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涂布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8676发布日期:2018-06-15 11:08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一种把液体或其他流体涂于物体表面的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面料涂布工艺。



背景技术:

涂布又叫涂层,是指在面料表面均匀地涂布一层或多层高分子化合物,通过黏合作用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或者多层薄膜的整理加工技术。其目的在于改善面料的手感、外观和风格,使面料增加许多新的功能,如防风、防水、透湿、防羽绒、阻燃、遮光等功能。

传统的涂层方法多为直接涂层,即将涂层剂用溶剂或水按需要浓度稀释,并添加必要的药剂和着色剂配成涂层浆,用涂布器均匀地涂布在基布上,再经烘干、焙烘,使溶剂或水分蒸发,在基布上形成一层坚韧的薄膜。这种方法在使用时,为了保证涂层浆均匀地涂覆在基布上,往往需要用张力辊将基布的两端绷直。

然而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对于一些新兴的面料已经不适合,尤其是一些轻薄疏松组织状、且对张力较敏感的一类面料,例如纱罗、毛绒、针织物等,因为张力很容易让面料损坏或者变形。为解决该问题,目前新兴了一种转移成膜法;它是先将涂层浆涂在经有机硅预处理过的转移纸或金属带上,然后将基布与转移纸面对面叠合经轧压辊转移到基布上,冷却后,将转移纸和加工面料分离即成。

然而现有的转移成膜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轧压辊在碾压基布和转移纸的时候,基布容易出现打皱的现象,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其中原因之一在于轧压辊辊面不够光滑,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易脱毛的面料时,面料自身带有的毛絮很容易在轧压辊碾压的时候,粘在轧压辊表面,如此累积增多,越发增大了轧压辊表面的粗糙度,打皱现象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料涂布工艺,能有效防止基布在涂布过程中打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面料涂布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涂层剂配料准备:按质量份数计,称量100份水、100~150份聚硅氧烷、10~15份聚氨酯、5~10份聚醋酸乙烯、1~5份促进剂、5~8份云母片;

步骤二,涂层剂制备:研磨云母片成云母粉;将步骤一中的水、聚硅氧烷、聚氨酯、聚醋酸乙烯和促进剂置于反应釜中,并在螺旋搅拌杆的作用下搅拌5~8min后,加入云母粉继续搅拌15~20min,得涂层剂;

步骤三,转移纸涂层:用浮刀将步骤二中的涂层剂均匀涂覆在转移纸的上表面;

步骤四,基布整平:将基布和步骤三中的转移纸分别用送料辊传送,并让基布重叠在转移纸的上表面上,然后用可往复移动的钢球将基布表面整平,钢球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基布的移动方向;

步骤五,涂层转移:用上辊碾压基布的上表面,用下辊支撑转移纸的下表面,通过上辊和下辊之间的挤压将转移纸上的涂层剂转移至基布的下表面,上辊和下辊的转速相等;

步骤六,清洁上辊:在上辊旁边安装一转筒,转筒上转动连接一用于清洁上辊表面的清洁件,清洁件和转筒上安装一复位件;步骤五中上辊开始转动的同时,启动转筒,使清洁件对上辊进行清洗;

步骤七,烘干:将步骤五中的基布和转移纸输送至烘箱中烘干;

步骤八,收料:用收料辊将经过烘干的基布和转移纸分别收卷,即得涂布后的基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本方案中的涂层剂配方和制备方法,不仅能够让制得的面料具有良好的柔软手感、透气性、耐磨性等特点,而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这样,即使是在夏天,人们也可以身着具有毛絮类的织物而不感觉炎热,从而体验毛絮类织物的柔软性。且本方案中的涂层剂能很好地附着在转移纸上,并在后续的涂层转移过程中,在上辊、下辊的挤压作用下很好地被转移到基布上。

2、通过让钢球在基布表面进行来回移动,可将基布表面的褶皱达到整平的效果,使得基布在进入步骤五中与转移纸进行重叠、黏合之前就被抚平,可有效避免基布在输送至上辊时出现褶皱,从而有效防止基布涂层打皱。

3、通过让清洁件在转筒转动作用下清洁上辊的表面,可以有效清除上辊表面的毛絮等异物,从而避免增大上辊与基布之间的摩擦力的情况,保证上辊始终处于光滑状态,进一步防止基布在与转移纸重叠、黏合过程中打皱。

4、通过让上辊和下辊的转速一致,可以避免因上辊下辊转速差异带来的基布和转移纸之间发生位移的情况,基布和转移纸两者的叠合效果更佳。

5、本方案从在黏合基布与转移纸之前平整基布、黏合过程中保持上辊和下辊转速一致、对黏合基布后的上辊进行实时清洁从而减少上辊与基布之间的摩擦力三方面结合,对预防基布打皱的效果明显。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步骤二中的云母粉采用150~200目滤网过滤。这样的云母粉能更好地融合在涂层剂中,散热效果更均匀。

优选方案二,作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方案,在步骤六中的清洁件上固定一海绵层,在转筒的下方再安装一清洗槽,清洗槽包括用于挤压海绵层的上层清洗槽和用于清洁海绵层的下层清洗槽,上层清洗槽和下层清洗槽连通。这样,可以让清洁过上辊的海绵层在转动至下层清洗槽的时候得到清洗,并在上层清洗槽中得到挤压,使得海绵层中的多余的清洗液被挤压至下层清洗槽中,保证海绵层不会带入过多的清洗液到上辊表面;清洁效果佳。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优选方案,上层清洗槽内壁到转筒之间的距离比清洁件的长度小2~3cm,下层清洗槽底部到转筒之间的距离比清洁件的长度大2~4cm。这样,当清洁件转动到下层清洗槽的时候,即恢复原状,海绵层吸水,其表面的异物被清洗到水中,然后当清洁件继续转动上层清洗槽内壁时,清洁件因长度受限发生自转,海绵层与上层清洗槽之间产生挤压,海绵层中的清洗液被挤干;自动实现清洁海绵层的效果,避免人工清洗工序。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一或者优选方案三的优选方案,步骤五中上辊和下辊对基布的挤压力为10~12N。这样的挤压力不仅能保证将转移纸上的涂层剂很好地转移到基布上,而且不会对基布和转移纸造成二次损伤。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四的优选方案,步骤七中的烘干温度为50~70℃。这样的温度可以让涂层剂中的水更好地挥发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面料涂布工艺实施例1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钢球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清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清洗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基布10、转移纸11、基布送料辊2、转移纸送料辊20、烘箱3、基布收料辊40、转移纸收料辊41、钢球5、压簧50、凸轮51、连杆52、转轴53、上辊6、下辊60、转筒7、清洁件70、海绵层71、清洗槽8、上层清洗槽80、下层清洗槽81、上辊齿轮9、下辊齿轮90、转筒齿轮91、主动锥齿轮92、从动锥齿轮93。

实施例1

面料涂布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涂层剂配料准备:按质量计,称量100kg水、100kg聚硅氧烷、10kg聚氨酯、5kg聚醋酸乙烯、1kg促进剂、5kg云母片。

步骤二,涂层剂制备:研磨云母片成云母粉,并用150目滤网过滤;将步骤一中的水、聚硅氧烷、聚氨酯、聚醋酸乙烯和促进剂置于反应釜中,并在螺旋搅拌杆的作用下搅拌5min后,加入云母粉继续搅拌15min,得涂层剂。

步骤三,转移纸涂层:用浮刀将步骤二中的涂层剂均匀涂覆在转移纸的上表面。

步骤四,基布整平:如图1所示,将基布和步骤三中的转移纸分别用基布送料辊、转移纸送料辊传送,并让基布重叠在转移纸的上表面上,然后用可往复移动的钢球将基布表面整平,钢球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基布的移动方向;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在钢球5的两侧设置压簧50和用于间歇击打钢球5的凸轮51。钢球5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本实施例为五个,且钢球5之间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包括连杆52和五个转轴53;一个转轴53对应一个钢球5,且转轴53一端与钢球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杆52转动连接。这样,五个钢球5便可以一起在基布10表面进行滚动,对基布10的抚平效果更好。压簧50位于钢球5的右端,且压簧50的右端与机架1连接,左端与最左端的钢球5焊接。这样,当凸轮51击打钢球5后,钢球5向右滑动,压簧50变形,又让钢球5向左滑动,如此循环往复,可最大限度地抚平基布10。

步骤五,涂层转移:用上辊碾压基布的上表面,用下辊支撑转移纸的下表面,通过上辊和下辊之间的挤压将转移纸上的涂层剂转移至基布的下表面,上辊和下辊的转速相等;且上辊和下辊对基布的挤压力为10N。

步骤六,清洁上辊:在上辊旁边安装一转筒,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让转筒7与机架1转动连接,在转筒7上转动连接一用于清洁上辊6表面的清洁件70,且清洁件70与转筒7之间连接有复位件,本实施例复位件也为压簧。清洁件70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清洁件70的端部粘接有海绵层71,可更好地吸附上辊6表面的毛物,清洁效果更佳。转筒7到上辊6之间的距离小于清洁件70的长度,这样,当清洁件70逆时针转动到与上辊6接触时,清洁件70发生转动,并与上辊6相抵,海绵层71将上辊6上的异物刮下。

还可以在转筒7的下方安装一清洗槽8,清洗槽8固定在机架1上;如图4所示,清洗槽8包括用于挤压海绵层71的上层清洗槽80和用于清洁海绵层71的下层清洗槽81,上层清洗槽80和下层清洗槽81连通,下层清洗槽81中可以装载用于清洗海绵层71的清水。上层清洗槽内壁到转筒之间的距离比清洁件的长度小2cm,这样,当清洁件转动到上层清洗槽80的时候,即会发生转动,海绵层71挤压在上层清洗槽80内壁上;下层清洗槽底部到转筒之间的距离比清洁件的长度大2cm,这样,当清洁件逆时针转动到下层清洗槽81的时候,即恢复原状,海绵层71吸水,其表面的异物被清洗到水中,然后当清洁件继续转动至右侧的上层清洗槽80内壁时,清洁件又转动,海绵层71被挤干,这样,海绵层71就可以以干净的状态继续转动,以清洁上辊6表面,清洁效果更优。

为了减少步骤四、五、六中的人工操作步骤;还可以在机架1上再安装一传动机构;如图5所示,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上辊齿轮9、下辊齿轮90、转筒齿轮91、主动锥齿轮92和从动锥齿轮93,该图为从图1的后视方向观察得到的结构。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筒齿轮91固定连接,转筒齿轮91与转筒7固定连接,从而带动转筒7转动;转筒齿轮91与上辊齿轮9啮合,上辊齿轮9与下辊齿轮90啮合,且上辊齿轮9与下辊齿轮90的直径相等,上辊齿轮9与上辊6固定连接,下辊齿轮90与下辊60固定连接,这样,上辊6和下辊60之间的转速一致,可以避免因上辊6下辊60转速差异带来的基布10和转移纸11之间发生位移的情况,基布10和转移纸11两者的叠合效果更佳;主动锥齿轮92与上辊齿轮9固定连接,且主动锥齿轮92和从动锥齿轮93啮合,从动锥齿轮93与凸轮51固定连接。这样,只需要启动一个电机,既可以实现让钢球5移动从而抚平基布10,又可以让上辊6和下辊60转动从而黏合基布10和转移纸11,还可以让转筒7转动从而清洁上辊6。

各构件的具体运转过程为,在启动电机后,电机带动转筒齿轮91转动,转筒7转动,同时,上辊齿轮9与下辊齿轮90转动,上辊6和下辊60跟着转动,且主动锥齿轮92和从动锥齿轮93也转动,凸轮51转动,从而间歇击打钢球5。钢球5在凸轮51和压簧50之间来回移动,对基布10起到抚平的作用,达到预防基布10起皱的效果。然后基布10和转移纸11进入上辊6和下辊60之间,被上辊6和下辊60挤压、黏合,从而将转移纸11上的涂层浆转移到基布10上;在上辊6转动过程中,转筒7转动,清洁件对跟着转动,清洁件上的海绵层71对上辊6达到清洁的目的;同时,清洁件在转动过程中,还会进入下层清洗槽81中进行自动清洗,保证每次与上辊6相抵的海绵层71都是干净的,清洁效果更好;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上辊6表面的毛絮等异物而增大上辊6与基布10之间的摩擦力的情况,保证上辊6始终处于光滑状态,进一步防止基布10打皱,涂层效果更佳。

步骤七,烘干:将步骤五中的基布和转移纸输送至烘箱中烘干,烘干温度为50℃;

步骤八,收料:用基布收料辊40和转移纸收料辊41将经过烘干的基布和转移纸分别收卷,即得涂布后的基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步骤一中,涂层剂配料准备:按质量计,称量100kg水、150kg聚硅氧烷、15kg聚氨酯、10kg聚醋酸乙烯、5kg促进剂、8kg云母片。

步骤二中,涂层剂制备:研磨云母片成云母粉,并用200目滤网过滤;将步骤一中的水、聚硅氧烷、聚氨酯、聚醋酸乙烯和促进剂置于反应釜中,并在螺旋搅拌杆的作用下搅拌8min后,加入云母粉继续搅拌20min,得涂层剂。

步骤五中上辊和下辊对基布的挤压力为12N。

步骤七中烘干温度为70℃。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