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膜加工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482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印膜加工生产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印膜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印膜加工生产线。



背景技术:

印膜通常包括依次层叠的保护层、图文层、载膜、粘附层和保护层。印膜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以玻纤为原料,贴合上不同的一层层材料,通常用于覆盖在各种平面上,不同图案的印膜组合,更是将各种平面点缀得丰富多彩。

现有的印膜加工工艺落后,生产装置不规范、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差、生产效率不高,亟需设计一套完整的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生产印膜的印膜加工生产线。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印膜加工生产线,包括顺序设置的:

玻纤放料装置,玻纤放料装置包括收放玻纤的第一出料装置和若干过渡滚轴,玻纤经过玻纤放料装置的各过渡滚轴连接下一级;

上浆装置,上浆装置包括两对向旋转的上浆压辊和存放浆液的上浆托盘,一个上浆压辊的边缘浸入上浆托盘中的浆液,玻纤处于两上浆压辊之间;

凝浆装置,凝浆装置包括自旋的凝浆滚筒和与凝浆滚筒对向旋转的凝浆压辊,玻纤处于凝浆滚筒和凝浆压辊之间;

转印装置,转印装置包括释放未使用的印膜的出膜机、两对向旋转的转印压辊、收起使用后的印膜的收膜机,印膜和玻纤处于两转印压辊之间;

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包括若干过渡滚轴和卷绕玻纤的成品料筒,玻纤经过收纳装置的各过渡滚轴进入成品料筒。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凝浆滚筒在贴合玻纤的一侧设有补浆装置,补浆装置包括与凝浆滚筒对向旋转的补浆压辊和存放浆液的补浆托盘,补浆压辊的边缘浸入补浆托盘中的浆液。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凝浆滚筒在贴合玻纤的一侧设有背封装置,背封装置包括收放背封料的第二出料装置、若干过渡滚轴和与凝浆滚筒对向旋转的背封压辊,背封料经过背封装置的各过渡滚轴并处于背封压辊与凝浆滚筒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转印装置的出口与收纳装置的入口之间设有面层装置,面层装置包括面层料、收放面层料的第三出料装置、两对向旋转的面层压辊,面层料和玻纤处于两面层压辊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补浆托盘的下侧设有伸缩推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背封压辊与背封装置的最后一级的过渡滚轴之间设有预热滚筒,背封料贴合预热滚筒的部分弧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转印装置的出口和面层装置的入口之间设有降低玻纤温度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为冷却滚筒,玻纤贴合冷却滚筒的部分弧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上浆压辊之间设有调整两上浆压辊间距的调整装置,接触浆液的上浆压辊的圆周上设有对向旋转的刮浆压辊,上浆托盘的下侧设有伸缩推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和可左右滑动的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采用丝杆连接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一个上浆压辊铰接在第一支架上,另一个上浆压辊铰接在第一滑块上,刮浆压辊铰接在第二滑块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印膜加工生产线利用连续工作的各种压辊和滚筒协同旋转、不断地从第一出料装置中牵引出玻纤,同时带动玻纤依次经过上浆装置、凝浆装置和转印装置,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最后玻纤被卷进收纳装置,完成一段玻纤连续不断地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设备流程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上浆装置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凝浆装置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转印装置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本发明为一种印膜加工生产线,包括顺序设置的:

a.玻纤放料装置1,玻纤放料装置1包括收放玻纤2的第一出料装置和若干过渡滚轴,玻纤2经过玻纤放料装置1的各过渡滚轴连接下一级;第一出料装置包括框架和安装在框架上的卷绕好的玻纤2,框架上并排设有两转轴作为玻纤2的出料口,即玻纤2经过两转轴之间伸出第一出料装置。玻纤2类似卷纸一样卷绕存放,为了持续提供玻纤2,支架上设了两组卷绕好的玻纤2,两组交替输出、轮换。

b.上浆装置3,具体参照图3,上浆装置3包括两对向旋转的上浆压辊31和存放浆液的上浆托盘32,一个上浆压辊31的边缘浸入上浆托盘32中的浆液,玻纤2处于两上浆压辊31之间;两上浆压辊31之间设有调整两上浆压辊31间距的调整装置,接触浆液的上浆压辊31的圆周上设有对向旋转的刮浆压辊33,上浆托盘32的下侧设有伸缩推杆。

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上设有可上下滑动的第一滑块和可左右滑动的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采用丝杆连接安装在第一支架上,一个上浆压辊31铰接在第一支架上,另一个上浆压辊31铰接在第一滑块上,刮浆压辊33铰接在第二滑块上。

上浆装置3运行状态是,玻纤2经过两上浆压辊31时,下侧的上浆压辊31自旋,持续不断地将上浆托盘32中的浆液牵引吸引起来、贴合到玻纤2上,结果就是玻纤2附着上浆液进入下一级。上浆托盘32下侧的伸缩推杆控制下侧的上浆压辊31浸入浆液中的深度,同时可左右调节的刮浆压辊33进一步控制下侧的上浆压辊31所附着的浆液厚度,最后两上浆压辊31压紧玻纤2和浆液。上侧的上浆压辊31和刮浆压辊33既通过手动调节位移,也可通过电控系统调节;同理伸缩推杆,伸缩推杆既可以是电动推杆也可以是液压推杆,在此不在赘述。

上述浆液的成分通常包括pvc树脂、pvc增塑剂、稳定剂、耐寒剂、阻燃剂、碳酸钙和钛白粉等,本实施例中,上浆时的浆液温度保持在45℃左右。

c.凝浆装置,具体参照图4,凝浆装置包括表面温度高于150℃的凝浆滚筒41和与凝浆滚筒41对向旋转的凝浆压辊42,玻纤2处于凝浆滚筒41和凝浆压辊42之间。凝浆滚筒41的轴心支点固定不动,保持凝浆滚筒41自转,本实施例中,凝浆滚筒41顺时针旋转。

凝浆滚筒41直径大于凝浆压辊42,玻纤2切入、切出上浆滚筒的角度调整好,进而控制玻纤2贴合上浆滚筒的面积,然后在高温下完成凝浆工艺。从图4中可以看出,凝浆滚筒41加热玻纤2未上浆的一侧,通过传热使玻纤2另一侧的浆液凝固。

d.转印装置5,具体参照图5,转印装置5包括释放未使用的印膜52的出膜机、两对向旋转的转印压辊51、收起使用后的印膜52的收膜机,印膜52和玻纤2同时处于两转印压辊51之间,两转印压辊51之间的压力保持在6kg左右。该步骤只是将印膜52上图案转印到玻纤2而已,印膜52不与玻纤2复合;出膜机和收膜机的结构参照第一出料装置设计,原理如图5,右侧为出膜机,左侧为收膜机,玻纤2未凝浆的一面转印上图案,两转印压辊51的工作温度为100℃~200℃。

e.收纳装置9,收纳装置9包括若干过渡滚轴和卷绕玻纤2的成品料筒91,玻纤2经过收纳装置9的各过渡滚轴后进入成品料筒91。此时的各过渡滚轴上下左右均错开,玻纤2蛇形地经过各过渡滚轴。相应地,收纳装置9上设有若干组卷绕玻纤2的成品料筒91,便于分类和管理。

此印膜加工生产线利用连续工作的各种压辊和滚筒协同旋转、不断地从第一出料装置中牵引出玻纤2,同时带动玻纤2依次经过上浆装置3、凝浆装置和转印装置5,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最后玻纤2被卷进收纳装置9,完成一段玻纤2连续不断地生产。卷绕在第一出料装置上的玻纤2越多,一次加工出来的成品也就越多。

具体参照图2,上述流程为最基础、最短的玻纤2生产流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凝浆滚筒41在贴合玻纤2的一侧设有补浆装置6,补浆装置6包括与凝浆滚筒41对向旋转的补浆压辊61和存放浆液的补浆托盘62,补浆压辊61的边缘浸入补浆托盘62中的浆液,补浆托盘62的下侧设有伸缩推杆,设计思路参照上浆托盘32。补浆压辊61先将浆液附上圆周,再与玻纤2紧密贴合。

上浆托盘32和补浆托盘62均向上敞开,便于补充浆液、观察浆液使用情况。

上浆装置3仅进行一次上浆,玻纤2厚度较难突破某个厚度临界点,而该设计可以提高凝浆时玻纤2的厚度,使最终生产出的玻纤2更厚更结实,特别是玻纤2的厚度范围选择更大,即有更多的厚度规格供客户选择。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凝浆滚筒41在贴合玻纤2的一侧设有背封装置,背封装置包括收放背封料72的第二出料装置、若干过渡滚轴和与凝浆滚筒41对向旋转的背封压辊71,背封料72经过背封装置的各过渡滚轴并处于背封压辊71与凝浆滚筒41之间,背封压辊71与最后一级过渡滚轴之间设有表面温度高于40℃的预热滚筒73,背封料72贴合预热滚筒73的部分弧面。

背封料72为塑胶。

第二出料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出料装置相似,设计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中,背封料72交替进过若干过渡滚轴,完成展开、绷紧的过程,背封压辊71提供6kg的压力,保证背封料72良好贴合在玻纤2上。

背封装置和补浆装置6不同时运行,两者属于不同的工艺方向,分别加工不同的产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具体参照图5,转印装置5的出口与收纳装置9的入口之间设有面层装置8,面层装置8包括收放面层料82的第三出料装置、两对向旋转的面层压辊81以及依次经过第三出料装置和两面层压辊81的面层料82,玻纤2处于两面层压辊81之间。

第三出料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出料装置相似,设计原理相同。图5中看出玻纤2有两个工艺方向选择。两面层压辊81之间保持6kg左右的压力,两面层压辊81的工作温度为80~120℃。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转印装置5的出口和面层装置8的入口之间设有降低玻纤2温度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为表面温度低于50℃的冷却滚筒83,玻纤2贴合冷却滚筒83的部分弧面。本实施例中,可以先降低玻纤2的温度再进行面层。

面层料82采用透明的塑胶,覆盖在转印后的玻纤2上,保护图案。自然地,另一侧没有图案的面,可以补浆或背封,最后则是玻纤2的该背面直接贴覆在各种平面上。

如图5,若需要进行面层,则玻纤2先与印膜52贴合,然后一起经过若干过渡滚轴,在经过冷却滚筒83之前撕开分离;若不需要进行面层,印膜52与玻纤2一起经过两转印压辊51后就撕开分离,玻纤2开始进入收纳装置9,而印膜52独自经过若干过渡滚轴回到收膜机。

上述上浆压辊31、背封压辊71和补浆压辊61均安装在气缸上,如此便于控制玻纤2与浆液或背封料72之间的压力,同时两转印压辊51和两面层压辊81一个固定铰接、另一个则安装在气缸上,用于调节转印或面层时的压力。不同的装置之间也具有引导和承托玻纤2、背封料72、面层料82和印膜52的过渡滚轴,不同的过渡滚轴大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即可。

玻纤放料装置1、上浆装置3、凝浆装置、背封装置、补浆装置6、转印装置5和面层装置8内部均具有电机驱动各滚筒或压辊旋转,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转速;而且仅有单个压辊安装在气缸上,进行控制两对向旋转的压辊压力,对于若干过渡滚轴,可附加自旋动力、也可不附加动力而被动旋转。

凝浆滚筒41、预热滚筒73、冷却滚筒83、转印压辊51以及其他需要保持一定表面温度的压辊,均采用热传导方式传递热量或冷量。

玻纤放料装置1、上浆装置3、凝浆装置、背封装置、补浆装置6、转印装置5和面层装置8丰富了整个印膜加工生产线,即丰富了该生产线加工出的玻纤2种类。图1既是设备流程图,也是具体的位置分布图,凝浆滚筒41的直径为1.8m,其他设备尺寸、间距可根据比例算出。

当然,本设计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特征的组合,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