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针织物都采用了针织装置来制造,但是现有的针织装置很多都不具有自动化,智能完成单一的针织操作,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半自动针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半自动针织装置,能很好的完成半自动的针织操作,使得针织装置能制作出更加多元化的针织物,可以通过电脑来控制,值得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半自动针织装置,包括机架与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设置在机架内部,所述机架上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上支架与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设置有回型夹板,所述回型夹板上安装有双孔编织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针织板,所述针织板两端设置有夹具,所述机架下端设置有废料仓,所述双孔编织针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所述针织板下端设置有红外发生器,所述机架两端设置有支撑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灯座,所述灯座上设置有照明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下端设置有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废料仓下端设置有粉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有密度零位传感器、三角驱动器与密度电机驱动电路,所述三角驱动器连接有三角形电磁铁,所述密度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有密度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回型夹板,很好的安装双孔编织针,针头上的红外接收器配合针织板上的红外发生器,能完成很好的针头调零工作,通过主控制器完成很好的控制,使得设备具有一定的自动化,能很好的完成半自动的针织操作,使得针织装置能制作出更加多元化的针织物,可以通过电脑来控制,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控制器连接示意图。
图中:1-机架,2-主控制器,3-支撑杆,4-上支架,5-下支架,6-回型夹板,7-双孔编织针,8-针织板,9-夹具,10-废料仓,11-红外接收器,12-红外发生器,13-支撑腿,14-灯座,15-照明灯,16-橡胶垫,17-粉碎机,18-密度零位传感器,19-三角驱动器,20-密度电机驱动电路,21-三角形电磁铁,22-密度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半自动针织装置,包括机架1与主控制器2,主控制器2设置在机架1内部,机架1上端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之间设置有上支架4与下支架5,上支架5与下支架4之间设置有回型夹板6,回型夹板6上安装有双孔编织针7,机架1上设置有针织板8,针织板8两端设置有夹具9,机架1下端设置有废料仓10,双孔编织针7上设置有红外接收器11,针织板8下端设置有红外发生器12,机架1两端设置有支撑腿13,支撑杆3上设置有灯座14,灯座14上设置有照明灯15,支撑腿13下端设置有橡胶垫16,废料仓10下端设置有粉碎机17,主控制器2连接有密度零位传感器18、三角驱动器19与密度电机驱动电路20,三角驱动器19连接有三角形电磁铁21,密度电机驱动电路20连接有密度电机22。
通过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回型夹板,很好的安装双孔编织针,针头上的红外接收器配合针织板上的红外发生器,能完成很好的针头调零工作,通过主控制器完成很好的控制,使得设备具有一定的自动化,能很好的完成半自动的针织操作,使得针织装置能制作出更加多元化的针织物,可以通过电脑来控制,值得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