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芳香非织造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2489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芳香非织造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织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芳香非织造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关心商品除了包装、气味、颜色、形状等附加值以外,越来越关心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也越来越担心纤维织造品或非织造品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滋生细菌的潜在危险,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香味的天然抗菌纤维及其制品,不同的香味对人体会产生不同感受并兼具理疗、驱虫、抗菌等特点,例如,天然柏树由对辅助人体睡眠和驱逐螨虫有效,桉精油对人体呼吸道感染具有缓解作用,也兼具杀菌和抗菌的功效,茉莉花精油对人体具有兴奋和温暖情绪的功能等。因此,不仅可以是纤维制品具有香味,而且使得纤维制品具有抗菌性能,抑制纤维制品表面细菌生长,保持纤维制品表面自身清洁。

其实,芳香纤维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90年代中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纤维。自1987年以来日本的合成纤维制造商在生产合成纤维的基础上,相继开发出了多种具有功能性的新型纤维品种,其中,早期开发的芳香织物主要以后整理方法进行的,如CN102618960A采用在纺丝后的纤维后处理过程中,将香精包容在高分子膜内,形成芳香微胶囊后喷雾到纤维表面,再经热定型得到,但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芳香型化学纤维做成织物时,均匀度差,不耐洗,耐洗性能差,芳香织物留香时间短,芳香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一般洗涤10-20次后其香味就散失了。

由此可见,芳香纤维应当具有两项重要的特征,芳香精油有一定的挥发性,如何在制备过程中减少损失,并能均匀地分散于母粒中是本领域的难点。一方面具有挥发性的油性香精比较稳定且牢固的加载在纤维上,在纤维加工处理如梳理、加热或洗涤后忍让具有可感受的香味,另一方面不完全影响纤维本身的物理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为此,作为一种能散发香味的纤维,国内外对此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于芳香纤维已有不少专利文献报道,表现在:

一方面,熔融纺丝是化学纤维成型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将芳香微胶囊技术应用于芳香纤维的熔融纺丝过程中形成缓释的芳香纤维。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利用成膜材料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包裹于囊中,形成一个直径几微米至毫米的微小容器的技术,微胶囊具有保护囊中物质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屏蔽味道、颜色和气味的作用,能降低毒性,改变物质的性质或性能,延长挥发性物质储存时间、持续释放进入外界,还有将不同混合的化合物隔离的功能等,目前,微胶囊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涂料、油墨、纺织品、化妆品、农牧业等多个领域。因此,芳香纤维在熔融纺丝的基础上进行芳香持久性有效的尝试并形成了诸多的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10500258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芳香丙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由PP切片、芳香丙纶母粒经熔融共混挤出制成;专利CN101294315公开了一种带有芳香味的远红外扁平纤维,在聚酯熔体中添加3.5-12%粒径1微米以下单位远红外粉和2-6%的纳米香型微胶囊一起纺丝,得到兼具红外和香味的纤维;专利CN1594684公开了共混法生产芳香纤维方法,采用聚丙烯芳香母料与聚酯进行共混纺丝得到芳香纤维;要制备均匀度、持久稳定、物理性能指标稳定的芳香型纤维,采用芳香母粒进行共混纺丝是主要的办法,因此,制备性能良好的芳香母粒,才能在生产芳香纤维时得到良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在国外,美国专利US4713291介绍了一种皮芯层双组份芳香纤维,日本专利JP61063716介绍了一种具有持久芳香性的皮芯层纤维。在国内,中国发明专利CN85108805介绍了适用于床上用品的芳香皮芯组合纤维。专利CN1032874公开了加香合成纤维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微胶囊技术将香味加载到纤维中。专利CN102586943A公开了一种长效缓释的皮芯型芳香长丝,通过皮芯复合方式将芳香物质约束在芯层以达到缓释的目的,使纤维长期保持香味。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皮芯结构纤维的芯层中,在纺丝过程中通过把不同类型的芳香微胶囊和芯层聚合物如聚丙烯、聚酯共混熔融纺丝,可直接制成具有芳香功能的聚丙烯、聚酯长丝或短纤维,其与传统的后整理方法织造的纺织品相比,该方法生产的纤维制品芳香性更持久,同时产品具有柔软、细腻及舒适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提供一种自芳香非织造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所述自芳香非织造布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自芳香非织造布包括纺粘纤维结构网络,在纺粘纤维结构网络的上表层、下表层分别设置自芳香纤维网,在所述自芳香纤维网内自芳香纤维在纵向、横向方向上定向随机排列、纵横交错、缠绕、抱合,同时在纺粘纤维结构网络与自芳香纤维网结合界面处的自芳香纤维植入纺粘纤维结构网络内,并与纺粘纤维结构网络内的纺粘纤维缠绕、抱合、粘结,进而将自芳香纤维网与纺粘纤维结构网络连为一体;所述自芳香纤维包括芯层与皮层,在所述芯层与皮层之间设置自芳香层。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芯层为高熔点聚合体,所述皮层为低熔点聚合体。所述高熔点聚合体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聚丙烯;所述低熔点聚合体为聚乙烯。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自芳香层为呈包覆壳核结构的芳香微胶囊涂层,包含囊芯、囊壁,所述囊壁为聚合物膜层,所述囊芯为精油芳香体。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自芳香纤维包括自芳香长丝、自芳香短纤维;所述自芳香长丝的细度为0.8-3.0D,所述自芳香短纤维的长度为35-130mm,卷曲度为12-40%,抗张强度为2.2-3.1cN/dtex。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自芳香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为14-22N,平方克重为10-35g/m2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自芳香纤维,将自芳香微胶囊设于皮芯结构自芳香纤维的皮层与芯层之间,有利于保护芳香精油不受高温而分解,香味持久性长,稳定性好,可满足后织造整理加工的不同需求。香味通过纤维两端截面或皮层材料分子链间隙缓慢释放出来,达到持久释放芳香气味的效果,具有芳香释放均匀,留香时间长的特点,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香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芳香非织造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自芳香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纺粘纤维结构网络,2是自芳香纤维网,3是自芳香纤维芯层,4是自芳香纤维皮层,5是自芳香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芳香微胶囊包含囊芯、囊壁,所述囊壁为聚合物,所述囊芯为芳香精油或孔隙内置入芳香精油的水合硅酸铝,所述囊壁为聚氨酯树脂膜、明胶膜、环糊精膜、低熔点聚酰胺膜、环氧树脂膜、脲醛树脂膜或阿拉伯胶膜;所述芳香精油的香精类型包括草香型、玫瑰香型、森林浴香型、茉莉香型、薰衣草香型、水果香型、柠檬香型与桂花香型,所述芳香精油属于耐高温型的芳香精油,可耐加工温度130-300℃。

实施例1

如附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芳香非织造布包括纺粘纤维结构网络1,在纺粘纤维结构网络1的上表层、下表层分别设置自芳香纤维网2,在所述自芳香纤维网2内自芳香纤维在纵向、横向方向上定向随机排列、纵横交错、缠绕、抱合,同时在纺粘纤维结构网络1与自芳香纤维网2结合界面处的自芳香纤维植入纺粘纤维结构网络1内,并与纺粘纤维结构网络1内的纺粘纤维缠绕、抱合、粘结,进而将自芳香纤维网2与纺粘纤维结构网络1连为一体;所述自芳香纤维包括芯层3与皮层4,在所述芯层3与皮层4之间设置自芳香层5。

在本实施例,自芳香纤维芯层3为高熔点聚合体,所述高熔点聚合体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聚丙烯。自芳香纤维皮层4为低熔点聚合体,所述低熔点聚合体为聚乙烯。自芳香层5为呈包覆壳核结构的芳香微胶囊涂层,包含囊芯、囊壁,所述囊壁为聚合物膜层,所述囊芯为精油芳香体。

在本实施例,自芳香纤维包括自芳香长丝、自芳香短纤维。其中,自芳香长丝的细度为0.8-3.0D,自芳香短纤维的长度为35-130mm,卷曲度为12-40%,抗张强度为2.2-3.1cN/dtex。

在本实施例,自芳香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为14-22N,平方克重为10-35g/m2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在所述自芳香非织造布上设置有透气孔隙,所述孔隙垂直贯穿自芳香非织造布的表层、下表层,透气孔隙的孔型包括锥形、倒锥形、圆形、星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在排列方式上包括透气孔隙在非织造布上的排列为规则对称排列,如与非织造布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相平行的平行排列、X型排列或同心圆排列,以及不规则非对称排列,同时,单位面积透气孔隙的数量为100000-5000000孔/m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实施例2制得的自芳香非织造布的持香性能进行测试。

检测样品:实施例1、实施例2制得的自芳香非织造布。

香味稳定性检测方法:该样品经过洗涤50次,在自然条件下放置360天。

评价方法:经由香料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通过嗅觉定性判定香味。

评价结果:各样品均具有香味,且香味纯真,说明该发明制得自芳香非织造布的香味稳定性高,持香时间久,耐洗涤。

虽然本实用新型描述了具体的实施案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型、变化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