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洗衣机是利用电能产生机械作用来洗涤衣物的清洁电器,按其额定洗涤容量分为家用和集体用两类,中国规定洗涤容量在6千克以下的属于家用洗衣机:家用洗衣机主要由箱体、洗涤脱水桶(有的洗涤和脱水桶分开)、传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有的还装有加热装置,洗衣机一般专指使用水作为主要的清洗液体,有别于使用特制清洁溶液,及通常由专人负责的干洗,而在洗衣机使用之后,需要对清洁水进行排放,由于清洁水中可能含有杂质物体,直接排放会导致洗衣机管路的堵塞,因此需要通过过滤装置进行污水的过滤处理。
然而现有的过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于过滤装置的安装稳定性不够强,容易在工作中发生晃动的现象,降低了过滤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过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顶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装置本体内表壁设置有镂空层,所述装置本体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表面设置有软皮层,所述限位块底部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装置本体两侧设置有卡接块,所述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滤芯,且滤芯顶部设置有导流板,所述装置本体两侧设置有滤仓,所述滤仓底部设置有传压杆,所述传压杆顶部设置有传压片,所述传压杆底部设置有限位阀球,所述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底部设置有把手,所述卡板两侧套接有防护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块共安装有四个,且四个限位块两两之间相互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流板的横截面为三角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卡接块为两段式结构,其内侧为弹簧管,外侧为半圆弧形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滤仓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滤仓关于装置本体的竖直中心线处对称,其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圆形导水孔。
本发明中,首先通过设置的导流板的横截面为三角结构,一方面能够将进入装置本体的污水起到分向导流的作用,使得污水能够均匀的进入两个滤仓内部进行过滤,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污水对导流板造成的冲击磨损,从而延长导流板的使用寿命,其次通过设置的卡接块内侧为弹簧管,外侧为弧形卡块,能够在装置本体嵌入到洗衣机安装凹槽内部时,对装置本体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避免洗衣机的工作震动造成装置本体脱落的情况,最后通过设置的传压杆和限位阀球,能够在滤仓内部杂质较多时,杂质会挤压传压杆使得限位阀球凸出,从而方便使用人员的及时观察,便于过滤装置的及时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传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限位块、2-装置本体、3-导流板、4-卡接块、5-滤芯、6-卡板、7-传压片、8-传压杆、9-把手、10-防护套、11-滤仓、12-密封圈、13-镂空层、14-加强筋、15-软皮层、16-限位阀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装置本体2,装置本体2顶部设置有密封圈12,装置本体2内表壁设置有镂空层13,装置本体2顶部两侧设置有限位块1,限位块1内表面设置有软皮层15,限位块1底部设置有加强筋14,装置本体2两侧设置有卡接块4,装置本体2内部设置有滤芯5,且滤芯5顶部设置有导流板3,装置本体2两侧设置有滤仓11,滤仓11底部设置有传压杆8,传压杆8顶部设置有传压片7,传压杆8底部设置有限位阀球16,装置本体2底部设置有卡板6,卡板6底部设置有把手9,卡板6两侧套接有防护套10。
限位块1共安装有四个,且四个限位块1两两之间相互对称,导流板3的横截面为三角结构,卡接块4为两段式结构,其内侧为弹簧管,外侧为半圆弧形卡块,滤仓11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滤仓11关于装置本体2的竖直中心线处对称,其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圆形导水孔。
当滤仓11内部杂质积压过多时,传压片7会受到挤压力作用,使得传压杆8向下移动,从而将限位阀球16从卡板6内部向下凸出,此时观察人员可以观察限位阀球16的凸出幅度,进而通过把手9将过滤装置取出进行清洗或者更换。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握取把手9将装置本体2安装在洗衣机的工作地点,软水管通过限位块1插入装置本体2内部,软皮层15能够对软水管起到密封作用,然后污水通过软水管进入装置本体2通过导流板3的分流进入滤仓11内,部分难溶纤维材料被滤芯5进行吸附,其他杂质会在滤仓11底部聚集,当杂质聚集过多时,传压片7会被挤压,使得传压杆8向下移动将限位阀球16凸出,从而便于使用人员观察,对过滤装置进行及时的清洗更换,则该过滤装置完整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