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染料染色蛋白质纤维织物的后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41123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染料染色蛋白质纤维织物的后处理方法,属于纺织印染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一些合成染料可分解出致癌芳香胺或染料本身就具有致敏、致癌性,不符合生态纺织品的要求,人们对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天然染料是从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以及某些昆虫和贝类的干燥躯体中提取的天然色素,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因此,天然染料与生态环境的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而且毒性较低,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日用化学品、纺织品染色等领域。

天然染料用于纺织品染色印花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大一部分天然染料对ph值比较敏感,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呈现不同的颜色,也就是耐酸碱稳定性较差。这使得天然染料染色织物的色泽稳定性不高,受穿着、洗涤等过程中ph值的影响较大,从色牢度角度看,皂洗牢度和汗渍牢度的测试过程规定了一定的ph值,使得一些天然染料在服用或测试过程中由于ph值的变化而产生色变,也就体现在相应的牢度不合格,从而不能达到服用纺织品的要求。

目前,为了提高天然染料染色织物的牢度,目前主要采用金属离子进行媒染处理,用作天然染料染色的媒染剂主要有铝、锡、铜、铁、铬的醋酸盐或硫酸盐,及重铬酸钾等盐类,金属离子杂化后与染料分子中的羟基、羰基等形成络合物,也可与染料形成络合物。通过媒染处理可以提高染料的化学稳定性,同时增强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因此媒染处理往往可以提高染料的湿处理牢度和日晒牢度。但是,单独采用媒染处理对提高天然染料的酸碱稳定性效果不明显。

由上所述,随着天然染料应用的不断增加,十分有必要开发提高天然染料染色织物的后处理助剂和方法,提高天然染料的稳定性和染色织物的牢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提供一种有效的提高天然染料染色织物耐酸碱稳定性和相应色牢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天然染料染色蛋白质纤维织物的后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天然染料染色蛋白质纤维织物加入到含有0.5~5g/l壳聚糖-甲基丙烯酸聚合物、0.2~1.0g/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的处理浴中,控制浴比为1:50,升温至80℃处理45min,取出织物,脱水。再将织物加入到含有0.2~1.5g/l明矾,ph=5的处理浴中,50℃处理30min,取出织物,脱水,采用热水洗和冷水洗至中性,脱水、100℃~120℃烘干。

所述的天然染料染色蛋白质纤维织物为蚕丝或羊毛织物,采用紫胶色素、高粱红色素、茜草色素、紫草色素、红米红色素、苏木色素、姜黄色素、红花黄色素、栀子黄色素等天然染料按照常规天然染料染色工艺直接染色后的织物。

所述的壳聚糖-甲基丙烯酸聚合物是以壳聚糖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单体采用模板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聚合方法如下:在磁力搅拌下,将壳聚糖以1:1的比例溶解在甲基丙烯酸溶液中,等完全溶解后,通入氮气,向溶液中滴加引发剂过硫酸铵,并使溶液ph值保持在4.0左右,在70℃下聚合3小时。

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为常规聚乙烯醇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工业产品。

所述的壳聚糖分子量为30千道尔顿,脱乙酰化度为9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采用天然生物质壳聚糖为原料,通过模板聚合方法制备的壳聚糖-甲基丙烯酸聚合物中的壳聚糖与聚甲基丙烯酸之间形成聚合物的离子对配位结构,具有ph缓冲能力,可將整理后的染色织物在穿着或洗涤等过程中遇到的酸性溶液以及碱性溶液的ph值往中性溶液的方向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染色织物的耐酸碱稳定性以及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等与ph值相关的牢度指标。

(2)进一步采用明矾进行媒染处理,一方面可以像常规媒染作用一样提高染色织物耐光牢度等色牢度,另一方面,由于壳聚糖-聚甲基丙烯酸也可以通过与金属离子配位作用,形成金属离子/纤维/壳聚糖-聚甲基丙烯酸或金属离子/天然染料/壳聚糖-聚甲基丙烯酸等配位键连接,提高整理效果的耐久性。

(3)引入天然生物质壳聚糖,在提高牢度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天然染料染色织物的抗菌性。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天然染料染色真丝织物的处理方法

(1)真丝织物的染色:按照浴比为1:40,将织物加入到含有1.0g/l天然染料红米红色素,0.5g/l匀染剂平平加o的染浴中,调节ph为4.0,升温至90℃,恒温染色60min。染色结束后,水洗,脱水。

(2处理:将染色真丝织物加入到含有2.0g/l壳聚糖-甲基丙烯酸聚合物、0.5g/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的处理浴中,控制浴比为1:50,升温至80℃处理45min,取出织物,脱水。再将织物加入到含有0.5g/l明矾,ph=5的处理浴中,50℃处理30min,取出织物,脱水,采用热水洗和冷水洗至中性,脱水、105℃烘干。

实施例2天然染料染色羊毛织物的处理方法

(1)羊毛织物的染色:按照浴比为1:40,将织物加入到含有2.0g/l天然染料紫胶色素,0.5g/l匀染剂平平加o的染浴中,调节ph为4.0,升温至90℃,恒温染色60min。染色结束后,水洗,脱水。

(2处理:将染色羊毛织物加入到含有4.0g/l壳聚糖-甲基丙烯酸聚合物、1.0g/l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的处理浴中,控制浴比为1:50,升温至80℃处理45min,取出织物,脱水。再将织物加入到含有1.0g/l明矾,ph=5的处理浴中,50℃处理30min,取出织物,脱水,采用热水洗和冷水洗至中性,脱水、115℃烘干。

对照样1的加工方法:

(1)真丝织物的染色:按照浴比为1:40,将织物加入到含有1.0g/l天然染料红米红色素,0.5g/l匀染剂平平加o的染浴中,调节ph为4.0,升温至90℃,恒温染色60min。染色结束后,水洗,脱水。

(2仅媒染处理:将染色真丝织物加入含有0.5g/l明矾,ph=5的处理浴中,50℃处理30min,取出织物,脱水,采用热水洗和冷水洗至中性,脱水、105℃烘干。

对照样2的加工方法:

(1)羊毛织物的染色:按照浴比为1:40,将织物加入到含有2.0g/l天然染料紫胶色素,0.5g/l匀染剂平平加o的染浴中,调节ph为4.0,升温至90℃,恒温染色60min。染色结束后,水洗,脱水。

(2仅媒染处理:将染色羊毛织物加入到含有1.0g/l明矾,ph=5的处理浴中,50℃处理30min,取出织物,脱水,采用热水洗和冷水洗至中性,脱水、115℃烘干。

表1列出了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对照样1、对照样2染色织物的牢度指标。

表1

由表1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天然染料染色织物的耐酸碱稳定性及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等与ph相关的色牢度指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