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用品锦纶织带染色用色牢度增强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779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带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外用品锦纶织带染色用色牢度增强剂。



背景技术:

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的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广泛应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织带在户外用品行业被用于制作登山野营防护安全带、登山背包带、帐篷、个人防护用品等,由于此类织带的使用环境是户外环境,因此对其耐候性要求高于普通环境下使用的织带。

锦纶属于织带的常用加工材料,俗称尼龙。锦纶织带在干、湿情况下的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而色牢固度成为影响锦纶织带使用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其工作于户外环境中,在长时间紫外线辐射、空气过湿或过干等条件下织带容易出现褪色现象,即使未经水洗,因此我们需要在锦纶织带加工过程中增强其色牢固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开发出一种户外用品锦纶织带染色用色牢固度增强剂,通过该增强剂的添加提高加工所得锦纶织带的色牢固度,使其在长时间户外环境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的色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加工所制锦纶织带在长时间户外环境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原有色彩的户外用品锦纶织带染色用色牢度增强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户外用品锦纶织带染色用色牢度增强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芦荟叶提取物15-25份、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1-5份、鲸蜡醇1-5份、聚乙烯醇缩丁醛0.5-2份、蓖麻油聚氧乙烯醚0.5-2份、交联聚维酮0.1-1份、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0.05-0.2份;

所述芦荟叶提取物是由切碎的芦荟叶与3倍重量去离子水经功率1.5kw磨浆机反复磨浆3次后过100目筛、取滤液再经球磨机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而得。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鲸蜡醇中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和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静置5min后继续微波处理5min,再加入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交联聚维酮,混合均匀后再次微波处理5min,即得增强助剂;

(2)向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中加入增强助剂,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再转入-10℃环境中密封静置3h,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然后将所得微粉加入芦荟叶提取物,所得混合液送入球磨机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最后经浓缩制成固含量50-55%的膏体。

所述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使用前经过改性处理,其具体改性方法为:先将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多聚谷氨酸和二茂铁,继续在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然后加入氢化蓖麻油和双丙酮丙烯酰胺,再次于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转入-15℃环境中密封静置5h,最后利用粉碎机制成粒度小于0.1mm的颗粒。

所述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多聚谷氨酸、二茂铁、氢化蓖麻油、双丙酮丙烯酰胺的质量比为10-20:5-10:0.05-0.5:1-5:0.5-3。

所述鲸蜡醇使用前经过改性处理,其具体改性方法为:将鲸蜡醇加热至熔融状态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无水乙醇和柠檬酸,并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30min,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继续在回流状态下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

所述鲸蜡醇、无水乙醇、柠檬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质量比为20-25:100-150:25-30:5-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以芦荟叶提取物为主要原料,辅以多种助剂制得色牢度增强剂,该色牢度增强剂的添加能显著提高锦纶织带的色牢度,使其耐水洗色牢度达到5级、耐干摩擦色牢度达到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达到4-5级、耐日晒色牢度达到5-6级、耐汗渍色牢度达到4-5级,从而使经染色处理后的锦纶织带在长时间户外环境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其原有色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1)向3g鲸蜡醇中加入0.5g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05g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静置5min后继续微波处理5min,再加入1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0.3g交联聚维酮,混合均匀后再次微波处理5min,即得增强助剂;

(2)向5g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中加入增强助剂,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再转入-10℃环境中密封静置3h,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然后将所得微粉加入20g芦荟叶提取物,所得混合液送入球磨机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最后经浓缩制成固含量50-55%的膏体。

芦荟叶提取物的制备:将切碎的芦荟叶与3倍重量去离子水经功率1.5kw磨浆机反复磨浆3次后过100目筛、取滤液再经球磨机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而得。

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的改性:先将20g双酚a型环氧树脂e-42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5g多聚谷氨酸和0.05g二茂铁,继续在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然后加入2g氢化蓖麻油和0.5g双丙酮丙烯酰胺,再次于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转入-15℃环境中密封静置5h,最后利用粉碎机制成粒度小于0.1mm的颗粒。

鲸蜡醇的改性:将25g鲸蜡醇加热至熔融状态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100g无水乙醇和30g柠檬酸,并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30min,然后加入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继续在回流状态下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

实施例2

(1)向5g鲸蜡醇中加入1g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05g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静置5min后继续微波处理5min,再加入0.5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0.5g交联聚维酮,混合均匀后再次微波处理5min,即得增强助剂;

(2)向5g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中加入增强助剂,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再转入-10℃环境中密封静置3h,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然后将所得微粉加入25g芦荟叶提取物,所得混合液送入球磨机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最后经浓缩制成固含量50-55%的膏体。

芦荟叶提取物的制备:将切碎的芦荟叶与3倍重量去离子水经功率1.5kw磨浆机反复磨浆3次后过100目筛、取滤液再经球磨机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而得。

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的改性:先将20g双酚a型环氧树脂e-54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10g多聚谷氨酸和0.1g二茂铁,继续在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然后加入2g氢化蓖麻油和1g双丙酮丙烯酰胺,再次于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转入-15℃环境中密封静置5h,最后利用粉碎机制成粒度小于0.1mm的颗粒。

鲸蜡醇的改性:将20g鲸蜡醇加热至熔融状态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100g无水乙醇和25g柠檬酸,并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30min,然后加入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继续在回流状态下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

实施例3

(1)向3g鲸蜡醇中加入0.5g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05g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静置5min后继续微波处理5min,再加入1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0.3g交联聚维酮,混合均匀后再次微波处理5min,即得增强助剂;

(2)向5g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中加入增强助剂,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再转入-10℃环境中密封静置3h,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然后将所得微粉加入20g芦荟叶提取物,所得混合液送入球磨机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最后经浓缩制成固含量50-55%的膏体。

芦荟叶提取物的制备:将切碎的芦荟叶与3倍重量去离子水经功率1.5kw磨浆机反复磨浆3次后过100目筛、取滤液再经球磨机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而得。

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的改性:先将20g双酚a型环氧树脂e-42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5g多聚谷氨酸和0.05g二茂铁,继续在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然后加入2g氢化蓖麻油和0.5g双丙酮丙烯酰胺,再次于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转入-15℃环境中密封静置5h,最后利用粉碎机制成粒度小于0.1mm的颗粒。

实施例4

(1)向3g鲸蜡醇中加入0.5g聚乙烯醇缩丁醛和0.05g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静置5min后继续微波处理5min,再加入1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和0.3g交联聚维酮,混合均匀后再次微波处理5min,即得增强助剂;

(2)向5g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中加入增强助剂,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再转入-10℃环境中密封静置3h,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然后将所得微粉加入20g芦荟叶提取物,所得混合液送入球磨机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最后经浓缩制成固含量50-55%的膏体。

芦荟叶提取物的制备:将切碎的芦荟叶与3倍重量去离子水经功率1.5kw磨浆机反复磨浆3次后过100目筛、取滤液再经球磨机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而得。

鲸蜡醇的改性:将25g鲸蜡醇加热至熔融状态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100g无水乙醇和30g柠檬酸,并升温至回流状态保温混合30min,然后加入5g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继续在回流状态下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液送入喷雾干燥机中,干燥所得颗粒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

对照例1

向5g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中加入增强助剂,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频率2450mhz、输出功率700w下微波处理5min,再转入-10℃环境中密封静置3h,所得混合物经超微粉碎机制成微粉,然后将所得微粉加入20g芦荟叶提取物,所得混合液送入球磨机中,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最后经浓缩制成固含量50-55%的膏体。

芦荟叶提取物的制备:将切碎的芦荟叶与3倍重量去离子水经功率1.5kw磨浆机反复磨浆3次后过100目筛、取滤液再经球磨机球磨至出料粒度小于50μm而得。

双酚a型液态环氧树脂的改性:先将20g双酚a型环氧树脂e-42以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130℃保温混合5min,再加入5g多聚谷氨酸和0.05g二茂铁,继续在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然后加入2g氢化蓖麻油和0.5g双丙酮丙烯酰胺,再次于120-130℃下保温混合3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并转入-15℃环境中密封静置5h,最后利用粉碎机制成粒度小于0.1mm的颗粒。

实施例5

分别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照例1所制色牢度增强剂按照表1所示配制染液,再通过相同染色方法对同批锦纶织带进行染色,设置不使用增强剂的对照例2,并按照我国标准测试其色牢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1染液的原料配比

表2经所制染液染色后的锦纶织带色牢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