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布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剑杆织布机副织轴配置机构。
背景技术:
苎麻是中国独有的原生态、可再生的纺织原料,是我国特有的可再生天然纤维,被誉为“中国草”。我国是苎麻大国,苎麻纺织技术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我国苎麻年产量就在30万吨左右,苎麻的种植加工也有着巨大的潜力,苎麻产品有巨大的市场容量。近年来人们对天然纤维的崇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苎麻纺织行业的发展,产品出口量提高,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但出口产品中粗加工产品占比例大,中、粗麻纱织物多,细薄织物少,低档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花色品种少。因此,尽快实现麻纺织行业技术升级,由粗放型技术加工转变为精细化方向发展的增长方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要生产产大小纱本色格子布坯布,需要采用双织轴织布机才能制造同类坯布,由于设备投资大,经济效益低,不符合节约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改造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剑杆织布机副织轴配置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剑杆织布机副织轴配置机构,所述的副织轴配置机构由两组调节机构组成,两组调节机构分别固定在剑杆织布机左、右主墙板上;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支架、调节螺栓、压块、调节手轮、弹簧,其中,固定支架底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两端通过相应的固定螺栓固定在主墙板上,固定支架顶部设有下嵌槽,压块中部设有上嵌槽,压块一端通过调节螺栓与固定支架顶部连接,压块另一端通过弹簧与固定板连接,副织轴活动安装在上嵌槽与下嵌槽之间的空腔内,压块顶部设有与弹簧配合的调节手轮。
所述的固定支架顶部的下嵌槽为下凹的半圆形,下嵌槽内弧面向上,压块中部的上嵌槽为上凹的半圆形,上嵌槽内弧面向下,扣合后的上嵌槽与下嵌槽之间形成空腔,副织轴活动安装在该空腔内。
所述的压块一端通过调节螺栓与下嵌槽外侧的固定支架顶部连接,压块另一端延伸形成连接板,连接板下方的固定板上设有下连接件,连接板上设有上连接件,上连接件顶部设有调节手轮,上连接件底部穿过连接板与弹簧顶部连接,弹簧底部与下连接件顶部连接。
本方案的优点在于改造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单台设备改造费用不超过人民币20元,改造后的设备生产大小纱本色格子布生产速度大大增加。其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副轴支架制作简单,无需机精加工,技术精度低,一般工厂的技术工人都可以制作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剑杆织布机副织轴配置机构,所述的副织轴配置机构由两组调节机构组成,两组调节机构分别固定在剑杆织布机左、右主墙板上;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支架1、调节螺栓2、压块4、调节手轮5、弹簧6,其中,固定支架1底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两端通过相应的固定螺栓7固定在主墙板上,固定支架1顶部设有下嵌槽,压块4中部设有上嵌槽,压块4一端通过调节螺栓2与固定支架1顶部连接,压块4另一端通过弹簧6与固定板连接,所述的固定支架1顶部的下嵌槽为下凹的半圆形,下嵌槽内弧面向上,压块4中部的上嵌槽为上凹的半圆形,上嵌槽内弧面向下,扣合后的上嵌槽与下嵌槽之间形成空腔,副织轴3活动安装在该空腔内;副织轴3活动安装在上嵌槽与下嵌槽之间的空腔内,压块4顶部设有与弹簧6配合的调节手轮5。所述的压块4一端通过调节螺栓2与下嵌槽外侧的固定支架1顶部连接,压块4另一端延伸形成连接板,连接板下方的固定板上设有下连接件,连接板上设有上连接件,上连接件顶部设有调节手轮5,上连接件底部穿过连接板与弹簧6顶部连接,弹簧6底部与下连接件顶部连接。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改造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单台设备改造费用不超过人民币20元,改造后的设备生产大小纱本色格子布生产速度大大增加。其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副轴支架制作简单,无需机精加工,技术精度低,一般工厂的技术工人都可以制作与安装。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