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纬器,具体涉及一种纺织布编织用整纬器。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按织造方法分,有纬编针织面料和经编针织面料两类。纬编针织面料常以低弹涤纶丝或异型涤纶丝、锦纶丝、棉纱、毛纱等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变化平针组织,罗纹平针组织,双罗纹平针组织、提花组织,毛圈组织等,在各种纬编机上编织而成。柔软型面料一般较为轻薄、悬垂感好,造型线条光滑,服装轮廓自然舒展。柔软型面料主要包括织物结构疏散的针织面料和丝绸面料以及软薄的麻纱面料等。柔软的针织面料在服装设计中常采用直线型简练造型体现人体优美曲线;丝绸、麻纱等面料则多见松散型和有褶裥效果的造型,表现面料线条的流动感。现有的纺织布用编织线不方便传输,不方便对编织线进行灵活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对套管进行升降调节,方便对斜行杆进行灵活调节,通过输线槽可以方便纺织布的编织线进行传输,方便对编织线进行灵活调节的纺织布编织用整纬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纺织布编织用整纬器,包括斜行杆,斜行杆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输线槽,输线槽呈等间距布置;斜行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底板的上方,斜行杆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底板的上方;第一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呈竖直布置,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端部之间设有载物板,载物板的一侧上设有第一支撑片,第一支撑片为弧面形状,载物板的另一侧上设有第二支撑片,第二支撑片为弧面形状,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的端部之间设有对接片,第一支撑片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套环,第二支撑片的端部上设有第二套环,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套装在斜行杆的一端外周面上;第二底板上设有导向管,导向管呈竖直布置,导向管内套装有旋调管,旋调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导向管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导向管与旋调管通过螺纹连接,旋调管的端部设有套管,套管套装在斜行杆的另一端外周面上;套管的底部设有限位壳,旋调管的端部上设有旋调球,旋调球设置在限位壳内。
进一步地,所述斜行杆的一端外侧壁上设有限位条。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条为弧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一对接板与第二对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接板与第二对接板呈水平布置。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底板可以方便对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可以方便对载物板进行支撑,通过载物板可以方便对第一支撑片与第二支撑片进行支撑,通过第一套环与第二套环可以方便对斜行杆的一端进行套装;旋调管可以绕导向管实现转动调节,从而方便对套管进行升降调节,方便对斜行杆进行灵活调节,通过输线槽可以方便纺织布的编织线进行传输,方便对编织线进行灵活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斜行杆11、输线槽12、第一底板13、第二底板14、第一支撑板15、第二支撑板16、载物板17、第一支撑片18、第二支撑片19、第一套环20、第二套环21、限位条22、第一对接板23、第二对接板24、导向管25、旋调管26、套管27、限位壳28、旋调球2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纺织布编织用整纬器,包括斜行杆11,斜行杆11的外周面上设有若干输线槽12,输线槽12呈等间距布置;斜行杆11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底板13的上方,斜行杆11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底板14的上方;第一底板13上设有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呈竖直布置,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的端部之间设有载物板17,载物板17的一侧上设有第一支撑片18,第一支撑片18为弧面形状,载物板17的另一侧上设有第二支撑片19,第二支撑片19为弧面形状,第一支撑片18与第二支撑片19的端部之间设有对接片,第一支撑片18的端部上设有第一套环20,第二支撑片19的端部上设有第二套环21,第一套环20与第二套环21套装在斜行杆11的一端外周面上;第二底板14上设有导向管25,导向管25呈竖直布置,导向管25内套装有旋调管26,旋调管26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导向管25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导向管25与旋调管26通过螺纹连接,旋调管26的端部设有套管27,套管27套装在斜行杆11的另一端外周面上;套管27的底部设有限位壳28,旋调管26的端部上设有旋调球29,旋调球29设置在限位壳28内;斜行杆11的一端外侧壁上设有限位条22,限位条22为弧形形状;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之间设有第一对接板23与第二对接板24;第一对接板23与第二对接板24呈水平布置。
本实用新型纺织布编织用整纬器,通过第一底板13可以方便对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可以方便对载物板17进行支撑,通过载物板17可以方便对第一支撑片18与第二支撑片19进行支撑,通过第一套环20与第二套环21可以方便对斜行杆11的一端进行套装;旋调管26可以绕导向管25实现转动调节,从而方便对套管27进行升降调节,方便对斜行杆11进行灵活调节,通过输线槽12可以方便纺织布的编织线进行传输,方便对编织线进行灵活调节。
其中,斜行杆11的一端外侧壁上设有限位条22,限位条22为弧形形状;所以还具有限位功能。
其中,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之间设有第一对接板23与第二对接板24;第一对接板23与第二对接板24呈水平布置;所以方便对第一支撑板15与第二支撑板16进行对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