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缝纫设备。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在现有技术中,缝纫机一般安装于缝纫平台上,在缝纫平台上开设安装槽,将缝纫机的底部安装于安装槽内,这样可以保证正常缝纫。但是,当缝纫机出现问题需要维修时,一般将缝纫机从安装槽内翻出,进行维修,但是,有时候维修完成之后,需要将缝纫机从安装槽内翻出来一点点,只漏出一点点缝纫机的底部,观察缝纫机工作时其内部运转情况是否正常。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工支撑住缝纫机,防止缝纫机直接掉于安装槽内,这样不仅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会影响操作人员观察缝纫机内部运转情况,影响维修,同时也影响维修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缝纫设备,通过使用该结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便于维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缝纫设备,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顶部的缝纫装置,所述机架顶部设有容纳腔,所述缝纫装置底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缝纫装置底部一侧与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铰接,所述容纳腔的另一侧还设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包括固定端及支撑端,所述固定端经转轴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支撑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转轴靠近所述容纳腔顶部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端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端插于所述固定端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端一端与所述转轴相连,另一端的外缘面上设有复数个卡口,所述支撑端的一端外缘面上设有复数个凸起与所述卡口卡接配合。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在容纳腔的一侧与缝纫装置一侧铰接,另一侧设置支撑杆,用于支撑缝纫设备,便于观察及维修,降低了操作人员的维修难度及维修强度,也可以节省人力,同时也能防止操作人员在维修时缝纫设备掉落与容纳槽内,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采用两段,采用伸缩结构,便与将支撑杆收纳于容纳槽内,既能保证使用的美观,也能保证维修时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缝纫装置;3、容纳腔;4、支撑杆;5、固定端;6、支撑端;7、转轴;8、卡口;9、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缝纫设备,包括机架1及设置于机架1顶部的缝纫装置2,所述机架1顶部设有容纳腔3,所述缝纫装置2底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3内,所述缝纫装置2底部一侧与所述容纳腔3的一侧铰接,所述容纳腔3的另一侧还设有一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包括固定端5及支撑端6,所述固定端5经转轴7转动安装于所述容纳腔3的侧壁上,所述支撑端6设置于所述容纳腔3内,且所述转轴7靠近所述容纳腔3顶部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缝纫装置2的底部一侧与容纳腔3的一侧铰接,转动安装于容纳腔3的侧壁上,当正常工作时,将缝纫装置2放下,使缝纫装置2底部放置于容纳腔3内,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内部机油时,将缝纫装置2从容纳腔3内翻转,沿着铰接端翻转,当翻转到一定角度时,将支撑杆4从容纳腔3内转出,使支撑杆4的支撑端6抵于缝纫装置2的底部上,用于支撑缝纫装置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端5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端6插于所述固定端5内。所述固定端5一端与所述转轴7相连,另一端的外缘面上设有复数个卡口8,所述支撑端6的一端外缘面上设有复数个凸起9与所述卡口8卡接配合。由于容纳腔的宽度及深度不大,如果要将支撑杆放置于容纳腔内,则支撑杆的最大长度为容纳腔的宽度或深度的最小尺寸,这样支撑杆长度不够,将缝纫装置的支撑高度也不够,因此将支撑杆制作成伸缩结构,将固定端设置为中空结构,支撑端插于固定端内,由凸起与卡口卡接配合,作为伸缩结构,使支撑杆的长度更长,可以将缝纫装置的支撑高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