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线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1478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线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面线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绣花机是指绣花机械,用于替代传统手工绣花或半自动的缝纫机,以提升生产效率。绣花机更换面线时,是通过装置带动拉杆左右移动,当绣花机达到多头时,由于重量的增加,面线更换动力不足,针杆箱移动不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当绣花机头数增加到40以上时,因为针杆箱过多,需要拉力增加,更换面线的装置需要增大电机动力以满足产生拉力,当增大到一定负载时,因结构与电机自身限制,无法增加动力,另外,传统的面线更换装置采用电控控制,承载力低,且由于车间粉尘和棉絮的影响,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力高、稳定性好的面线更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面线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色箱体、驱动单元、枢设于换色箱体内的凸轮轴、固定于凸轮轴上的换色凸轮、固定于换色箱体内的导向轴、沿导向轴轴向滑动的滑动体、固设于滑动体上的滑动轴和凸轮滚轮,所述驱动单元驱动凸轮轴旋转,所述换色凸轮为圆柱形,换色凸轮外侧壁上设有螺旋的凹槽,所述导向轴、凸轮轴和滑动轴相平行,所述凸轮滚轮设于滑动体上,且凸轮滚轮直径与换色凸轮的凹槽宽度相适配并位于该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轴设有两根。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体上设有直线轴承,所述滑动体通过直线轴承与导向轴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体上设有换色指示标牌,所述换色箱体靠近滑动体一侧的侧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换色指示标牌对应的指示孔。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体上设有凸轮销,所述凸轮滚轮枢设于凸轮销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设有马达齿轮,凸轮轴上设有与马达齿轮啮合的凸轮驱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轴的两端通过轴套设置于换色箱体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有针位孔的针位板、枢设于换色箱体上的针位齿轮、枢设于换色箱体上的半旋转齿轮、与半旋转齿轮同轴的开关挡圈、换线齿轮和半旋转传动齿轮,所述针位板设置于换色箱体外侧,所述换线齿轮和半旋转传动齿轮固定于凸轮轴上,所述换线齿轮与针位齿轮啮合,所述半旋转传动齿轮与半旋转齿轮啮合。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线更换装置有益效果如下:在绣花机的左右两边各设置一套本面线更换装置并同步进行,以拉力减半的方式满足头数增多而产生更换面线动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机械传动方式,比起电控方式更为稳定,故障率较低,且承载力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面线更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线更换装置零部件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面线更换装置除去换色箱体后主要零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线更换装置,包括换色箱体1、驱动单元2、枢设于换色箱体1内的凸轮轴3、固定于凸轮轴3上的换色凸轮4、固定于换色箱体1内的导向轴5、沿导向轴5轴向滑动的滑动体6、固设于滑动体6上的滑动轴7和凸轮滚轮8,驱动单元2驱动凸轮轴3旋转,驱动单元2为电机,驱动单元2的输出端设有马达齿轮21,凸轮轴3的两端通过轴套设置于换色箱体1上,凸轮轴3上设有与马达齿轮21啮合的凸轮驱动齿轮31,换色凸轮4为圆柱形,换色凸轮4外侧壁上设有螺旋的凹槽41,导向轴5、凸轮轴3和滑动轴7相平行,导向轴5设有两根,滑动体6上设有直线轴承61,滑动体6通过直线轴承61与导向轴5滑动连接,滑动体6上设有换色指示标牌62,换色箱体1靠近滑动体6一侧的侧板上开设有多个与换色指示标牌62对应的指示孔,滑动体6上设有凸轮销63,凸轮滚轮8枢设于凸轮销63上,且凸轮滚轮8直径与换色凸轮4的凹槽41宽度相适配并位于该凹槽41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面线更换装置还包括设有针位孔的针位板9、枢设于换色箱体1上的针位齿轮10、枢设于换色箱体1上的半旋转齿轮11、与半旋转齿轮11同轴的开关挡圈12、换线齿轮13和半旋转传动齿轮14,针位板9设置于换色箱体1外侧,换线齿轮13和半旋转传动齿轮14固定于凸轮轴3上,换线齿轮13与针位齿轮10啮合,半旋转传动齿轮14与半旋转齿轮11啮合。

实用新型所述的面线更换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3所示,驱动单元2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换色凸轮4旋转,凸轮滚轮8沿换色凸轮4的凹槽41滚动,从而将换色凸轮4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滑动体6和滑动轴7沿导向轴5的轴线移动,滑动轴7连接针杆箱,进而带动针杆箱移动,使得针杆箱上针杆变换位置以达到更换面线的目的,换色指示标牌62随着滑动体6移动,当换色指示标牌62移动至侧板的某一个指示孔时,表示对应所处针位。

实用新型所述的面线更换装置应用于绣花机上时,在绣花机的左右两边各设置一套本面线更换装置并同步进行,以拉力减半的方式满足头数增多而产生更换面线动力不足的问题。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