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57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牛仔布多为厚重的纯棉织物,或棉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混纺织物,由于其纱线较粗,织造过程中织缩率较大,牛仔布在下水洗涤之后,都有一定程度的收缩变形,也即缩水。缩水严重者收缩率高达20%以上,有的牛仔布多次洗涤仍有收缩,严重影响使用。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收缩变形对成品服饰的影响,牛仔布出厂前必须进行合理的预缩整理,该工序由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完成。

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是由多单元组成的联合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平幅进布装置、机械整纬装置、蒸汽给湿装置、橡胶毯预缩装置、呢毯整理装置、降温装置以及平幅落布装置。其中,橡胶毯预缩装置是联合生产设备的关键部分。正常生产过程中,影响织缩率的因素很多。一般情况下,首先可以通过调节加压辊对橡胶毯的挤压量来控制牛仔布的收缩率。挤压量少时,橡胶毯变形量小,牛仔布收缩量就小,同理,挤压量大时,牛仔布收缩量大。但橡胶毯的变形量不是无限的,通常橡胶毯的弹性极限为30%,一般要求挤压量不大于25%,否则就会影响橡胶毯的使用寿命。其次,橡胶毯的厚度、承压辊的温度、牛仔布回潮率以及预缩过程中的作用时间即工艺车速都是影响织缩率的重要因素。一般承压辊的温度都能按工艺要求得到控制,橡胶毯的厚度肯定会随研磨次数的增多而变薄,因此在一定温度和特定的橡胶毯厚度状态下,影响织缩率及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就是橡胶毯的挤压量和车速。加大挤压量,可以提高织缩率,同时也可适当增大车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多数品种即使加大挤压量都无法满足织缩率要求,因此提高车速更无从谈起。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牛仔布潜在的织缩率较大,工人通常会通过加大挤压量来实现大收缩率,尽管如此,多数品种仍需要重复预缩2遍甚至3遍才能满足工艺要求。由于橡胶毯价格非常昂贵,而加大挤压量直接缩短了橡胶毯的使用寿命,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另外,利用现有的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重复2遍或3遍进行生产,一方面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造成水、电、汽、人工的重复浪费,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平幅进布装置、机械整纬装置、蒸汽给湿装置、呢毯整理装置、降温装置以及平幅落布装置,在蒸汽给湿装置和呢毯整理装置之减设置有顺次布置的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并且在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之间设有用以调节牛仔布张紧力的张紧装置。

进一步的,在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之间设有对牛仔布进行导向的导布辊。

进一步的,在至少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的上方设有对牛仔布进行导向的导布辊组。

进一步的,所述张紧装置包括用以测量牛仔布张紧力的张紧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呢毯整理装置为依次设置的两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在原来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橡胶毯预缩装置,两个橡胶毯预缩装置通过张紧装置连接,牛仔布经过第一级橡胶毯预缩后,牛仔布部分收缩,此时牛仔布表面含潮状况正好适合二次预缩,二者完美的组合,不但可实现大缩率牛仔布二合一的预缩过程,而且可大大改善牛仔布预缩后手感。两级橡胶毯预缩可在低张紧力状态下、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可大大缩减加压辊挤压量的调节,并可延长橡胶毯的使用寿命,同时过去需要经过2次甚至3次重复预缩的牛仔布,现在一次完成,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避免水、电、汽的重复利用,经过测算,可直接降低成本0.3元/米,生产效益非常可观。本实用新型所述设备运行质量可靠,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维修简便,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在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之间设置导布辊,便于对牛仔布进行导向,有利于生产顺利进行。

(3)在至少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的上方设有对牛仔布进行导向的导布辊组,可实现在生产小缩率牛仔布时,仅应用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对牛仔布进行预缩,而在生产大缩率牛仔布时,应用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对牛仔布进行预缩。实现了一机两用,同时也拓宽了该设备对不同缩率牛仔布的适用范围。

(4)设置张紧力传感器,可对牛仔布的张紧力进行测量,从而及时调整牛仔布张紧装置,使两个橡胶毯预缩装置同步运行且运行平稳,从而可适当提高设备的运行速度。

(5)设置两组呢毯整理装置,可以对橡胶毯预缩后的牛仔布快速的进行烘干,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设备的运行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橡胶毯预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呢毯整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平幅进布装置,2-蒸汽给湿装置,3-主动托布装置,4-机械整纬装置,5-橡胶毯预缩装置,501-承压辊,502-加压辊,503-固定辊,504-提升辊,505-橡胶毯,506-张紧装置,507-磨辊,508-轧水辊,509-提升辊丝杠,5010-挡水板,5011-墙板,5012-牛仔布预缩入口,5013-牛仔布预缩出口,5014-加压辊传动箱,5015-加压辊丝杠,5016-进布开幅机构,61-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2-第二呢毯整理装置,601-呢毯支撑辊,602-第一烘筒,6021-人孔,603-第二烘筒,604-第二张紧装置,605-呢毯,606-牛仔布整理入口,607-牛仔布整理出口,608-张紧力测试装置,609-导向辊,6010-第三张紧装置,7-降温装置,8-平幅落布装置,9-导布辊组,10-导布辊,11-机架,12-牛仔布。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并无顺序关系,如此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针织牛仔预缩整理联合生产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平幅进布装置1、机械整纬装置4、蒸汽给湿装置2、呢毯整理装置、降温装置7以及平幅落布装置8;在蒸汽给湿装置2和呢毯整理装置之间设置有顺次布置的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并且在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之间设有用以调节牛仔布12张紧力的张紧装置506。

平幅进布装置1装设于机架11上,用于将牛仔布12顺利导入生产设备中,其包括走台过桥、若干导布辊和设置在走台过桥上的红外对中扩幅装置,红外对中扩幅装置选用SDC10223滑条式纠偏红外对中扩幅装置。

蒸汽给湿装置2设置于平幅进布装置之后,也装设于机架11上,主要用于增加牛仔布12的含潮率,以适于在橡胶毯预缩装置5中预缩。

在机架11上于蒸汽给湿装置2下方设有主动托布装置3,主动托布装置3包括托布辊以及与托布辊相连接的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电机,用于提供托布辊转动的动力,以使牛仔布12先后依次经过平幅进布装置和蒸汽给湿装置2。

牛仔布12绕过主动托布装置3的拖布辊后,进入机械整纬装置4。机械整纬装置4用于纠正牛仔布12表面的纬斜,其设于机架11上并位于主动托布装置3的下方。机械整纬装置4包括沿着牛仔布12的进布方向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下整纬辊、下扩幅辊、上整纬辊、上扩幅辊和若干过渡辊。

在上述结构中,平幅进布装置1、蒸汽给湿装置2、主动托布装置3和机械整纬装置4属于现有技术,其详细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牛仔布12从机械整纬装置4导出后,进入依次设置的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图2示出了其中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的结构,以下将结合图2进行说明。橡胶毯预缩装置5主要包括墙板5011、承压辊501、加压辊502、固定辊503、提升辊504以及橡胶毯505。其中,墙板5011设于图3所示状态下的前后两侧,承压辊501、加压辊502、固定辊503和提升辊504轴向中心线平行,并分别设于前后两侧的墙板5011之间。具体地,固定辊503置于最下方,加压辊502设于固定辊503的左上方,提升辊504设于固定辊503的右上方,橡胶毯505呈封闭状的包绕在加压辊502、固定辊503和提升辊504上,承压辊501设于固定辊503的上方并压置于橡胶毯505上。在上述结构中,承压辊501由图中未示出的承压辊驱动电机驱动,加压辊502一侧的橡胶毯505与承压辊501左侧之间形成供牛仔布12进入的牛仔布预缩入口5012,提升辊504一侧的橡胶毯505与承压辊501右侧之间形成供牛仔布12导出的牛仔布预缩出口5013。

为了便于调节加压辊502对橡胶毯505的压力,于加压辊502上方设有加压辊驱动机构,加压辊驱动机构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加压辊驱动电机、加压辊传动箱5014以及与加压辊502连接的加压辊丝杠5015,加压辊驱动电机转动驱动加压辊传动箱5014运动,加压辊传动箱5014运动带动加压辊丝杠5015转动从而调节加压辊502的位置,以改变加压辊502对橡胶毯505施加的压力。

为了便于调节橡胶毯505的张紧力,于提升辊504一侧设有提升辊张紧装置,提升辊张紧装置包括与提升辊504相连接的提升辊丝杠509,通过提升辊丝杠509的转动来调节提升辊504的位置,从而调节橡胶毯505的张紧力。

此外,在牛仔布预缩入口5012处设有进布开幅机构5016,进布开幅机构5016由一导布辊10、两个反向旋转的开幅辊和一开幅板组成,进布开幅机构5016为现有技术,故其结构在这里不再赘述。

为了避免橡胶毯505长期使用表面太光滑而打滑,在加压辊502的左侧设有磨辊507,用于修磨橡胶毯505的表面粗糙度。

为了调节橡胶毯505的温度,橡胶毯预缩装置5还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喷淋管,用于在橡胶毯505表面喷水,而为了减少工作状态下的橡胶毯505的水分含量,在固定辊503的左侧设有一组轧水辊508,用于挤压去掉橡胶毯505上粘带的水分,另外,为了回收喷淋的水,在前后墙板5011之间设有挡水板5010,在橡胶毯505下方设有水槽。

以上对其中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的结构进行了说明,接着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说明。牛仔布12从机械整纬装置4导出后,进入橡胶毯预缩装置5,牛仔布12先经过进布开幅机构5016后从牛仔布预缩入口5012进入承压辊501和橡胶毯505之间,然后绕过承压辊501下方由牛仔布预缩入口5012导出,进入下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重复此过程。

为了使牛仔布12能于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之间顺利过渡,在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之间设有对牛仔布12进行导向的导布辊10,具体地,导布辊10装设于机架11上,其数量可以为一个、连个或其他数量,便于牛仔布12顺利过渡即可。

此外,为了使生产的牛仔布12具有较好的质量,尽可能的使牛仔布12在先后经过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是在低张紧力状态下进行,在这两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之间设有用以调节牛仔布12张紧力的张紧装置506。如图2所示,张紧装置506设置于承压辊501右上方,其包括用以调节牛仔布12张紧力的调节辊、活动支架、固定板与调节丝杠,其中,调节辊轴向中心线与固定辊503轴向中心线平行布置,调节辊可转动地设于活动支架上,活动支架上形成有内螺纹孔,固定板固设于墙板5011上,调节丝杠穿设于固定板上并与活动支架的内螺纹形成连接,因而转动调节丝杠可改变活动支架的位置,进而改变调节辊的位置以改变牛仔布12的张紧力。张紧装置506还包括用以测量牛仔布12张紧力的张紧力传感器,具体地,张紧力传感器与图中未示出的控制装置相连接。张紧力传感器上包括两个触头,两个触头通过与布料接触,将张紧力信息以数据的形式传递给图中未示出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检测到张紧力大于设定值时,主动调节两个承压辊驱动电机的转速,从而调整牛仔布12的松紧程度,提高预缩效果。张紧装置506除了可为上述结构,还可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

因不同的牛仔布12织缩率各不相同,如果织缩率较小的牛仔布12也经过两次橡胶毯505预缩,势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为此,如图1所示,在前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的上方的机架11上设有导布辊组9,如果生产织缩率较小的牛仔布,则牛仔布12从机械整纬装置4导出后,经导布辊组9直接进入下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也即牛仔布12不经过前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节约了能源和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导布辊组9中设有两个导布辊10,其还可为其他数量,便于牛仔布12绕过前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即可。

除了可在前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的上方的机架11上设置导布辊组9,当然也可在后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的上方的机架11上设置导布辊组9,只是此时,在生产织缩率较小的牛仔布时,牛仔布12从机械整纬装置4导出后,经过前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而不经过后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直接进入呢毯整理装置。也即,本实施例中,在至少一组橡胶毯预缩装置5的上方设有对牛仔布12进行导向的导布辊组9即可。

为了使呢毯整理装置具有较好的对牛仔布12的整理效果,以图3所示的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1进行说明,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1包括设于前后墙板(图中未示出)之间的第一烘筒602和第二烘筒603,第一烘筒602直径大于第二烘筒603直径,且第二烘筒603设于第一烘筒602右上方,两者轴向中心线平行。在第一烘筒602和第二烘筒603的周围,设有多个呢毯支撑辊601,呢毯605呈封闭状地绕设于多个呢毯支撑辊601上,并包绕第一烘筒602外周面面积的约7/8,且包绕第二烘筒603外周面面积的约2/3。第一烘筒602与设于第一烘筒602左侧上下布置的两个呢毯支撑辊601之间分别形成上下布置的牛仔布整理出口607和牛仔布整理入口606。另外,为了便于对设备进行检修,在第一烘筒602的前侧面上设有人孔6012。

为了便于调整呢毯605的松紧程度,在第二烘筒603的上方设有第二张紧装置604,第二张紧装置604调节位于第二烘筒603上方的呢毯支撑辊601的位置,以调节呢毯605的松紧程度。当然,第二张紧装置604还可调节其他的呢毯支撑辊601的位置,来调节呢毯605的松紧程度。

为了便于调节牛仔布12的张紧力,在第一烘筒602的左上方设有第三张紧装置6010,用以调节牛仔布12的张紧力。且为了对牛仔布12生产过程中的张紧力进行测试,在第二烘筒603的右上方设有张紧力测试装置608。为了将经过整理的牛仔布12导入降温装置7,在第一烘筒602和第二烘筒603的上方设有多个导向辊609。

以上对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下边对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1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牛仔布12经牛仔布整理入口606进入呢毯605与第一烘筒602之间,绕过第一烘筒602后由牛仔布整理出口607导出,然后先后经过第三张紧装置6010、各个导向辊609和张紧力测试装置608,然后进入降温装置7。第一烘筒602用于对牛仔布12进行整理,牛仔布12并不经过第二烘筒603。由于牛仔布12绕过第一烘筒602后,牛仔布12上多余的水分会传递至呢毯605上,第二烘筒603主要用于对呢毯605上的水分进行烘干,以便于提高车速。

在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1之后设有第二呢毯整理装置62,第二呢毯整理装置62与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1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在于第二呢毯整理装置62中不包括第三张紧装置6010和张紧力测试装置608,而包括用以防止呢毯605跑偏的纠偏装置。第二呢毯整理装置62除了可与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1结构不同,第二呢毯整理装置62还可与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1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中,呢毯整理装置包括第一呢毯整理装置61和第二呢毯整理装置62,其为依次设置的两组,是为了对经过橡胶毯505预缩后的牛仔布12进行快速的烘干,当然还可以仅设置任一组呢毯整理装置,只是如此呢毯整理装置对牛仔布12的烘干速度较慢,影响生产效率。

牛仔布12从第二呢毯整理装置62导出后,先经降温装置7进行降温冷却,再由平幅落布装置8导出,完成牛仔布12的生产过程。降温装置7与平幅落布装置8也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